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宝剑 宝剑龙泉

2022-04-13付顺利

少林与太极 2022年2期
关键词:龙泉宝剑浙江省

◎付顺利

龙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净土,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驰誉中外,作为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精粹,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剑龙渊,成就了龙泉这座古城,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铸剑匠师。世代传承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形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

今日之龙泉,街头巷尾宝剑作坊店铺林立,铁锤之声不绝于耳,传统技艺不仅未有失传,反而不断发展壮大。今天,龙泉宝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更体现着一种品质,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剑之魂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精神的象征,它不仅是武术健身的器械,也是居家装饰的吉祥物,馈赠亲友和鉴赏收藏的艺术品,备受人们的珍爱。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从初期的铁剑,演变为钢剑、折叠花纹夹钢剑,经过层层工序,最终锻造成龙泉宝剑。2001年10月,龙泉宝剑被列为浙江省首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2004年12月,被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2005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龙泉宝剑有着悠久历史。相传在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云游江南各省,他到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冽,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剑,能增强剑的刚度,这里正是铸剑的好地方。欧冶子在湖边支起炉灶,用附近山中铁矿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楚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后人在井旁修了欧冶子将军庙,并将铸剑地改名为“龙渊”,这里所产宝剑也都刻上了龙凤和七星标志,铸剑技艺由此代代相传。

后来庙宇旧迹犹在,七井尚余一井。唐朝时,龙渊剑名声大震,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龙渊”改称“龙泉”,即今浙江龙泉。后人又将秦溪山湖改名为剑池湖,并在山北麓建立欧冶子庙,还流传了不少关于龙泉宝剑的故事。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曾写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龙泉成了“宝剑”的代称。

据《龙泉县志》记载,在清代就先后开设有郑义生剑铺、廖太和剑铺、千字号剑铺和万字号剑铺,这些剑铺铸造的剑均以剑刃锋利、剑质上乘而著称。至清末民初,在龙泉县城沿溪北岸一条街,设有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沈广隆)、金字号、永字号、禾字号、周国贵等7家剑铺。其中千字号、万字号和沈广隆,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家。民国十九年(1930年)龙泉剑铺又增加到11家。1933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载:“龙泉县每年可产剑二千余把,每把价值一元至百余元不等,年产总值八千元左右,行销温州、杭州、上海及浙江省各县。”

一、龙泉宝剑工艺特征

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

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精益求精的钻研,龙泉宝剑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第一,坚韧锋利,“削铜如泥”。

1978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表演。他用一把龙泉宝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6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第二,刚柔相济。

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后来则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碳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可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

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纹饰巧致。

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

龙泉宝剑以这四大特色而著称,选材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锻打火候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研磨十分讲究。

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后来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二、龙泉宝剑工艺流程

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5道核心工序,从初期的铁剑,演变为钢剑、折叠花纹夹钢剑。

捶打:将铁块放在炉中烧到高温,反复多次的渗碳工艺锻打,形成宝剑的最佳雏形。

刨锉:用钢刀削锉,使剑身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剑脊须居剑身正中,成一条直线。

磨光:将锉好的剑置于错石上磨光,先进行粗磨,再细磨。

镶嵌:磨光后,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嵌上赤铜,经镏铜处理,磨光后呈金色,产生色彩对比,具灵光宝气之感。

淬火:运用传统淬火方法,使剑身刚柔相济。这一道属高精工艺,非一般工匠能得心应手。

三、龙泉宝剑传承保护

龙泉宝剑是中国制剑工艺的杰出代表,其制作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范,保护和弘扬这一民间技艺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龙泉宝剑还将续写它的传奇。

1.龙泉宝剑传承现状

当今锻剑工艺已完全现代化,这对传统技艺造成了巨大冲击,追求产销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策略影响了剑的质量,锻剑之地的环境也受到破坏。这些问题导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2.龙泉宝剑传承人物

沈新培,男,汉族,1948年12月生,浙江龙泉人。1961年,他就在龙泉铁器生产合作社宝剑生产小组随父铸剑。多年来他在铸剑上不断探索,进行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研制出20多个新品种。2007年6月,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沈广隆剑铺的第四代传人沈新培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郑国荣,1964年4月生于龙泉市,大专学历。现为龙泉市古越剑铺掌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剑锻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浙江省传统工艺领军人才,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获全国工人先锋称号。任浙江省宝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丽水市高级人才联合会工艺美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丽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龙泉市宝剑行业协会会长,丽水市第四届人大代表,龙泉市第八届政协委员,龙泉市青瓷宝剑技术学院特聘讲师,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指导教师等职。

