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力提升策略
——基于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2-04-07毛鑫玥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知力声乐高职

毛鑫玥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新时代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的同时,面临着更高的标准、要求和挑战,必须千方百计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下大力气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培养、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等人才资源支撑。

一、音乐审美感知力对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和德育的有效路径与重要手段,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审美主体身心塑造、逐步实现和谐健康发展。古今中外都有关于“音乐教育”的文字记载、实践和感悟,如《论语·泰伯》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孔子“成于乐”的美育观点,就是指通过学习“乐”来造就人;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艺”,“乐”位列第二;古希腊斯巴达教育体系中也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提升勇气和纪律养成的有效方式;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要比其他教育重要,音乐的节奏频率和乐调有浸入人心灵深处的强大力量”[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过程的素养,在许多方面决定于学校生活由于音乐的精神而充实到什么程度;借助于音乐,唤醒了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3]

音乐审美感知力是音乐专业人才高质量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音乐审美感知力是提升音乐审美情趣、厚植鉴赏音乐美基因、增强音乐美表达欲望、奠基音乐美创造的基本能力。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丰富多样的美感,拥有怡人悦己的乐感,在语言无法言尽的体验中主动地追求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更能在生命的长河里当遇到挑战、坎坷和考验时,不惧艰险困苦、敢于承担。

历史经验与实践告诉我们,人的素养差异主要是在后天成长和教育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中形成。实施高质量的音乐教育需要有高质量高水平专业化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与音乐审美修养将会直接作用于下一代学生们的审美认知、能力与品位。高职学校音乐专业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含幼儿园)培养音乐教师的专业,为此,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的提升培养,必须拓宽其视野与认知,丰富其知识文化结构,引领学生真正去爱音乐、懂音乐、会音乐。

近年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为更好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操作性、技术人才,开设专业课程及内容更为广泛,多元化,高职院校大量扩招,所培养的学生人数已占国内大学生半数以上。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也是如此,新入学学生在不断增加、在校生人数总量也相对较大,而且高职声乐、钢琴等技能教学中常以追求演唱(奏)技术表现上的“难、精、高”为目标,缺少对于作品审美层面深入地理解、把握和表现。

新时代教育要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清醒把握发展方向与要求,高职音乐专业教学必须走出过去对标应试、模仿“艺考”前集训教学等误区,应紧扣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音乐教学模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更为科学的、更符合人与社会发展规律和需要的高职音乐教育路径。

二、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1.新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在声乐演唱教学课程实施中发现,高职音乐专业新生的音乐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现象较为明显。屈指可数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音乐专业前,一些学生经历过“艺考”,少部分学生“艺考”前参加过艺术(音乐专业方向)集训,大多数的学生是通过校招面试或中职直升入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因此,多数高职音乐专业新生的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甚至部分新生对音乐的接触几乎为零。

2.入校前音乐感知能力极为低下。入校前部分学习过专业知识的高职学生,尤其是在一些音乐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的中小城市里学习的学生,艺考培训机构为使学生短期内达到高校音乐专业的考学水平,多接受的是“突击式短期集训”教育,学习过程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完成。由于时间等客观因素制约,“考前集训辅导”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对学生施加音乐审美能力提升指导,更少顾及学生全面修养的培养与提升。也有不少“零基础”学生,所获取的音乐专业知识来自网络上、软件上的热门视频,在自身审美认知观念与系统未能建立的求知状态下,无法辨别正误、调整自身学习状态,也容易接受错误信息误导,因而,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不仅基础很差,这种情况对高职音乐专业必备的音乐审美感知力的教育教学带来不小的阻力。

3.必备的专业基础技能缺乏。由于学生音乐专业基础技能较弱,高职声乐教育中学生会常常出现节奏、音准等准确读谱、歌唱发声等基础性问题,凸显出来的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能力缺失,导致在新歌的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困难,教学时经常无法正常推进,尤其在声乐演唱的作品把握、情感表达,声音技巧表现,乐句处理等层面的二度创作过程中,缺少对歌曲内涵的深度理解,审美能力薄弱,时常出现演与唱分离的状态,甚至错误表达歌曲情感。

