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变迁对高校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影响研究

2022-04-15杨林楠邢振鹏周业勤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杨林楠 邢振鹏 周业勤

摘  要:自辅导员制度诞生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辅导员的政策文件,本研究通过运用NVivo11软件对该类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厘清了国家政策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变迁情况,分析了角色变迁对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影响,就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功能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在政策中适当调整与思想引领关系不密切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辅导员核心角色、健全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以及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变迁;核心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7-0165-04

高校辅导员制度自产生以来,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辅导员角色越来越多元化。辅导员角色丛中有无核心角色,如果有,核心角色是什么?角色多元化对核心角色有什么影响?为了回答此问题,本文运用NVivo11软件,对自辅导员制度创立以来的一系列高校辅导员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以期明确高校辅导员角色变迁的发展脉络,厘清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具体要求以及各个时期的角色期望,为我们历史地认识辅导员角色、更好地把握辅导员角色的核心内涵提供相关的政策研究基础。

一、国家政策文本的选择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家政策是我国政府在特定时期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目标所采取政治行动的方针、路线、原则的总称,或者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遵循的行为准则[1]。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政府因时制宜,立足社会实际,制定出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的政策;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下政府关注的点。基于此,对于高校辅导员角色政策文本的选择,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选择:一是要聚焦各个历史时期的政策文本,二是在政策文本中要有对高校辅导员具体的工作要求,或是反映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自辅导员制度创立以来,国家发布的有关高校辅导员的政策文本已有数十篇,大部分都已公示在政府官方网站上。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政策文本的筛选,根据国家政策与高校辅导员角色的相关性,筛除了无法反映高校辅导员具体工作条项的政策文本,选取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13篇高校辅导员角色政策文本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并按照辅导员制度演变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具体如表1所示。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通过运用NVivo11软件对所筛选的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采用手工编码的方式对所选文本进行编码。首先,将13篇政策文本导入到NVivo11软件中,之后仔细阅读政策文本,对政策文本中代表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参考点进行标注和编码,形成若干子节点,通过国家政策文件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分类,将子节点分类为9个一级节点以及26个二级节点。其次,利用可视化分析,将我国国家政策中关于辅导员的角色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表达,明确各个时期高校辅导员扮演的主要角色。最后,对一级节点以及二级节点的参考点在各个时期以及整体时间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厘清各个时期以及整体时间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职能倾向和发展情况,明晰在特定时期内国家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主要侧重点,发现导致高校辅导员角色变迁情况的主要因素。表2为NVivo11软件中对13篇政策文件分类为4个时期的群组后形成的各时期角色数量以及高频节点数。

三、结果分析

(一)国家政策中高校辅导员角色变迁情况

根据表2中前五位高频节点词汇的排序,可以发现,每个时期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者角色位次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其余重要角色的排序变化較大,且各有各的特点。在探索时期,“思想引领者(4)”与“政治引路人(4)”居于前列,“理论知识传授者(1)”最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该时期辅导员的角色总量较少,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另一方面,从表2中可以看出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明显侧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到了完善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开始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国家开始重视辅导员作为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辅导员在作为管理者的同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因此“理论知识传授者(3)”的角色位次由前一时期的第五上升到了第二。此外,这个时期国家也强调辅导员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学生干部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该时期新增了“理论研究者(2)”和“学生干部培养者(2)”的角色。在稳定时期,明确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播,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实际的需求,于是“心理健康教育者(3)”与“生活指导者(3)”的角色开始出现。这些角色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时期辅导员的多元化角色定位于服务学生的现实需求。在创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愈加多元化,国家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系统分为九个大类,注重学生思想、心理、就业以及人才培养管理、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多样化工作,要求辅导员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综合性培养和教育。在前五位高频节点中新增了“党团建设者(4)角色”“位次与思想引领者(4)”“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者(4)”“学生干部培养者(4)”“心理健康教育者(4)”并驾齐驱。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多元化对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角色变迁的结果表现为辅导员角色定位日益多元化,在这样的角色变迁中,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者角色受到了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一是角色多元化对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地位的影响。随着辅导员角色的多元化,思想引领者以外的角色比重在不断上升,导致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者角色在角色丛中的比重下降,思想引领者角色难以在辅导员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之缺乏具体的制度保证,辅导员的核心角色与非核心角色之间的关系难以明确,辅导员作为思想引领者角色在角色丛中的核心地位难以保证,易造成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这一核心角色的地位下滑[2]。易导致核心角色功能的弱化,使得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效果无法达到核心角色的预定目标[3]。