周康有,龙泉市千字号剑铺掌门,龙泉市宝剑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首席技师,非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丽水市突出贡献专家,丽水市政协委员,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有着“百年老店,万剑之父”美誉的中华老字号——龙泉千字号剑铺,由铁匠郑义生始创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千字号第七代掌门人周康有为第六代传人郑金生之外甥。他自幼潜心制剑,深得家传,又独具匠心,不断推陈出新,练就了一手精湛技艺。他又广收学徒,传授龙泉宝剑制作技艺,深得国内外刀剑收藏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多年以来,他的作品多次被选作各级官方活动馈赠礼品,并广为各地官方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汤汝平,浙江龙泉人,龙泉市古艺铸剑厂创办人,已有30余年的铸剑生涯,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丽水市第八、第九批拔尖人才。其作品四海剑、贞观剑、应天剑等宝剑作品分别获国家级、省级“金奖”。他制作的决云剑、九龙剑等宝剑精品,先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中央电视台曾拍摄《十年磨一剑汤汝平》《千锤百炼铸龙泉》《剑指春秋》《城市一对一》等专题片进行报道。

郑爱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秦溪剑庄总经理,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浙江省中青年大师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宝剑锻造技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将军书画艺术研究院华东分院副主任,龙泉市第八届政协委员,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泉宝剑行业协会副会长。

郑伟平,1969年出生于浙江龙泉,郑氏刀剑创始人,丽水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岁始,他先后师从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朱建林、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沈新培等人学习刀剑锻造工艺。历经多年勤学苦练和长期研究探索,他在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融合古今刀剑锻造工艺中,铸就了“郑氏”品牌刀剑,创立了浙江郑氏刀剑有限公司。从业30多年来,他研制开发的郑氏刀剑,以古朴典雅、端庄大方、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风貌特色著称于世,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好评。

季樟树,龙泉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会员,宝剑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龙泉市宝剑行业协会秘书长,龙泉市季字号宝剑第三代传人,龙泉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特聘讲师,市老年科技协会工业分会理事。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评比中获金奖,并被国内有关省、市博物馆收藏。

季长强,男,1960年1月出生,龙泉市人,从事刀剑制作40多年。2001年被浙江省人事厅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从1976年就拜师从事宝剑生产技术和宝剑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对宝剑的制作水平和宝剑历史文化有了突破性提高和认识,通过4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发展和创造,现拥有国家专利12件和其他众多奖项,作品多次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和银奖。现任浙江成龙刀剑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唐强,1974年7月出生,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设计系本科学历,师从铸剑泰斗陈阿金师傅,专业从事刀剑研究设计与制作20余年,通过对古代兵器及传统刀剑锻造技术的苦心钻研,学习前辈的锻剑技艺。经过多年磨砺实践,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罕见的锻打艺术风格,是钢铁与火铸造的艺术,融创新与复古为一体,大方、自然,散发出古老尊贵的华丽气息。作品虎澈、汉剑、珍珠纹剑等获得国家多项专利,其中2005年作品“清龙泉宝剑”已成为行业的代表作,2006年“七星龙泉剑”获得国际民间手工艺品银奖,“出云剑”获得第五届中国艺术品金奖,“龙泉剑”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艺杯金奖等数十个工艺美术类奖项,许多作品被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并被博物馆馆藏。

邱作龙,1986年生于浙江龙泉,毕业于丽水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2010年接触到龙泉宝剑时便被这历史悠久带有传奇色彩的宝剑文化所吸引,后便拜师于龙泉市千字号剑铺第七代掌门周康有门下,在恩师周康有的传教与指导下,专业技术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

3.保护措施

龙泉市政府于1984年将剑池湖遗址列为龙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3年重建先前被毁的剑池亭,又对剑池湖遗址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在新建的龙泉博物馆内专设龙泉宝剑陈列厅,向市内外观众宣传龙泉宝剑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精湛的锻制技艺和产品。

在龙泉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沈广隆剑铺、万字号剑铺、千字号剑铺、金字号剑铺等老字号相继恢复。这些百年老店新开,重振老字号雄风,在国内外市场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0年开始,龙泉宝剑从业人员被纳入工艺美术专业职称体系,开展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鼓励了宝剑艺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浙江省政府于2000年7月施行《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对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和技艺开展了认定、保护和管理工作。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4.名剑赏鉴

龙渊剑:刃长55厘米,总长72厘米

茨山北麓,秦溪之畔,春秋之时,千古剑祖欧冶子和干将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泉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而下望深渊,飘缈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自此龙渊剑传颂四海至今日。鉴赏“龙渊剑”如登高山,如临深渊,如光流水。此剑剑相古朴典雅,七星蛟螭刻镂极为精工,赏心悦目,情韵沛然。剑身锋利无比,寒光逼人,颇具观赏价值,蕴含侠气。

梅花剑:全长105厘米,柄长 15 厘米,刃长 77厘米,刃宽3.6厘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剑是以上等花纹钢、黄铜、天然酸枝木等为材料,取样清剑风貌,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历锻、铲、锉、刻、磨……28道工序精制而成。剑身,以锚铁夹钢经百炼锻造后,锷成锋锐,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其剑面四向错落有致、蜿蜒如练的流水纹,似四湾溪水从剑格处直泻剑尖,灵动出巧,妙趣天成。其如意形剑格、葫芦式剑首、椭圆径长状剑鞘上浮雕梅花古法鎏金银,如星辰般布列装饰,意蕴着花开富贵喜盈门、事业昌盛财源旺之福禄如意景观,使整剑于婉约典雅中见端庄大气,于豪放恢宏间彰显人文与自然两相宜之富丽高贵气象。

