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发展及支持措施研究

2022-04-14陈卫东曹鸿宇

海南金融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

陈卫东 曹鸿宇

摘   要:离岸贸易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点内容。海南在离岸贸易方面具备显著的制度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有助于充分释放海南自贸港制度红利,创造广泛的经济价值,提升海南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地位。当前海南离岸贸易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距离国际成熟的离岸贸易中心仍有较大差距。为推动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进一步发展,海南应夯实制度开放举措,提升政府对离岸贸易的服务支持能力,根据自身优势面向特定领域和地区重点发力,同时不断强化离岸业务监管。金融机构在支持海南离岸贸易上,应围绕真实性审核问题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离岸贸易风险监管水平,合理利用离岸金融助推离岸贸易,并通过助力海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离岸贸易发展创造更加稳固的本地产业基础。

关键词: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制度开放;金融支持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2.03.001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2)03-0003-07

一、引言

离岸贸易指货物交易在一国(地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且所涉货物不进出该国(地区)一线关境或不纳入海关统计的贸易,具体贸易形式包括离岸转手买卖、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购买货物等。离岸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高级形态,离岸贸易发达、繁荣是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典型特征,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自由贸易港均通过离岸贸易发挥国际贸易中心和产业链关键节点功能。离岸贸易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领域。海南在发展离岸贸易上具备诸多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有助于充分释放海南自贸港制度红利,是海南自贸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打造成熟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必经之路。

二、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发展具备的优势

(一)离岸贸易基础条件良好

离岸贸易作为一种高水平的贸易形态,原本属于贸易分工高度专业化、集群化的产物。香港、新加坡等成熟的贸易中心均经历过由加工贸易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向离岸贸易中心升级变迁的成长过程。与这些地区不同,海南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背倚内地广袤成熟的市场,毗邻东南亚新兴市场和繁忙的南海航道,双向联通国内国际资源,有条件吸引内地大中型贸易企业和全球主要跨国公司进驻海南开展离岸贸易业务,推动跨境贸易商及相关服务企业快速形成集群。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海南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望走出一条由传统模式直接过渡至高级形态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二)离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自海南自贸港设立以来,海南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态得到迅速发展。2019年,海南离岸转手买卖外汇收支7900万美元,仅占该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0.57%,2020年这一金额超过18亿美元,约占全省货物贸易项下收支规模总额的20%,占比为全国最高。2021年1—8月,海南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收支合计53.2亿美元,远超30亿美元的全年目标。但与香港、新加坡等主要的离岸贸易中心相比,海南离岸贸易的绝对规模和相对占比均有明显差距。2019年,香港宽口径离岸贸易额(转手买卖和与离岸贸易相关的服务之和)6037亿美元,在岸贸易额5114亿美元(其中香港商品出口61亿美元),离岸贸易规模是在岸贸易的1.18倍①。2020年,新加坡本地货物贸易额9690亿美元,离岸贸易额1.5万亿美元,离岸贸易规模是本地出口的近1.5倍②。伴随着跨国公司区域/全球结算中心在海南持续集聚,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有望保持长期快速增长。

(三)离岸贸易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年以来,海南提出打造区域性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中心,并出台“一揽子”发展支持政策,包括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纳入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内外资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离岸贸易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赋予海南地区银行更多单据审核自主权、简化单证审核程序、设立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缩短外汇结算用时等。2021年,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先行示范区”挂牌成立,并对外发布“全球贸易商计划”,对标新加坡,鼓励和吸引国际贸易企业以洋浦为基地开展全球贸易,纳入洋浦“全球贸易商计划”的企业最低可以享受10.8%的所得税优惠税率。目前,中石化、中化、国投等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相继在海南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企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未来随着海南自贸港的不断发展,中资企业原本在海外开展的离岸贸易业务将更多地向海南转移。

(四)离岸贸易制度优势突出

2010年以来,上海、广东等地先后启动离岸贸易业务,并在自贸试验区等平台积极探索,离岸贸易相关业务发展和配套制度创新已取得一定成效。与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海南自贸港建设起步较晚,离岸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但在相关制度方面具备独特的先天优势。第一,在战略定位上,设立自贸试验区主要是探索实施可復制推广至全国的经验,相关制度往往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自贸港作为我国全面开放的新高地,在发展离岸贸易上能够享受市场准入、海关规则、税收制度等一系列特殊的政策。第二,在要素跨境管理方面,自贸试验区本质上采用了“境内关内”的管理模式,而海南自贸港真正能够全域落实“境内关外”政策,允许境外货物、资金、人员等自由进出,最大程度对标国际贸易中心。此外,相关部委及海南省政府等还相继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海南离岸贸易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支持政策和管理制度同香港、新加坡更加接近,发展离岸贸易具有突出优势。

