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壁画舞姿由“静”转“动”的审美特征

2022-04-17李楹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舞姿静态壁画

李楹

关键字:敦煌;壁画;舞姿;动态美与静态美的转变

一、敦煌壁画舞姿的背景

敦煌文献研究最早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法国,日本的学者林谦三发现了敦煌文书经文手本反面的二十五首曲谱,他将其译谱后写成《琵琶古谱之研究》。[1]后来日本乃至世界各国,都对“敦煌”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也出现了大量的专家开始了潜心研究。

而我国学者最早接触敦煌文献是在1940年,任二北先生在《敦煌曲初探》这本书中略微涉及了敦煌舞谱,这一番言辞拧开了国人对于“敦煌”狂热的开关。同样关乎到敦煌舞谱的早期研究成果还有罗冒广生《敦煌舞谱释词》,林谦三《敦煌舞谱解读端绪》等,高金荣老师用了他毕生所学整理并撰写了一册“敦煌舞姿殿堂级教科书”——《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

二、敦煌壁画舞姿的审美风格

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实际上是一个承载着古代发展过程的历史轨迹。始于汉代,直至今日,敦煌壁画历经风雨幻化,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向前发展。壁画上的舞姿曼妙生动,细致优美。不仅仅有佛祖的拈花一笑,金刚的威严雄风,还有舞伎的温淑魅人,飞天的缥缈空灵。壁画上的舞姿千变万化,她们或只是舞动时的顷刻姿态,或只是飘忽在彩云间的凌空飞舞,但都能让观者不由得置自身于天上幻梦之中。

敦煌舞姿体现佛教艺术文化。它是以中国佛教中的人物形象为主,结合我国西域各部传来的艺术传统文化所编创出来的。很早以前的古代匠人们以谙习的技艺、高度的归纳和饶沃的猜想,塑造出许多外型奥妙、圆润丰盈的女子形态。而近现代的舞蹈工作者与艺术家们则从中精挑细选出面貌容颜姣好清丽,神态表情温婉妩媚,柳腰肢体柔软曼妙,动作进行抒怀自然柔美娇媚,手臂手肘曲折有度的舞蹈形象作为舞蹈作品中的舞姿呈现出来,创新地“复活”了壁画上的舞蹈形象。

敦煌壁画舞姿的特点表现在它具有中国所特有的古典美。手部俏丽多姿、秀美纤细;手臂棱角分明,柔和曼丽;脚部动作基本为勾、翘、歪;足部因受当时西部各民族开放民风的影响而多为赤裸;身体整体的体态通过出胯、下沉、冲身,来形成最著名的敦煌舞姿特点“三道弯”。[2]其中“出胯”最为讲究,它分为两种样式:推胯和坐胯。推胯是朝上提起并推出胯部,线条刚坚有力;坐胯有两种不同的方向,分别为向前与向后,动作畅达温柔。

敦煌壁画舞姿还具有“扭胯撅臀”、“弹指移项”、“腾踏旋转”等动人的姿态特点。[3]其中“三道弯”的身体曲线是舞姿关键,也是最为常见的舞姿特点,这些舞姿形成了敦煌壁画舞姿的审美风格。

三、敦煌壁画舞姿由“静态美”向“动态美”的转变

(一)敦煌壁画舞姿的“静态美”

敦煌壁画舞姿是敦煌石窟壁画上的静态艺术。我国四大石窟中被称为石窟之最的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了历朝历代的修建。因此,甘肃莫高窟中拥有成千上万个洞窟。[4]据研究人员统计,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约45000平方米,现今保存下来的彩塑有2400余身。各个石窟洞的壁画中所保存下来的静态舞姿更是千娇百媚,例如:思维菩萨的形象。其头微微地下,眼神佛系缥缈,好似在九霄云间之上俯人间众生,其身体丰盈圆润,曲线柔美缓和,双膝微屈,从上到下都呈现出自然状态的弯曲。研究人员表明,仅仅这一静态舞姿形象都能够从中体会出思维菩萨性格的沉稳。换而言之,敦煌壁画舞姿虽是静止的状态,但是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静态的艺术之美。

(二)敦煌壁画舞姿的“动态美”

