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做善·共美

2022-04-08张桂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1期
关键词:表现力学习者情感

张桂颜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兴趣的最好时期。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学习中对音乐感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并不是很乐观。因此,本文致力研究小学课堂音乐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可实施性及具体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一线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一种可以抒发人类自身感情的艺术。它可以通过不同样式的旋律和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韵律来表达人类自身的情感和构建不同的精神世界。音乐是用耳朵去聆听的,可以使人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德国剧作家弗兰克·韦德金德在批评某些肖像画家时曾说:“肖像画表现的更像画作者本人而非模特儿。”人们评价某些演员会说:“他演谁都像演自己。”同样在音乐学习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人弹或唱什么作品都是一个样。这就涉及在所有艺术领域中的一个关键能力:表现力。优秀音乐家的演唱、演奏,之所以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具有艺术表现力,引起了公众内心的共鸣,给予了人们美的感受。音乐的表现,涉及到音乐能表现什么,不能表现什么,一首具体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听众感觉到了什么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这都是音乐美学的题目。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音乐表现”就是指除了我们手指弹出的音符、唱出的歌词外,我们还给自己和听者带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存在于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它离不开乐音,又和单纯的乐音不完全是一回事。下面,笔者详细论述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影响和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对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重视。

一、小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现状

(一)课堂设计满而多

课堂设计满而多,对现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来说,往往教学内容太复杂,太多,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极其不利。伴随着多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各种各样的手段、音乐资源都变得十分复杂,更加难以分辨该学什么。所以,现在就有很多的课堂,在内容上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实际上学生却什么都没有学好。比如,对一些音乐的鉴赏上,如,在《情系江淮》(五年级上册)的鉴赏中,学生大多是先欣赏图片,然后对江淮的一些风土人情进行了解。这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因新奇而进入迷茫或者盲目状况的发生。一开始进行图片的观赏,然后再进行音乐的聆听,学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的。新奇的图片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感到新奇的时候,学生就进入聆听音乐的阶段,往往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

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在学生还没欣赏好音乐时,就进入聆听音乐阶段。这样是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也會使教学方案大打折扣。因此,要将繁杂的教学方式进行精细化,让教学更加突出特点,对疑难问题进行解决。而且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音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重趣味而轻乐理

有一个好的乐理基础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音乐表现力。音乐课的教师应该由专业的音乐教师担任。由于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音乐教师对于声乐的掌握程度是影响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若音乐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声乐,这就可能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差异。而且,非声乐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通常而言,主修声乐专业的音乐教师在声乐教育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于主修其它专业的音乐教师而言,就存在相当多的困难。乐理知识是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加上音乐表现力本身就是属于一种软知识,所以需要相互补充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将乐理融合进去,把乐理教学转变成有趣的事情,并且突出其学科属性,将其艺术性和科学性发挥出来,进而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落实到位。

(三)多感性而少理性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他们的认知程度,音乐课堂主要以感性为主。如,可让学生在一些游戏里获得相关的音乐技能训练,在游玩中接受乐理的学习。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在游玩中学习知识。但是,目前的许多课程多为流于表面,为了什么而去做什么。因此,若只从感性“欣赏”层面来看,很难判断理性的音乐表现力。如果单纯地通过“唱歌”来训练音乐技能,那么就很难从音乐想象和创作等方面做出突破。

二、小学课堂音乐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音乐表现力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求真、做善、共美是我们对于小学课堂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人的右半脑主要是音乐、美术、空间知识的辩证系统,主管形象思维。多听音乐能够使右半脑时常保持运转。久而久之,右脑也会变得灵活。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记忆力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而通常,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都是非常享受的,因为不同的音乐会为人提供了不相同的感官感受。而在这种过程中不但会使人逐渐积累音乐素养,而且还可以使人在不经意或不刻意之间去锻炼右脑,从而发挥音乐作用。学习者在听歌曲的时候,会随着歌曲本身的情感基调进入心理情感状态。此时,学习者的想象力、共情力及思想发散力都受到了影响。可是,学习者在听歌曲的过程中,却能把理性和人文情感有机地结合,把智慧和人文情感有机地结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歌曲表现力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是积极正向的。

