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编辑的角色重置与转型

2022-04-15袁惠萍

传播与版权 2022年4期
关键词:广电媒体转型策略新闻编辑

袁惠萍

[摘要]当前,媒体行业已进入深度融合的“下半场”,广电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闻编辑必须基于受众需求和行业趋势顺势而为、解放思想,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转变新闻工作理念,创新编辑工作模式,坚持“内容为王”,让广电媒体新闻保持高度新鲜感,增强受众黏性,实现新闻的立体化、多渠道传播。本文对广电新闻编辑转型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融媒体语境下广电新闻编辑角色重置与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广电媒体;新闻编辑;角色重置;转型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广电媒体行业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编辑作为广电媒体的核心资源,肩负推动媒体融合的重任。广电媒体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融媒体时代占得一席之地,广电新闻编辑就要及时认清形势,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受众诉求,感知媒体市场变化,树立新媒体运营思维,将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内容呈现给广大受众。

一、广电新闻编辑转型的重要意义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渠道多种多样,不同媒介之间实现了跨界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媒介边界和技术边界被打破。因此,广电新闻编辑只有及时转变角色、找准定位,才能推动广电媒体在激烈的融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扩大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一)提高广电媒体新闻的内容质量

在融媒体时代,大众更偏向灵活运用各类便捷的新媒体媒介来获取新闻资讯,不再依赖单一的媒介资源。众所周知,广电媒体新闻播出方式单一、内容模块固定,因此很多受众更愿意选择灵活便捷的新媒体媒介[1]。广电媒体要弥补新闻播出方式的不足,新闻编辑就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充分认识到内容制胜的重要性,只有提高新闻质量,不断打造优质内容,才能吸引受众。广电新闻编辑的角色重置与转型,能够使广大受众耳目一新,并使他们获得更优质的视听体验,消除对传统新闻节目的审美疲劳。

(二)巩固广电媒体新闻的传统优势

传统广电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政治任务,尤其是新闻栏目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后,传统广电媒体的地位受到挑战,其面临市场占有额严重缩水、用户逐步流失、话语权削弱、营收下降等困境,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进入重构阶段[2]。面对行业变局,广电新闻编辑及时进行角色重置和转型,能让传统广电媒体重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广电媒体的稳定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编辑的转型困境

媒体融合正在颠覆广电新闻编辑的传统工作模式,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且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多,传播媒介的选择空间更大[3]。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要不断提高新闻报道速度,打造多元化新闻形式,选择多媒介传播路径。但实际上,当前广电新闻编辑在寻求转型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工作模式陈旧

广电媒体新闻工作是一门艺术,广电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内容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打破固有模式的限制,才能创作优质的新闻内容。但是,目前很多新闻编辑还无法摆脱传统媒体编辑的条条框框限制,不能及时形成新媒体思维,创作思路比较陈旧[4]。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媒体编辑属于流程化工作,编辑按照流程要求完成工作即可,流程能让整个编辑工作更为标准,但相对应地,流程化工作也会限制编辑的创新力。

(二)缺乏新媒体工作经验

广电新闻编辑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大多都接受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或培训,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其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和提升。融媒体对编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变力、创新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一些广电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还满足不了融媒体的工作要求。例如传统新闻编辑比较严肃客观,对新闻情感元素的挖掘和融合不够深入,而融媒体新闻编辑更突出情感元素,更容易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5]。

三、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编辑的转型策略

媒体的快速融合要求广电新闻编辑必须适应融媒体时代特点,积极学习和借鉴新媒体内容上的创新、思想上的包容。广电新闻编辑要正确看待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编辑能力,才能抢抓新闻传播的第一落脚点,牢牢掌握主流媒体的主动权。

