APP下载

高贵、幽默的绅士
——莫谢莱斯与他的《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上)

2022-04-19王泽伊

钢琴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织体练习曲莱斯

文/ 王泽伊

伊格纳茨·莫谢莱斯创作的《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重要的钢琴练习曲教材之一,也是他最成功、最著名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每首曲目都有不同的练习技巧与难点,是一本极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材。对于学习钢琴的青少年,从中级向专业和高级水平迈进的过程中,起到了技术与艺术方面的推进作用。

钢琴练习曲,这样一个枯燥而又令人望而生畏的话题,让人立刻想起了车尔尼、肖邦。车尔尼一生创作了1129首令人钦佩的钢琴练习曲,其中被誉为通往钢琴殿堂必经之路的《钢琴手指灵巧练习曲(作品740)》最为著名。肖邦的钢琴练习曲(作品10、作品25)更是世界众多音乐院校入学考试的规定曲目,并被列入国内外各大钢琴赛事的参赛曲目。通常在钢琴练习曲教学中,学生学习完车尔尼、克拉莫、克列门蒂、莫什科夫斯基等教材后,老师就开始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练习曲的教学了,这些作品把练习者带入了超高难度技巧和目眩神迷、流光溢彩的音响世界。技术难度的大幅提升,会让不少学生突然感到非常吃力,即使对技巧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或者变换不同方式方法进行辅助练习,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整体作品训练中容易顾此失彼,使得学生对练琴产生厌倦感,想放弃,或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的心理,甚至于陷入钢琴学习的瓶颈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根据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反馈,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恰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技术空白,为学习钢琴的青少年们在技术与艺术上追求更高、更远、更专业的道路中,起到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本文希冀为致力于演奏和教学这部作品的同人们抛砖引玉,让这颗被尘封的珍珠再次散发出应有的光芒。

18世纪末,生于波西米亚的伊格纳茨·莫谢莱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被视为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在这个复杂时代,随着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原有所熟悉的一切。火车替代了马车,将演奏家们很快地送到一个又一个城市。与此同时,钢琴制造业的突飞猛进,使之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钢琴的用材更为高档结实,钢琴的标准音也调高了,键盘的音域扩大到七个半八度,可以承受更大的力量和张力,声音更为洪亮有穿透性,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升,产量也大大增加。到1825年,英国的布罗德伍德(Johannes Broadwood)钢琴厂达到一年生产1500架钢琴的产量,是过去一个钢琴制造商年产量(20架左右)的数百倍。这使得钢琴这件极具魅力又富有浪漫色彩的乐器广泛进入家庭和许多社交场所,而不是仅限于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使用。旺盛的需求加之产量的提升,钢琴的售价在调整之后让大部分的家庭都有能力购买。钢琴使用者队伍的增长激励了作曲家们创作更多的作品。在这个喧嚣与纷扰的时代同时诞生的是以克列门蒂(Muzio Clementi,1752—1832)为首的现代钢琴学派。在当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钢琴演奏技巧之父”的克列门蒂,以其辉煌绚丽的技巧和华丽夸张的音乐表现让观众为之兴奋痴狂。他开辟了那个时代钢琴演奏技巧的先河,在洪亮的英国钢琴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与光彩,年轻优秀的钢琴家们纷至沓来,这其中就包括莫谢莱斯。莫谢莱斯在1822年到访伦敦演出时,受到克列门蒂的垂爱,也有幸成为克列门蒂的“关门弟子”。莫谢莱斯跟随克列门蒂同时学习钢琴与作曲。据资料记载,莫谢莱斯认为克列门蒂学派的特点是“惊人的演奏能力、火热的情感和最刺激的感官体验,弱音踏板与延音踏板的自由转换,变化丰富的节奏转换和浪漫而不落俗套的转调。”①莫谢莱斯的演奏继承了克列门蒂传统的炫技。他在演奏中,没有任何手腕和手臂的多余动作,踏板也用得极少。他以精准快速的颗粒性跑动和丰富多变的音色著称。虽然莫谢莱斯崇尚肖邦、李斯特在钢琴演奏中的改革和创新,但却认为肖邦的某些音乐过于柔弱与浮夸,没有男子气概。他对早期音乐怀有更高的敬意,在音乐会中多次演奏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克列门蒂,以及韦伯的作品。他是当时欧洲最受欢迎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的巡回演出长达十多年之久。

在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的过程中,随着钢琴制造工艺的发展与进步,钢琴家们对钢琴的灵敏度和音响的共鸣有了更高的要求,钢琴技巧的提升也成了过渡时期钢琴家们必备的“护身符”。单一的技术性训练已不能满足作曲家们对练习曲这一类音乐的创作欲望,也不能满足年轻的钢琴家们对适应音响更为丰富的新钢琴的表现欲望。在攻克特定技术课题的同时,美妙的旋律、悦耳的和声、宽广的音域、情感的渲染,以及个性的释放,都赋予了原本单调的练习曲更广阔的世界。这个时代,“键盘上的手统治着整个世界”。此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钢琴作品—克列门蒂《名手之道》(Gradus ad Parnassum)横空出世,它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所有初出茅庐的青年钢琴家、作曲家们研习。在这部作品中,克列门蒂对不同技术类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在带给作品技巧之外,加入了更广阔大胆、充满活力与戏剧性的音响效果。

