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过敏性鼻炎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2022-04-14张玉梅

医药前沿 2022年6期
关键词:咽鼓管例数听力

张玉梅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青海 海东 810699)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1]。咽鼓管功能不良在临床上大多见于咽鼓管的狭窄和堵塞,还有咽鼓管的异常开放,对于咽鼓管的狭窄和堵塞[2],平时常用的方法是找到原因,比如儿童腺体肥大、成人下鼻甲肥大,发生这些体征可以给予相应的治疗,比如手术治疗、药物处置。咽鼓管功能不良是鼻咽癌常见并发症,临床发生率约50%~70%,若鼻咽癌患者采取化疗,发生率可提升至90%以上[3]。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可诱发上鼓室内陷袋、中耳炎、变应性鼻炎等情况,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对于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的分泌物较多,往往伴随存在打喷嚏、耳闷不适、咽口肿胀、听力丧失等情况,治疗难度较大,且患者对此类疾病及手术治疗缺乏了解,更易造成紧张以及焦虑情绪[4]。对于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的保守治疗,临床研究显示总体疗效并不理想。临床研究发现,以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为基础,给予患者黏液促排剂治疗具有理想效果[5]。本文以我院治疗的86 例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后给予不同措施进行治疗,分析综合治疗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门诊治疗的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86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组,每组43 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 例和19 例;年龄19 ~77 岁,平均年龄(48.05±3.56)岁。常规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1 例和22 例;年龄22 ~75 岁,平均年龄(48.05±3.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对于探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②给予患者鼻内镜、耳内镜检查确诊;③咽鼓管测压显示,鼓室功能曲线为“B”“C”型;④患者均有打喷嚏、流泪、眼红、水肿、鼻黏膜苍白等情况;⑤变应原检测显示至少一种变应原为阳性。排除标准:①研究剔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肺部感染;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合并癫痫、颈动脉瘤、咽鼓管解剖变异等患者;⑤精神系统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术前给予5 mg 氯雷他定片,1 次/d,连续7 d;每日鼻喷2 次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患者在进行表面麻醉或者局麻后在鼻内镜直视下治疗,鼻腔局部减张后应用充血剂促进黏膜收缩,以吸引器吸出鼻腔内少量渗血和分泌物,经咽鼓管置入压力设备对狭窄、阻塞的咽鼓管进行扩张,持续2 min;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使用欧龙马滴剂,第1 ~5 d,3 次/d,每次50 滴,后5 d 剂量减半,3 次/d,用药时间为1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等级划分如下:患者治疗后耳闷不适、咽口肿胀、听力恢复等指标恢复正常,为治疗显效;治疗后咽口为闭合状,周围黏膜轻微肿胀,听力有所恢复,为治疗有效;上述指标均未实现,为治疗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记录两组患者耳闷不适、咽口肿胀、听力恢复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以平均值进行组间对比。(3)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t George’S 呼吸问卷(SGRQ)从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等3 个维度评价,问卷评分与生活质量水平呈负相关。(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治疗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测评量表,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态做出评估,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心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常规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耳闷不适、咽口肿胀、听力恢复等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耳闷不适(2.24±1.62)d、咽口肿胀(4.57±1.58)d、听力恢复(5.59±1.58)d 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的(3.74±1.53)d、(5.85±1.62)d、(7.05±1.6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耳闷不适、咽口肿胀、听力恢复等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 s,d)

表2 两组患者耳闷不适、咽口肿胀、听力恢复等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 s,d)

组别 例数 耳闷不适 咽口肿胀 听力恢复实验组 43 2.24±1.62 4.57±1.58 5.59±1.58常规组 43 3.74±1.53 5.85±1.62 7.05±1.62 t 4.414 3.709 4.230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14.86±1.83 分、(10.39±1.27)分、(17.36±1.57)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17.69±1.64分、(13.73±1.49)分、(21.47±1.55)分),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活动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3 20.19±2.83 14.86±1.83* 15.13±2.32 10.39±1.27*常规组 43 21.34±2.97 17.69±1.64* 15.67±2.15 13.73±1.49*t 1.838 7.552 1.119 11.187 P 0.070 0.000 0.266 0.000组别 例数疾病影响组别 例数呼吸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3 25.88±2.77 17.36±1.57*常规组 43 24.94±2.11 21.47±1.55*t 1.770 12.216 P 0.080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02%高于常规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2.5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绪评分(37.39±3.37)分、焦虑评分(40.11±3.71)分,均低于常规组的(43.49±3.59)分、(49.51±3.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s,分)

表5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焦虑情绪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3 59.38±3.75 37.39±3.37* 60.48±3.39 40.11±3.71*常规组 43 59.47±3.64 43.49±3.59* 60.84±3.93 49.51±3.17*t 0.113 8.124 0.455 12.631 P 0.910 0.000 0.650 0.000组别 例数抑郁情绪

3.讨论

AR 为机体暴露变应原后发生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主要由IgE 介导,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该疾病的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AR 是常见呼吸道慢性阳性疾病,对于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该疾病典型症状为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嗅觉减退、鼻痒、鼻塞等[6]。咽鼓管为连接鼓室、鼻咽部的自然管道,一旦咽鼓管功能出现异常,可造成鼓室内外气压不平衡,临床将其称为咽鼓管功能不良[7]。

在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的治疗中,临床主要是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压力球囊促进弹性软骨板与周围结缔组织移位,同时下调咽鼓管狭窄部位,调节周围肌群功能。该种治疗方式能够维持基底层的完整性,能够在可视状态下进行治疗,操作准确性较高,可促进咽鼓管功能修复[8]。欧龙马滴剂是由欧龙胆、报春花、酸模、洋接骨木、马鞭草五种植物为原料分泌物化解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同时也能够使农业的分泌减少,保护患者的鼻腔黏膜,并将炎症程度明显减轻,在鼻腔内环境恢复正常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9]。本文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6.74%(P<0.05);实验组患者耳闷不适(2.24±1.62)d、咽口肿胀(4.57±1.58)d、听力恢复(5.59±1.58)d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的(3.74±1.53)d、(5.85±1.62)d、(7.05±1.62)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状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疾病影响、活动能力、呼吸症 状 评 分(14.86±1.83) 分、(10.39±1.27) 分、(17.36±1.57)分均低于常规组的(17.69±1.64)分、(13.73±1.49)分、(21.47±1.55)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患者(76.74%)(P<0.05);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绪评分(37.39±3.37分)与焦虑评分(40.11±3.71 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43.49±3.59)分、(49.51±3.17)分(P<0.05)。说明综合治疗对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伴AR 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综合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促进疗效提升、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咽鼓管例数听力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更正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