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鲁迅”围读会
——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教学实录

2022-04-07陈惟萌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2期

文|陈惟萌

一、简单回顾,明确围读要求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说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近鲁迅先生,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围读会。

师:是的。为此我们还做了好多准备,一起来看一看。

师:(出示准备课的图片)我们先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两篇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朗读、讨论,讲了讲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感受。今天就围绕“他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话题,正式开始我们的围读活动。

(学生朗读围读要求:先说一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片段,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二、围读鲁迅: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生(第一组):我们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底层劳苦大众的人。下面,就有请我们的组员给大家分享一下讨论结果。

生:我先来给大家读一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的“救助车夫”这部分。(学生朗读)

生:我们认为当时鲁迅家可以说十分有钱了,而他为了一个社会底层人民蹲着、半跪着,可以看出先生对黄包车夫的同情,给予他很大的帮助,也对他十分用心。

生:我刚刚读的时候,读得比较慢,还带有一种忧愁的感觉,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当时十分忧愁,对车夫十分同情。而我刚刚读“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段话读得比较快,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天真、无忧无虑。

生:我来补充一点。从这一段鲁迅与他的弟弟周建人一起救治黄包车夫,我看出鲁迅先生十分关心底层人民,不希望底层人民受一点痛苦。

生(台下补充):他们这组说得不错,但我还从《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课文中看出了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关心。我先来给大家读一读:“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黑暗统治欺压人民的不满,也体现出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生(第一小组):他们两个刚才说的,让我联想到在课外看到的一篇《一面》。鲁迅先生十分想让底层人民有一些文化,能让他们阅读上自己译的书。

师:台上台下都很精彩,把两篇课文关联到。下面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第二小组):我先来读一读“碰壁”这部分。(学生朗读)这一段的“碰壁”主要指的是鲁迅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屡次遭到了压迫,但是鲁迅并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顽强斗争,不畏强权,也十分地乐观。

生:对。这种乐观还体现在鲁迅先生送给周晔的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鲁迅先生送给小侄女两本书,说明他对儿童教育非常重视,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辈,希望下一代也能与黑暗势力顽强地斗争。

生:对。“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一段,也可以体现出鲁迅想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以笔为武器,发表文章,去唤醒麻木的国民,冲破黑暗封建社会的铁屋子,摆脱黑暗,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我们想再来读一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第二组合作朗读《有的人》)

师:真是听得我们热血沸腾!那我想问问这一组,如果让你们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说一说你们对鲁迅先生的致敬词,是什么?

生:我们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敢于斗争的人。

师:好一个“敢于斗争”,请你写在黑板上。那么关于“敢于斗争”,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台下补充):我想给《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补充。“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一句中,我认为情愿做野草的人就是鲁迅。我联想到了鲁迅的《野草》,他曾写道:“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而腐朽。”

师:“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又生。”还有谁要补充?

生:我想给他们补充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11自然段这一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觉得这里应该读得低沉,因为“黑洞洞”这个词表面上指的是四周昏暗无光,实际上指的是当时在政府反动派压迫之下,整个社会都被黑暗所笼罩,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生:你们还有一点没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们读得稍微有点低沉了,你们可以再读得坚定一点,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一段再完整地读一遍?

(学生再次朗读该句)

师:我听出了生的希望。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在伯父鲁迅家里吃饭的时候,伯父跟周晔开玩笑,可以看出鲁迅的乐观幽默。他把自己与黑暗势力的斗争用这样的玩笑告诉周晔,虽然周晔可能不懂,但我们能看出鲁迅的幽默乐观。

师:嗯,你让我们看到鲁迅的“幽默”,写上去。还有要补充的吗?

两位学生(台下补充):老师,我们想一起读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分角色读。

师:好啊,欢迎!

(两位学生对读)

师: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也点燃了陈老师的内心。下面我想和大家合作一把。我发现大家都很喜欢《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你们读其中一种人,我读另外一种,怎么样?

生:好!

(师生合作朗读《有的人》)

师:对于鲁迅先生的致辞,除了黑板上的,你们还有想要分享的吗?

生(第三小组):我们组看到了这一段,我先来读一读。(学生朗读“伯父救助车夫后的神情”)我从“他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这样的神态描写中,看出鲁迅对国家的担忧,不忍心看到国家就如此败落。

生:是的。从“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也能看出来鲁迅的忧国忧民。我觉得这里说的“野草”就是鲁迅,他就像野草一样一直和清风做斗争,顽强地和黑暗统治做着斗争。

生:而且你看“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句,说的就是鲁迅精神永远不死。我在课外还了解到鲁迅以笔为武器,不分昼夜地写抨击黑暗政府的文章,想以此唤醒麻木沉睡的人民。我觉得在朗读时,可以读得再慢一点,低沉一些。

生:可以把“不再慈祥愉快”这些关键词读得语气重一点。我们也想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第三组朗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有好几组在围读的时候,都不约而同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完整地读了一遍。你们为什么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我能采访一下你们吗?

生(台下学生):因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把鲁迅所有性格都基本写出来了,你能看出他的敢于斗争,忧国忧民,还有他那么细心,关心老百姓。

生(台下补充):我纠正一个词语。刚才在说“在与清风斗争”,应该不是清风,应该是狂风。像国民党反动派这些人,不能用清风来形容。

生:我认为刚才说的“狂风”还不足以表达鲁迅对黑暗社会统治的憎恨,我觉得可以用“狂风之下的烈火”,又有烈火,又有狂风,这样更加能体现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情绪。

师:现在,你们这组同学读前面的一种人——“比尸首烂得更早”的那种,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读后面“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两组学生合作朗读)

三、表达心中感受,致敬鲁迅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越发觉得鲁迅先生真的像一本厚厚的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一读再读、一品再品,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对先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所以在1936年10月的清晨,当听说先生离世的消息,认识、不认识的人们一起涌上街头。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场景。

(播放鲁迅葬礼的微视频)

师: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就像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其实鲁迅先生还活着,活在我们心中。

生:虽然鲁迅先生已经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师:是的,愿先生万古长青,愿鲁迅精神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