(二)音乐表现力对审美情趣的影响

音乐的表现力是通过节奏,旋律,歌词,声色等共同产生作用的。一首歌的节奏首先决定了学习者的情绪,快歌能让学习者积极澎湃,慢歌能让学习者冗静柔长、思绪平和;再次,旋律能影响学习者的大脑愉悦程度,如果一首歌的旋律能起承转合,那么就能让学习者愉快不腻。歌词是一首歌表现力的重点,它确定了一首歌的意义和想象力的范围。声色和旋律的作用是一致的,好听的音色和乐器组合能让学习者欣快,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一首歌的表现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完美配合,产生出意境,调动感情,发人深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会影响中小学生对歌曲的审美趣味。音乐的核心素养就是培育学习者的审美情趣,从而丰富学习者的情感意识。也可以说,审美情趣与音乐表现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如果学习者的音乐表现力提高了,那么,个人的审美趣味也自然地获得一定的提升与进步。

(三)音乐表现力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歌曲有着治愈与安慰的力量。而在学生的成长中,好的歌曲对学生建立健全的性格也有着很大的益处。纵观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通史,不少艺术家的成长都堪称励志成才,包括众所周知的贝多芬,在双耳全盲的状况下,却仍然创作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他生前最后一首交响曲《欢乐颂》,更成为世界交响乐史上第一个加入了人声合唱的创世之作。而像贝多芬这么坚持不懈的伟大艺术家有很多,可是却唯有贝多芬写下了最浓墨色彩的一笔。在音乐课中,不但要播放音乐和录像让学生直接接触和体验音乐,更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中西方的音乐历史。一些艺术家的事迹还有其本身所具备的精神品格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这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以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表现力作为一个辅助手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自身发展,而良好的音乐不仅能够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鼓励学生向上,也能够在学生伤心时带给学生慰藉。可以说,当学生的生理与心灵都处于生长发育时,音乐就是他们性格形成过程中推动他们向积极方向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音乐表现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好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不但能够使个人才气傍身、增加情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乐器技巧的全方位掌握。但总体而言,对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关于器乐方面的教学早已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系统,通过借鉴欧美的音乐教育成果,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对小学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三、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

(一)抓住音乐特性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歌曲特征由歌曲内涵、情感、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歌曲特征是歌曲的实质,是领悟歌曲的要素。它可以决定人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以何种情感去表达乐曲。所以,当我们讲如何表现乐曲时,首先要抓住乐曲音乐特点。

有的歌曲是抒发情感的,以美妙如诗的韵律来表达情感,在情绪上让人感到温暖或平静。对于这类歌曲,我们应该把握其特点,欣赏其音色美。较为活泼的类型歌曲:在音乐表达上应是轻松活泼的,其节奏感较强烈,且音色明快轻巧。较激情的类型歌曲:在音乐表达上,情感的力量很大、手法也较复杂,强调对情感的投入。节奏感作为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育者应当根据体态的律动来传达音乐的节奏,在视觉上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节奏体现。

(二)清楚作品内容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在我们要介绍某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清楚作品内容。如,学习一首歌,绝不仅仅要知道歌词大意,还要学习歌词,以及逐词翻译,这样才能知道哪个词是重点,如何断句。所以,学习一首歌,我们要了解整首歌的內容或歌曲的创作背景,将作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同时,必须学会歌唱、表演技能。只有将音乐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才会有更加尽善尽美的音乐作品。

音乐来源于人类劳动,也发源于各个社会阶段之中,根植在劳动人民的心中。因此,人们对音乐在各个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作曲家的创造风貌也各有不同。了解作曲家风格,清楚作品内容,无论是器乐学习还是声乐学习都务必重视的内容。

