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在领导干部廉政教育中的应用
——以于成龙的廉政修为现场教学课为例

2022-04-16农海涛

传承 2022年3期
关键词:罗城于成龙廉政

劳 玲,农海涛

中共河池市委党校,广西 河池 547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注重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1]对我们深入挖掘传统廉政文化精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廉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委党校组织精干团队,紧紧依托罗城深厚独特的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进行有益探索,开发打造了于成龙的廉政修为——走廉政路,悟廉政道这一现场教学课(以下简称“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就该课的探索开发过程进行总结,旨在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一、罗城深厚独特的于成龙廉政文化概述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山西省吕梁市)人,清朝时期曾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同知、湖广武昌知府、湖广黄州知府、湖广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务。在20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于成龙清正廉洁,政绩突出,分别在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共3次被举为“卓异”[2]2,又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2]2、“古今廉吏第一”[2]2,卒后谥为“清端”[2]2,是我国著名的清廉典范,深受广大百姓爱戴和朝野人士敬重。1661年,于成龙初仕罗城,留下了丰富独特的于成龙廉政文化。

(一)于成龙廉政文化人文遗产积淀深厚

1.“勤政”在罗城。据于成龙《治罗自纪并贻友人荆雪涛》描述,1661年的罗城,“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2]315,“可怜黄茅,直抵城下”[2]316,“居民六家,茅草数椽”[2]316。针对这样的情况,于成龙到任后采取四大措施恢复民生:第一,安民缉盗,重塑官民关系。于成龙初到罗城时,盗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百姓生活于动荡环境中。于成龙通过申明法度、编置保甲、练兵缉盗、访问农事、奖勤劝懒,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第二,劝教兴学,宣扬廉政文化。于成龙认为当时罗城混乱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百姓缺少文化教养,于是他修建学馆,自任教逾,向百姓宣传“礼、义、廉、耻”,把廉政文化带进罗城。第三,革除弊政,严肃官风正气。因为地处偏远,管理混乱,当时的罗城官场腐败懒散。于成龙通过禁官运、革埠商、便流商三项措施以抑高盐价,通过亲自监督收赋以促官风转变。第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在安民缉盗过程中,于成龙剿抚并进,秉公断案,平等相待,逐一化解了当时紧张的民族关系。

2.“廉政”在罗城。初仕罗城,于成龙清廉治政,廉朴修身。一是守清崇俭。执政罗城时,他不携家眷,只身一人扶病理事,始终以“廉”为官德之首,过着一种类似出家修行的清苦生活,布衣蔬食,淡薄自甘,从来不买新衣服,日常吃的菜是自己种的,偶尔“改善”伙食也只是增加两块豆腐。二是洁己爱民。于成龙除了朝廷工资,从来都不贪取一丝半缕的不义之财,反而是经常捐出俸银,用于赈灾和其他的慈善公益事业。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第一次被举荐为“卓异”时,“洁己爱民”[2]98就是重要保举评语之一。三是终身奉行。在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同知、知府、道台、按擦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务,但他不管在哪个岗位,始终坚持廉政勤政,慎独自律。从湖北到福建赴任时,他买了萝卜数石用于沿途充饥;儿子从家乡来看望他,也仅用半只鸭子送别;即便是贵为两江总督,他依旧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他去世时,室内唯笥中绨袍一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四壁萧然,别无长物,见者无不泪下。人们亲切地称他“于青菜”[2]264、“于糠粥”[3]179、“于半鸭”[2]128,并为他写了一副对联,“要得清廉分数足,难学于公吃糠粥”[2]127。因于成龙执政罗城时对罗城百姓的深刻影响,于成龙离开罗城后,当地百姓还是敬仰他、效仿他,他的清廉勤政事迹在罗城广为流传,广泛深入影响着百姓。

