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4-11刘晓梅

学习与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

刘晓梅,李 蹊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凭借具备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双重优势,能够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成为学术界关于养老问题研究的热点话题。通过文献回顾笔者发现,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概念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混淆,如有学者将社区居家养老视为一种维持老人生活和居住的方式[1][2],有学者将社区居家养老视为一种区别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3][4],还有学者将社区居家养老等同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5][6]。本文结合政策文件及学术界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界定,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载体,以上门服务和临时托养为主要方式,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及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

学术界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成果较多,但文献综述类研究不够丰富,且多以主观分类与定性描述为主,量化研究较少。本文使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学者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题关键词,选取1998—2021年(截至2021年12月17日)CSSCI(含扩展版)共338篇相关文献,剔除15篇会议摘要、述评和报道等非学术性文献,最终选取323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行CiteSpaceV.5.0.R1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基本现状、热点变迁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于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走向的认知,以期为今后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一、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的基础分析

1.主题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从总体上看,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发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7年为历年最高,发文33篇(2021年总发文数量为14篇)。可见,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主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具有较高的研究热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而2020年该比重已经上升至13.50%[7],这表明我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国家行列(国际通行深度老龄化标准为14%),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激发了学术界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热情;另一方面源于我国政府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规划,根据发文数量走势可将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1998—2005年,此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总体上不明显,相关文献主要源于部分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区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没有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足够重视,发文数量较低;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此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主张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因此发文数量开始逐渐增多;第三阶段为2011—2015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重,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其中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功能定位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指导着学术界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因此发文数量较多;第四阶段为2016年至今,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加和程度的加深,我国政府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视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8],学术界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更加深入与细化,呈现出先增长后回落的趋势。

2.作者与科研机构共现分析

目前,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已经聚集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和科研机构。就发文机构而言,发表8篇及以上的科研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14篇)、南京大学(12篇)、武汉大学(9篇)、东南大学(9篇)、吉林大学(8篇)、西安交通大学(8篇)。就文献被引量而言,文献被引次数达到300次及以上的学者有6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琼单篇文章被引次数达到540次,华中科技大学丁建定、上海交通大学张晓懿及南京大学李学斌单篇被引次数也都超过400次。就科研团队合作而言,对作者与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领域虽然已经形成了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主要科研团队,但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同一机构中,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见下页图2)。这说明社区居家养老的跨机构研究网络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就作者与科研机构的空间分布而言,其主要位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省市及地区,如北京市、江苏省、东北地区等,可见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着学界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而社区居家养老恰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此外,就研究视角而言,当前关于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不仅涉及养老政策制定、服务体系规划,还涉及产业设施布局等。此外,老龄问题的核心在于老年人,如何让老年人在社区居家环境中安养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如何通过“助人自助”让老年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体之一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二、积极应对老龄社会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323篇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发现(见下页表1),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而言,“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分别出现87次、82次、44次和31次,均代表了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热点话题。就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位置而言,关键词关系最为紧密的是“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性为0.42,可以推断“社区居家养老”与其他关键词几乎都存在共现关系。此外“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关系也比较紧密。

我国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为了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应对迅速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民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在供养方式上要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9],居家和社区在社会福利提供上的定位被首次正式提及,如何发挥居家和社区在社会福利网络中的作用成为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目标,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背景激发了学术界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研究兴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全国老龄办、发改委、教育部等10个部门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及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如何有效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我国养老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目标”[10]。基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如何统筹规划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等话题引发学者们的重点关注。随着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医疗照护需求在不断增长,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为此卫计委、民政部、发改委等9个部门于2015年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并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成为重点任务之一”[11]。许多学者围绕“医养结合”的政策背景,就如何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结合、优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及模式创新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互联网和养老服务业整合起来,以信息流带动养老服务,创造出智能养老产业的新业态[12]。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13]。作为一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创新,“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引发了理论界的探讨,实践中也被广泛应用。

表1 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的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政策文件的梳理可以发现,关于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研究的关键词紧密围绕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政策引领之下,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被正式确定,社区的依托作用由“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转变。居家养老模式需要社会化的支持,尤其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家庭与社区地理位置相近、服务内容相似,导致各地在推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鲜有对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做出明确的区分,为此“社区居家养老”一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

三、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

为了进一步考察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本文采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在CiteSpaceV.5.0.R1软件中绘制出1998—2021年关键词的聚类可视化图谱(见下页图3)。其中,Q值=0.7334,S值=0.9339,说明此聚类可视化图谱是显著且合理的。(1)通常Q值大于0.3且S值大于0.5表示聚类可视化图谱是显著且合理的。从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中可以看出,形成了居家养老、老年人感知满意度、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社区支持网络、养老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业、老龄化、医养结合共11个关键词聚类群,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主要围绕这些聚类展开(见下页图3和文末表2)。