(三)严谨对待乐谱 

看清乐谱上标明的速度、节奏、表情等要素。大多“欠缺表现力”的学生,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在弹什么。人的发展分为许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人对音乐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对音乐的想法和感受也会因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1-17岁,学生的音乐发展主要分为12个阶段,在11-17岁阶段,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已经基本成熟。且从1岁开始,孩子每个阶段对音乐的敏感度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少儿阶段,孩子模仿新事物的能力十分强。有一位研究者根据孩子的模仿特性,从而发明出一种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音乐和肢体动作相结合,在听觉和视觉上对孩子进行信息的传递,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该教学模式创造以来,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成功的教学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使用并研究这套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对音乐的独特唱法,更有着不一样的音乐文化特质。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不同种族繁衍出音乐文化不同。只有保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世界各民族才可以和平发展。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声乐培训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问题,针对个别的问题,单独给予指导与纠正。另一方面,由于班级人数太多,音乐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并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每个学生都喜欢受到关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加享受备受关注的感觉。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学生不自觉地放大声音,大声“喊唱”。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大声”唱歌的习惯。

除了上述的问题,多数小学生还有着“满堂唱”这一现象。这是因为学校的音乐课堂不能像专业的音乐课堂一样,做到“一对一”的讲解和训练,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对多的教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会让学生用齐唱的方式来进行发声的训练。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却不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其中演唱的方法。“满堂唱”这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因此,即使没有条件进行“一对一”式的教学,也不能开展“放羊式”的教学。在课堂上使用“满堂唱”方法的教师大多数是非声乐专业的教师,因为专业声乐教师深知“满堂唱”教学的不利之处。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教育学生严格对待乐谱,从而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提高个人修养

在音乐教学中,要提高个人修养。其中,个人素养包括音乐素养、文化修养。了解中外文学作品,多读关于音乐史书籍,多欣赏音乐作品,多看优秀的绘画作品,开拓思路,提高自身想象力、表达能力,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演唱、演奏技巧,提高综合素养,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当人类心中的情感用语言无法充分表达时,音乐孕育而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对“作品是怎样的”和“我要做什么”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会在舞台上有精彩的表现。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学生,努力做到以上这些都可以更具表现力。越是有丰富的感情和表达的欲望,越要严肃对待表达,克服随心所欲,清除表达中的随意性,认真研究作品,追求艺术表现中“自由与精确”之间的平衡——这才是追求音乐艺术该有的意识。

(五)推广趣味性的游戏型教学

玩是儿童的本能欲望,是他们的天性。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游戏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游戏本身是放松舒适的,还兼有参与性、表达性、创造性等优点。

趣味性教学方法分为八大类:第一类是对身体各部位的了解与体会;第二类是对时空内运动的感知;第三类是对身体肌肉的感知;第四类是平衡呼吸与动作;第五类是平衡身体和大脑;第六类是感受音值;第七类是感受拍子和重音;最后一类是掌控节奏。正是这种游戏性教学方式使音乐教学脱离了传统又枯燥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让学生有代入感,或者适当地加入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小游戏,寓教于乐,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使小学生的情感掌握、乐曲欣赏能力、个人情操得到全方位提升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具备特色的教学方法,使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身体活动来对音乐进行感受与体悟,并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涵,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宋瑾.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的音乐表现力[J].戏剧之家,2022(3):73-74.

[2]苏琴.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兴创作能力培养四要素[J].青海教育,2022(1):71.

[3]毛怡丰.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2):142-144.

[4]周小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2(1):88-90.

[5]曾晶晶.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新课程,2022(5):86-87.

[6]杨正彦.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92-93.

[7]王冰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36):127-128.

[8]李云珍.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2(1):34.

[9]饶玮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24):56-57.

[10]李文娟.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2021(51):219.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表现力学习者情感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台上
纤变墨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