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相关分析

2022-04-11林友飞王姣焦吴迪刘毅萍陈晓红陈力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蛋白血症核酸

林友飞 王姣焦 吴迪 刘毅萍 陈晓红 陈力舟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结核科,福州 35000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仍在全世界流行,给世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威胁。COVID-19 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食欲下降、腹泻等胃肠道症状[1-2],加之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常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3],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摄入不足。部分患者在起病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4],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引起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可影响患者呼吸肌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许多疾病的预后[5-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国内确诊的COVID-19 患者临床资料,探讨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以协助临床医生早期判断COVID-19 患者的病情及为临床合理实施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 23 日至 3 月 5 日期间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国内确诊的COVID-19 患者70 例。COVID-19 的确诊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4],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影像学表现符合COVID-19 特征,呼吸道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ARS-CoV-2 核酸阳性。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的临床表现、既往基础疾病史等情况。本研究经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同时申请免签知情同意书。

2、分组和相关指标检测

分别在入院第1 天、第7 天和第14 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检测方法由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检验科按照行业标准WS/T404.2-2012 测定。根据第7 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35~55 g/L)和低蛋白血症组(<35 g/L)。影像学评分:评估每一个肺叶受累及范围,分为无(0%)、轻度(1%~25%)、中度(26%~50%)、重度(51%~75%)、极重度(76%~100%)。肺叶无累及评分为0 分,肺叶轻度累及评分为1 分,肺叶中度累及评分为2 分,肺叶重度累及评分为3 分,肺叶极重度累及评分为4 分,全肺累及程度为5 个肺叶得分的总和(可能的分数范围为0~20)[7]。第1 次呼吸道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至连续2 次呼吸道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连续2 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所需的时间为核酸转阴时间。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一般情况

共纳入70 例患者,正常白蛋白组43 例,低蛋白血症组27 例。70 例患者中,男 36 例、女 34 例,年龄 19~84(43.53±14.91)岁;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的年龄高于正常白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P=0.003)。正常白蛋白组有2 例(4.65%)重型/危重型患者,低蛋白血症组有5例(18.52%)重型/危重型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19/70)合并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高血压(10.00%)和慢性肝病(8.57%),其次是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人数较正常白蛋白组多(χ2=9.807,P=0.002),但两组患者各基础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70.00%)和咳嗽(65.71%),其次是咳痰(44.29%)、肌痛或乏力(18.57%)、腹泻(10.00%);两组患者在咳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6,P=0.007)。60.00%(42/70)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84.29%(59/70)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3例患者进行了呼吸辅助支持治疗,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白蛋白组患者无死亡,低蛋白血症组患者死亡1 例,该患者接受了白蛋白输注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见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2、血清白蛋白水平、胸部影像学评分及核酸转阴时间

两组患者入院后前7 d内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下降,随后7 d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上升,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低蛋白血症组患者胸部CT 影像学评分比正常白蛋白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本研究中有1 例死亡患者,其死亡时核酸检测仍为阳性。除死亡患者外,本研究所有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20.67 d。正常白蛋白组患者最短核酸转阴时间为12 d,最长核酸转阴时间为37 d,核酸转阴时间为(19.50±5.36)d;除1 例死亡患者外,低蛋白血症组患者最短核酸转阴时间为15 d,最长核酸转阴时间为33 d,核酸转阴时间为(22.68±4.60)d。两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23)。

表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g/L,)

表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g/L,)

注:血清白蛋白水平35~55 g/L 为正常白蛋白组,<35 g/L 为低蛋白血症组

第14天41.82±4.87 36.20±2.27 3.090 0.003组别正常白蛋白组低蛋白血症组t值P值例数43 27第1天43.55±5.67 39.66±3.77 2.928 0.005第7天41.18±6.16 32.58±4.00 5.982<0.001

表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时间点胸部CT评分比较(分,)

表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时间点胸部CT评分比较(分,)

注:血清白蛋白水平35~55 g/L 为正常白蛋白组,<35 g/L 为低蛋白血症组

第14天3.45±1.74 4.88±2.47-2.302 0.026组别正常白蛋白组低蛋白血症组t值P值例数43 27第1天4.85±2.76 6.88±2.80-2.174 0.037第7天4.58±3.21 6.57±2.98-2.404 0.019

讨 论

2019 年12 月起,SARS-CoV-2 先后在中国及全世界暴发,给世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对世界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全面认识SARS-CoV-2 对疾病防控和诊治十分关键。钟南山团队对全国552 家医院1 099 例确诊COVID-19 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数据显示COVID-19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大部分为轻症患者,15.7%的患者转为重症,总病死率为1.4%[8]。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COVID-9 的临床特征与钟南山团队的研究结果相符。

21 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在全球多次暴发[9],高效、快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是指导隔离患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对减少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10]。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核酸和抗体检测快速鉴定和分离SARS-CoV-2,对SARS-CoV-2 的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11-12]。Zhou 等[13]研究发现,对于COVID-19 幸存者患者,SARS-CoV-2 转阴的中位时间为20 d,死亡患者死亡时核酸检测仍为阳性。本试验中有1 例死亡患者,其死亡时核酸检测仍为阳性。除死亡患者外,本研究所有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20.67 d,与Zhou 等[13]研究结果一致,这对患者隔离决策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及时的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流感患者的病情。延迟的抗病毒治疗是延长流感病毒转阴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患者预后[14]。同样,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也可能改善COVID-19患者的病情。本试验有84.29%(59/70)患者采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目前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后并未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及改善患者临床疗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白蛋白组相比,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的影像学评分更高、核酸转阴时间更长,表明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的病情更严重,提示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COVID-19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目前COVID-19 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营养治疗是COVID-19 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4]。《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营养治疗》指南[15]指出单纯能量供应不能降低COVID-19 患者的病死率,只有能量与蛋白质双达标,才能降低其病死率。该指南推荐对COVID-19 患者要增加蛋白质的供给,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以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改善呼吸肌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组有1 例患者死亡,低蛋白血症组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辅助支持治疗患者较正常白蛋白组多,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与样本量小、重症/危重症患者例数少有关。但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白蛋白组相比,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的胸部CT 影像学评分更高、核酸转阴时间更长。梁铂铭等[16]发表了1 篇关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相关分析。该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影响COVID-19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血清白蛋白越低,患者病情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综上所述,不管是轻症患者还是重症患者,整个疾病过程中都存在蛋白质的消耗,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COVID-19 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因此,注重COVID-19 患者的蛋白质补充尤为重要。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是一个回顾性研究,样本数量少,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率低、缺乏病毒RNA定量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总之,在COVID-19 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情况下,营养治疗是COVID-19 治疗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关注患者白蛋白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蛋白质的补充。

猜你喜欢

白蛋白血症核酸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