3.“品格”在罗城。于成龙自幼勤读善思,刻苦治学,养成了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格品质和信念。其一,胸怀大志,天下为先。于成龙从小胸怀治国安民大志,赴任罗城途中,发出了“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2]2的为官誓言,并始终坚守。其二,勇于担当,敢言善行。在罗城期间,针对广西当时地方施政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于成龙曾两次冒险向上级反映情况,并提出了解决设想,得到了上级的赞赏。其三,体恤民情,亲民爱民。执政罗城时,于成龙尽量参加百姓家红白喜事,跟百姓打成了一片,他还借机劝导百姓讲究礼仪,勤俭节约,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官民关系。其四,慎独自律,修身养性。于成龙在罗城为官多年,始终简衣清餐,清心寡欲,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

(二)于成龙廉政文化古迹资源丰富独特

于成龙对罗城影响深远,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不仅在行为上效仿他,广泛传诵他廉政勤政的事迹典故,而且还兴建了很多雕像、石刻、祠堂等石雕建筑,使罗城至今仍保存有丰富的于成龙廉政文化古迹资源,并不断得到保护和传承。如于成龙当年进入、离开罗城的山路,现被称为“成龙古道”,至今仍保存完好并得到当地政府的重点保护。成龙古道上,1758年9月,桂林龙胜理苗通判金岳为表达他个人以及罗城百姓对于成龙的深厚感情及对于成龙高尚人格的无比敬仰而发动罗城百姓在石山刻下“于公旧治”四个摩崖大字,2003年7月被列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成龙当年进入罗城走过的石桥在2012年12月被列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为了更深入挖掘和弘扬于成龙廉政文化,近年来修建了于成龙廉政文化馆、于成龙公园、《一代廉吏于成龙》影视剧拍摄基地等。这些资源为课程开发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于成龙廉政文化持续与当地文化交融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方面,由于于成龙对罗城的深入影响,罗城百姓把于成龙廉政文化与自己的仫佬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廉政文化特质。其一,勤俭节约,崇尚清廉。如罗城仫佬族每年农历七月十四“祖先节”[4]时,老人都要写好“勤俭持家”“乐施好善”等字贴在纸钱包上,叫青年人跑到供台前读,之后才送给祖先,以此培养后人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性。其二,白线系手臂[5],从小养廉。仫佬族群众在婴儿满月时,会在婴儿手腕上系一根白线。意思是告诫人们“勿贪勿盗,伸手必被抓”,望其从小养成廉洁自律的品格。其三,歌舞传情,文艺育廉。仫佬族群众能歌善舞,其民间流传有很多山歌,如“为官就要走正道,为民敢把重肩挑;跑官要官你莫做,触犯法律要坐牢”等充分体现了于成龙廉政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相互融合。其四,神话图腾,世代传廉。仫佬族至今依然延续着其特有的朴素图腾文化,传递着传统的礼、义、廉、仁、信等思想,而其中善恶有报的神话故事更是深深地影响着仫佬族群众,促进形成一种大众化的清廉情节。另一方面,300多年来,于成龙廉政文化不断与罗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推动罗城清廉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蔚然成风,廉政文化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涵养更加山清水秀的罗城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罗城根据新时代廉政建设的新发展、新要求,积极推动于成龙廉政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开展了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总结出廉政建设新经验,即“双监双带、五权并重、五步推进”的社会监督新模式,规范了党政权力行使,推动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了较好成效,使于成龙廉政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气象。

