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技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2022-04-08徐远奕

大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变动预估绿色

徐远奕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0 引言

国内建筑项目开展各项施工任务,需围绕项目质量、操作安全、绿色节能等思想,力求最大程度地提升项目价值。确定工艺前,工艺管理者需开展造价分析,合理控制工程成本。绿色工艺的引入,会改变原有的工艺流程,形成全新的工程效果。绿色工艺融合形成的项目造价变化,成为工艺管理者侧重分析的项目。为此,研究绿色工艺可能带来的成本变动,加强项目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绿色工艺改变项目造价的具体类型

1.1 围护体系

围护体系具体指建筑外侧结构,比如墙面、门窗等。如果在围护结构施工中,合理添加混凝土优化墙体结构质量,可显著降低配筋个数,增加墙体结构整体质量。此种外墙绿色工艺,会减少项目造价数额,增强建筑承重能力[1]。

1.2 再生能源

各类新能源工艺的形成,显著缓解了能源供给压力。新能源类型较多。比如太阳能工艺,成功用于热水方面。此种工艺造价较小,绿色收益较高。此外,风能、地热能的开发工艺,融合于建筑项目会产生较高造价。再生能源利用时,需综合考量工艺、成本等因素,积极发挥工艺能效。

1.3 节能措施

节能工艺中以节水为代表,净化工艺、雨水回收等,均可高效循环用过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工艺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总量。建筑项目中融合的节水工艺有:雨水花园、植被屋顶等。此种节水工艺具有较强的绿色性,顺应海绵城市的建造理念,可减少用水成本,会在施工前期增加施工造价,完工后减少用水成本。

2 绿色工艺造价分析

2.1 绿色工艺与造价

新型绿色工艺融合于各类场景,可使工艺成本呈现不规律下降状态。以学习曲线为起点,发现能源工艺更新后,节能成本的变化有所减少。绿色节能工艺与造价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图1 节能工艺造价变动

图2 绿色工艺造价与时间的关系

由图1 可知,纵坐标输出表示“工程造价”,横坐标表示节能工艺的研究时间。图中两个曲线:表示静态经济,固定的支出项目;表示项目运营经济,指绿色工艺的发电成本。由图1 可知:绿色工艺更新进步期间,固定支出、项目成本均呈现下降变化。说明节能工艺的更新发展,获得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会逐步减少工艺融合的建筑造价[2](图1 中的造价处于逐年下降状态,是工艺进步的成果)。

由图2 可知:5 组绿色工艺在时间累加情况下,项目造价节约效果愈加明显。

工艺更新共有3 个过程:①工艺效益。②绿色发展。③效益与环境双赢。工艺效益时期,工艺更新侧重于追求项目收益,企业使用原有工艺,未融合绿色思想,同样会完善工艺内容,减少成本消耗。绿色发展时期,人们形成了环保思想,开发出各类绿色工艺。绿色工艺初期形成时,对于专业人员、施工规范性提出了较高标准,相应增加了绿色工艺前期的造价数额。此时,企业为获取较高的项目收益,会沿用原有建筑工艺。当原有工艺、绿色工艺共同使用时,绿色工艺前期开发、前期探索形成的工艺造价较高。发展至环境与效益双赢时期,绿色工艺逐步获得了市场认可,形成大量的工艺储备,此时绿色工艺造价变化与原有工艺具有相似性,均在时间推移下造价逐渐减少。绿色工艺与原有工艺在三个时期的造价变化如图3 所示。

图3 绿色工艺与原有工艺在三个时期的造价变化

由图3 可知:绿色工艺形成的工程造价,整体变动处于下降状态;在项目引入绿色工艺的初期,工艺引进、人员培训、技术绿色性验证等工作,增加了绿色工艺的造价数额;时间积累下,企业为强化自身工艺的市场生存能力,积极展现绿色工艺的建筑价值,持续优化工艺流程,完善工艺体系,更新出全新的绿色工艺,合理控制工艺造价,使绿色工艺造价低于原有工艺成本,成为企业研发绿色工艺的经济支持。

2.2 绿色工艺带来的造价变动

2.2.1 影响因素

绿色工艺引起项目造价改变的影响因素共有三类。

(1)工艺因素。①工艺流程完善性,会引起造价变化。当工艺体系更为完整时,产生的项目成本越小。如果工艺体系不完善、工艺材料未验证效果,会增加项目失败可能性,相应增长项目造价的数额。②工艺推广的有效性。当绿色工艺在项目中广泛使用,全面进行绿色材料的施工,可显著发挥绿色材料优势,减少造价支出。③技术知识更新。绿色工艺研究形成诸多专业资料,可保证组件生产的成功率,降低工艺生产造价。

