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2-04-06芦屹李晶魏新政王惠卿王佩玲

中国棉花 2022年1期
关键词:棉田天敌蚜虫

芦屹,李晶,魏新政,王惠卿,王佩玲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乌鲁木齐 83004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乌鲁木齐 830049;3.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国内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和世界重要的棉产地。 2020 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250.19 万hm2,占全国总植棉面积的78.92%;棉花产量达516.1 万t,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 年位居全国第一[1]。 棉花生产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外贸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粮食安全,是国家和新疆发展的战略需求[2]。 棉花蚜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三大害虫之一, 自1985 年在吐鲁番地区暴发成灾以来,棉花蚜虫已成为新疆棉田的主要防治对象[3-4]。由于新疆气候干旱,又无明显的雨季,对棉花蚜虫的发生极为有利, 棉花蚜虫发生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危害期之长和损失之重都居全国首位[5]。长期以来,受气候、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棉花蚜虫的发生危害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始终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棉花蚜虫是典型的R- 对策害虫,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暴发成灾,易因生产中频繁用药产生抗药性。 同时由于个体小,棉花蚜虫又易受环境因素如天敌、暴风雨的影响, 是生产防治中最易出现变数的一种害虫。 1989 年喀什地区莎车县棉花蚜虫暴发,损失皮棉4 500 t;1994 年在北疆有13 万hm2棉田因棉花蚜虫为害减产30%,1995 年在南北疆有40万hm2棉田蚜虫严重发生[6]。 特别是进入21 世纪后,新疆棉花蚜虫暴发频率增加, 仅2001―2006 年就大发生了2 次(2001 年、2003 年),中等发生了1 次(2004年)[7],2017 年又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为49.41 万hm2;2016―2020 年新疆棉花蚜虫年均发生面积为45.66 万hm2,实际年均损失约为12.13 万t,棉花蚜虫已成为新疆棉田最易成灾的害虫。笔者等结合新疆地区棉花蚜虫发生危害规律,在多年棉花蚜虫防治等相关试验研究和示范的基础上,对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优化,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制定了新疆地方标准《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 65/T 4313-2020), 以提升棉花蚜虫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为新疆棉花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9]、《棉蚜测报技术规范》[10]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现将该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1 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营造良好的棉田生态系统出发,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为中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充分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等无害化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补充。 药剂防治力求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把棉花蚜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

2 棉花蚜虫种类

新疆棉田为害棉花的蚜虫种类主要有棉蚜Aphis gosspii、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棉黑蚜Aphis atrata等。 主要棉花蚜虫种类及形态识别特征见表1。

表1 主要棉花蚜虫种类及形态识别特征

2.1 棉蚜

棉蚜遍布全国,在新疆每年发生30~40 代(其中棉田约30 代,早春及晚秋共4~5 代,冬季室内5~10 代)。 棉蚜的生活史按照有性生殖的有无、寄主种类的差异,可分为同寄主不全周期型、异寄主不全周期型、同寄主全周期型、异寄主全周期型4类。自然情况下棉田棉蚜的年生活史属异寄主全周期型:冬季虫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气温6 ℃时开始孵化,12 ℃时开始繁殖,此后直至入冬前最后一代,都是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 在越冬寄主上繁殖若干代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移蚜),此时正值棉苗出土时节,迁移蚜迁向棉苗及其他夏季寄主,在其上产生无翅或有翅雌蚜,有翅者可再迁飞。繁殖若干代后,到晚秋产生有翅雌性母,雌性母飞回越冬寄主上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 雌蚜、雄蚜交配产下越冬卵。 但随着温室、大棚或小家花卉等冬季生长植物的面积的不断扩大,秋季有翅雌性母一旦迁飞到这些场所, 就可继续进行孤雌生殖,冬季继续繁殖生长,直到第二年春天产生有翅迁移蚜飞往农田。

在早春和晚秋,棉蚜10 d 左右可繁殖1 代。 夏季,4~5 d 繁殖1 代,每头成蚜一生可产60~70 头若蚜,在条件适宜时,1 个月内可繁殖数百万头。 在寄主营养条件恶化、蚜虫群体拥挤及不适宜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下,无翅蚜将转变为有翅蚜。

