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相关论述的内在逻辑探析

2022-04-07刘红梅

关键词:格局阶段理念

刘红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下简称三个“新”)三个概念本身蕴含丰富的内容,习近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在不同时间、不同会议主题上多次提出并进行阐释。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首次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为整体理论提出[1],用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识论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关系,形成系统理论认识的过程。本文拟从实践前提、指导理念、行动逻辑三个维度解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深刻认识和领悟党中央提出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部署,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遵循这个指针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新发展阶段是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实践前提

新发展阶段具有两重意义:首先,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过程,基于此,它是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实践前提;其次,它是从实践升华到理论认识的概念指称,习近平以“新发展阶段”概括我国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时代重大判断的进一步深化”[2]。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五年的发展实践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理论上做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3],提出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阐释了对新时代新阶段的认识,并阐释了这个新阶段的指导理念和任务部署。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需要把握对这一实践前提的认识。

1.新发展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

新发展阶段与新时代都表示时间范畴,但是在党的顶层设计话语体系中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背景,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它是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历史沉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果实,是对已经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历史性肯定,又承载着对未来目标的期许和愿景。

新发展阶段是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实现进程表的进一步阶段化细分,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阶段。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4]新发展阶段是新时代的一个“边”的界定。习近平在引述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时说:“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3]。他指出,不承认事物的“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3]。 新发展阶段是特定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特定时间的指称。

2.新发展阶段既接续历史又指向未来

依据新发展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判断,新发展阶段的实践起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始。”[4]121这一实践的逻辑起点决定于我国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成就,但可追溯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长期奋斗的历程。

纵观百年党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接续奋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向富起来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强起来的征程。2020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时期。

由此可见,新发展阶段是一个清晰、有明确所指的新的目标实现时期,是实现“十四五”远景目标的新时期。

3.对新发展阶段做出科学判断体现新发展观的理论认识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提出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

对新时代的理论判断,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所处社会发展阶段定位的清醒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出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时代是一个宏大的概念,需要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实现做支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需要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6]2021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梦,接下来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阶段是“站在接续历史的更高起点上,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4]121。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一步细化,“立足新发展阶段,既要把握实践发展的连续性,又要把握时代发展的阶段性”[4]121。新发展阶段概念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新的阶段的理论指称,体现了先进的新发展理念。

二、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统阐述中是灵魂,是指导新阶段发展的指南。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孕育了新思想,新实践产生了新理论,新发展理念是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迭代更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践行[7],是我党治国理政智慧的思想结晶。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8]。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大以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建设实践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认识发展过程。从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看,早于对新发展阶段的理论判断,体现了先进思想理论的前瞻指导性。

1.新发展理念提出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的先进性

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完整提出。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外复杂环境。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应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转向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专项创新驱动等重大问题。

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理念问题,党和国家牢牢把握发展的核心要义,提出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汲取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既是一种借鉴,更是一种超越,体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先进性。

2.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党治国理政发展理念的一脉相承

新发展理念的“新”,是对以往治国理政发展理念的一脉相承,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从历史的发展看,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思想植根于社会实践,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党和国家着眼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不同时期的任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前实现前两步的基础上,针对第三步目标提出了“两个一百年”战略,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设计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对一百年目标进一步细化完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丰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针对不同时期的建设任务,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理念,形成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十八大之后,在社会建设实践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新发展理念是这一思想理论的浓缩,是一脉相承的延续。

3.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发展理念的再飞跃

新发展理念的“新”,不仅是对过去的一脉相承,更是治国理政思想的迭代更新,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它是指党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进行治国理念的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从实践中抽象新的理论,实现理论飞跃。

首先,新发展理念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先进理念。十八大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而指导这一伟大建设实践的思想就是逐渐成形的新发展理念,因此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次全会上,总结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破解时代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思想指导。

其次,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实发展的理论要求。新发展阶段是新发展理念抽象的实践前提,新发展理念是新阶段发展的理论回应,指引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最后,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自觉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三、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新发展阶段的行动部署

新发展格局在“三个新”的系统阐释中,是奋斗者的行动逻辑的体现,是党和国家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实施治国理政的行动逻辑的落实,是国家奋斗者的行动部署,是将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落实的战略保障。

1.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奋斗者对新发展阶段新形势的科学判断

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梦的关键节点。这一任务的实现,将保证我国向下一个百年目标迈进。然而,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实现既定目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远远超出了疫情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对国际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中国在奋战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要分身应对尖锐的国际局势”[10]。2020年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年,是一个带有拐点意义的一年,如果不能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战,将不能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国性公共健康风险,中国的前途将难以预料。国际环境更加恶劣,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国际循环明显弱化。

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向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4]266。自2020年上半年以来,习近平不断深化对新发展格局的认识和阐述,到2020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形成了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统论述,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的新表述,将“四个全面”的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庄严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了建党100周年的第一个百年梦的战略目标。

2.新发展格局是国家行动者的行动部署和实践自觉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入下一个新发展阶段的行动逻辑。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胜利,由此标志着我国踏上新征程,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伊始,由于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仍造成对国内疫情控制的影响,未能取得最终胜利,对国际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发展造成难以预估的不确定性。因此,审时度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4]266。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党和国家采取积极应对当前形势的实践自觉。历史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打开国门后,我国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更多是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为了借力全球化带动发展,我国更多更深的融入到国际大循环。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国际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党中央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开始着手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立足点,进行经济格局的战略转移,促进国内循环在经济中的作用上升。新发展格局的布局与构建一直在进行中。2020年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是这一实践过程的集中体现。

3.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落实的战略保障

新发展格局是党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后的行动部署,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进行的战略调整,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新发展格局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相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实行的经济格局而言,但是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是指经济的新发展格局,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的新发展格局的转变。

首先,新发展格局是对应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布局。新发展阶段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梦的新时期。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战略部署。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成为我国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基础,使我国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摆脱依赖国外的局面。

其次,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新发展理念落实的战略保障。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思想,为我国指明下一步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而新发展格局是以新经济发展格局为引擎,实现新发展理念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最后,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应对新形势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先手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占取发展主动权。从最近的紧张局势看,西方一些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发生了尖锐摩擦,冲突。经济上,国外某些反华势力试图通过控制上游供应链和核心技术遏制住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试图扰乱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步伐;军事上,不断挑衅中国底线,升级中国边境冲突,妄图对中国实行全方位的遏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采取主动出击,转移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但新发展格局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在更好平衡发展重心的基础上,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同时也是吸取国际经验教训,从国际上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4]267。

综上所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认识, 三者虽然是不同时间不同会议提出,但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生命力、内在贯通的理论体系,并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予以确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党的基本遵循,“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格局彰显新优势”[4]268。三个“新”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迈进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阐释。

猜你喜欢

格局阶段理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小人物的大格局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