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旅游时代下延安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4-14李鹏鹏

关键词:红色旅游延安大众

李鹏鹏,徐 宁

(1.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475000;2.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西方大众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后进入旅游学者的研究视野,其历史逻辑是一种从现象转向研究的过程。20 世纪50 年代,西欧阿尔卑斯山地国家出现“大众旅游”(mass tourism)热潮,[1]随后大众旅游研究逐步进入西方学者的视野内。Antoni 的研究主要强调经济、环境与大众旅游的关系,[2]David 认为大众旅游和生态旅游是对立的发展。[3]大众旅游成为一种被批判研究的对象。20 世纪70 年代,大众旅游被认为是破坏目的地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完整性的“特洛伊木马”。[4]然而,Bruce 认为生态旅游是大众旅游的一部分。[5]David B 从辩证法角度入手,认为“开明大众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6]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对大众旅游研究更多具有明显的批判色彩,认为大众旅游具有不可持续和非生态的特点。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学者将大众旅游概念引入中国旅游研究,开始主要停留在经济学层面。此后,刘住认为大众旅游不仅是经济学概念,还需要有中国化的认识,[7]张广瑞对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了辨析。[8]随后,吴波和桑慧认为大众旅游是旅游规模化的描述。[9]张凌云,何兰萍从大众旅游的起源、概念进行分析,认为大众旅游是“进口概念”。[10-11]但张凌云也提出中国的大众旅游概念并对西方大众旅游研究进行批判。[12]这是大众旅游研究中国化的开端,也是对西方研究的再认识。2008 年以来,“大众旅游”开始被政府、媒体所接受并推广。市场主体创新和大众创业支撑着中国旅游产业化发展,中国大众旅游成为实践性的概念。[13-14]

大众旅游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专项旅游活动产生并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中国大众旅游时代生命力旺盛、参与人数众多的专项旅游之一。红色旅游(1)通过对《人民日报》资料库的检索,1999 年7 月19 日,“红色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2004 年,国家出台《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纲要(2004—2010)》,使得红色旅游成为国家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突出强调政治导向并强调红色文化传承作用。诞生于2000 年前后,是中国大众旅游快速发展的发轫时期。红色旅游体现大众旅游的特征,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红色文化的内生性。如何推动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的开发,已成为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延安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涉及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竞争力、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等方面,[15-17]而关于大众旅游和红色旅游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章几乎没有,红色旅游的发展与大众旅游发展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大众旅游在中国具有本土化的推动力和研究视角,与西方批判为主的研究话语不同,中国的大众旅游可以兼顾具体的红色旅游等专项旅游,这将成为本土化研究的趋势。

一、重合互动、同心发展的红色大众旅游时代

(一)红色旅游和大众旅游的关系

红色旅游是大众旅游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是大众旅游的专题性旅游活动,具有中国旅游发展的特色。从结构上看,二者处于一种同心圆的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大众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关系

国家“八五”期间,注意到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者都需要发展,国家旅游从单纯注重国际旅游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在此背景下,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也标志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1995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双休日和1999 年开始实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调节了出游者的出游行为,红色旅游也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选择之一。[18]自1999 年,江西提出发展“红色旅游”的概念以来,全国各地其他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开始注重“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发展。实际上,1997 年6月,中宣部公布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110 处,进一步激发各地红色文化建设的热情,并且在基地建设规划中有意识地纳入发展旅游业的项目。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前后由中宣部公布了四批,一共有353 处,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政府主导建设,后随着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并成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从动态视角看,红色旅游和大众旅游表现出一种重合互动的关系。红色旅游发展已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向红色大众旅游时代发展。

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大众旅游时代发展的新热点。尤其是2021 年,在建党100 周年之际,具有红色主题内容的景区、街区、夜间灯光秀成为旅游休闲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饭后茶余,夜间休闲,通过红色主体“沉浸式”发展,讴歌中国共产党历史,畅聊美好生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所得:“目前,全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12 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景区综合收入高于国内旅游业整体水平,2019 年,我国红色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848 亿元,同比增长29%。”[19]我国迎来了红色大众旅游时代。

(二)红色大众旅游发展特征

大众旅游属于大众消费的范畴,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大众消费是经济范畴,强调市场的价值实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众消费推动大众文化的形成。红色文化是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色旅游的基础。立足于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大众旅游具有文化性、人民性和市场性的特征。

1. 文化性。大众旅游可以说是大众文化的延伸。大众旅游的研究需要关注大众旅游的负面性,大众旅游的大规模人群移动、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追求统一化活动,是旅游的普化和异化。而红色旅游的文化属性具有政治引导和文化教育功能,其是改变大众旅游普化和异化的有效手段,是红色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方向。文化内部生产力重塑和建构了延安红色文化基因及红色文化精神,具有提升大众旅游的文化功能。在红色大众旅游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新时代旅游体验的文化导向,并可以在大众旅游活动中实现先进文化的创造。

