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2022-04-12刘凤霞魏艳飞任艳丽郭海霞

河北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肌层符合率多普勒

刘凤霞 魏艳飞 任艳丽 郭海霞

子宫内膜癌是目前在临床数据中,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目前在全球内的发病率,居于宫颈癌后位居第二,其所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对于女性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病理研究中报道,子宫内膜癌的出现多是由于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肥胖或是子宫内膜增生等情况,其起源主要是自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对患者的病情尽早进行诊断,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临床以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多是对刮宫后所获取的细胞进行检查,但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以及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准确率并不理想,对于患者后续的治疗和生存影响极大,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借助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也逐渐明显[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价值及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例诊断,收治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对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CT检测及MRI检测;患者平均年龄(52.15±3.51)岁,平均病程(3.11±1.54)月。病理分期:Ⅰ期66例,Ⅱ期6例,Ⅲ期13例,Ⅳ期5例。所有患者进入研究前,均需要在研究前接受面谈,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3];患者未接受过放化疗治疗;患者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患者年龄≤70岁;患者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既往病例;患者不存在器官衰竭情况。(2)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其他部位的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妇科疾病;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病史;患者腹盆腔存在严重感染[4];患者存在严重原发性凝血障碍;患者处于哺乳期或经期。

1.3 方法

1.3.1 使用设备:彩色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IU22 飞利浦),16排螺旋CT(BS 美国),1.5T超导性MRI扫描仪(美国)。

1.3.2 检测方式:①MRI检测:患者需要仰卧位接受检查,采取常规8通道相控阵体线圈进行检测,对脂肪抑制序列、以及自旋回波等序列进行扫描,对横断位图像、冠状位图像进行观察和处理,增强扫描需要使用扎喷酸葡胺进行。②CT检测:患者需要仰卧位接受检查,对患者盆腔进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由趾骨联合下缘上至髂骨上段。若是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则需要使用碘海醇对比进行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静脉注射前需要确认患者是否过敏。③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需要仰卧位接受检查,使用超声探头频率为4~9 MHz,对患者进行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患者子宫形态、厚度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子宫内膜肌基层、浆膜层、以及内膜层进行重点关注。

1.4 观察指标 选择年资在4年以上的影像学诊断医师2位,对所有影响检测结果尽心诊断处理,若是双方出现争议,则邀请高年资医师参与会议,协助进行最后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保准,对不同检测方式的符合率进行计算,同时记录淋巴结转移、肌层及宫颈受累诊断的检出率;对多普勒超声参数中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微血管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不同检测方式的符合率比较 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67%,相比较于MRI诊断符合率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7,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76.67%,相比较于CT诊断符合率8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不同检测方式的符合率情况 n=90,例(%)

2.2 不同检测方式在淋巴结转移、肌层、及宫颈受累诊断中结果比较 在肌层、宫颈受累诊断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多普勒超声检测、CT检测、MRI检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普勒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检出率25%,相比较于CT检测、MRI检测检出率75%明显较低(χ2=4.000,P<0.05)。见表2。

2.3 多普勒超声参数与临床病理之间关系分析 不同年龄段、是否淋巴结转移、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参数RI、PIMVD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病理分期患者、具有肌层浸润深度特征的患者,其多普勒超声参数RI、PI以及MVD水平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检测方式在淋巴结转移、肌层、宫颈受累诊断中结果比较 n=90,例(%)

表3 多普勒超声参数与临床病理之间关系分析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目前临床并未完全确定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大部分的研究之中认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自身肥胖、不孕、垂体功能失调等因素与之相关,其对于患者的生活、生命均会造成不利影响[5,6]。

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而手术前需要确定患者的病理分期等情况,才能确定适合的手术方式,在本次研究之中,在肌层及宫颈受累诊断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多普勒超声检测、CT检测、MRI检测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检出率25%,相比较于CT检测、MRI检测检出率75%明显较低(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67%,相比较于MRI诊断符合率96.67%明显较低(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76.67%,相对比于CT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说明超声诊断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分期诊断结果虽然低于MRI,但也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临床总共内膜癌患者病理分期具有一定意义。

以往传统的刮宫诊断,虽属于病理性诊断,但对于患者肌层浸润情况的显示并不明确[7,8]。而子宫内镜虽可直接观察患者病灶情况,但对于肌层浸润深度的显示也并不理想,MRI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但操作复杂且检查费用昂贵,大部分患者无法承担,无法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普遍方法[9,10]。而此种情况下,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具有的无创、可重复检测、且患者耐受性好、费用低廉、准确性高等优势,逐渐在临床子宫内膜癌筛查中进行推广和使用[11,12]。超声诊断主要是利用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作用成像,通过不同组织回声的差异对病变进行诊断,在软组织病变应用价值高。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使得超声检查可以客观的测量组织内血流相关参数,常用的指标包括超声RI、PI,两种指标已经作为鉴别病变性质的重要参考指标应用于多个器官或系统病变的检查[13,14]。

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子宫内膜以及肌层结构等进行清洗准确的显示,同时超声参数RI、PI以及MVD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期以及基层浸润深度具有明显相关性[15]。临床部分研究与本次研究所得结果较为一致,不同年龄段、是否淋巴结转移、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参数RI、PI以及MVD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病理分期患者、具有肌层浸润深度特征的患者,其多普勒超声参数RI、PI以及MVD水平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综合分析相关报道数据以及此次研究数据后发现,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诊断中,MRI检测准确性最高,多普勒超声检测、CT检测稍次之,但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检查便捷、操作简单且无创等特点,同时多普勒超声检测参数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于早期判断患者病情、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肌层符合率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