二、运用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而罗城特有的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正好可以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提供独特而丰富的内容和载体,对于从正面开展廉政教育,传递廉政建设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于成龙初仕罗城曾表心迹“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2]309,彰显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想信念。在为官执政中,他始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毫不动摇。正是有这样的理想信念支撑,他才能遏制物欲的诱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利于引导教育当代领导干部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加强政治修养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远大理想信念,坚决抵制和克服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二)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清史稿·于成龙传》《于清端公事略》记载,于成龙在罗城时“牒上官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设养济院”[2]306、在合州时“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2]306、在黄州时“发廪赈恤,全活数万人”[2]312、在福建时“军中多掠良民子女没为奴婢,成龙集资赎归之”[2]307、在直隶时疏请严定处分戒州县私加火耗馈遗上官,疏请除粮治赈[2]307、在两江时“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2]308。这些举措和作风,充分体现其崇尚实干、勤政务实、注重民生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启迪当前领导干部端正工作态度,养成亲民爱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对开展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三)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塑造廉洁自律的从政品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倡行俭约,贪欲、侈靡等恶念才不会有容身之处。”[6]有“于青菜”“于半鸭”之称的于成龙为官20多年除朝廷俸禄外,分文不取,生活清苦,甘于清贫,去世时只有简单衣服,别无积蓄。这些都源于其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的个人品格,没有这样的品格,不可能一生永葆清廉。有利于启示领导干部要经常做到“省察克治”和“慎独”,注重道德践履,加强党性修养,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自觉用党性原则警醒自己的一言一行,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用自己的品行践行廉洁自律从政要求。

(四)有利于营造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政治氛围

在罗城时,于成龙曾两次冒险向上级反映,要“肃清吏治”[2]75、“消弭盗匪”2[75]、“安抚僮瑶”2[76]、惩治贪官[2]80、 “抚字催科”[2]88、“改革盐务”[2]81等,表现了他敢于言事、不怕风险、务实担当的勇气,这对开展领导干部治虚治假教育、整治形式主义,引导领导干部“与精致利己主义、伪奋斗、丧文化和佛系”[7]等情况作坚决斗争,营造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政治氛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五)有利于培育崇尚清廉的社会风气

于成龙廉政文化与仫佬族文化交融发展,在罗城形成了深厚的清廉文化底蕴,“为官就要走正道,为民敢把重肩挑;跑官要官你莫做,触犯法律要坐牢”“好花开放香飘远,好官执政美名传;于公精神作榜样,罗城处处是清廉”等山歌、反映仫佬族民间一位“阿凡提式”人物的《潘曼小传》和反映于成龙轶事的《玉笛情缘》等戏剧、“白线系手臂”等民间习俗,以及当前罗城开展的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所积累的廉政经验,充分说明罗城于成龙廉政文化不断得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对营造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崭新社会风气,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文化氛围和强化领导干部廉政意识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崇尚清廉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于成龙的廉政修为教学组织及设计

“在清官家乡或其主政地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定期在基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8]是利用传统文化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在于成龙为官第一站的罗城开发基地,坚持以廉洁从政为主题,以干部学员个体为主体,以观念养成为目标,采取现场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依次为:品廉政迹,思廉政码;走廉政路,讲廉政史;看廉政剧,憾廉政魂;观廉政展,学廉政范;听廉政课,强廉政观;唱廉政歌,励廉政志;论廉政道,践廉政行。其中“唱廉政歌,励廉政志”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具体教学环节规划如下:

(一)品廉政迹,思廉政码

课题组在现场教学开始前设置了在教室进行课程导入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向干部学员介绍整个课程设置安排、教学目标要求,并通过短视频、PPT等多媒体文件把于成龙的生平简介、为官路线、主要廉政事迹政绩等内容整体向干部学员介绍,让干部学员初步了解于成龙的廉政事迹政绩,感受一代廉吏清正廉洁之魂,引导干部学员在现场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密码是什么”?

