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

2022-04-18向虹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评价

向虹

近段,我们教研组组织学习《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听了大家的见解,我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合

前不久的一天,正好我是值日,课外活动节,在文化长廊里有两个同学因为写作业原因而吵架,似乎要打起来,我立即赶过去把他们拉开并交给班主任处理。一点点小事都互不相让,说明什么问题呢?老师应该“出手”了。

一、在教育教学中,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件

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政教处的工作计划,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動开始之前,要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即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选择教学媒体等。任何一项好的教学设计,必须贯彻心理辅导的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要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又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考虑到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教学目标,它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根据不同学科

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要局限在内容上。

3.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方

法,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和教师教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各种能力以及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教学环境的渗透(安全性,自主性,交流性,合作性,开放性)。充分运用学科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与学生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班级作为一个大团体,是班级成员所共享的生命空间,个体的生存、适应与发展都与这个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对其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1.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

积极的教学环境,指良好的课堂气氛。它是教学的软情境,通常

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

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等各种心理品质的提升,是学生心理健康

发展的前提条件。

2.创设安全的教学环境

安全的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师要接纳学生,并设法使学生之间在

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接纳,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接纳

的安全心理气氛,进而使每个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

形象,以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3.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是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教育策略,也是一种隐

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勒温提出的三类领导方式:民主型、专制型

与放任型领导方式。

三、尊重学生,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在设计评价方法、评价工具时,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他们增强自信、去实现自身价值。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层面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在学

科共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重视形成性评价。比如,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设计有很多的探究活动,其目的也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尽量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去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可针对某一次探究活动,设计多主体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和评价、家长提供的信息、管理者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等等。让评价成为多主体的交互活动,更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的各个侧面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目标,从而使自己不断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评价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