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药膳方剂特色探析

2022-04-07高鹏飞方向明孙朗

环球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方剂药膳食疗

高鹏飞 方向明 孙朗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寓医于食,将中医理论与饮食相结合,以药物与食物配伍的方式使食物赋以药用,在具有营养价值的同时兼附防治疾病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汲取经验,形成众多组方合理、功效确切的药膳方剂。《黄帝内经》一书中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1]41-42的膳食配伍原则,为药膳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创制的半夏秫米汤、五谷醪醴等对后世防治疾病影响颇深[2]。药膳经古籍传世者,至宋而始多,盖养生之术盛于是时使然。

宋代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养生之道深入人心,药膳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北宋政府亦对药膳学颇为重视,当时几部大型官修方书中均有药膳相关的记载,如《太平圣惠方》一书专列“食治论”,并载有针对数十种疾病的药膳方剂。《圣济总录》详细论述了诸病的药膳治法,且收录200余首药膳方。不仅如此,药膳文化在民间同样兴盛。宋代医家陈直集生平之经验,撰《养老奉亲书》,阐发食治养生之奥义;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一书收录食材甚众,制方用药以和缓为主,寓神奇于平淡,对药膳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笔者详阅宋代医籍,发现其中与药膳相关的代表文献为《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养老奉亲书》《山家清供》。兹将此时期的药膳方特点进行总结,以资指导应用药膳于现代饮食养生。

1 食材清淡,素食为主

1.1 时代背景

宋代是儒道释三教融合的时代,“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成为宋代思想界的主流,亦是宋代文化公认的一种理念。佛教崇尚悲天悯人,不可食肉;道教信奉神仙方术,不沾荤腥;儒家倡导布衣蔬食,追求茹素。受宗教的影响,清淡素雅的饮食观念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甚至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宋时“士人多就禅刹素食”,人们常将荤食与富贵、粗鄙联系在一起,而素食则被美化为代表清雅、高尚的人格。故对平民百姓而言,食素除了宗教原因,还有追求时髦之意。宋人饮食清淡,喜爱素食,故于此时期形成众多以素食为主的药膳方剂。

1.2 宋代食疗中的素食

以《太平圣惠方》的“食治论”为例,共载316方,笔者对所应用的素食进行统计,发现素食种类共58种,且品种丰富,涉及米谷、豆蔬、花果等。在《山家清供》一书中,共收录88种素食,且大多为山野中易取的寻常之物,如粳米、栝楼、莱菔、橄榄、笋、韭菜、菘菜、芹菜、蕨菜、槐叶、橘叶、莴苣叶、梅花、山桃、白扁豆、绿豆、赤豆等。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养老奉亲书》《山家清供》中药膳方的食材进行统计,发现粳米应用最为广泛。粳米为五谷之长,虽为常食之物,而其药用价值甚巨。宋代医家陈直擅取其益气固本之功防治疾病,其所撰的《养老奉亲书》中治五劳七伤、脾胃气弱等疾病时常以粳米补中益气,达强身却病之效。粳米还有止泄、止痢等功用,如《圣济总录》以粳米饮方治冷痢,此为粳米甘温补中之功显也;还有马齿苋粥治血痢、薤粥方治水谷痢等,皆以药治病,以粥益脾,药食配伍相得益彰,使痢止而病除。瓜果如枇杷叶、凫茈(荸荠)及龙眼肉等为日常饮食的瓜果,亦有疗病之用。瓜果作为食疗食品,一直延续至今。后世医家王孟英以食之性纠病之偏,善用瓜果之甘平济人之性命[3]。正如《本草求真》[4]所言:“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除此,豆豉、面等素食亦被广泛应用,如豉粥治疗中风、面棋子方治疗妇人血气等。由此观之,可见宋代药膳方剂具有以素食为主、食材清淡的特点。

2 辅以肉食,擅用“杂碎”

2.1 辅以肉食,全民“尚羊”

宋代流行素食,但也不乏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制作药膳,尤其在治疗五劳七伤、虚损羸弱等疾病时,常予肉食以益精血。肉类食物不仅可以提供蛋白质,还可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类,尤其是维生素B族、必需脂肪酸以及锌、铁等微量元素[5]。猪、羊、鸡、牛是最为常见的肉类来源。