学生未能建立音乐审美感知概念和体系,缺乏一定的音乐学习体验和艺术积累。同时,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也给予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目不暇接,和音乐相关的短视频等迅速传播,导致学生受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外部审美影响较多。学生在缺少正确审美观与审美辨别判断力的状况下,非常容易痴迷于所谓受欢迎、流行、点击率高、热度高的作品而随波逐流。

只有当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诠释音乐作品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每一种速度和音乐语言,才能主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探索,更好地传递音乐作品内涵。

4.学习与生活的自律性不强。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自律意识不强、自律性偏低的现象,时常出现课后无法坚持练习或疏于课后练习的情况。感受和技能性能力缺少训练练习,加上文化基础不高、人文素养薄弱,会导致体验和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抓不住主题核心,以及学习效率相对低下。任何学科在开始学习时,都需要自始至终秉持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技能性学习其过程会比较枯燥,更需要着力锤炼、培养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品质。

(二)高职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待优化

1.课程类型多为大班教学。高职音乐专业的不少专业课程多为大课教学,而且课时有限、学生众多,教师难以如高等专业院校声乐课常规一般,采用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的“一对一”或“一对二”方式教学,由于学生缺少充分关注,也给高职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和挑战。

2.音乐审美类课程建设待完善。在课程设置中,基于审美资源和重视程度等多种原因,音乐审美类课程建设有待不断加强和完善,导致学生缺少相应的环境、认知、意识和行动,无法充分认识、理解、重视音乐审美的重要性,进而在演唱中不能准确传递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3.音乐专业学习及其实践时间较短。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为3年,通常专业学习时间2年,校外参加实习实践1年。由于高职学生学习和实践时间较短,在校受到的专业教育及专业技能培养不够充分,难以全面梳理、更新、优化在“艺考”阶段培训时突击集训时构建的尚不成熟的思维模式、音乐审美观和价值观等。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更需要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准确性,珍惜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着力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使其感悟到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一致性和重要性。

4.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力的教学方法研究还不够。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日益趋向人本化、科学化和多元化。不过,高职院校中固守遵循沿袭旧有传统授课模式,单一或依靠个人经验和阅历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这些都很难推动声乐艺术审美内涵与表达与时俱进深入发展。

三、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提升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力的教学策略

(一)在不同声乐作品词曲的理解中提升音乐审美感知力

1.选择不同经典声乐词曲,对比分析其内涵。学生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曲目选择。聚焦声乐作品演唱的审美培养,需要选择适宜于学生现阶段水准和发展需要的声乐作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谱,小至谱面每一个符号;在歌曲讲解上,通过让学生聆听不同的演唱版本,培养正确的声音概念、审美感知观念,理解歌曲情感主题;引导学生在聆听、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自己的音乐审美体系与音乐思维模式。在作品选择上需要注意把控好作品的普遍性与传唱度,高职学生的声乐教学由于学生认知理解和个人基础等具体因素,不可以全盘照搬高师的声乐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学情,来整体设计学生的曲目难易度,教师应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对学生声乐学习进行规划、调整和完善。

2.紧扣个体声乐展现优势,发挥声乐展现特长。高职的学生在声乐学习时不会综合考虑个人的学习基础、歌唱条件、发展空间以及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等因素,而多依据个人的喜好去选择新歌学习,容易出现作品旋律好听、演唱技巧难度超出学生目前能力很多的情况。例如: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会选择高年级的《春思曲》或《一抹夕阳》,并不利于一年级的学生的声乐学习。在初级阶段,需要更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呼吸运用、气息支撑和歌唱状态,基础性的技能技巧,流畅准确的情感表达,所以曲目的选择应从曲调朗朗上口、音程跳度不大的作品开始,例如:《花非花》《Caro mio ben》等。

3.比较中外相似作品词曲,理解音乐审美差异。学习中国声乐作品时,需重视作品中情感内涵、歌词意境、内容与语言上的艺术审美;演唱时注意字头、字腹、字尾,准确地行腔和咬字;声调的变换,规范口腔和口型塑形。以声乐作品《越人歌》为例,这是中国的第一首译诗,楚辞的源头之一,也是最早收录在西汉刘向所著《说苑》一书中,由现代作曲家刘青进行旋律谱写。在演唱时,为了更好地展现古词的韵味与意境,在咬字,声韵上尤其要下功夫,作品中的长音结尾,需要关注尾音的归韵部分,如“舟”“流”字,注意“ou”的元音保持,切勿随意改变口腔的元音状态。《乐书》中提到“古之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其气出自脐间,至喉乃喷其词,而抗坠之意可得而分矣。”[4]也说明了歌唱时需要始终运用气息保持声音的连贯性,才能将越人吟诵诗歌的意境更好地诠释。

