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后评价的思考及实践探析

2022-04-09康鼎煦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问题思考实践策略国有企业

康鼎煦

【摘要】文章以审计视角作为切入点,对企业股权投资项目后的评价工作从内容、特点、方法及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论述股权投资决策判断依据,着重分析审计视角下的问题思考和应对策略,为企业股权投资后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借鉴,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评价;审计思维;问题思考;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F276.1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审计工作的要求逐步规范,审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审计工作以查错防弊的监督职能为基础,着力实现评价效益、强化管控、保障发展的长效目标。随着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持续加快,以战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投资目标对企业的设定、战略运行方向、集成化措施管控等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通过将审计思维运用到股权投资后评价研究工作中,采取科学合理措施优化对策,从而解决确定评价周期时点存在难度、市场要素全面性分析不到位、人员职责发挥动能不足、投后管控及跟踪落实不完善等问题,为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分析原因、获取经验教训、有效改善企业的投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股权投资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股权投资后评价是指通过全面回顾项目实施过程,对其投资完成后的目标实现及结果作用进行的评价,并与决策时所确定的投资战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预期完成情况,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改善投资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升投资效益的目的。

(一)目标评价

通过将项目投资完成后各项实际指标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从定性与定量角度评定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项目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评价。

(二)项目全过程评价

一是立项阶段。主要包括投资计划、合作意向方案、项目战略意义等立项论证和审批备案等情况。二是审批阶段。主要包括法律尽职调查、资产评估或财务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情况。三是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投资方案实施、投资成本、进度及资金控制等情况。四是经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对被投资企业的产业整合、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等情况。

(三)项目绩效评价

一是战略意义评价。对项目投资方向及效果与企业战略规划的重合度做出判断和评价。二是预算执行评价。主要核查经批准项目投资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等情况。三是盈利能力及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检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投资利润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实现程度。四是管理控制评价。主要检查被投资企业资源整合、监管机制建立与运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等情况。

(四)发展能力评价

通过对项目财务状况、技术水平、管理情况及产品竞争能力等内部因素,政策环境及市场变化趋势等外部条件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项目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对项目发展能力进行评价。

三、股权投资后评价的审计实践策略

(一)思路分析

审计工作需要在熟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所处行业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核心业务特点,在审计方法的选取、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重点的把握等多个方面在宏观环境上形成思路,这与股权投资后评价工作思路相得益彰。股權投资后评价工作中要首先明确实现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同步考虑投入产出、直接目的、宏观影响等多层面因素,确保战略目标贯穿公司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投资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优化组织管理流程,实现投资管理工作的整合融合,从而确保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长。将审计思维引入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评价工作中,可以充分预判分析项目开展中面临的各项风险,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外部市场运行情况,多维度评估整体运行情况,切实提升组织内部控制成效。

(二)特点分析

审计工作需要运用其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的特点,按照相关的审计程序和要求,形成审计结论,并对国有企业领导层的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建议。投资后评价工作需要综合考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投资策略、市场变化等因素,并着重关注该项投资的长效协同机制。一是客观性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投资后评价流程和要求,在决策实施、合法合规、内控管理等实际过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系统客观的分析评价结果,保障项目运行规范。二是全面性方面。要对投资项目全过程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多维度评价,确保项目事前决策、事中运作和事后管控等全流程顺利推进。三是科学性方面。要构建科学严谨的投资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依据,对决策层面、执行层面和效果层面得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从而帮助企业规范决策程序、投资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

(三)方法分析

审计工作需要通过对纵深数据进行不断的挖掘和分析,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各项业务的增减变动幅度,找到关键差异,归纳和总结被审计单位在决策管理方面存的系统性、普遍性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投资后评价工作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指标数据的预计情况,同完成项目投资后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投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偏离及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关注执行过程合规性、项目决策执行流程完整性、投资目标完成度等,比较分析得出影响实施效果、决策流程、管理水平、技术评价等有关结果。一是前后对比法。将项目投资完成后目标、投入、产出的实际结果同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找到明显差异的同时分析偏差原因,针对变化情况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二是有无对比法。将完成项目投资后各项指标的实际情况与未实施投资前的运行状况进行预测计算及匹配分析,客观的了解项目投资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从而计算出真实效益。三是横向对比法。将被投资企业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投资类别、市场行业、规模效应相近的其他同类企业的情况展开分析,对照先进或者典型投资案例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实现对投资成效的多维度评估。