莫谢莱斯成长于古典与浪漫两大音乐时代的交替时期,与同时代的许多青年音乐家们一样对更高难度钢琴演奏技法的挑战跃跃欲试。无可厚非,克列门蒂的创作对莫谢莱斯起到一定的影响。莫谢莱斯一生共创作了142个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创作时间从古典主义鼎盛时期到浪漫主义发展时期。《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在这部作品中,除了继承克列门蒂《名手之道》中多样化的和声织体,还十分罕见地把大量复调织体运用在同时代的钢琴练习曲中。他将古典与浪漫相融合,并以古典体系作为根基,在浪漫主义中寻找新的意趣。

随着浪漫主义的发展,19世纪颇具流行的充满戏剧冲突的文学作品也促使了这一时期作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新潮的思想与革新的精神被作曲家们接受,他们加重了对戏剧性色彩的运用,开始注重内心情感的刻画。同时,钢琴演奏技巧的快速提升也直接影响了这一时期的钢琴创作。练习曲的定义已跳出了单一技术训练的枷锁,不单纯是手指机能的训练和清晰、干净、均匀、颗粒性的快速跑动,从而赋予了更多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为了表达演奏家们对复杂演奏技巧的诠释,以及绚丽多姿的演奏技巧之下更富有内涵的音乐表现,莫谢莱斯的《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应运而生。这部作品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注重手指机能训练的特征,还表达出早期浪漫主义对音乐色彩的追求,它成了那个时代钢琴演奏技能训练最流行的教材之一。据文献记载,肖邦在教学中,也经常用到莫谢莱斯的这部作品,并在音乐会上演奏。在今天,维也纳音乐学院在其本科与硕士的招生考试中,明确了练习曲的考核范围,莫谢莱斯与克列门蒂、肖邦等共同纳入了必选作曲家名单。

正如莫谢莱斯在这部作品的前言中指出:“希望演奏者在弹奏中要引出比简单机械式的完美的手指运动更为多样的色彩。”②从而也体现出莫谢莱斯对这部作品赋予的音乐与技术更深层面的艺术追求。

身处在两个伟大时代的变迁与前进中的莫谢莱斯,追求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和谐、完美、雅致,同时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他是最早的贝多芬音乐的“推广者”,在贝多芬还未出道之前,他就在私人音乐会上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109和作品111)介绍给音乐同行。后来在担任伦敦爱乐乐团指挥期间,又多次指挥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首演《庄严弥撒》。尽管欣赏并崇拜贝多芬,但是莫谢莱斯对情感有一定的克制,不过分热情却又不同于他的挚友和学生门德尔松的温文尔雅。后来莫谢莱斯喜爱上了舒曼的音乐,纵使认为舒曼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此新颖与灵动,他却始终保留着古典主义音乐的那份典雅和真挚,既区别于舒伯特的深情,也没有舒曼的冲动。

与莫谢莱斯同时代的车尔尼,作为那个时代钢琴练习曲的教父,每首作品均围绕特定的技术课题展开训练,只强调手指机能的训练与发展,左手和声织体伴奏相对固定单一。在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的创作中,将其和声织体发展与丰满,每首练习曲都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和声织体伴奏,在衬托和丰富主旋律的同时,形式多样的和声织体又形成了新的技术训练课题,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成为莫谢莱斯独特风格的核心。不仅如此,复调织体的创作手法也几乎贯穿整部作品。其中第5和20首几乎全曲使用了多声部写作,第24首则直接选用了前奏曲与赋格这一古老的复调音乐体裁。莫谢莱斯在此曲的前言里也说道:“为了弹奏好赋格,主题和对题应在乐曲多变的织体间分别得以清晰地强调。”③由此可见,在兼顾不同技术训练课题的同时,突破传统的和声织体模式,大量运用复调织体辅助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特性,不仅大大提升和丰富了练习曲的创作技法,加强了钢琴演奏的情趣与难度,更折射出莫谢莱斯对古典音乐的继承与发扬,在保守中寻求着感性的平衡。

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不仅在和声织体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在调性发展上也展现出他创作的天赋和对音乐的追求与品位。这24首钢琴练习曲包含了除升g小调之外几乎所有的大小调式,其中不乏六个升号的升F大调(第18首)和六个降号的降e小调(第8首)。像这样较多升降号的作品,除了加强对调性的学习之外,还增加了识谱与演奏的难度,对演奏者读谱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不仅如此,莫谢莱斯还大量运用了远近关系转调和离调、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等。

莫谢莱斯《24 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曲目调式调性表

13 D 14 g 15 a- A-B- a 16 B 17 f 18 F 19 A 20 c-D- c- C- c 21 D-A- f- D-D- D 22 F 23 c-C-c 24 f

如表所见,这些复杂调性的写作手法,在增进了音响色彩、情绪变化和旋律表现的同时,大大增加了钢琴演奏技巧的难度,扩展了练习曲的音乐性,增强了表演效果,改变了练习曲固有的枯燥单调形象,为后来的钢琴练习曲走向音乐会的舞台开辟了新的征途。(待续)

注 释:

①哈罗德·C.勋伯格,《不朽的钢琴家》,顾连理、吴佩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9页。

②《莫谢莱斯24首钢琴练习曲(作品70)》,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1页。

③同注②,第106页。

猜你喜欢

织体练习曲莱斯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