(2)设计因素。①工艺方案的可用性。如果绿色工艺方案对环境有要求,施工区域不具适用性,会增加工艺造价。②设计变更次数。如果设计人员能力欠佳,无法给出最佳的绿色工艺方案,多次变更方案,增加建筑造价。

(3)施工因素。①工艺操作的熟练性。如果工人未能熟练操作绿色工艺,增加返工次数,形成较高的材耗量,会增加工艺造价。②管理者能力。如果管理人员对于绿色工艺的认识较少,无法把握工艺质量,会增加绿色工艺融合风险,无法有序完成造价控制工作。

2.2.2 绿色工艺引起造价变动的原因

(1)绿色工艺的形成,会引起建筑市场工艺设备、绿色用料的成本发生改变。增加绿色工艺推广量时,研发单位会结合市场的实际工艺需求,利用现有的工艺知识、优秀人才,进行工艺更新,提升绿色工艺体系的完整性,便于大规模融合绿色工艺。大批量生产会分摊工艺成本,降低工艺造价[3]。

(2)绿色工艺研究工作,需配合本地项目试验施工,试验项目会增加前期工艺开发成本。工艺投产时选择适宜的绿色用料,需经过前期工程对比。逐一经历用料采买、用料运输、产品生产、废料处理等环节,获得绿色产品。各环节会形成各项成本,比如采购、运输等。各地区的造价金额具有一定变化性,各类成本组成了新产品的价位,绿色工艺使用时形成的造价变动具有差异性。

(3)绿色工艺融合建筑市场后,会增加工艺的使用次数,可降低工艺造价。绿色工艺更新、完善的过程中,国内针对绿色工艺的融合,给予了多种支持政策,由此降低了工艺造价。建筑组织发现绿色工艺带来的建筑收益较高时,会增加绿色工艺的投入量,扩增绿色工艺的适用范围,打造全新的工艺市场。借助工艺规模化体系,分摊工艺造价,可有效控制单个产品的造价。

(4)绿色工艺融合建筑项目中,需进行工艺更新、工艺完善。在工艺调整、工艺试验期间,会增加工艺操作的风险性。施工组织依据前期文件内容,开展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比如清理现场、人员培训、设备校准等。引入新型工艺、使用新型设备前期,会给予有效的工艺管理,开展规范的工艺交底,保证人员操作标准性。在工艺管理、工艺培训期间会形成多种成本,比如人工、用料、设备等,使建筑造价有所增加。

3 绿色工艺造价变动评估分析

3.1 造价评估理念

(1)在原有的技术规范中开展造价评估。现阶段,各地区开展绿色工艺造价变动的评估方法,具有一定差异性。比如,a 地区进行绿色工艺造价变动评价结果为+380 元/m2,b 地区绿色工艺的造价变动预估结果为+2127 元/m2。产生此种造价变动预估结果的差异性,主要源于工艺类型差别,形成的造价增量表现出差距。为此,在进行造价变动分析时,结合工艺类型、市场成本等因素,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确保评价结果的可用性[4]。

(2)造价变动分析时,以开发组织作为造价增量的研究主体。各类主体分摊的绿色工艺造价数额具有差别。分析时以开发组织为方向,选择开发组织的同类建筑,进行造价预估。

(3)时间因素。多数情况下,建筑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造价预估需考量组织成员工艺掌握的熟练性,以此判断造价变动的可能性。

3.2 造价评估方法

3.2.1 设计造价预估

(1)设计造价组成:建筑项目前期规划支出、项目进行的验证分析成本、项目情况市场调查支出、项目开发土地成本、设计方案的成本等。

(2)预估模型。各项成本明确时,结合现有的相同建筑项目,作为预估参考数据。设计成本的计算方法:

式中:ΔC设——设计成本的变动量;c0——被评项目的初期设计支出;x——绿色工艺的设计总量;a——经验学习能力。相同区域内,客观环境条件具有相似性,选择可用的绿色工艺。为此,被测项目所在区域内,已完成绿色工艺的建筑个数,作为设计组织的工艺总量x,此种设计经验可减少设计支出。对初期设计成本c0进行细致分解,可包括节地、节材等多个项目,分解出6 项。则c0的计算方式如下:

(3)设计造价变动,需进行绿色工艺市场融合性调查,给出造价最小的工艺方案,保证工艺成本控制效果。结合现有的绿色工艺内容,进行工艺更新,合理减少研发支出。在工艺使用期间形成的设计经验,会降低工艺方案的失败率,减少设计支出。