(二)走廉政路,讲廉政史

1661年,于成龙踏过位于罗城小长安镇双合村一石板桥赴任罗城,掀开了后世影响深远的罗城廉政文化积淀和发展的序幕。“廉政路”从双合村大山口屯到汇源寺,长约1公里,途径“于公旧治”石刻。在走廉政路途中讲述于成龙执政罗城的廉政勤政故事,如“于青菜”“半鸭知县”“于公断案”等。通过重走廉政路,找寻“成龙古道”上的每一个廉政元素;通过讲述廉政史,回味“于公旧治”下的每一个廉政事迹,引导干部学员养成廉政观念和品格。

(三)看廉政剧,憾廉政魂

大型新编历史仫佬剧《玉笛情缘》讲述的是于成龙初仕罗城时流传于民间的廉政故事。全剧分为《序幕》《笛品》《笛怨》《谋笛》《笛缘》《笛情》《笛祸》《笛合》《尾声》九大部分。不仅使人走进罗城山乡诗画,展现仫佬族人民神秘民族风情,更使人品赏罗城山川浩气,感受一代廉吏清正廉洁之魂,在内心形成一种对廉政的震撼。课程通过组织干部学员观看这部廉政剧,引导干部学员养成廉政意识。

(四)观廉政展,学廉政范

于成龙公园不仅有于成龙大理石雕像,还有众多名人廉政书法石刻以及廉政事迹主题展;于成龙廉政文化馆内不仅收藏着丰富的于成龙生平史料,还联系当前廉洁从政要求,全面展示新时代以来党的政治纪律和反腐倡廉重要成果,这些都是重要的廉政教育场所。在这些场所组织观看廉政展,激励领导干部以史为鉴、以历史楷模为范,以当前党的纪律要求为准则,引导干部学员廉洁从政行为养成。

(五)听廉政课,强廉政观

《一代廉吏于成龙》影视剧拍摄基地客观重点以对比方式重现了于成龙当年治理罗城前后的社会面貌。课程组织干部学员到基地参观学习感受于成龙的勤政廉政成效,教师在引导干部学员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介绍于成龙的典型事迹,引导干部学员思考领导干部内生型廉政动力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请罗城有关领导现场传授罗城经验和互动交流,让干部学员了解罗城廉洁履职社会监督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现场感受,活学活用,引导干部学员廉洁从政的实践养成。

(六)唱廉政歌,励廉政志

山歌是仫佬族人民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罗城仫佬族民间山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廉政事迹、廉政文化就是人们广为传唱的重要山歌主题。从出发到返程,“唱廉政歌”将贯穿整个现场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切身学、唱、比、传廉政山歌,在活跃现场教学活动气氛的同时,激励干部学员树立崇尚廉洁的崇高志向,使廉政观在干部学员中像山歌一样代代相传。

(七)论廉政道,践廉政行

在现场教学的最后环节开设主题讨论活动,以“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密码是什么?”为主题,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结合现场教学所见所闻所思,让干部学员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廉政心得和经验,探讨解决反腐瓶颈,探索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兼具地方特色的廉洁从政之道。

四、于成龙的廉政修为课程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开发进入课堂以来,总计进入市内外各种培训班超过50次,干部学员评价都在优秀以上,名列测评课程前茅。在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评选中成功入选“第二批广西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干部学员和专家名师的好评,为运用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提供了以下借鉴参考。

(一)基地要“三维导向”开发选用

一是“中心导向”。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现场教学要发挥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也要运用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廉政教育,使廉政教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之一。于成龙的廉政修为运用地方典型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围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目标开发打造课程内容,契合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需要。二是“资源导向”。罗城传统廉政文化资源丰富,既有于成龙初仕罗城留下的古迹资源、于成龙廉政文化馆等“硬件”资源,又有于成龙廉政为官的人文故事和仫佬族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廉政元素等“软件”文化。课题组多次深入罗城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其制度、文化、史料、古迹等资源材料,并及时进行整理、提炼和挖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个资源材料进行比较、甄别,综合考虑材料与廉政教育主题的契合性、材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最终以“于成龙的廉政修为”为主题,“软硬结合”选择了罗城的廉政文化资源打造现场教学。三是“对象导向”。课题组在开发课程过程中,根据当地的资源分布、文化内容等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调整教学点,形成适合于每个不同班次的、灵活多样的于成龙的廉政修为现场教学课。比如中青班干部学员一般来说学习时间较充裕、年轻体力充足、学习热情高涨,可以选择成龙古道、《一代廉吏于成龙》影视剧拍摄基地、于成龙廉政文化馆、于成龙公园等多个教学点共同教学,使学习更加全面深入;而一些培训时间较为紧凑的培训班次,则倾向于选择《一代廉吏于成龙》影视剧拍摄基地、于成龙廉政文化馆等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教学点,辅以课题组转化开发的于成龙的廉政修为专题课程、网络课程综合开展教学。