笔者对宋代药膳方中肉食进行统计,发现使用频次最多的是羊肉。宋人尚食羊肉,在宫廷有“御厨止用羊肉”的说法,民间亦是消费羊肉的庞大群体。宋人“尚羊”的习俗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究其原因可能与国策推动、民族间互市、牧羊业兴盛、羊肉自身价值等有关。在全民“尚羊”的大环境下,羊肉的药用价值也得到空前重视。如北宋医家唐慎微[6]提出:“羊肉,味甘,大热,无毒。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于此时期亦出现很多以羊肉为主的药膳方剂,如《养老奉亲书》中以羊肉粥治疗老人虚损羸瘦,《圣济总录》以羊肉方治疗冷劳气痢。宋人以羊肉为大补气血之品,并提出羊肉补形、人参补气的说法,将羊肉与人参同等对待。当病人体质虚弱时,予羊肉进行温补是被普遍认为有效的方法。

2.2 以形补形,擅用“杂碎”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并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运用,而是基于对中医“同气相求”理论的应用。以气一元论为前提,秉承中医天人合一的特色,结合宋代理学心学思辨,在此时期,动物“杂碎”亦得到宋人的关注,其医药价值被不断挖掘,成为宋代食疗配膳的食补佳品及治病良药。以《太平圣惠方》为例,所用到的动物“杂碎”有乌驴皮、羊头、猪心、猪头、鹿头、猪喉、鹿髓、羊髓、猪脂、乌鸡脂、黄牛脂、白鹅脂、羊脂、野驼脂、雁脂、牛犊蹄、鹿蹄、鹿肾、鸡肝、羊肠、牛肾、猪脾、羊肝、猪肝、鸡肝、兔肝、羊肺、猪肾、鹿肾、羊肾、猪肚等。动物“杂碎”作为药膳食材,更侧重其本身所具有的功效,很少有药物配伍,如“治小便多数,瘦损无力,宜食羊肺羹方。羊肺一具细切,右入酱醋五味,作羹食之”[7],此便是取羊肺补肺气、调水道之功用于治疗小便多数之疾。此外尚有鹿肾医治肾虚阳痿,治甲状腺肿大用羊靥等治法[8]。鹿肉性温,味甘、咸,可入胃、脾、肾经,可补肾阳、生精填髓,适用于肾虚耳鸣、阳痿、遗精、产后虚劳赢瘦、产后无乳、妇女宫冷不孕、腰膝酸软等[9]。还有如白羊心汤治疗产后内虚心神不宁、猪肾粥方治疗老人肾藏气惫和耳聋、法制猪肚方治老人虚羸乏力等。《本草经疏》[10]“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指出猪肚为补虚损,健胃之佳品。以上皆取食材本身的功效作用治疗疾病。徐灵胎[11]曾说:“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宋代“杂碎”药膳符合中医同气相求理论。但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嘌呤类物质以及诸多杂质,在当下以“以形补形”思想指导药膳制作时,应当注意饮食规范,避免适得其反[12]。

3 药食同用,合理搭配

宋代药膳方剂中所涉及的本草药物众多,且大多为无毒之品。对这些药物进行归类,可分为补益药、清热药、温里药、行气药、祛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七大类。笔者经统计分析,可发现补益药及清热药运用最多,温里药、祛湿药和化痰药次之,解表药与活血化瘀药最少。

3.1 补益药膳中,人参应用次数最多

《神农本草经》[13]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宋人深谙其道,将人参运用于治疗诸多病疾,如治脾胃气弱的羊肉粥、治小儿惊痫的人参粥、治老人养老的乳服食方、治产后积热劳极的猪肚羹方等。且人参与猪肚相伍,能益其补虚损之功,如治羸瘦虚乏的酿猪肚方、治乏气力之猪肚补虚羸方等。

3.2 清热药膳中,生地运用较为广泛

如治老人咳嗽烦热的地黄饮方、治心膈虚燥的生地黄粥、治热淋沥血的葡萄煎等,虽所治各异,但患者皆已有热象,故予生地入心、肝、脾、肺四经以清诸热、凉血生津。且生地擅治产后诸病,如治产后血消渴的冬瓜拨刀方、治初产腹中恶血不下的地黄粥方、治产后瘀血的地黄粥等。

“要是把家庭将来的幸福都押在几只兔子身上,怎么行?”郭书凤心里想到了家里七八块零零碎碎的山地,“是不是可以种上果树?”当郭书凤把这个想法和丈夫李贵说了后,李贵却说,“种果树是好事,咱们这些地闲着也是闲着,利用起来可以,但是没有技术,就是种上了果树不也是瞎忙乎?”

