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04-19李宁

教育界·A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农村初中问题分析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大作用。新时代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把“以学生为本”放在首位,结合新课程目标,以此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态度等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文章采用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时代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分析;策略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1]因此在新时代下,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和与其他一线教师的交流发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教学活动时,班上总是只有固定的一些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这些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到了自主探究的环节,他们就不再参与,而其余的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做深入的思考,只是敷衍地回答。这些学生没有意识到教师开展活动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参与度不高。

(二)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多、任务重,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课后还要完成繁重的作业,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将近76%的学生认为学业繁重,导致睡眠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许多学生认为,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中考当中是开卷考试,所以在考试时只要对照教材在试卷上抄写知识点就可以了。这使得他们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时,多数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这种不科学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使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比如八年级下册“政治生活”的教材内容,学生较难理解。此外,部分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较为枯燥,并且以应付的心态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不足

很多农村初中的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同时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少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只能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有的教师甚至要负责七八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这造成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这些兼任的教师大多欠缺道德与法治课的专业知识,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思想;或在教学时照本宣科,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如一位教师在导入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新课“依法行使权利”时只说了一句:“上周我们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依法行使权利。”部分教师未能自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或者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准备教学内容,而盲目依靠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这样的课前准备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只是多了一份“课件”而已,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内容上,而过分追求视听效果,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结合教学目标,只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另外,有些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材料缺乏新颖性,并且未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使其成为“假大空”的描述,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学生缺乏来自家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等问题,他们往往与孩子沟通不畅,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产生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感,这使得许多家庭陷入“教育困境”[2]。

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异地工作,他们常常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家。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有将近67%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只是一味疼爱孩子,但没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这些留守的孩子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在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这会是造成孩子的成绩或纪律性变差等问题的原因之一。目前,农村留守的初中生可能出现的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具有严重的厌学倾

向[3]。此外,沉溺于网络游戏也是很多农村初中生出现的问题。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工作,不能經常陪伴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他们出于对孩子的愧疚,会更多地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助,比如给孩子买手机等,认为这样能方便自己与孩子进行联系。而有的孩子在使用手机时,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往往会迷失方向,沉迷于网络。

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应提升教学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都需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开展工作,自觉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而不厌,不断给自己“充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从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效果的因素来看,打造一堂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用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的科学性,精准地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材体系与框架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教学。教师在实际的情境教学活动中,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对重难点问题的分析、阐释上,在分析教材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时,要与学生整体的需求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具备既立足课标又走出教材的能力,在理解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应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道德与法治课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讲授教材知识,因为枯燥的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知识生活化,它注重将道德与情感相结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唯分数论”、轻视学生的情感等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进行学习,更好地思考问题、走出教材、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情感,领悟教材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学生喜爱的、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笔者通过研究农村初中生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发现,道德与法治考试的试题大多是开放性的题型,但有的学生只会背诵知识点,难以取得高分。这说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不少学生都欠缺这种能力。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以致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情境一:许多初中生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尤其是在维护班级荣誉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开展一些班级“对阵”活动,创设情境,打造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比如在“维护秩序”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两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组,让这两个组“对阵”。两个组围绕“怎样维护秩序”的主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们都非常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境二:为了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坚强勇敢、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付出和努力,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我们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情境三:在教学“依法行使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某个学生新买的手机出现了质量问题,他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情境。学生通过这类生活中的案例,能激发自己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情境四:在教学“服务社会”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公益活动策划方案(要求从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等方面策划)。开展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境五:教师在讲述“当2020年武汉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全国各地纷纷支援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1年郑州遭遇了‘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在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各方力量紧急参与救援,全国人民都在为郑州加油” 这两则案例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把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国家制度的角度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教材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机,同时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通过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只有对道德与法治课感兴趣,才会认真学习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育人功效。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端正的态度能够激发有效的执行力。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机,就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也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课程。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全面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作用,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把知识学会、学好、学出成效[4]。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依法行使权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广场舞扰民”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并查找相关的视频。其中一个视频的主要内容为:一些大妈在小区篮球场跳广场舞,音乐声打扰了小区居民,同时也占用了其他人打篮球的场地,一些少年因想打篮球而与这些大妈发生争执。教师在学生观看了视频之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然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转变学生对待道德与法治课的态度。

(四)家长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農村初中学生的父母即使在外打工,不能经常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也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毕竟帮忙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年龄较大,对孩子大多缺少正确的教育引导。此外,家长们所认为的“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孩子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的态度是错误的。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德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多给留守的学生一份关爱,多与学生的父母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三、总结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正视目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把上述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才能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1.

[2] 綦文惠.农村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3] 冯丽.农村留守初中生厌学的质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4] 谭丽波.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厌学现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宁(1991—),女,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农村初中问题分析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