(一)流程转变:由单一作战到多部门协作

近年来,地方媒体机构纷纷开通“两微一端”融媒体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的新闻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多媒体渠道资源、内容资源,形成新的媒体矩阵,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化方向发展[6]。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新闻稿件的编辑,追求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但进入融媒体时代,层出不穷的媒体资源倒逼新闻编辑重视新闻内容创作,甚至改变新闻的发布流程,第一时间给受众呈现优质内容。比如,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新闻编辑已不再是单一的事件记录者,其除了还原事件现场的真实性,还要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编辑,同时客户端、微信、微博等融媒体平台要协作配合,及时完成新闻发布,迅速抢占新闻头条,以“文字+视频+图片”的形式立体化呈现完整的新闻事件,让广大受众全面了解新闻事件。

(二)意识转变:守正创新,增强网络化编辑能力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的优势,但各新媒体编辑团队水平高低不一,职业不够规范化,所制作的新闻内容原创性通常较低。而广电新闻编辑在新闻内容原创性方面更有优势,他们在入职前皆接受过相应的职业训练,且广电媒体的运作流程比较规范与严格,因此广电新闻编辑在社会资源以及编辑经验方面具有较多积累[7]。广电新闻编辑在坚持制作原创性内容的同时,应利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对原有资源进行统筹应用,不断扩大自身所编辑制作节目产品的传播半径。

广电新闻编辑工作的網络化是指编辑借助信息技术,突破编辑工作时间与地域方面的限制,增强广电媒体新闻的传播效益[8]。比如,对新闻节目而言,时效性就是其主要的价值体现,通过广电媒体的网络平台,编辑与记者可以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共同工作,构建沟通渠道,并借助网络形式增强受众对广电媒体的黏性。广电媒体新闻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也积累了较高的公信力,通过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云分布特点,广电新闻编辑也可依托网络构建一个能与受众在线实时互动的平台。

(三)思想转变:科学筹划,保证节目策划的合理性

策划是广电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策划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电媒体节目的内容与质量。广电新闻编辑要基于策划要求,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事件本质进行探索,对社会各种正能量进行传播,担负起广电媒体新闻的社会责任以及舆论导向责任,发挥正向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广电新闻编辑要基于专业视角,通过融媒体技术、专业节目处理技术以及多元化表现手法,为受众制作精良的广电媒体节目,以发挥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及监督作用。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播出后收获了较多称赞,让民众开始了解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对故宫文物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体会文物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很多民众被文物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的精神所感动,赞叹其精益的修复技术。这说明精良的广电媒体节目策划可增强节目感染力,而受众对节目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实现节目的广泛传播。广电新闻编辑在节目策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树立融媒体思维,并不断拓宽自身视野,保障节目策划的独特性。

(四)方法转变:技术赋能,优化信息获取方法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新闻的发展受到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更为多样和自由,受众信息获取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例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都成为受众获取新闻内容的途径[9],受众能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各种音频、视频客户端获取音视频节目资源。这说明在融媒体时代信息傳播特征与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媒体自出现之日起就开始融入大众的生活,广电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等,在保障节目质量的同时,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率。在融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交流融合,这在较大程度上要求广电新闻编辑具备较高的媒体知识获取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不断优化信息获取方式,高效率地获得高质量信息。

同时,广电新闻编辑需要重点培养自身从海量信息中筛选信息的能力,新媒体主流化发展趋势让信息获取方法更为多样,由于各种新媒体的特点不同,广电新闻编辑需要基于媒体特性来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方式。例如,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每日都会提供大量的媒体素材,广电新闻编辑可应用融媒体技术较为便捷地获取有关媒体素材,这是对传统媒体素材获取路径的改革和创新。此外,广电新闻编辑应分析受众在各种媒体视听节目中的观看模式,了解受众在融媒体环境中节目信息获取的喜好,为后期的节目编辑工作奠定基础。

(五)定位转变:加强互动,让受众走进新闻事件

广电新闻编辑需要树立正确的编辑理念。新闻节目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其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生活,这延伸了新闻节目的广度与深度。广电新闻编辑要将广大受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充分了解受众的真实文化需求,将内容丰富的高质量节目呈现给受众。

