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

2022-04-08韦杰

大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幼苗病虫害水稻

韦杰

(河池市金城江区农业农村局,广西 河池 547000)

0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利用种植技术与农业推广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方法,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我国水稻种植现状

中国作为第一大稻谷生产国与消费国,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可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但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农业技术的发展。

1.1 水稻种植效益低下

水稻种植中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影响水稻种植热情。在水稻种植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采购种子、化肥与农药,将此作为水稻种植活动开展的前提。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为水稻的生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保证水稻的产量。在农业市场经济发展下,我国水稻种子、化肥、农业、人工等都处于逐年上涨的趋势,增加水稻种植成本。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种植、生长与收割的过程中,需要农民投入较多的成本,无法保证经济效益[1]。此外,受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加水稻种植工作的难度,造成水稻投入成本大、收益小的问题。

以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为例,该地区水稻可以一年种植两季。由于地形特点的限制,对水稻行业的发展造成比较不利的影响。广西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区,水稻多种植在梯田,存在难以实现机械化的大规模种植、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且南方的气候比较特殊,造成的水分管理较为粗放,出现病虫害高发的等情况。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600 万亩左右的水平,还能实现一年两熟,但是其实际的水稻总产也仅有1000万t左右,单产量较低,无法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2 技术应用不到位

我国水稻种植范围比较广,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水稻种植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不同。为了提升种植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农业种植技术,将此运用在实际中,以此提升水稻的种植效果。但是通过对实际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农民并没有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在水稻种植中,而是将以往的种植经验为基础,采用原始方式进行水稻种植。这一问题是影响水稻种植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困境。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水稻的产量,同时可以保证水稻的品质,使农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在未来水稻种植工作中,需要做好相关的推广工作,以此保证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促使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

1.3 种植范围分散

通过对我国水稻种植分布情况的分析,发现南自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北部,东起台湾省,西抵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西缘,低如东南沿海的滩涂田,高至西南云贵高原海拔2700m 以上的山区,凡是有水源灌溉的地方,都有水稻栽培。除青海省外,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水稻种植。中国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西南的四川,华南的广东、广西和台湾,以及东北三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水稻种植分布之广[2]。大范围的水稻种植,为国家农业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增加水稻管理的难度,造成种植技术杂乱、水稻品质混乱的情况出现。水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做好相关的水稻种植技术管理与推广工作,使全国各地的水稻种植工作一同进步,共同发展,以此满足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因为水稻种植范围过于分散,影响管理效果,造成部分地区产量不理想的情况出现。

2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对策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技术手段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影响,为水稻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2.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水稻种植活动开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水稻高水平种植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一般来讲,水稻种植前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如图1 所示。

图1 水稻种植前的管理

(1)做好土地的管理工作。为了水稻根系的健康生长,需要把控土壤的紧实度,避免出现过度压实的情况,影响水稻的生长效率。同时还要控制土地的酸碱性,利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的养分,为水稻生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3]。

(2)科学选种。水稻种子的选择工作非常重要,是水稻产量与抗病虫害能力的保证。若是在种子选择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会增加管理工作难度,造成产量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在水稻种子选择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种植环境为基础,选择适合的种子。如广西地区具有水分充足、一年两季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可以选择又香优龙丝苗、粮发香丝、广8 优香丝苗、丰田优泰香占、满香优1109、鑫丰优868、原香优361 等水稻作为种植的种子。

(3)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在播种前,需要做好晒种工作,利用阳光提升种子内酶的活力,为后续种子生长活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晒种结束后,利用温水浸泡种子,借此提升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晒种,还是用温水浸泡种子,应控制时间,避免过长时间对种子发芽产生影响。

2.2 加强水稻秧苗的管理

水稻秧苗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水稻的质量与生产量,是水稻种植工作的重要环节。水稻秧苗的管理,是指水稻的培育,目的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水稻苗的成活率。在水稻幼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结合当地的种植环境,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做好幼苗的施肥、除草、排水工作,保证幼苗健康的生长。不同时期的幼苗对外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农户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结合幼苗的生长情况,定期除草与施肥,保证幼苗生长的养分[4]。②观察幼苗的长势,及时调整幼苗管理方案。若是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出现水分过多的情况,则及时排水。若是幼苗出现叶子枯黄或者其他问题,则需要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幼苗的稳定成长。幼苗阶段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实现高产的前提。这一环节需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强化田间管理效果,为秧苗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施肥技术的运用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施肥工作的开展,可以为水稻的成长提供养分,同时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科学的施肥技术,可以提升施肥效果,能够提升水稻的产量。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部分农民将传统的种植经济为基础,利用固定肥料进行施肥管理。传统的施肥技术,虽然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无法更好地发挥出肥料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施肥技术进行创新,提升施肥精准性,促使水稻稳定成长。在施肥前,需要都土壤的养分、水稻生长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水稻目前需要的养分,结合水稻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施肥时间与方式,以此保证肥料的作用,为水稻生长活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科学施肥的方式,提升水稻的种植水平,促使我国农业发展。

