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困境分析

2022-04-16谢华永王中华陈亚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院校

曹 晖 谢华永 王中华 陈亚运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市属为主,依托于地方政府进行办学,对地方经济依赖性非常强,地方经济实力成为影响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因素,通过走访调研、文献研究,探索地方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困境,分析原因,聚焦这个群体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达到共赢。

1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图1:问题产生原因

1.1 领导层重视不够

地方高职通常指大专学校层面,领导层通常由政府决定,领导层对于高职办学中辅导员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缺乏管理辅导员的经验,很多高职把辅导员当成“万能油”“管家工”使用,没有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无法真正触摸乃至掌握学生工作的精髓,形成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认知,从事造成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1.2 市属高职待遇不高、工作环境较差

地方高职一般属于市属高职,不属于基础教育,由政府决策,地方财政拨款,经费有限,校园相关项目建设较慢周期较长。辅导员工作环境一般,在高职院校中几乎都是校园内最差硬件的场所,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可能相对好一点。由于大多人对辅导员工作认识度不高,同时学生工作并不作为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工作业绩难以肯定,辅导员待遇与专任教师相差较大,校内地位较低,培训机会较少,大多肯定也只是停留于“口头纸面”[1]。

1.3 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

一方面,部分辅导员进入学校时有各自专业背景,并不是思政政治教育专业,对于辅导员工作缺乏正确、科学认知,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加上由于岗位不受重视,又无人引路带路,这一群体更加不注意从实践中积累、感悟、总结。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人手紧缺,部分辅导员属于体制外合同聘用,作为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有效补充,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文化层次、工作能力、敬业态度等因素影响,他们往往仅仅局限于完成工作,对于职业教育的理念、教育方式等缺乏理解,自身素质偏低,影响学生工作的整体教育效果,这方面有待提高[2]。

1.4 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地方高职院校往往由于建校历史较短,在地方经济能够提供支援下办学,很多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辅导员管理制度更需要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很多高职院校直接照搬、照抄“网上”“他校”文件,或者直接“拍脑袋”想办法下结论,于是一些浮于表面、简单粗糙、甚至错误百出的制度随之而生,这些制度应用于短期工作出现不了问题,但是队伍长期发展后,奖惩、考核、晋升、进出机制无从谈起。更有甚者,制度朝令夕改,缺哪补哪,这种情况必将大大伤害辅导员工作热情。

1.5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性高

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经济收入低人一等,工作业绩无法量化,不像专任教师上课、指导实习、毕业设计等等。(2)校内地位低,由于不被认可,正常从事“打杂”性质工作,看宿舍、管学生、搞值班……(3)无专业背景,虽然带有专业背景进入辅导员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从事不属于专业的工作,专业很快荒废,专业无从做起。(4)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工作一成不变,疲于奔命,平时严抓,特殊时候扑火,正常工作时间24小时连轴转,365 天无休[3]。

1.6 对辅导员队伍关心不够

许多领导一谈到辅导员工作,学生工作,谈必言责任,谈必言管理,造成很多辅导员的心理、身体损伤。根据文献研究、走访座谈,绝大多数3年以上辅导员有身体和心理疾病,尤其以强迫症、精神衰弱居多。学校层面很少真正深入关心辅导员的成长、学习、生活,长期得不到真正的关怀、爱护,很多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逐步下降,工作效率不断降低,育人效果不断消失。

2 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

前文谈到辅导员制度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积累的制度,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路也只能是一些思考,通过研究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图2:解决问题思路

2.1 加强领导层培训

地方高职的很多事情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辅导员工作更是如此,必须加强对校领导的学生工作培训,让校领导从根本意识上改变对辅导员工作的看法,把握高职育人的内涵意义,对辅导员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梳理顺畅,从而开展相关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2.2 呼吁政府支持

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各种资源、各个场合呼吁政府对地方高职投入更多资金,明确为地方育人、育才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必须积极走访、沟通,更多最大限度地充实辅导员队伍人数,从而满足学生工作开展的基数要求,更好地进行辅导员工作分工,促进更加专业化、科学化[4]。

2.3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辅导员管理制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汲取兄弟高职院校的有效经验,取他人之长,去其糟粕,既要从宏观上对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一个远景目标、总体规划,又要在辅导员准入制、日常管理考核、培育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让辅导员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有责任、有激情,更有发挥空间。

2.4 提高待遇改善环境

经济利益是一个重要的导向,没有经济利益的肯定何谈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必须花大力气改善辅导员待遇和工作环境。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发放辅导员工作津贴,但是必须与付出紧紧挂钩,满足辅导员学习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是“底线”原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须对辅导员工作环境进行大力改善,配备先进的工作设备,同时不断更新。通过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才投入辅导员工作,营造有付出、有收获的氛围。

2.5 加强专业性培养

不同专业背景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必将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这种效果喜人乐见,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些“底线思维”不能突破,紧紧绷紧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根弦,加强对辅导员的政治专业性培养,鞭策他们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技术手段,更好地从事学生工作[5]。

2.6 加强人文关怀

作为无法用规章制度来衡量的人文关怀,需要整个学院花大力气来实现,通过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关心,对辅导员的学习、生活、工作进行解惑、引导,任重而道远,鼓励他们树立终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决心和目标,在学生工作道路上不断发光发热,更好地为地方培养高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