2.2 棉长管蚜

该虫在国内仅见于新疆。它在棉株各部位分散活动,以中上部居多,触碰易坠落或快速爬行。其常年为害不明显, 但虫口密度大时可造成小蕾脱落。适宜棉长管蚜生长繁殖的温度是23~25 ℃。 它以卵的形式在骆驼刺、甘草上越冬,春季气温达10 ℃时孵化;5-6 月迁入棉田,6-8 月持续发生, 发生高峰一般在7 月上中旬,常与棉蚜混合发生;秋末迁回越冬寄主。

2.3 棉黑蚜

该蚜分布于新疆、宁夏、甘肃,在新疆北疆发生重于南疆。它主要在苗期为害,喜群集于棉苗嫩梢、子叶或真叶反面吸食为害,使棉叶弯曲皱缩,严重可致生长点枯萎,导致节间腋芽丛生,造成多头棉、早期发育停滞、霜前花率和总产量下降。 棉黑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6~23 ℃。 9 月底至10 月上旬棉黑蚜产卵,以卵的形式在苜蓿、苦豆子上越冬。在北疆,3 月底至4 月初卵孵化,4 月底至5 月初出现有翅蚜;在南疆,4 月中旬可见有翅蚜。 棉黑蚜迁入棉田的时间略早于棉长管蚜,5 月底至6 月上中旬达到高峰, 通常棉田气温超过25 ℃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但经常性的细雨可降低气温,延长其在棉田的危害期。 7-8 月棉田内的骆驼刺等杂草上可见棉黑蚜发生,但棉花上较少见。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1)优化作物布局,实行棉麦邻作,小麦黄熟后麦田天敌将大量转入棉田,有利于棉花蚜虫的控制。

(2)选用耐(抗)蚜棉花品种。

(3)加强棉花田间管理,使棉花群体均匀、长势健壮,可增强对蚜虫发生的抵抗能力。

3.2 生态调控

3.2.1保护利用棉田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按距棉田由远到近方向收割小麦、油菜,以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棉田转移。 苗蚜发生期,当棉田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数量比值大于1∶500 时, 可有效控制蚜虫,一般不须施药防治。 棉花蚜虫天敌单位的换算关系见表2。

表2 棉花蚜虫天敌单位的换算

3.2.2棉田周边田埂和林带下种植苜蓿或早熟油菜等作物。保留碱蓬Suaeda glauc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罗布麻Apocynumvenetum、新疆大蒜芥Sisymbriumloeselii、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等田埂边杂草带, 可招引、培育和涵养天敌,增强天敌对棉花蚜虫的控制能力,达到“以草养害,以害养益,以益控害”的目的[11-12]。 新疆北疆棉田边建议保留的植物种类见表3。

表3 新疆北疆棉田边建议保留的植物种类

3.3 化学防治

3.3.1防治指标。根据GB/T 15799―2011[10]开展调查监测,达到防治指标后实施防治[13-14]。 防治指标:对于棉黑蚜、棉蚜,在3 叶期前卷叶株率达到5%~10%,3 叶期后卷叶株率达到10%~20%时,进行防治;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棉蚜发生盛期,卷叶株率在5%~10%, 且单株倒三叶蚜量300~400 头,同时天敌单位与棉蚜比值小于1∶500 时, 进行防治。 棉长管蚜因其分散的活动方式,5 月中旬进入棉田后,单株蚜量小于700 头时不必防治。

3.3.2消灭越冬蚜源。花卉是棉蚜在室内越冬的主要寄主,黄金树、梓树、石榴、花椒、鼠李等是其在室外越冬的主要寄主,春季应及早发现,及早消灭越冬蚜源。 室内花卉灭蚜可埋施吡虫啉颗粒缓释剂;室外越冬寄主上的,应在有翅蚜形成之前及早喷药防治。

3.3.3种子处理。 每100 kg 种子用60%(质量分数)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50~500 g,兑水2 kg 进行拌种; 也可以每100 kg 种子用30%(质量分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300~400 g 拌种, 防治苗期蚜虫。 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9―2009[8]。

3.3.4田间施药。 减少棉田前期用药,使天敌繁殖到一定数量。在蚜虫天敌盛发期,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避免杀伤天敌,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点片发生期采用点片喷药,防治后必须进行复查。 棉花蚜虫在棉田扩散为害面积较大,天敌又不能控制蚜虫快速增殖时,进行全田施药,可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蚜酮、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15-17];禁用菊酯类农药;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10―2018[9]。

猜你喜欢

棉田天敌蚜虫
人工助迁多异瓢虫和化防2种模式对棉蚜的防效及天敌种群动态影响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碰到天敌女上司
走失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