二是角色的多元化对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行为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各个时期对于辅导员的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此外,在部分高校的具体制度中,要求辅导员运用相当的时间去解决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的学生日常事务问题,更多的工作任务在无形中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工作内容的增多导致辅导员自身可支配的时间减少,易压缩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现实空间,使其难以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偏离了辅导员思想引领者的角色预期,造成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深入。

三是角色评价复杂化对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影响。辅导员角色多元化后,辅导员的工作分类更加细化,原有的评价机制无法继续适用于新的情况,这对高校进行辅导员工作评价产生了一定的难度。目前,高校对于辅导员考核的一般方式主要趋于综合性,即辅导员多元化的角色皆参与评价,这种考核涉及辅导员承担的所有角色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每项工作的成果折合成分数,所有工作成果的分数相加即辅导员考核的总分,没有突出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核心地位。对于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来说,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考虑到了辅导员的多元角色,但也易分散辅导员在思想引领者角色上的功能。此外,部分辅导员易将时间和精力放置到与思想引领者角色无关的工作上,忽视了思想引领,现行的考核方式易削弱辅导员思想引领者的核心角色地位。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功能的建议

国家在多个文件中强调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4]。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更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故此,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者角色非但不能削弱,而且应予提高重视。基于辅导员角色多元化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影响,本文从辅导员角色丛的角度出发,为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在政策文件中可以适当调整高校辅导员承担的与思想引领者角色关系不密切的事务性、辅助性角色。现有的政策文件规定辅导员的工作为九种,通过对这九种工作进行分类,辅导员角色达二十六种,这些多元化的角色可能会造成角色间的紧张,可能会削弱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建议调整辅导员的部分辅助性角色,提升辅导员思想引领者的重要性,使辅导员运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功能。

其次,需要在政策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核心角色对于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需明确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并对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出制度化的规定,现有文件将辅导员的工作归纳为九大板块。这九大板块虽然能代表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主次之分尚不明确。除此之外,由于核心角色在这九大板块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核心角色在角色丛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了影响。因此,建议在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辅导员核心角色的重要性,强调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辅导员核心角色在角色丛中的地位,使之能够引导其他各种角色[4]。明确九大板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而更好地处理多种角色之间的关系。

再次,需要健全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主要是依据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将辅导员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要求依次递进,为各地高校进行辅导员考核搭建了基本框架。若能明确各项职业能力标准的比重设置,将大量的职业能力标准转变为系统化、精确化、科学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以及量化標准,能更有利于辅导员的工作评价。由于考核评价的指标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而定[5],高校辅导员则是将思想引领者角色作为核心角色,所以需要通过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明确各项职业能力标准的比重,构建以思想引领者角色为主要评价指标,辅之将多元化的角色作为次要评价指标,将每项职业能力标准按照分配的比重量化为具体分数,形成可供高校直接采用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引导辅导员将外在要求转换为内在动力,促使其更为重视思想引领者角色,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将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最后,需要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努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由于辅导员扮演的思想引领者角色处于角色丛中的核心地位,高校应该注重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训,组织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不断丰富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辅导员具备思想引领者角色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此外,还应该明确在政策文件中规定的辅导员培训的目标,不仅要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更要通过培训将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功能融入其他角色中,使得辅导员核心角色和其他角色相辅相成,以此提升辅导员多元化的能力,满足多元化角色的需求,也化解了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保证了辅导员思想引领者角色的核心地位,进而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朝旦.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论[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白晓东. “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嬗变与调适[J]. 思想理论教育,2020(06):91-95.

[3] 邱韵,李海宝. 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 陕西教育(高教),2019(04):55-56.

[4] 范毅夫,曲建武. 思想引领:辅导员的定位与角色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132-134.

[5] 朱小曼.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91-92+99.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