(四)导向分析

审计工作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运用专业化的审计过程及相应数据处理能力进行分析判断、问题定性、数据汇总、追责处理等方式得出审计结论,对审计结果有效地总结运用、挖掘共性、分析重要性水平,最终依靠审计整改要求来为企业纠正误区,提升管理。在投资后评价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引入审计结果的运用机制和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等审计思维。一是基于评价结果。要切实运用评价结果导向分析作用,对项目运营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对投资后评价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并及时进行研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重要参考,根据评价结果提高完善决策审批、投资流程的管理,逐步规范指导企业股权投资行为。二是基于评价问题整改长效机制。要树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通过投资运营效率分析、盈利性效能分析、管理协同效应分析、资源整合优化分析等,对投资效益效果进行检验并查摆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本质原因,通过整改措施对后续投资工作产生预警作用。同时增强评价力度,优化制度结构,针对投资管理者及相关责任人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或问责。

四、问题思考

(一)确定评价周期时点存在难度

根据投资后评价的工作要求,在投资完成后的一定周期之内需要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的投资后评价工作中,选择开展任务的切入时间点存在难度。一是过早评价导致匹配性不足。由于制度融合需要过程、收益率稳步提升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评价过早容易导致被投资企业的整合效果体现不够充分,很容易导致项目实际发展指标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指标偏差较大,无法客观准确的评价出项目投资持续性的趋势发展和经济效益,导致目标匹配度实现情况受到影响。二是过晚评价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针对中长期投资要从长远目标考虑的特点,需要通过制度修订的及时性、纠错防弊的效果性等方面完善内控管理体系,评价过晚则会导致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优时机,不利于及时根据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找到并改进企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对解决问题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及时研判,从而对企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要素全面性分析不到位

一是市场环境风险应对准备不足。部分企业战略目标着眼于抢占市场,以便有机会获取短期收益,但是一旦缺少对行业状况的全面性调查研究,极易忽略项目的全盘发展趋势,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若合作方共同投资的项目由于受到行业所处的环境变化等原因终止,投资出现停滞容易造成项目推进困难,企业一旦没有做好负面情况发生的准备,就无法实现可行性研究中的战略目标。同时由于市场风险并非固定类型,投资前制定的风险应对机制并不一定适用新情况,企业需要随时调整市场风险识别能力,进一步优化风险预警机制。二是市场信息分析不到位。部分企业可研及立项阶段,未对被投资企业及其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无法对公司重大事项和重大风险从资本运作、市场宏观条件、新业务开拓等角度迅速反应并提前预判,未针对政策影响、投资前景及竞争压力进行财务方面、管理方面、市场环境方面等深入的横、纵向分析比对,未能通过详尽信息调研进行调整与改进,很难顺利应对市场新形势、新变化并适时完善相应的前瞻性分析及可行性调整。

(三)人员职责发挥动能不足

一是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未挂钩。投资项目在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决策阶段、投资过程管理阶段、投后管控阶段等不同时期需要明确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在任务中的职责和义务,但仅就当前的投后评价工作机制而言,评价结论未能与奖惩机制挂钩则会影响决策管理者、投资管理者及具体执行人员的工作审慎性和积极性,极易导致由于投资环节相关人员缺乏责任感而造成严重问题,加大了投资风险和隐患。二是相关投资人员的专业能力亟待提高。部分投资管理者和相关执行者的投资管理经验不够丰富,投资论证不够深入,专业能力尚存提升空间,对市场主体活力的变化研判能力不足,很难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同时对各阶段管理要求的串联衔接还有待优化,极易导致管理风险的上升。

(四)投后管控及跟踪落实不完善

一是投后管控整合度不足。各协作部门未能分析投资项目实际运行与投前预期及投资协议约定各项指标的相符性、项目管理规范性、业务发展运营的竞争力水平等差异情况,并进行及时管控,项目风险预警能力较差,对于未达预期的相关情况未能及时组织各协作部门研究分析,并及时出台相应的管控措施,未能及时有效对企业未来经营提出建议并提早揭示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等,投后管理整合度明显不足。二是评价跟踪及整改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成果转化效力不足,投资管理过程中没有通过指标分析、风险预警提示以及建立投资风险应对机制和跟踪整改机制等方式来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实时监控的不到位以及整改机制运行缓慢都可能造成风险影响程度加深,甚至影响了企业对未来投资方向和投入资金的判断能力。