3.2.2 施工造价预估

(1)施工造价组成。在施工期间形成的绿色工艺支出,包括新材料、工人成本、设备成本等。此类成本的变动情况,可参考会计账务,保障绿色工艺造价变动结果的准确性。比如,节能工艺形成的造价变动量,需考量屋面、门窗等各类围护体系的节能造价变动量,新型通风装置的造价变动量,节能性照明成本变动值,太阳能新型工艺的造价改变量;户外融合的节地、绿色、节水等设施,透水砖、高效灌溉设备形成的成本变动值;节材工艺中,回收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工艺产生的造价变化。

(2)绿色工艺造价预估模型,需考量工艺的成熟性,操作要求的严格性。建立预估模型:

式中:c0——绿色工艺初期造价数额;k1——绿色工艺的融合规模;q——绿色工艺的使用增长能力;k2——绿色工艺的经验储备量;w——绿色工艺专利个数的增长能力;k3——绿色工艺在建筑项目的使用成熟性;e——绿色工艺的更新完善能力;k4——工艺研发;r——工艺研发能力;k5——工艺推广;t——工艺的推广能力;C工艺——在工艺规模增量系数、知识经验系数、工艺成熟性系数等各项系数与初期工艺成本的相乘结果,作为绿色工艺的造价总数。

3.2.3 参数预估方法

(1)c0造价类目细分后,包括用工类、用料类、设备类等,可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定额数,综合给出预估结果。

(2)k1预估时,需进行全国某种绿色工艺的使用规格,以施工面积为主要参考值,用作工艺施工规模。

(3)k2预估时,依据现有研究资料,获取某类绿色工艺的融合数量。如太阳能发电,绿色工艺包括集成工艺、发电装置安装等。

(4)k3预估时,如果某种绿色工艺在一年内的专利个数为1,用于n 个建筑项目中,工艺成熟度的表示方法为:y=1×n-1。

(5)k4预估时,参考某种绿色工艺的研发支出,参看年报资料给出的支出数额。

(6)k5预估时,可使用工艺专利个数。比如某绿色工艺融合国内建筑项目的案例个数。

3.3 造价评估实例分析

以太阳能发电节能工艺为实例,开展造价变动预估。结合图1 至图3 的曲线特点,太阳能发电成本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c0——太阳能发电的初期设计成本;k1——节能工艺的规模;q——节能开发人员的技术掌握情况;k2——节能工艺的经验储备;w——太阳能发电的研发数量。被测建筑项目太阳能工艺的造价C太阳能等于初期成本×节能工艺规模系数、节能现有研发系数的结果。

对各参数进行预估,2018 年此种节能工艺的各组织投入成本平均数约为1210 元/Wp,(wp 表示Wpeak 瓦,投入成本=太阳能组件功率-1×组件售价)此种节能工艺融合的建筑区域总数约为15.96 亿m2,此种节能工艺的专利研发总数为4093 个;2017 年的相同参数分别为1389 元/Wp、14.37 亿m2、3531 个。经数据对比、成本预估发现:太阳能发电的研究组织,其投入成本的变动量,主要参看技术存储量、技术融合项目个数;当技术存储量、融合项目数量增加时,此种节能工艺的投入成本会有所减少。由此推断:绿色工艺的成熟性越高,会显著降低工艺造价数额[5]。

4 绿色工艺发展造价控制建议

(1)开发组织需绿色政策。在绿色工艺引入前期,会产生较高的研发、培训各项成本。开发组织可结合国家支持情况,积极引入适宜的绿色工艺,以此缓解前期投入压力,切实控制绿色工艺的造价数额。

(2)开发组织需努力建设专业的绿色研发小组,针对自身建筑需求,研发出节能型、低污染、成本少的绿色工艺,有效积累绿色工艺知识存量,开拓工艺创新路线,逐步降低绿色工艺造价。

(3)设计组织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成员,融合绿色工艺时,需加强工艺学习,调查市场对特定类型绿色工艺的需求情况,给出成本合理的工艺方案,从设计源头控制工艺造价。比如,在工艺研发初期,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加强材耗量控制,顺应节能降本的绿色建筑需求,化解绿色工艺学习困难的危机,提升绿色工艺的市场发展能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经实例节能工艺的造价变动分析可知,工艺的成熟性是决定造价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此外,加强人员绿色工艺操作的规范性,合理开展绿色用料、施工设备管理,均可从不同视角,加强绿色工艺造价的控制,有效降低工艺造价数额,发挥绿色工艺融合项目的积极价值,带给建筑较高的环保收益。

猜你喜欢

变动预估绿色
美国银行下调今明两年基本金属价格预估
绿色低碳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变动的是心
史密斯预估控制在排焦控制中的应用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