为了考察文献研究主题变迁的趋势,笔者在关键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imezoneView功能绘制热点时区知识图谱(见文末图4)。该图以关键词出现的年份为标记点,以出现的频率为累积量,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发展的主题变迁与演化。图中节点越多说明文献量越多,则该领域处于繁荣期;反之说明文献量少且处于低谷期;同时,各时间段的连线表明两个时间段的传承关系的强弱。从图4中可以看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主要分为1998—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年至今四个阶段。

第一,1998—2005年,以“社区居家养老的普及性研究”为核心展开讨论。随着家庭赡养能力不断弱化,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背景下,以福利多元主义为基础的“社区照顾”概念被引入国内社会福利体系中。国内社区居家养老理念最早出现于社区助老服务研究中,诸多学者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必要性等问题做了探讨。如熊必俊认为社区助老服务的重点是为老年人提供家居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在家里安度晚年[14]。赵立新认为居家式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由社区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向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以实现养老目标的养老方式[15]。许爱花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减轻政府负担,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时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16]。

第二,2006—2010年,以“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困境”为讨论热点。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背景下,各地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鲜有基于全国性的抽样调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分析。陈友华、吴凯认为虽然社区养老服务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仍然十分狭窄[17]。毛满长、李胜平认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管理部门条块分割、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缺乏有效监管制度、服务供给需求失衡五个方面[18]。田奇恒、孟传慧总结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亟待完善的五个方面,包括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养老服务的层次水平,养老服务的配套经费,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养老服务的资源利用[19]。

第三,2011—2015年,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为核心展开研究。由于我国“以居家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如何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是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研究方向。此阶段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多以实证研究为主,并且已经开始关注不同老年群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但研究对象多为城市老年人,鲜有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分析。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田奇恒、孟传慧认为空巢老人多数经济不宽裕,对定期常规检查、保健服务需求较强,康复护理需求较低,亲情慰藉较欠缺[20]。对于残障老年人,许琳,唐丽娜认为年龄、健康状况、残障类型、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家庭收入、是否领取残疾证、社区服务完善程度等是影响残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21]。王琼认为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但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较低,崇尚节俭和为子女着想等传统文化因素抑制了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22]。

第四,2016年至今,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创新”为研究热点。在深度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和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背景双重影响下,如何进一步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提升多元服务主体间的协作能力、方便社区居家老年人对服务信息的掌握及服务的使用等问题亟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为此“医养结合、互联网+”等新型供给方式逐渐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许多学者基于健康中国、协同治理、资源整合等视角对其实践现状、发展难点、模式创新、政策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如李长远、张国举认为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健康养老模式,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23];向平萍、尹广文认为医养结合作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过程,在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目标、信息沟通、规范制度方面的问题[24];宋悦等认为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即:整合医院、社区、机构、家庭资源,形成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保障相同一的全方位立体化养老模式[25];王莉莉认为医养结合的真正目的在于政策的衔接、制度的完善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优化建议[26]。关于“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基于协同治理、资源整合、包容性发展等理论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困境、需求分析、模式优化、主体合作等方面展开研究。李长远认为实现我国“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面临政府、平台、服务商和技术四个方面的障碍[27];温海红、王怡欢认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收入水平对“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8];王振波认为需要从“养老服务平台的优化设计和使用者的教育培训、数据的安全管理与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网络平台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的构建”几方面着手[29];张锐昕等认为需要以正确理解“互联网+养老”的概念为逻辑起点、以养老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伙伴为核心构建养老服务模式的主体模型,并将之作为“互联网+养老”主体总体框架的核心模块[30]。

四、结论和展望

本文通过对323篇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发文量的年度统计分布情况上,文献总体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而不断增加,可见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响应,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第二,在作者与科研机构共现分析上,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研究领域已经出现许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和科研机构,但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同一科研机构中,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社区居家养老的跨机构研究网络还不够成熟,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第三,在关键词聚类及时区分析上,按时间维度,将研究热点进一步聚焦,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1998—2005年,以“社区居家养老的普及性研究”为研究焦点;二是2006—2010年,以“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困境”为研究焦点;三是2011—2015年,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为研究焦点;四是2016年至今,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创新”为研究焦点。

表2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关键词聚类节点明细表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丰厚的学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第一,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国情,探索本土化养老理论并用于指导中国特色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实践;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关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研究,以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递送的可及性及资源整合为研究重点;第三,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主体合作方式,进一步激发不同主体的参与优势,提升养老资源的整合效率;第四,在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对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