(二)调研要“察听问炼”多措开展

为开发打造好于成龙的廉政修为课程,课题组主要通过“察听问炼”四种方式措施深入调研。“察”就是课题组教师多次深入罗城实地了解掌握相关情况,考察研究基地现场和相关材料,多处踩点,反复比较,做到“知上明下,了解左右”。“知上”,就是要全面了解党的政治纪律和廉政要求;“明下”,就是要摸清罗城于成龙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现状、古迹资源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于成龙廉政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了解左右”,就是要了解当前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通过相互对比,反复比较,总结出于成龙廉政文化对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独特启示,供领导干部学习和思考。“听”,一是深入于成龙的初仕地罗城与当地的史料研究专家、文化研究专家等进行访谈、座谈调研,听取他们的专业指导;二是到于成龙的老家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进行调研,与当地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访谈交流,全面掌握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的整体情况,并一直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保持联系,学习掌握于成龙廉政文化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问”,即课题组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学员需求调研反馈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想要了解的问题即时向于成龙廉政文化专家请教,将问题消化和解决,为教学做好准备。“炼”,就是课题组经过多次调研、掌握大量的于成龙廉政史实材料后,对其进行梳理、分析、挖掘、提炼,最终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入课堂。

(三)研讨要“多对多”拓扑交流

于成龙的廉政修为课程在教学导入、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环节都灵活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积极引导干部学员将自身的疑问、新形成的独特想法和认知积极适时提出,当中一些干部学员集中关注、有代表性的问题,不仅要求教师及时回应,还要将这些问题抛出集中讨论,引导让干部学员与干部学员之间、干部学员与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交流,碰撞出火花,为干部学员今后进一步廉洁从政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借鉴。这一研讨方式突破传统现场教学“学员问,老师答”的“一对一”“多对一”模式转变为“学员老师共同问,学员老师共同探讨答”的“多对多”拓扑互动交流方式,扩大了交流面,提升了研讨效果。

(四)点评要 “说古道今”深化提升

教师点评是现场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及时、适度地作出点评,不仅能够答疑解惑,还能引发干部学员思考,激发干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运用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廉政教育,要重点对传统廉政文化进行讲授交流,而“受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传统廉政文化价值的发挥,有其特定的局限”[9], 必须联系当前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现实需要,这就不仅需要“说古”,把传统廉政文化的精粹讲深、讲透,还要联系当前与时俱进“道今”,引导学员从传统廉政文化汲取营养养成廉洁从政的意识和行为。于成龙的廉政修为的教学点评主要在最后研讨交流环节的点评提升上,课题组围绕课程开始之初引导干部学员思考的问题“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密码是什么?”开展研讨交流。研讨总结点评中,教师引导干部学员总结得出于成龙的廉政修为包括“天理良心”的价值修为、“慎独自律”的作风修为、“勤政为民”的实干修为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当前的政治纪律和廉政要求,解密领导干部廉政修为的密码形成主要包括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核”即核心层面,就是要树立一个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廉政修为的总开关,也是关键要素。其次是“修”的层面,就是要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在思想、作风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实践修炼、慎独自律,最后是达到“为”的层次,形成一个廉洁自律的从政行为习惯。既通过“说古”对于成龙的廉政修为进行了全面总结,又联系当前及实际“道今”提升,升华了主题,启发了干部学员。

猜你喜欢

罗城于成龙廉政
清朝出了两个“于成龙”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罗城的实践与启示
廉政之歌
罗城果林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分析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