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04-07王文丽

乡村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种薯蚜虫除草

王文丽

(临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临潭 747599)

0 引言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等,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马铃薯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菜品之一,而且可作为主食和生产原料,栽培经济效益尤为显著。近年来,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也日益提升。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笔者主要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展开综合论述,以期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参考。

1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土地是马铃薯获取营养、吸收水分的关键,因此,为保证马铃薯高产,种植户要合理开展马铃薯选地工作。一般马铃薯种植地应具备平坦、肥沃、灌溉方便等优点。为降低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率,马铃薯种植前茬作物以白菜、萝卜、豆类为宜,但不能是茄科类作物[1]。种植户选好种植地后要开展土地翻耕作业,为马铃薯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实际耕作环节,种植户要将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 cm,并做好周边土地的浅耕作业,提高马铃薯生长环境的通透性。

1.2 科学选种

选种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所选马铃薯品种应具备抗病能力强、优产稳产、早熟等特点,如荷兰王、紫花白、珍妮等马铃薯品种。种植户确定好马铃薯种植品种后,就要做好接下来的种薯挑选工作,剔除病薯、腐烂薯、发黑薯,保留优质薯。

1.3 种薯处理

首先,种植户应将种薯放置于12~15 ℃的温室内保存,并保持合理的光照环境,以免其受到低温影响。其次,待马铃薯芽长至1.5 cm左右时,种植户就可开展切块工作。将切刀浸泡于0.1%高锰酸钾溶液中6 min左右进行消毒,之后根据顶芽优势切块,通过切割方块等方式减少马铃薯伤口面积,每个切块至少有2个芽眼,每个切块质量约为30 g(上下浮动不超过5 g)。最后,在种植马铃薯前应及时拌种,以免马铃薯薯块出现发黏或腐烂现象,同时能更好地保护马铃薯幼芽生长,消除土壤中的有害菌。播种前24~48 h,种植户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约5 min;或用3 kg滑石粉、0.1 kg根肽与160 kg种薯搅拌均匀,微晾后催芽。种植户通常要在播种前三四天完成马铃薯切块和拌种工作,之后将种薯放置于网袋中,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一字排开,避免薯块发生腐烂。

1.4 科学播种

要想保证马铃薯丰产稳产,种植户就要在栽培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的原则。针对丘陵等地区无法应用大型机械设备的种植地,种植户可利用小型机械或人工等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时,土壤温度应不低于8 ℃。通常情况下,不同地区马铃薯的播种时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4—5月是我国北方地区播种马铃薯的最佳时间,南方地区多在10月进行稻薯轮作。单垄单行种植时,一般要求垄宽60~75 cm、株距20~25cm,垄距60 ~ 90 cm左右;单垄双行种植时,一般要求垄宽80~90 cm、株距25~30 cm,垄距80 cm左右。

1.5 田间管理

1.5.1 水肥管理。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种植户要在适当施加氮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以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此外,为保障马铃薯生产质量,还要保底肥、重追肥,每667 m2施入配方肥600 kg、农家肥4 000 kg作为底肥,施肥深度控制在16 cm左右。当马铃薯幼苗出土率大于80%时,种植户就要开展追肥作业,通过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及抗感染能力。马铃薯追肥时间越早越好,可每667 m2施入18 kg速效氮肥,配合浇水作业直接将其施撒于种植田内。马铃薯进入花期后,每667 m2再施入草木灰100 kg、硫酸钾20 kg,严防马铃薯植株出现早衰现象[2]。

1.5.2 科学放苗。受当地环境温度影响,马铃薯出苗情况也会有一定差异,因此,种植户要在马铃薯出苗15 d后检查出苗情况,针对缺苗区域进行补苗,并完成放苗工作。种植户可借助刀片对地膜开口,并顺势引出幼苗,同时围堵根茎周边地膜上的小孔,以免马铃薯苗受到低温影响。倘若外界环境温度偏高,种植户就要严格控制放苗数量,防止马铃薯幼苗受损;在此过程中若出现烧苗现象,种植户也需要第一时间予以补苗。

1.5.3 化学除草。杂草会与马铃薯争抢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造成长期影响,因此,做好马铃薯田除草工作很重要。笔者建议在马铃薯发芽后采取封闭除草方式,除草药剂可选用二甲戊灵、绿麦隆,除草效果较好。待马铃薯幼苗高度在5 cm左右时,种植户就可根据田间杂草生长状况,搭配使用以上2种除草剂,以此来提高除草效果。

1.5.4 打花梳枝。马铃薯植株分枝性较强,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多,就会使田间郁蔽,致使马铃薯地下部生长发育不良。此时,种植户就要在第一时间开展梳枝工作,增加田间通风。花蕾形成期是对马铃薯打花的关键期,此时打花能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集中给马铃薯块茎输送营养。