2. 人民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该并必须由人民享有。大众旅游有不同的解释,彭兆荣认为:“大众旅游是群体旅游”,[20]张凌云认为:“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大众旅游也就是大众消费。从供给角度看,大众旅游就是以普通大众为目标市场,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消费得起的旅游产品。”[10]65戴斌认为:“大众旅游是指人民旅游权利得到广泛实现、旅游消费多样性与品质化并存,社区居民从旅游发展中普遍受益。”[21]综上所述,其本质上要求更多人参与旅游活动,而红色大众旅游更可以体现人民大众参与旅游的权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3. 市场性。大众旅游是大众消费过程,人民进行旅游活动的经济过程,充分体现了大众旅游的市场性。最基本的旅游大众是旅游参与者介入旅游活动的社会群体,他们绝大多数属于独立经济、文化、精神的个体,可以体验旅游活动带来的内容。而个人与社会关联的旅游活动,存在旅游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性,也就是大众旅游所具有的反抗性表征。同时,红色旅游目的地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也造成红色旅游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历程与存在的问题

(一)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历程

1. 爱国主义和革命文化教育基地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极为重视修复和维护革命纪念地的工作。1950 年6 月,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1973 年迁至王家坪,展馆面积5500 平方米,展线长近500 米,分为11 个单元,库藏文物35500 件,集中地反映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已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瞻仰的中心。[22]307-3081982 年2 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 座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位列其中。1989 年,党中央号召弘扬延安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以来,形成了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和部队官兵来本区参观学习的热潮,国内游客1990 年已达到25.8 万人。[22]3092004 年,中央决定建设延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称为“一号工程”,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圣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2. 延安红色旅游目的地形成阶段。延安的红色旅游起步较早,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吸引力突出。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初期以政府主导,后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市场性作用不断突出。1956 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出台《关于办理历史来华外国人签证手续的规定的通知》对外国人进行管理,同时,对来华外国人开放48 处旅行游览地区,其中就有延安。20 世纪50 年代,延安已经作为接待外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1964 年3 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我国旅游事业的报告》,其中同意两年后考虑正式开放西安(延安)为游览城市。1983 年到1987 年就接待来自24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2687 人(其中旅游者所占比例由70 年代的19%增加到45%),国内旅游接待量增长幅度较大,1985 年至1987 年延安共接待国内游客约38 万人,年平均递增12%。[22]3099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延安红色旅游的大众游客群体不断增多。

3. 大众旅游时代下红色旅游快速发展阶段。2004 年,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延安旅游热持续升温,每日游客数量都在4000 人以上。7 月,到延安旅游人数高达71 万多人,旅游综合收入近2 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和78%。‘红色旅游’正成为延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3]2006 年以后,红色旅游成为延安支柱产业之一。2006—2009 年,延安市县各政府先后完成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4 个县区和7 个重点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09 年,延安全市对外开放营业的旅游景区一共35 处,其中红色旅游景区景点20处。[24]2018 年,延安举办了“中国百姓生活游”“中国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延安过大年”等大型旅游活动,扩大了延安红色旅游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25]66在当地群众休闲娱乐与外地游客旅游体验方面,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强调本地人与外地游客的互动。特别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方面,先后推出了洛川谷咀黄土风情度假村、宝塔花园屯民俗文化村、安塞候沟门农业旅游区、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农林”的生态农业、森林度假等旅游特色产品。[25]662019 年,延安市累计接待游客7308.2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3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0.6%。[16]72在多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延安逐步形成产业综合发展的局面,旅游占国民经济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的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迅速。

(二)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传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度不高,缺乏现代化红色旅游产业体系。首先,延安属于革命老区,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传统文化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代表,现代文化以红色旅游为代表,二者融合度不高,特别是传统文化开发出的商品经济价值不高。比如在红色旅游纪念品商店,虽然已经有陕北民俗类产品销售,但是这种开发仅处于初级阶段。其次,现代化红色旅游产业体系强调红色旅游的智慧和科技水平。延安红色旅游产品缺乏现代化水平,已建成的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科技化和智慧化水平不高,属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延安红色旅游还停留在游览观光为主的阶段,旅游产业现代化开发和体验度不足。例如延安的夜间亮化,提升了夜间旅游的体验水平,但是仍然缺少夜间业态和夜间文化的开发。虽然延安夜间的“灯亮了”,但是延安红色旅游演艺却“下班了”,缺少夜间体验的活动造成其不能满足红色旅游体验高质量水平的需要。另外,延安现代旅游体系建设不充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还不充足。