玄武剑:全长110cm,刃长82 cm,柄长28 cm,刃宽3.3cm,刃厚0.8cm

玄武剑的创意,以道教文化为主题,以人为本,龟为盾、玄蛇为剑,天兵剑的看护者。龟象征长寿,蛇身有鳞甲故为武,体现剑本身的尚武精神。龟蛇纠盘是阴阳相合的道教理念,称为玄武,又是大帝尊称特以玄武剑命名。象征玄武大帝统领四方之神高举正义之剑,护道、护民、斩妖除邪庇护天下众生灵。

玄武剑身采用百炼钢工艺,选用毛铁与草钢,按1∶3配方,手工折叠锻打至6000层,可细化钢质颗粒结构精密组织,使剑面花纹细腻美观,古朴典雅,又使剑体刚柔相济坚韧锋利。剑型采用经典乾坤剑的剑型(龙渊剑的原型),如风胡子所言,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

剑鞘选用上等乌木,外装铜饰立体镂空浮雕,凸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道家文化标志。运用非对称型太极阴阳鱼剑格,打破了传统千篇一律左右对称格调,又符合道家文化万物都在不断运动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柄间有节,象征着正气与侠义的气节,此设计使握剑不易脱手,更适应实战时格斗用力。整个装饰注重道家理念,体现道家匡扶正义的宗旨,寓意权威与公正、智慧与胆魂、优雅与大度、长生与多福。

此剑选料讲究,使用称手,风格独特,造型美观,历时数月,经炼、锻、铲、锉、刻花、淬火、磨砺等3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道家扬真气,玄武显神通”正是玄武剑的精髓所在。

汉剑:全长100CM

剑的设计体现了秦汉时期大气的风格,给人一种正气和霸气之感。此剑用百炼花纹钢反复折叠锻打后,经粗磨、细磨、精磨、研磨,磨的时间非常长,要把剑磨到能看清花纹,寒光闪闪,形如秋水,对于敌人来说就是一种震慑。然后用上好的上等进口黑檀木配鞘,配上全手工铜装剑饰。这把剑用料、造型、工艺比较讲究,非常古朴、巧夺天工。

中国龙泉剑:全长108cm,刃长77cm

本剑剑刃锋利的制作方法,在2016年6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本发明通过在剑口形成钢与铁交替锻打,利用钢与铁的硬度差异,在研磨时形成隐形锯齿状结构,使剑在切割物件过程中压力剖切与锯切过程同时存在,因此剑的锋口变得无比锋利。

大漆鞘惊虹:全长112cm,刃长80 cm ,柄长26 cm,刃宽3.3cm,厚度0.7cm

惊虹汉剑是作者历经10年心血研制出的高性能汉剑。把剑尖固定后,左右折弯90度不变形,测试剑身韧性;一次性劈过多个水瓶,测试锋利度;削铁丝后轻松削A4纸,硬度和锋利保持度好;刺穿铁通刃尖毫发无损,尖的硬度高。鞘为大漆鞘,鞘上包纱布后再上漆,不会开裂,更好地保存剑身。装具为全铜外做黑电咏,可防止铜装氧化。

牡丹剑:全长106cm,刃长76cm,柄长21cm,刃宽3.6cm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故此宝剑取名为“富贵牡丹”。

陈阿金“断云剑”

为了充分挖掘中国宝剑传统历史文化,陈阿金先生按史书对“断云剑”形状、特点的描述,运用传统铸剑工艺和现代科技原理,经过多年精心研究和试制,于2010年成功研制出仿古“断云剑”,使龙泉宝剑家族又添一朵奇葩,从而弥补了中国宝剑文化史上的一个缺憾。

“断云剑”是炉火纯青之铸剑技艺的结晶。剑坯采用钢、铁等多种金属复合叠压,经上百次反复折叠锻打而成,如有一次折叠锻打不到位,剑坯即告报废;剑坯烧炼最讲火候,火候不足则不同金属无法粘连融合,火候太过则整个剑坯立马散架;剑坯淬火用水选择十分讲究,入水手法及其停留时间不能有分毫之差。“断云剑”是千锤百炼之锻造结果的精华。

周康有“龙渊剑”:全长101cm,刃长77cm,刃宽3.5cm

龙渊剑是采用清末期的千字号传统样式,剑身采用传统的钢铁折叠锻打百炼钢,再以龙泉独有亮石通过手工十几道工序磨制而成,剑身呈现出了几千层的细腻、无断纹的流水纹,犹如江水源远流长。剑鞘采用非洲进口黑檀木制成,外形继承传统千字号的风格,运用白铜平花雕刻的设计,装具纹饰鱼、铜钱、中国结等,寓意深远。

周正武“大漆楚风汉剑”

以古法全手工3.2万余层折叠锻打,超级光复渗碳法锻造,复合夹钢,窄刃汉八面剑形制,全手工上等研磨,手绘大漆鞘,铜装。

猜你喜欢

龙泉宝剑浙江省
玩具宝剑
龙泉青瓷
欢天喜地过大年
刻舟求剑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