舞蹈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与敦煌壁画中的静态舞姿截然不同。因此,我国一些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前去勘探敦煌壁画上的舞姿,争取在静态壁画舞姿中提取古代敦煌舞蹈造型体态与动作特征,形成自身的审美经验,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知、想象与理解,从而对静态壁画中的敦煌舞姿形象进行二次创作,在舞姿之间加上柔和圆顺的衔接动作,让独立的舞姿造型动作转变成流动的舞蹈形态。最终形成既有龟兹佛教乐舞与中原乐舞相融合的风格特点,又有刚柔并济,从下肢与上肢,甚至手指都是以曲线柔美为主的敦煌舞蹈。例如:由阎红霞和龚焰编导,由武汉邮政艺术团演出的敦煌舞蹈《丝路天音》。该舞蹈中的舞姿是从历史悠久的敦煌彩塑和壁画上提炼出的。它的前半段舞蹈是徒手舞蹈没有道具加持,闲雅悠扬。后半段舞蹈则以彩色长绸为主要道具,恢弘大气。《丝路天音》整个舞蹈是以飞天仙女和舞伎作为舞姿基本类型来进行改编创作的。突出表现了飞天仙女的缥缈虚幻之美、空灵悠远之意,舞伎的温婉可人之气质、妩媚动人之情爱。其舞姿具有浓厚的中国独特古典韵律之美。舞蹈中的双手、双臂,双腿动作形状多变,既棱角分明,又柔和曼丽;脚部有别于其他舞蹈体系所要求的“绷”,而是始终处于“勾”和“翘”的状态。《丝路天音》中的舞蹈姿态有下沉、出胯和冲身,线条强硬有力,动作流畅柔和,有变化畅达的队形,也有戛然而止的顿点。舞蹈前半段变奏前的音乐柔和优美,随着舞姿不停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恬静优雅的氛围,透露出一股浓厚的佛教气息。舞蹈后半段变奏后的音乐慷慨激昂,加上彩色长绸的舞动,使舞蹈到达高潮部分。舞蹈动作神韵丰厚、舒展饱满又配合其他精彩的动作的使整个高潮部分内容丰富多彩,使整个舞蹈呈现出气势恢弘的盛世景象。

《丝路天音》在滚滚黄沙之上,烈日骄阳之下,热血沸腾的舞者们用动态舞姿讲述丝绸之路的璀璨历史, 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与古今相融的审美体验。该舞蹈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舞蹈古典舞“荷花奖”。其次,敦煌舞蹈在创编的过程中,舞蹈编导要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迎合大众们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心理,更重要的是得要符合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最后,再由舞者根据编导的艺术构思进行编排,最终在舞台或剧院表演给艺术接受者们欣赏。艺术接受者们通过欣赏这场敦煌舞蹈能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与音响,这才完成敦煌壁画舞姿由“静”向“动”的转变,完成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使得我们能够观赏到一场又一场敦煌舞蹈炫彩华丽的盛宴。

四、结束语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汇点以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敦煌壁画于1900年被发现,壁画一被发现便轰动全世界,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共同关注,這一股敦煌热潮一流行就是一个世纪。随后,敦煌学便成立了,并成为了世界性显学。敦煌舞蹈是中国古典舞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内中原民族、西部各民族和印度、中亚诸国的艺术文明相互交融所诞生的艺术产物,是依据敦煌壁画中的造型艺术以及对应的历史文献的资料记载,重新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一种充分反映敦煌画塑韵味、敦煌壁画外延的派系。

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一个个静态的舞姿由艺术家们以敦煌舞蹈的形式、刚柔并济和棱角分明的风格特点,从而实现敦煌壁画舞姿由“静态美”向“动态美”的转变。以此来表现对生命、对天地万物的情怀,体现出敦煌舞蹈的世界文化。敦煌舞蹈作为一种崭新的舞蹈样式,使得敦煌壁画中的舞姿活灵活现地走进当今这个美好的时代,冲击着人们的视野。[5]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体验敦煌舞蹈文化,感受敦煌舞蹈姿态,共同挖掘和探索这座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使其在艺术的摇篮里闪闪发光、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朱若昀.敦煌乐舞艺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音乐天地,2015,(4):5.

[2] 巴莹.浅谈汉族民间舞蹈中的典型姿态“三道弯”及其应用[J].青年与社会,2014,(14):268-269.

[3] 刘继明,韩宁.敦煌舞蹈的形态特征及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5).

[4]辛雪.浅谈莫高窟的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J].艺术科技,2016,(2):350.

[5]韩晶.异质文化交融下的敦煌舞蹈文化基础研究[J].丝绸之路,2015,(20):15-17.

猜你喜欢

舞姿静态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汽车摆臂衬套的静态特性
三观壁画
看看,春的舞姿
猜猜他是谁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
石头也会舞
“飞蛾”修复壁画忙
风中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