五、应对策略

(一)构建“1—3—5”周期滚动评价模式

股权投资后评价需要考虑被投资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化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等情况,围绕国有企业投资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投资项目评价周期以及相关的评价指标等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建议运用有侧重点的多维度分析方法,构建“1—3—5”周期滚动评价模式。在投资之初1~3年的首次评价中,侧重于投资主体和被投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要素的融合情况,结合市场发展动态、企业管理层情况、经营状况等进行纵向自我检视,掌握被投资企业的实际运行的核心问题,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投后管理方法,从而有效解决經营难题。在运行3~5年后的再次评价中,侧重于战略目标相符度、规划执行调配度、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展现情况,结合被投资企业发展空间、行业地位、可持续发展方向等进行横向深度剖析,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振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并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及时发现存在偏差的环节和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发展计划及时止损,研究并制定改进绩效的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二)全面分析市场运行实际情况

一是提升市场风险应对能力。投资主体应对重大事项和重大风险及时反应并提前预判,对项目的未来发展可持续性从政策法规支持性、市场环境适应性、运作管理规范性、业务开拓适应性等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充分研判市场变化,对相关风险进行预警,从而决定是否有战略转型的必要。同时结合以往经验,总结市场变化规律,预测市场风险对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并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二是重视市场信息调研分析。重视对市场环境的调研,深入剖析政策影响、现状条件和发展趋势,对收集的市场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整合,同时匹配项目实际运行方向,参照财务指标对相关的项目投资效益、现金流等进行综合考量,及时根据各项变化条件进行相应的规划调整,为项目投资提供客观的前瞻性分析。

(三)建立奖惩机制提升综合素质

一是评价结果与职责奖惩相挂钩。要明确投资业务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形成的评价结果与考核、问责结合,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投资决策行为相关联,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相关人员的投资管理积极性,更好地提升项目投资工作成效。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责任倒查与追究问责制度,及时查摆投资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疏漏,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为后续管理工作规范运行提供指导。二是加强投资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投资管理队伍是企业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要在各层级投资管理人员中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细化到每名工作者的身上,认清肩负的责任所在;另一方面要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储备能力,定期对业务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投资论证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培养其应对市场主体活力变化的方法,从而优化各阶段管理要求执行方面的有效衔接。

(四)强化投后管控跟踪及问题整改机制

一是强化各职能部门项目投后制度建设。要整合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体系,强化集中度管控,比如财务管理、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监督责任落实整改等,确保各项制度体系建设符合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目标实现需要。与此同时,要及时分析投资项目的财务指标与投前预期和投资协议约定的相符性、项目管理规范性、业务发展运营的竞争力水平等,各职能部门要对股权投资各个项目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未达预期的相关情况及时组织各部门研究分析,出台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为其未来经营提出建议并尽早揭示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实现投后管理的有机整合。二是建立投后评价成果运用及问题整改机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总结分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应用投资后评价结果优化战略决策及投后管控能力。要增强投资风险防控的靶向性,分析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对类别相同或相似的投资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对标找到投资计划、管控、执行等全過程的优势及不足,为下一步投资工作提供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六、结语

以审计视角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评价可以强化企业投资全过程内部管控,通过融入审计范畴科学系统性方法,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本文分别从构建“1—3—5”周期滚动评价模式、全面分析市场运行实际情况、建立奖惩机制提升综合素质、强化投后管控跟踪及问题整改机制等四个角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应对策略,凸显审计思维对投资后评价的正向引导作用,帮助国有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效能,保障企业预期项目投资目标顺利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娜德.国有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后评价的审计分析[J].现代商业,2020(21):66-67.

[2]薛峰.浅析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20(32):61-62.

[3]王洁林.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20(13):135-136 .

[4]陶志欣.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32).

[5]胡青.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1):34-35.

猜你喜欢

问题思考实践策略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存疑?分析?对策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人学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