在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新闻发展需要重视受众的需求与意见,新闻编辑需要充分体现互动性。因此,广电媒体新闻应提高受众参与度。广电新闻编辑在策划节目时可调查和收集代表性受众的意见与看法,让受众由单纯的节目观看者变成节目制作者之一,促使受众更为认可节目,同时扩大节目影响力,提高节目关注度。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张慧帮你问》和广播新闻节目《12345大家帮》等皆以社会新闻作为侧重点,新闻中的所有事件基本都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受众在地理以及心理方面的期待。

虽然部分广电新闻编辑已经开始具备用户思维,在编辑工作中强调受众参与,但是其具体工作落实还不到位。目前部分广电新闻编辑在调查和收集受众意见后,并未做出及时、精准的回应,最终呈现的节目也并未融入受众的意见,没有解答受众的问题,这容易打击受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但也有部分广电新闻编辑过于考虑受众的兴趣点与需求,造成节目娱乐性太强或失实等情况,这也容易引起受众的抵触或反感。比如,河南的民生类新闻《小莉帮忙》栏目,其主旨就是服务民众,在引导参与中帮助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将节目打造成一个服务民众的生活资讯平台,通常事件涉及问题双方。但栏目组最近的一档节目《新人办婚宴溜走不结账?》在播出后引起了受众的质疑,因为栏目组在仅听取酒店方的言论后就将另一方定义为“逃单老赖”,但事实是酒店方才是欠钱不还者。这表明栏目组在编辑节目时并未和事件涉及双方进行深入互动,导致事件了解不全面,使事实真相出现反转。广电新闻编辑借助有关网络平台和受众互动,全面了解受众需求以及社会热点动态,能不断修正与完善自身工作。此外,广电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受众对此类工作可能并不了解,编辑可借助直播等方式向受众分享编辑的幕后工作,让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更理解编辑工作,并认可节目内容,提高节目收视率。

(六)态度转变:以“融”为本,发挥融媒体作用

广电新闻编辑需要以包容与开放的态度看待各种媒体素材与信息,并利用融媒体的优势灵活整合与应用各种优秀新闻素材。广电新闻编辑制作的新闻作品不应局限于广电媒体这一单一传播渠道,还应积极向互联网传播发展,通过互联网传播更多优秀的节目和作品,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广电新闻编辑应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编辑正能量的节目和作品,向民众弘扬主流文化,发挥广电新闻编辑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同时,广电媒体需要发挥融媒体社交平台的作用,不断扩大编辑的影响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广电媒体的发展模式,很多广电媒体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开通账号,以期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转型与升级。广电新闻编辑也应积极发挥这些网络社交平台的作用,向外推广自己的作品,促使作品受众面不断扩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媒体,而是视频网站、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诸多新媒体的融合。而新媒体是基于网络技术环境而发展的一种媒体类型,因为网络环境的巨大差异,新媒体和广电等传统媒体在运作理念与发展机制上具有较大区别。在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的发展不仅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还要积极结合新媒体。这种有机结合并非单纯的技术整合,而是广电新闻编辑在转型中不断创新,并协同新媒体与广电媒体的运作理念和发展机制进行关联整合,以突破广电媒体原有市场格局,助推广电媒体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与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0(07):153-154.

[2]孙燕.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1(04):78-80.

[3]段锦春.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8):161-162.

[4]陈彦余.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13):129.

[5]张鸿宇.探讨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的转型策略[J].电视技术,2019(Z2):6-7,22.

[6]李晓强.融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转型策略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08):105-106.

[7]石磊.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新闻编辑的转型策略研究[J].记者观察,2019(05):40.

[8]王敦.探究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创新性发展[J].传播力研究,2021(03):66,68.

[9]刘瑾.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优化策略[J].采写编,2021(08):66-67.

猜你喜欢

广电媒体转型策略新闻编辑
新形势下地市级广电媒体经营转型研究
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的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析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从“澎湃新闻”上线的成功看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面临的困境与转型
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大连国际环保展绿色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