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和上肢功能的影响

2022-04-13郑春梅

智慧健康 2022年35期
关键词:肩手上肢水肿

郑春梅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护理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0 引言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类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脑组织会发生出血性损伤或缺血性损伤,患者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使得患者活动功能受限,伴随病情进展,疼痛加剧,对患者脊髓神经与神经末梢产生刺激,而引发肩手综合征[1]。肩手综合征患者患病后以手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功能障碍或水肿等,严重会导致患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影响患者后期脑卒中的康复[2]。临床常通过药物、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甚理想,且药物治疗存在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较差。近年来,温针灸、推拿等治疗措施不断被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势特点[3]。本研究选取8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其临床疗效和上肢功能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间龙岩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对照组(n=43)。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0岁,平均(52.36±1.28)岁;病程7~44d,平均(15.36±2.31)d。试验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3~71岁,平均(52.41±1.05)岁;病程7~45d,平均(15.48±2.06)d。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经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患者;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患者;针灸、推拿禁忌证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推拿手法治疗:通过揉、按、点等手法按摩合谷、肩贞、手三里、阳谷、曲池等穴位,揉拔患者肩胛下肌、胸大肌、冈下肌、三角肌等部位,扣按劳宫穴、极泉穴、曲池穴以及周围韧带组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由远及近屈伸指关节、牵引拔伸指关节,通过合、分、挤、归等手法矫正患者腕骨,每日推拿一次,持续治疗30d。

试验组患者开展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手法同对照组,温针灸具体操作如下:选取患者鱼际、合谷、后溪、中渚等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借助一次性无菌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 270588;规格:0.25mm×75mm×10支)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实施针灸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平补平泻手法进针,后溪、阳池、合谷等穴位直刺0.5寸,肩贞等穴位直刺1寸,各穴位中等刺激,行针2min,撵转、提插各15次/min,保证患者出现酸胀感受,并适当调整,得气后留针30min左右,将艾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3435)套入穴位针柄上,将其下端点燃,温灸30min。每日针灸一次,针灸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上肢等部位,持续治疗30d。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患肢灵活度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灵活度有一定限制;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灵活度受限伴肌肉萎缩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症候积分,疼痛积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患者根据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记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水肿评分:6分表明严重水肿,4分表明中度水肿,2分表示轻度水肿,0分表示无水肿;关节活动度评分包括内旋、外旋、外展、前驱共计四项,各项评分满分为10分,总分值40分,分值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3)上肢运动功能通过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通过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7]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各项功能越好。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临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UE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MA-UE(41.51±8.14)分、MBI(61.08±12.8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临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又被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在1.5%~61.0%[4],主要以皮肤改变、肿胀、手或腕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疼痛等主要表现,疼痛可在疾病或损伤后数天到数周出现,一般发生于脑卒中后软瘫期[5]。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理主要表现为身体两侧或单侧手发生间歇性疼痛、浮肿、肩关节疼痛等[6],由于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疼痛剧烈伴有并发挛缩,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患者后续康复具有不利影响,严重阻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

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症”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气血瘀滞导致经脉闭阻[7]。仅仅为患者开展康复运动,患者往往无法耐受,临床疗效不甚理想,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为原则。其中推拿是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用治疗手段,推拿手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系统重塑,解除或减轻患者疼痛情况,有效松解和剥离病变组织粘连情况,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营养神经、濡养经脉的作用功效[8]。温针灸主要是将艾灸与针刺相结合,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热量对穴位进行刺激,改善机体气血运行,缓解组织疼痛情况与痉挛情况,发挥温通经络、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等功效,且选取的针刺穴位也具有各自功效特点[9-10]。温针灸刺激鱼际可醒脑开窍、益气固脱、升阳举陷,刺激合谷可促进脏腑经络气血循环,合谷穴与鱼际穴相配使用具有气血双补、开窍醒神之功,刺激后溪穴可有效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调补肝肾之功,刺激中渚可补中益气、调理脾胃、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发挥通络止痛,缓解肩臂肘疼痛、屈伸不利等情况[11]。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显著发挥协同作用,有效促进患者肩手关节通利,对于气血灌注全身较为有利,进而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脏腑经络功能,发挥消肿、散瘀、止痛等作用功效,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FMA-UE(41.51±8.14)分、MBI(61.08±12.8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肩手上肢水肿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三联护理在脑卒中中年患者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