3.3 温里药膳用中,应用最多是干姜

干姜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效,极其适合虚寒的患者,如治疗冷痢的干姜饼方、治心中冷气的荜茇粥、治冷气所致心痛结的干姜酒方等。

3.4 行气药膳中,陈皮使用频次最多

陈皮主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可去臭,下气,通神。在治疗胸膈妨塞、饮食不下时,用陈皮理气运脾,调中快膈;在大量肉食或补益药膳的方剂中常配伍陈皮,因陈皮不仅能提香、增味,而且具行气解腻之效,帮助消化,如治老人虚损羸瘦的骨汁煮饼方等。祛湿药常用薏苡仁,薏苡仁药性平和,擅于利水渗湿,凡湿邪困扰之疾皆可用之,且与郁李仁配伍能益其利湿之功治疗水气病,如郁李仁粥等。

3.5 解表药膳中,荆芥最为常用

荆芥能于血中散风,常用于治疗中风,如治疗中风手足不遂的豉粥、治中风心脾热的葛粉索饼等。活血化瘀药里桃仁运用最多,对瘀血所致病疾极为适合,如治瘀血所致心痛的桃人粥等。

笔者将《太平圣惠方·食治论》《圣济总录·食治门》《养老奉亲书》《山家清供》中药膳方剂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四部宋代医籍中药膳方剂使用频次前十的药物

在宋代药膳治疗疾病的过程,从组方配伍上可见宋代医者对于药食同用的深度理解。宋人在药膳食疗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辅以中药材以促其效。宋人对于药膳的运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 食疗形式丰富多样,以粥羹为主

药膳发展至宋代,食疗形式也有许多新的突破,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如《太平圣惠方》共记载有29种制作方式,分别是:粥(144)、羹(51)、菜(23)、饮(11)、茶(8)、煎剂(8)、索饼(8)、酒(7)、脍(7)、煮剂(7)、汤(6)、蒸剂(5)、馄饨(5)、臛(3)、散剂(3)、饆饠(3)、煨剂(3)、药饼(2)、餺饨(2)、面(1)、饼子(1)、膏(1)、粉(1)、甜品(1)、蜜(1)、丸(1)、饭(1)、煎饼(1)、炙菜(1)等。在《圣济总录》中共记载剂型23种,分别为粥(119)、羹(44)、饮(11)、饼(10)、索饼(8)、肉(7)、面(7)、臛(7)、汁(6)、汤(6)、拨刀(5)、脍(5)、棋子(4)、饭(5)、散剂(2)、酒(2)、馎饦(2)、葅(2)、浆(1)、乳(1)、醍醐(1)、饆饠(1)、馄饨(1)、糜(1)、煎剂(1)、饸子(1)和糁(1)等(括号内均为出现次数)。

食疗形式涵盖了主食、菜肴、饮品、食品等,涵括了宋人日常生活饮食的各种需求。在众多食疗形式中,以粥羹作为制作方法出现频次最多。所谓粥剂,指在稀饭中加入药物或药汁,让病人服用来治疗疾病。羹为五味调和之浓汤,将药物或药汁放入浓汤中,令病人食以疗疾。粥与羹相比,仅多了米谷,其他大体相同。粥羹类方剂不仅易于被消化吸收,减轻肠胃的负担,而且能为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对治疗疾病起到积极作用。在服用药膳时,亦多采用空腹趁热食用,同样是考虑易于胃肠吸收与消化,充分发挥药效作用。病人受邪之所侵,往往脾胃受累,食欲不振,粥、羹类药膳方剂能促进营养吸收,为病人补充体力与水分,故多采用之。

