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04-14刘春丽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案例

刘春丽

(厦门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在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意识形态纷争从未消弥的背景下,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承担着政治引导、理论阐释、价值塑造的神圣使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探索提质增效之策,是新时期的现实要求。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思考

(一)注重开展课程价值教育

学期初的课程价值教育应该得到科任教师的高度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以“概论”课为例,用好第一堂课开展概论课程价值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见,讲清规矩,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对提升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思政课教学实践表明,很多时候学生在思想上有疙瘩、有情绪,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毛泽东同志就非常注重做人的思想工作,他曾经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思想对指导今天的思政课教学同样有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也应该首先注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课程价值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看待和把握当今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等方面的关系,只有将个人增长知识、本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民族复兴统一起来,才能让青春在建设伟大祖国的征程中大放异彩。课程价值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和激励学生自觉地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奋进,立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强国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已经表明,认真开展课程价值教育的班级,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度高,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比较端正,学习效果有明显改善。综上所言,针对学生认真开展课程价值教育,十分必要。

(二)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为着眼点,通过对问题进行汇总,凝结核心问题并由核心问题衍生出若干相关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思维广度和深度的问题链,促使学生在问中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比如,在学习“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通过经典影片《东方》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了解“两蒋”对台湾地位的态度和立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让他们以“台湾问题的由来”为主题,查阅资料,整理出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小组学习报告,利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进行学习交流和总结。其次,增加课堂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比如个别演讲、小组主题演讲、PPT 展示、小组作业展示与互评等。可以作业的方式下发任务,让学生分小组提前准备,做出初步成果后,教师再筛选出较好的,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后做课堂展示,结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讲评进行讨论互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提升学生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向多元化综合性转变

在思政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上,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由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综合性考核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以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着重点,细化考核方式,将平时、期中、期末、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方面表现结合起来,制作学生学习手册,包含平时成绩登记栏、课堂笔记、学习心得、读书报告、学习总结等项目,从第一堂课下发到最后一次课收回,将整个学习过程记录在册,保证对平时成绩的判定依据充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过程做好了,好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人与人的能力与水平是有差异的,横向比较的积极意义往往是有限的,多元化综合性考核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激励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思考

(一)案例教学

运用案例教学时,在案例选择上应坚持提高针对性以满足学生需求、案例真实客观、案例具有正能量、突出本土资源特色等原则。

第一,案例教学应提高针对性,更加注重对学生需求的满足。以“概论”课为例,“概论”课程教材作为统编教材,其内容主要来自党的文献,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抽象概括,对于缺乏系统党史、国史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广大学生而言,拿到课本能看懂书本内容,但又不能完全领会。思政课教师就有必要结合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情感认同的生动案例,将枯燥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结合起来,将它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比如,“毛泽东思想”部分,可以在第一堂课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外去阅读《毛泽东传记》。第二周开展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毛泽东”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提前做了阅读准备,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就会非常踊跃,他们会从各自所知道的角度去谈毛泽东的伟大功绩、生平事迹、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等,甚至还有学生给大家诵读他喜欢的毛泽东诗词作品等。在课堂活动与讨论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悟和心得,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问题,分享资料等。比如,有学生提出,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学生所期望了解的,但这方面的资料不多。正确认识与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实是属于这部分的重点之一,用凤凰卫视在毛泽东辞世35 周年的专题纪录片《尊前谈笑人依旧》作为案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家庭生活中的毛泽东。学生在哪里有需求,教师就在哪里做回应,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这是我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方法越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越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越能够创新和与时俱进,就越能受到受教育者的欢迎,就越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二,案例要真实可靠。思政课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案例所用的视频应该是正史类,案例应与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相符合、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通过案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得到思想启迪,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概论”课教材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教学,教师可以选用李世默在Ted 所作“关于两种制度的传说”的演讲作为案例,组织学生观看并围绕“良政的模式是多元的还是单一的”这一主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从中西方民主制度的比较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民主又高效,是更具优越性的。结合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各国抗疫措施和成效的比较,让学生根据自己亲身感受的健康安全的国内大环境,确认我国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只需利用案例让事实说话,学生自己会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让教学过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案例要具备正能量。自由性和创新性是学术理论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思政课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都有严格规定。思政课教师应在吃透思政课的要求、把握思政课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筛选合适的案例。尽管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多样性,但是重要观点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思政课的核心是价值性和教育性,思政课教学选择的案例,是绝不能和主流意识形态有偏差的,只有那些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的案例,才有助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第四,案例还应呈现出问题导向性。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所选择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案例所反映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比如第五章,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定位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一个片段作为案例,启发学生去思考案例中呈现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当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的时候,他们能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去搜集信息,搜集资料,包括选择与长辈访谈、咨询、交流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第五,注重对本土案例资源的应用。对本土资源系统化整理所得的案例,能把天下事更好地讲成学生的身边事,既围绕教材中的主题,又与当今社会实际相结合,还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有利于实现学生知识认知与情感认同的统一。比如,在脱贫攻坚相关内容进行主题教学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就读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实际优先选择学生所熟知的跨区域对接帮扶的成功案例。关于民生改善方面的案例,福建高校教师可以首选“三明医改模式”,而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去东山岛参观,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资料等,探究东山岛这只“沙土蝴蝶”是如何变成“绿色蝴蝶”的,它在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福建连续42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有何影响,等等。学习小组的学生可以用PPT 进行课堂展示,系统介绍所开展的相关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感受、体会、心得等情况;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比如演讲、播放歌曲《东山之光》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介绍相关成果,介绍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改变恶劣生态环境,创造人间奇迹的生动事迹,并向这位绿化东山的先锋模范致敬。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表明,本土案例资源的应用对提升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都极具实用价值。

(二)混合式教学

运用超星学习通等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托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国家精品课程等优质线上资源,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结合课堂讲授与线上自学、课堂讨论与线上随堂练习等。这种教学方式上的改变所带来的课堂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方法上更加多样,手段上更加高效、便捷,有助于发挥学生作为网络忠实群体的优势和特长,深受学生喜爱。

实践表明,学生随堂做练习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比较显著。混合式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不同以及线上线下的衔接方面有待改进。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思政课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的关系。互联网与思想政治课的结合,为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视域、渠道和舞台,网络虚拟的现实场景增加了新的互动情景,使思政课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互动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教育环节更加快速紧凑,教育效果反馈、收集、调整等环节的节奏明显加快,具有明显的速度和时空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教师应认识到线下课堂是线上课堂的基础和前提,而线上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育形态,有效延伸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思政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既要重视线上教学,也要重视线下教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并全程覆盖,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学习新教育理念,努力学习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适应网络化生存,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借助和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鲜元素和内涵,不断整合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优秀成果,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创新发展中激发思政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教师要提高课堂管理意识和水平,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做好随堂练习、线上讨论等环节的时间安排等。

三、结语

总之,高校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所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入手,针对重点内容设计案例或讨论主题,根据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案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