2.4 加强病虫害管理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会因为病虫害的出现造成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挥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势,需要做好病虫害的管理工作。水稻种植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如表1 所示。

表1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与实施目的

(1)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监管。压缩水稻基部时间,提高水稻茎的粗度,保证根部发展,提升水稻病虫害抵抗能力。水稻的根部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部分,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提升水稻根部的粗度,使水稻的根系在水稻茎的支持下快速扎根地下,提升抗倒伏能力的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2)运用田间诊断技术,掌握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水稻不同环节的生长情况,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病虫害[5]。如水稻进入拔节抽穗关键时期,会因为高温雨水天气,出现钻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田间诊断技术的运用,提升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定期检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日常的检查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农户需要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掌握水稻的活力,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工作,保证水稻正常成长。

3 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策略

3.1 加强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宣传

在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中,宣传活动的开展,可以使更多的水稻种植者了解到先进的技术手段,并将此运用在水稻种植中,提升水稻种植质量与水平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进行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

(1)地方政府部门可以组织技术下乡活动,要求专业农业技术研究人员走进基层,将水稻种植技术以面对面的方式传授给农民群众,使其了解该技术手段的应用价值,并主动利用此进行相关的工作。地方政府部门技术推广活动的实施,可以提升基层群众的重视,使其对此产生正确的认识,避免出现抵触情绪,有利于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

(2)组织专家讲座活动。地方政府可以邀请行业内的水稻种植专家,针对当地的水稻种植情况,邀请水稻种植者参与讲座活动中。利用该活动提升水稻种植人员对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的认识,使其主动与专家、其他水稻种植者的互动,了解自身在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并在专家的帮助下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为高质量水稻种植活动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利用互联网进行水稻种植技术的宣传。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无时间、地域局限的特点,在水稻种植技术宣传活动中,互联网技术手段的运用,拓展宣传范围,同时提升宣传工作的效果。政府部门可以与当地的农业部门合作,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将此作为水稻种植者了解水稻种植技术与方法的媒介,增加宣传推广的效果[6]。

(4)建立示范村,为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活动开展提供基础。示范村的建设,可以提升周边农民科学种植意识,推动水稻种植推广活动的开展,优化水稻种植工作效果。如2021 年7 月27 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组织农业农村局、统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专家到永乐镇荣山村山湾屯,对300 亩连片优质双季稻示范基地的早稻进行田间测产验收。经过农业专家对田间经过测量、计蔸数苗数、收割,脱粒、称重等工作,对种植的双季优质稻种植示范样板进行测产,得出结果为优质稻干谷最高亩产732.39kg,最低亩产578.88kg。亩增产74kg,亩增收300 多元。通过示范村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科学种植活动中,无形中提升当地的水稻种植质量。

3.2 加强对农民水稻种植技术的培训

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是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针对部分农民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以此提升水稻种植效率。首先,组织农民参与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实地参观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农民真正的感受到科学种植的优势,同时可以转变农民农业发展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水稻种植活动中。其次,组织学习活动,为农民提升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政府部门可以与当地的农业部门建立技术培训班,也可以与当地的技术院校建立合作,开设专门针对农民的专业或者班级,为农民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提供便利。最后,组织线上学习活动,要求水稻种植者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农业平台,定期为农户呈现一些与水稻种植相关的知识,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学习,了解先进的种植技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提升水稻种植者的专业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科学的方法,并在种植工作中运用,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种植活动顺利进行。

3.3 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研发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对农业发展的要求逐渐提升。在当前背景下,需要做好水稻种植技术的研发工作,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创新水稻种植技术与手段,并引导农民将此运用在实际中,提升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为我国农业发展助力。农业科研人员需要走进基层,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将此作为技术研发的手段,对原有的水稻种植技术创新,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工作,以此提升水稻种植工作效果,促使农业发展[7]。

如,广西容县,引进科学种植的手段,利用无人机进行水稻种植活动。为了让种子更均匀地播散到田里,无人机飞行高度控制在3~4m 左右,行距为4~5m,飞行速度为4~5m/s。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有120 多亩地种植水稻,全部使用无人机直播水稻,一亩田地播种任务,仅用2min 就能完成。提升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节省费用300 多元。与传统人工水稻种植方式相比,无人机的运用,节约成本,提升水稻种植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水稻出苗率,提升水稻种植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实际中,增加农民对现代技术手段的重视,以此实现成本的节约,生产效益提升的目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稻种植中,种植技术与推广活动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与水稻品质的有效举措。实际工作中,做好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结合地区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水稻的种植,强化病虫害、水稻苗、施肥等工作的管理。利用宣传、教育与技术研发的方式,提升水稻技术推广效果,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科学种植活动中,提升水稻种植水平,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幼苗病虫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一季水稻
水稻花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