在学习西方声乐作品时,需要更多关注作曲家作品风格上的不同与变化以及声音状态的审美等。如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求爱神给我安慰》,作曲家莫扎特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其音乐含蓄细腻华贵典雅,音乐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费加罗的婚姻》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作曲家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灵活整合音乐形式,巧妙地使音乐与戏剧有机地深度融合。因此,在演唱及和练习中需严格遵守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确保音准的准确性,严格按照谱面演唱,演唱者需要气息流动,呼吸及换气口干净,保持声音音色干净清澈,不可自行添加滑音或其他音符。

只有学习者在开始学习阶段,明确音乐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性,并努力加强学习广度与深度、逐步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学习作品时更准确地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大方向,准确地表达其情感、语音和风格。

4.教师示范引领,呈现声乐词曲彰显的审美旨趣。教师可辅助开设作品实践展示课、作品演唱鉴赏课,有效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优质优良的课程设置,利用多媒体筛选信息、补充审美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好的演绎片段、感受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音乐审美的乐趣,在体验实践中逐步建立审美框架。不同的声乐作品所反应的主题内涵思想是不同的,在鉴赏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积累,可以快速扩充、提升声乐审美感知能力,也为在日后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在声乐演唱技能提升训练中增强音乐审美感知力

1.声乐演唱技能提升训练中增强音乐审美感知力,不仅需要耐心观察和不懈积累,还需要敏锐感受、透彻领悟和丰富想象。音乐审美感知力是一种认识和发现美的能力,它包含了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和创构,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可以很好地将以上环节有机融合。教师在训练指导中一方面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度、多层面进行观察,积累审美经验,磨砺敏锐的审美观察力,另一方面还要在透彻领悟的基础上,在学习、训练和实践的全过程里,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进行二度创作。

2.声乐演唱技能提升训练中增强音乐审美感知力,不仅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领。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因为个人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综合能力薄弱等问题,在专业学习道路上遇到问题,缺乏自信而止步不前,感到迷茫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育人,充分挖掘声乐教学优秀作品的育人功能,做到情感与认识相统一,有规划地通过科学的、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完善素养结构,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3.声乐演唱技能提升训练中增强音乐审美感知力,不仅需要擅于营构民主健康的学习氛围,还需要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肯定。在提升声乐演唱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擅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擅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歌唱能力自信,在学习和表现中注重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从优美的旋律音符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婉转悦耳的歌声中获取审美感知的愉悦和幸福、思考和感悟,汇聚深入学习的力量,不断锤炼优势,有效帮助学生汲取作品中的思想力量提振精神,提升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锻炼学生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

(三)在尝试创造声乐表现中增强音乐审美感知力

1.声乐“情景化”教学强化艺术表演实践体验。加强表演次数,实施“大课堂”加“小课堂”。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排练演出,截取歌剧片段,采取“片段式”表演,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声乐演唱表现中不断积累审美感知体验、更深入地揣摩出作品的人物特性。通过表演实践的方式,展示个人学习成果,增强学习动力。有道具,服装,舞台的表演环境下,能促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很好地把握作品风格,通过情感的传达表现,使学生被感染,被陶冶并主动产生“联觉”反应,体会到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大量的实践演出积累,促使学生能力从无到有;而观察他人表演演出,更能学习到不同的创作处理、表现方式。

2.多途径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和文化延伸作用。职高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充分利用文化育人载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效结合各级各类思想进步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搭建展现专长、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艺术实践平台,如校园“快闪”活动中,可选用《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赓续红色革命基因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歌曲,帮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在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同时,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

综上,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培育和提升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对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职音乐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对当前高职音乐学生培养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原因探析,以及培养策略做了相应阐述,期望能引起更多高职音乐教育同行的关注和进一步研讨。

猜你喜欢

感知力声乐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