5 治疗病种丰富,尤重内科

宋代药膳方剂不仅用于调理养生,其治疗病种丰富,所涉甚广,凡如内外妇儿诸病,无不有之,其方药治法亦悉具各门。

在《太平圣惠方》“食治论”一篇中共分26种疾病种类,其中内科疾病18种、外科疾病2种、妇科疾病2种、儿科疾病1种、五官科疾病2种、养生保健类1种。《养老亲奉书》亦有16种老年疾病类型,包括了13种内科疾病、1种外科疾病以及2种五官科疾病。《圣济总录》里也细分为诸风、伤寒后诸病、虚劳、吐血、消渴、水病、脚气、腰痛、心腹病、脾胃、反胃呕吐、久新咳嗽、泄痢、赤白痢、休息痢、妇人血气、妊娠诸病、产后诸病、小儿诸病、发背痈疽、瘰、五痔、乳石发动、耳病、目病、大肠诸疾、五淋、小便数、蛔虫共29种疾病,包括内科疾病21种、外科疾病2种、妇科疾病3种、儿科疾病1种、五官科疾病2种。

由此可见,宋代药膳已日臻完备,无论病之轻重,上至头面五官,下至痔疮、脚气,皆可予药膳治之,且尤重内科,涵盖了肝、心、脾、肺、肾等诸多脏腑之疾,对药膳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代临床,药膳食疗也为大众所接受,很多患者的一些日常饮食也是药膳食疗的过程,如风寒感冒喝姜汤,暑热天气喝绿豆汤,咽干、咽痛喝蜂蜜柚子茶等。在痛经的治疗上,药膳也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董欣[14]总结近三十年的痛经药膳治疗的临床案例发现,药膳在治疗上更具优势,米粥、酒类更有利于接受药物治疗,且在治疗效果上也有着明显优势。故仔细研究宋代药膳食疗可以为临床治疗拓展思路,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6 因时食养,因证施膳

《黄帝内经》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1]3宋人深谙其道,在施膳治病时亦严格遵循四时养生之原则。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详细论述四时摄养之思想及方法,以阐发因时施膳之奥义。陈直认为春属木,春季肝气旺盛,易伤脾气,故应减酸益甘,且缓缓吐气来疏利肝的气机,使肝平脾胃得养;夏时属火,心气旺盛易伤肺气,当夏之时,应该减苦增辛来顾护肺气;秋属金,肺气旺,肝气易伤,饮食需减辛而增酸,以养肝气;冬属水,此时肾气旺盛,肾水克心火,故当冬之时,饮食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在应用药膳时,宋人会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配伍药物,如《太平圣惠方》治疗中风,若症见伤寒壮热、头痛,予发汗豉粥方;若见皮肤热疮,宜牛蒡叶羹方;若筋脉挛急,不可屈伸,予薏苡仁粥方。《圣济总录》中,治阳气虚弱的腰痛,用枸杞补其肾阳;治腰痛兼见盗汗少食,予生地、乌鸡以养其肾阴。《养老奉亲书》对老年常见疾病的每种分型对证论治,每个证型都详细记载其病症、病机、方药、制作方法等,如《食治老人喘嗽诸方第十》中,列出有15首方,分别用于治疗喘嗽之肺气虚损者、阳虚感寒者、肺热壅盛者、痰浊阻肺者等。证之不同,视其寒热虚实、标本浅深之致,而各有方。如肺热之喘嗽,若见身体壮热、口干渴燥,予猪脂方;若唾血气急、不能食,投地黄饮方治之;若大便干燥,咯吐黄脓痰,用猪胆蜂浆方等。可见,宋人注重四时变化而改变药物,通过辨证择善治之,不盲目投药,对药膳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 结语

宋代药膳方剂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繁荣,使得药膳在当时的养生保健、治疗疾病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海运的便利也使得用作药膳的材料大大丰富起来。宋代的理学心学思辨,共同点是强调世间万物俱是一个本原。因此,在药物法象理论指导下的如以形补形观点,逐渐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并且一直得以沿用。清淡素雅的饮食观念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素食品种丰富,涉及米谷、豆蔬、花果等。在治疗虚弱性疾病时,应补气养血,常予肉食以益精血。药膳以补益药及清热药运用最多,食疗形式涵盖了主食、菜肴、饮品、食品等形式,以粥羹最多。在治疗疾病种类上,宋代药膳已日臻完备,多类疾病皆可予药膳治之,且尤重内科。宋代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中医药膳的主体框架,并且一些观点至今仍被沿用。在如今的时代大背景下,研究宋代的药膳方剂特色,探索其思想理念,有利于指导现代人的保健养生,并且推动药膳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方剂药膳食疗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荔枝养生药膳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春季养生食疗七要点
养生之道早知道——乐氏同仁药膳
食疗养生祛湿气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蚂蚁药膳食疗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