三、发展离岸贸易对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意义

(一)为充分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释放制度红利提供抓手

海南自贸港发展目标在于建成特色鲜明、世界著名的现代化自由贸易港,是我国实施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试验平台,也承担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的使命。开展离岸贸易可以成为海南自贸港落实开放创新制度的重要载体。离岸贸易的繁荣发展需要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集聚,需要要素资源跨境流动高度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土壤。推进离岸贸易发展与海南自贸港贸易、投资、跨境资金、人才和航运等领域开放措施息息相关,对海南营商环境、治理水平、税收制度、产业基础和风险防控等也将提出更高要求。离岸贸易既是海南自贸港制度开放创新的助推剂,也可以成为检验自贸港制度建设成效的试金石。

(二)推动海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创造广泛的经济利益

发展离岸贸易可从多个方面带动海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第一,离岸贸易本身就是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核心业态之一,全球主要的自由贸易港都存在规模庞大的离岸贸易。发展离岸贸易可以突破本地资源约束,在较小的投资条件下快速获得收益,显著提升海南地区经济总量。2019年,香港离岸转手买卖和与离岸贸易相关的服务分别为5390亿美元和647亿美元,对应的利润和佣金分别为342亿美元和39.9亿美元,离岸贸易收益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0.33%。2020年,离岸贸易为新加坡创造15534万个本地工作岗位,带动本地商业产出337亿美元。第二,离岸贸易属于资金和人力资源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离岸贸易的发展与本地总部经济、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相伴相生,可以带动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积聚,促进海南本地产业体系升级。第三,通过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总部和贸易企业入驻海南,以贸易端口为起点进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有助于拉动更多制造部门企业和厂商在海南加速集聚,打造本地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海南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发挥在资源配置中介方面的独特优势,带动双循环提质增效

经验表明,香港、新加坡等地离岸贸易中心功能对于中国内地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有利地促进了内地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直至今日这些地区仍大量从事与内地相关的进出口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是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从海南视角来看,除了积极发展“两头在外”的离岸贸易外,基于与内地分隔的天然离岸属性,海南还可以重点发展“一头朝外,一头朝内”的准离岸贸易模式,积极转化、吸收内地市场企业的进出口需求。香港和新加坡过去承接了大量同内地往来的离岸贸易业务,与这两地相比,海南同内地的政治经济关联更加紧密,各种要素交流更加便利。同时,近两年国际税收治理正在发生变化,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规则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香港和新加坡的低税率优势,而海南实施的15%企业税率正好满足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标准,这意味海南与这两地的制度差异将进一步拉近。未来海南能够承接大量原本发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对华转口贸易、离岸贸易业务,更好地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构建。

(四)吸引全球资源聚集,加速海南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离岸贸易脱胎于成熟的传统贸易业态,香港、新加坡等均经历过由加工贸易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向离岸贸易中心升级变迁的成长过程。发展离岸贸易可以打破本地或本国资源约束,从全球层面配置资源,有助于巩固本地贸易专业化能力,提升贸易中心地位。海南受限于本地产业基础条件,传统贸易规模相对较小。离岸贸易是海南自贸港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提升自身全球价值链节点地位的极佳切入点。开展离岸贸易业务会带动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以及大宗商品集散,提升海南服务业综合实力和开放水平。如果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率先发展离岸贸易,加快培育本地贸易商及贸易能力,进而通过企业、人才、要素等渠道反哺传统贸易业态,有助于补齐短板,推动海南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弯道超车”。通过有效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吸引贸易商集聚,海南有望实现传统贸易、准离岸贸易和离岸贸易齐头并进、资源互补、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格局,不断强化贸易专业化能力,打造出新的亚太乃至全球贸易中心。

四、进一步推进海南离岸贸易发展的政策取向

从国际主要自由贸易港的经验来看,离岸贸易发展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基础条件,如资金、信息跨境流动自由便利,税制简便且税率具备国际竞争力。對于海南自贸港而言,实现离岸贸易的后发赶超,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与内地联系密切、地理位置显要等独特优势,走出一条有海南特色的离岸贸易发展之路。

(一)夯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创新离岸贸易相关制度供给

海南实施的对外开放制度代表了当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发展离岸贸易首先要确保前期各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切实生效,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入驻海南。在此基础上,应综合离岸贸易发展以及海南贸易中心建设需求,创新制度供给。例如,优化离岸贸易商“白名单制度”,对离岸业务密集、主体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更宽松的条件,可以将大型央企、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等作为重点对象。强化贸易业务综合化管理能力,逐步将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管理体系集成至统一的框架下,降低企业业务转换的监管成本,推动企业各项贸易业务协调共进。

(二)根据产业发展重心和区位特征,有的放矢发展离岸贸易

在离岸贸易具体业务选择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可重点在离岸转手买卖、承包工程境外购买货物、面向东南亚的资源调配中心、航运转口等方向发力。离岸转手买卖是最典型的离岸贸易模式,表现为资金流和信息流过境,货物流在境外直接流动的“三流分离”特征。海南可借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倾斜政策,将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贸易部门作为主要招商对象,培育、扩大离岸转手买卖发起主体。境外工程承包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路径,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着众多我国企业承担的工程项目,海南可吸引国内主要跨境工程承包商在海南完成境外货物购买,助力优化海外工程项目资源配置水平。当前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完成加工组装、最终生产的最热门地区,海南可借助毗邻这些地区的优势,重点吸引国内纺织品、电子设备组装等行业企业建立面向东南亚的资源配置节点。航运转口是指境外客户向本地航运公司下单,航运公司由境外采购直接运至境外客户指定地。海南地处全球最繁忙的南海航线,可鼓励国内外航运公司创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离岸转口航运,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三)推动离岸贸易激励机制多元化,强化政府支持服务能力