1.6 及时收获

马铃薯进入成熟期后,种植户就要根据其成熟度做好相应的收获工作,以免马铃薯长时间滞留在土壤中出现腐烂现象。一般情况下,90%的马铃薯茎叶出现枯黄现象后,其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马铃薯薯块干物质含量也达到最高,此时种植户可选择晴天开展马铃薯的收获作业。

2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马铃薯病害

2.1.1 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病菌大多呈孢子形态,病菌会在马铃薯周围500 m散布病灶孢子,并对种植地其他作物造成危害。晚疫病病菌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高温或是低温天气均不会影响病菌的生长。受病害影响的马铃薯出现茎部发黑、叶片枯萎等现象,如果此时田间湿度过大,还会在马铃薯病部出现灰白色霉菌层。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种植户除了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浇水施肥、做好马铃薯播种前的处理工作外,还可在晚疫病高发期(每年7—8月)喷洒72.5%云大百思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防治。为防止产生药害,种植户可交替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8 d用药1次,连续用药3次为宜,以此强化药物防治效果[3]。

2.1.2 早疫病。马铃薯感染早疫病后,叶片会出现有同心轮纹的病斑等明显特征。受害马铃薯相继出现卷叶、黄叶、脆叶等症状,有甚者还会出现早衰现象。早疫病多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一旦环境温度维持在27 ℃左右时,就会为早疫病的快速传播提供机会。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种植户可通过消毒提高马铃薯的抗感染能力;做好清园、除草工作,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水,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或者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2.1.3 黑胫病。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茎叶和薯块的一种细菌性疾病。马铃薯幼苗受到黑胫病影响后,会出现矮化、短缩等不良现象,茎部出现发黑现象,甚至萎蔫死亡[4]。此外,种薯受到黑胫病侵染后,会发生腐烂现象,致使马铃薯无法顺利发芽、出苗。在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过程中,首先,种植户要选用抗病能力强的种薯进行种植,并采取轮作倒茬制度。其次,种植户要根据实际种植情况控制田间温湿度,做好灌水与排水作业;早播地可通过覆盖地膜提高温度,确保马铃薯种薯在短时间内发芽。最后,一旦发现黑胫病病株,种植户要均匀喷施0.1%硫酸铜溶液,尽可能控制病害的传播。

2.1.4 环腐病。马铃薯花期是环腐病的高发期,受害马铃薯最先从下部叶片出现病症,随后逐渐向上蔓延,直至感染整株马铃薯。种植户可选择抗环腐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并做好马铃薯种植地病株的清理工作;对于切块种薯,种植户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抑制环腐病的发生;一旦种植地出现环腐病害,种植户可喷洒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进行防治。

2.2 马铃薯虫害

2.2.1 地下害虫。对马铃薯影响较大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以下3种。一是地老虎。地老虎幼虫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成虫,通过啃食马铃薯根茎连接处,致使马铃薯植株死亡。二是蛴螬。蛴螬通过危害马铃薯块茎、根部,对马铃薯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三是蝼蛄。蝼蛄多会在地下挖洞并啃食马铃薯,这也是造成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最终导致马铃薯植株受害死亡。在防治以上3种地下害虫时,种植户可通过深耕整地破坏其生存环境,减少害虫基数;或者在整地前喷施50%辛硫磷乳油900倍液,之后配合浇水整地,确保药物和水分充分渗透[5]。

2.2.2 蚜虫。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蚜虫危害。成群结队的蚜虫啃食马铃薯茎叶,在叶片背部群居,对马铃薯茎叶造成极大危害。此外,蚜虫排泄物会污染马铃薯叶片,致使马铃薯叶片表面气孔被堵塞,久而久之,叶片出现变形、萎缩等情况,大大降低马铃薯产量。防治马铃薯蚜虫过程中,种植户可通过引入瓢虫、黄蜂等蚜虫天敌抑制蚜虫繁殖,或者根据蚜虫的趋黄特点,选择黄板进行诱杀。种植户可在黄板上部涂抹适量凡士林,之后将黄板放入蚜虫危害区域进行诱杀。一旦蚜虫数量达到防治标准后,种植户就可采用精准施药防治方式,在马铃薯受害部位均匀喷洒5%氧化乐果乳油,减轻蚜虫危害。

2.2.3 茶黄螨。茶黄螨体形较小,仅利用肉眼很难识别,多在秋季高发。茶黄螨会危害马铃薯幼嫩枝叶,导致马铃薯出现卷叶、厚叶现象。茶黄螨危害严重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马铃薯的光合作用,致使其叶片停止生长。针对茶黄螨,种植户可对马铃薯喷洒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为强化治疗效果,也可搭配使用2.5%联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6]。

3 结语

马铃薯是一种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质农作物,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种植户要强化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通过科学选地整地、选种、播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需求,同时结合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保障马铃薯产量与质量。

猜你喜欢

种薯蚜虫除草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蚜虫婆婆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