2. 延安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和休闲活动存在时空矛盾。当前延安的旅游景区成为外地游客来访的主要空间,并且延安景区多位于延安老城当中,引起居民和游客时空矛盾的问题。在空间上的矛盾,延安旅游目的地城市空间有限,旅游旺季城市交通压力异常严重。实际上,在旅游和休闲上,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受到压缩,外地游客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空间矛盾增加。在时间上的矛盾,旅游和休闲实现的前提是时间上的充足,而旅游淡旺季明显,而旅游旺季对当地休闲时间造成冲击,压缩当地休闲活动的时间。除此之外,延安的景区与社区关联度不高,景区在淡季和旺季应该发展不同的体验项目和产品,而不是单纯发展景区或是单纯建设社区,延安的景区和社区管理与建设缺少主客共享的理念。

3. 延安红色旅游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平衡。延安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特征,红色旅游供给和需求方面发展不够平衡。首先,需求层面的扩大,市场下沉,需求上升。大众旅游时代下,外地游客有红色旅游的需求,当地居民的休闲需求随之增加。红色旅游发展活力需要丰富的市场主体参与,开发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业。其次,供给层面的不足。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缺少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尤其缺少创新性强的市场主体,现有红色旅游市场主体多是当地企业,缺少知名度和创新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游客体验需求不断提升,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服务,单纯依靠红色景点讲解和说教的方式已经过时。高质量供给不足,人民大众需求强烈,延安红色旅游供给和需求结构发展还不平衡、不合理。

三、大众旅游时代下延安红色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红色旅游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现代旅游体系

新时代要求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延安红色旅游文化传承创新。第一,延安需要适时调整城市文化的目标定位。从历史角度看,延安是革命根据地、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结合城市定位,深挖延安红色旅游知名度。第二,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教育,红色教育可以增加大众旅游的内容,而传承创新的建设要坚持三个改变:坚持改变延安红色旅游原有观光游览的方式为参与体验的方式;坚持改变延安红色文化教育原有的说教、听故事的方式为体验、自学的方式;坚持改变延安红色旅游原有教育基地建设思路为综合目的地建设思路,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第三,延安红色旅游需要商业模式、供应产业链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建设现代化红色旅游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则指向传统旅游业的现代化转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要素、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商业形态和管理模式等。延安红色旅游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适应旅游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智慧的融合。

(二)建设人民大众主客共享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解决旅游时空矛盾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可以说,这正是解决延安休闲和旅游时空矛盾的有效出路。首先,随着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国民休闲制度也随之完善,旅游和休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长途旅游受到限制,短距离旅游和国民休闲成为主要活动方式。改造原有城市休闲街区为旅游休闲街区,可以解决旅游旺季城市内部拥挤和空间矛盾的问题。其次,充分利用好延安当地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打造淡季休闲体验类产品,延伸休闲体验的产业链。大力发展近距离休闲和旅游产业,增加延安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内部体验供给,例如,开展多样化的各种节庆活动和项目等。最后,坚持景区和社区联合建设。“景区+社区”模式是将景区和社区的“界限”打破,扩大人民群众旅游和休闲的空间。延安传统的生活社区可以对外地游客开放,例如菜市场升级改造、当地美食街区建设等。服务外地游客的景区在淡季可以通过如举办景区节庆活动等方式来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求。推广“景区+社区”主客共享的建设理念,扩大延安城市休闲和旅游空间,建设多元化休闲和旅游目的地场景。

(三)平衡延安红色旅游供给和需求,增加市场主体建设

首先,延安红色旅游供给端的转变。宏观层面追求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微观层面满足更多游客和居民的旅游和休闲需求,实现民众高质量的需求是提升延安红色旅游的起点。在延安原有旅游发展基础之上,增加红色旅游的供给面,才能不断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高质量需求。其次,培育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需求。注重延安红色旅游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分析游客和市民真正需要的体验活动,打造多层次、多样性的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和市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延安沉浸式红色旅游演艺《延安保育院》,继承和活化红色文化需要全方位的打造和创意,[26]其不仅成功打造延安特有红色演艺IP,也实现了各个年龄段游客和居民的参与体验。最后,平衡延安红色旅游供给和需求结构矛盾,需要引进知名度高、创新度强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主体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培育延安当地内部的旅游企业建设,提升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企业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符合延安文化和红色旅游的外部市场主体,有效改进延安红色旅游的高质量经营模式。

综上所述,红色旅游与大众旅游具有重合互动、同心发展的关系。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大众旅游的特性,而延安红色旅游存在问题也是中国大众旅游时代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红色旅游和大众旅游发展要坚持文化性、人民性和市场性三位一体的统一,通过红色旅游文化传承创新,实现人民大众的主客共享,坚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才能有效解决好旅游目的地发展中文化、人民和市场之间的协调问题,最终才能实现延安红色大众旅游目的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建设。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延安大众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