在前期实施洋浦全球贸易商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离岸贸易企业和人才的激励机制,细化激励标准,适当采取“一企一策”等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激励方案。组织国内外资深专家搭建官方咨询委员会,邀请全球离岸贸易专业人才参与海南离岸贸易发展。建立同主要离岸贸易企业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改善、丰富政府服务内容,根据企业离岸贸易产品、国别、交易币种等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政策扶持重点。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监管能力

离岸贸易业务真实性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题,也是阻碍离岸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矛盾。海南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海关、征信、外汇、航运等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资金、信用等信息的集成共享,建立综合高效的离岸贸易监管体系,满足离岸贸易审核需求。持续完善离岸业务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通过限制离岸贸易对象、控制离岸账户资金流动等方式确保离岸贸易业务真实可靠,制定严格的离岸贸易商失信惩戒规定,满足对离岸贸易的有效监管需求。此外,海南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等离岸贸易重点发生地口岸深化合作,探索建立口岸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机制,协调双边、多边离岸贸易业务统计体系,对离岸贸易公司、离岸贸易业务掌握更加清晰的信息画像,最大程度满足各方监管信息需求。

(五)加大招商引资和国内外宣传,突出离岸贸易优势

海南应积极对外宣传离岸贸易优势条件,面向国内外企业定期举办公开政策宣讲活动,推介本地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引进央企、大型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贸易结算总部落地海南,积极培育物流、金融、审计、法律咨询等相关产业链服务企业,扩大业务主体数量和规模,释放离岸贸易产业集群效应。由管理部门牵头,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推出支持离岸贸易发展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国际贸易企业综合化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离岸贸易特色会展品牌,利用数字资源和技术手段构建线上功能性展示平台,精准对接、撮合离岸贸易业务。

五、金融服务海南离岸贸易发展的重点

海南离岸贸易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对金融机构而言,过去的跨境金融服务主要面向一般贸易和直接投资需求,涉及到的跨境支付结算以及汇兑服务等并不能满足离岸贸易活动需求。这其中关键差别在于离岸交易的真实性确认难题。银行对于贸易活动真实性审核与离岸贸易时效性需要相冲突。按照传统要求,银行开展贸易金融业务需要基于真实交易凭证(一般为纸质)逐笔进行审核,而离岸贸易的货物流动发生在境外,相关凭证的跨境传递费时、费力,既不符合离岸贸易时效要求,也会给贸易金融业务开展增加额外的成本。离岸贸易业务的复杂性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升离岸贸易真实性监测水平和相关金融服务提供能力,在创造价值和防范风险之间达到平衡。

(一)健全离岸贸易业务审核机制,提升跨境金融服务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离岸贸易尽职调查、业务审核、事后监测管理等内部监测机制,针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离岸业务金融服务。加强与工商、税务、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的配合,共同构建自贸港离岸贸易企业“白名单”,持续跟踪、更新名单企业,优化相关管理措施。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离岸贸易数据中心等平台建设,通过集成化信息平台提升对离岸贸易行为的真实性监测能力,为离岸贸易跨境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二)合理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服务离岸贸易活动

通过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海南金融机构可以在与国际监管条件接轨的情况下提供支付结算和汇兑等金融支持,相关金融服务更加适用于离岸业务需求。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满足与离岸贸易相关的汇兑需求,可以在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建立防火墙机制,降低市场波动风险。此举也有助于扩大金融机构产品供给,缩小域内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规成本差距,提升海南金融机构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發挥金融跨区、跨境撮合功能,服务海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021年12月,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强调,银行应重点支持基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和现代化水平而开展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除了满足海南自贸港与离岸贸易相关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外,还应重点关注海南本地产业体系构建,利用丰富的分支机构网络大力推介境内外企业入驻海南,介绍自贸港相关优惠政策和发展契机,针对外部企业在海南新增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助力海南新型离岸贸易与其他产业部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凡.发展新型离岸贸易 推动制度集成创新[J].中国外汇,2021(24):7-10.

[2]李猛.建设中国自由贸易港的思路——以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业务为主要方向[J].国际贸易,2018(4):20-26.

[3]施琍娅.离岸贸易下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供给及风险防范[J].中国外汇,2021(24):12-15.

[4]新华社.在自贸港运作全球生意——海南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加快发展[EB/OL].[2021-04-09].http://www.xinhuanet.com/2021-04/09/c_1127313457.htm.

[5]詹联科,夏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岸贸易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3):136-147.

收稿日期:2022-02-18

作者简介:陈卫东(1968-),男,湖北浠水人,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

曹鸿宇(1993-),男,河北保定人,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山西钢铁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