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探究

2022-04-09蔡丽月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提问策略初中语文

摘 要:问题对于思维具有启发与引领的作用,而有效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更好熟悉、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探析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包括提问的目的性、提问难度、问题的趣味性、问题的启发性,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总结,包括重视突出基础、实施因材施教、进行表扬鼓励等方面。文章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原则,提出了更好地落实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以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提问;提问原则;提问策略;提问总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9-0053-03

引  言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教师要想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而独立的思考,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首先需要进行有效提问。在有效性提问的基础上,学生在脑海中就会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思考,从而深入探究相关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认识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作答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机械的、乏味的提问方式,重视提问的多样性、趣味性与层次性等,达成教学目标。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初中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为了有效凸显提问的效果,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提問首先需要具有针对性[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语文课程主题、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知识点、相关篇目与细节,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进行提问。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为例,其教学目标包括:理解作者的基本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赏析重点语句和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习相关情感表达方式。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文基本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针对性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其基本思路有哪些?课文的六部分能否调换顺序?每一部分表达了邓稼先的什么品质?作者通过哪些方式描写人物?情感表达方式是什么?”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提问,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认识邓稼先,感受邓稼先的报国理想及勇敢与公正无私的品质等。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目标,探析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2]。同时,不同学生之间由于知识基础、认知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把握各不相同。结合以上特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问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层次性。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认知情况,由易到难地分层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探析文本内容,走入文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握文章主旨要义,在步步引导与层层推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孙权劝学》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文中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掌握古文阅读方法,感悟读书的重要作用等。结合课文的主题与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当你有事或者贪玩耽误了学习,你该怎么办?当老师和同学激励你学习,你该怎么做?本文是指孙权劝谁学习?结果怎么样呢?本文分别表现了孙权、吕蒙和鲁肃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通过先提问、再解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熟悉课文,了解孙权善于劝学和关心下属、吕蒙率直豪爽与知错能改、鲁肃敬才与惜才等人物特点。分层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不固定,关键是要层层推进与环环相扣,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熟悉与掌握课文。

(三)提问需要多角度

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表达形式多样而灵活,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语境与不同的方式能够表达出不同的内容,甚至同一句话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提问的角度。教师根据课文的知识内容,从不同角度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与作答,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作答更加准确[3]。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卖油翁》一文,文章篇幅不长,但是故事却非常生动,通过描述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对话,生动描写卖油翁酌油的动作等,展现出什么叫熟能生巧。这对教育学生戒骄戒躁,在学习生活中谦虚谨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文,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陈尧咨先后都做了和说了什么?卖油翁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文中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神情态度?”这些不同角度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从不同方面作答,使学生了解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是自衿、忿然、笑而遣之,为深入探析文章做足准备。

二、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的目的性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教师首先需要注重提问的目的性,即所提出的问题应当紧扣课文的教学目标,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探析文本情感内涵、学习文本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与探讨,更好地解答相关问题,进而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4]。

例如,对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通过认真审读课文内容和研读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略读,快速提取重点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赏析精彩的语句段落,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学习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课件或者一段短片介绍叶圣陶先生,从而导入课文。在让学生认识生字词与熟悉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提问:“作者的写作原因是什么?选取了什么题材?主要描写了叶圣陶先生什么往事?表现出其怎样的思想品格?”这些提问对应课文教学目标,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认真探究。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探讨与作答的情况进行解答,如作者写作的原因是叶圣陶先生去世,写文纪念;主要表现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的品格。

(二)提问难度调整

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有限,阅读文章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初中生的基本认知能力。教师在针对课文主题与文本内容提问时,不能问得过分简单直白,也不能问得过于深奥,而是要具有一定难度,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前后分析与小组探讨进行解答,实现“踮一踮脚摘桃子”。在提问之后,教师需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在点拨中辅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问题。

例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一文的教学目标:熟悉本文作者信息与创作背景;从整体上感知本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中的严谨求实态度,以及坚定的意志、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降落的画面,生动地引入本课教学。然后,教师可以运用电子课件介绍文本写作背景及作者,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杨利伟,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简单问题,让学生熟记2003年度人物感动中国杨利伟的颁奖词。紧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文中说‘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这样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其修辞手法是什么?表达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总体难度不大,但是却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或者合作探究才能解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予以总结:第一句表现出火箭发射的温度非常高,能够为下面写紧张的情绪奠定基础;第二句是比喻与夸张的修辞,主要表现杨利伟当时非常紧张的状态。

(三)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究,更好地解答问题与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强烈、最活跃和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当学生对学习或者某项知识产生兴趣时,就能够将兴趣转为学习动力,乐此不疲地思考与探究,直到找到答案。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较强,对未知的事物或者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最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为例,该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简练的语言,先通过自然现象与民间谚语引入物候学,然后科学分析影响地区物候的因素,条理清晰、语言精准,结合实例娓娓道来。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截取《航拍中国》等纪录片经典片段,展示春去秋来的自然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趣味性问题:“布谷鸟开始唱歌了,它可能唱什么?你能模仿一下吗?结合课文思考,为何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天气预报不准?我国不同地区的耕种时间与收获季节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请结合本地的气候与种植的作物,思考上述现象的原因”教师根据课文主题和内容,联系生活提问,能够让问题更具趣味性,引发学生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点拨,最后结合图文点评与总结。

(四)问题的启发性

提问不仅需要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难度适宜,还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朝着正确、合理的方向思考与探究,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前后联想,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初中语文中有很多课文内容比较深奥,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一文为例,通过前半部分的阅读与探析,可以明确其是一篇虚构的文章,其中桃园美景都是虚构的,进而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何要虚构呢?”对于此问,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陶渊明处在什么时代?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从本文中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相关的启发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与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与解答,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三、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总结

首先需要重视基础。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基础性,如针对课文内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提出问题。只有提出这些基础问题,学生才能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需要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情况、理解水平與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提问也要体现出差异性。教师需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对应学生回答,或者是运用单独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是表扬鼓励。在语文课堂上,当学生积极勇敢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只要能够积极作答,就需要鼓励。这样可以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结  语

综上所述,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教师需要根据初中语文课文的主题、主要内容,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基本状况,引入丰富多样和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创设相关情境,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问题、掌握课程知识、学习表达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星秀,马继成.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6(Z3):43-45.

[2]刘海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5):247.

[3]王伟.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8(04):70-71.

[4]张依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2):39.

作者简介:蔡丽月(1978.6-),女,福建福安人,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城北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性提问提问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重要性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浅淡初中信息教学的复习方法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