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棉田牧草盲蝽及蜘蛛种群的消长动态

2022-04-06白顺心夏欣苟长青姚成层冯宏祖

中国棉花 2022年1期
关键词:棉田牧草种群

白顺心,夏欣,苟长青,姚成层,冯宏祖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以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高度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在我国棉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是新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的优势种群,近年来受转Bt(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以及种植模式改变、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改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牧草盲蝽在新疆南疆棉田数量剧增,危害呈加重趋势[2]。

蜘蛛是广食性的捕食性天敌。各类群蜘蛛几乎能捕食所有的棉花害虫,而且可以捕食多种害虫的多种虫态,有时能捕食比自身体积大几倍的害虫。又由于蜘蛛的繁殖力较强,体上无翅,活动范围受到局限,能够在棉田内保持较稳定的种群数量,对害虫起到持久的控制作用[3]。农田蜘蛛也是棉田生态系统重要的害虫天敌资源,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发生期长、食量大、耐饥寒、寿命长、繁殖力强、生态类型多等特点;对其合理保护利用,可成为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4]。目前已有关于棉田蜘蛛对棉蚜控制作用的研究报道[5],但关于棉田蜘蛛对牧草盲蝽防治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调查棉田牧草盲蝽和蜘蛛群落结构以及消长动态,为探明农田蜘蛛对牧草盲蝽种群的控制作用和牧草盲蝽生态调控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阿拉尔垦区(80°30′~81°58′E,40°22′~40°57′N)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该地属于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区,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地区,1959―1999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6%[6],年均日照时间2556.3~2991.8h,年均蒸发量1876.6~2558.9mm,年均降水量40.1~82.5mm[7]。农业用水以滴灌为主,有着得天独厚的植棉优势,是新疆主要的优质棉产区之一[8]。

1.2 试验材料

黄色粘虫板(25cm×20cm)和牧草盲蝽诱芯(均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诱芯”)、木棒、75%(体积分数,下同)酒精、离心管、镊子、小铲子。

1.3 试验点确定与调查方法

选取当地14块长势和农事管理基本一致的棉田作为试验点,相邻试验点的距离大于4km,每个试验点棉田面积大于0.4hm2。

牧草盲蝽成虫调查:采用诱集法。每个试验点随机Z字形固定调查10个点,将已固定好诱芯的黄色粘虫板用细铁丝固定在木棒上并插在棉田中,使黄色粘虫板的底部与棉花顶部平齐或稍高,以不影响农事操作为宜。每7d调查统计1次黄色粘虫板上诱捕的牧草盲蝽数量,并更换新的黄色粘虫板和诱芯。

蜘蛛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每块棉田共计100株,用目测法详细调查取样范围内地面(每点1m2)和植株上(每点20株棉花)蜘蛛的数量,分种类进行记载。

自2021年6月5日至9月11日共进行14次调查。对于未知蜘蛛种类统一编号记载,标本用75%酒精保存带回室内进行鉴定。

1.4 气象数据获取

本研究气象数据来源于网络气象站(https://en.tutiempo.net/climate/ws-517300.html)报告数据。

1.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蜘蛛数量计算公式:N100=Nm/n。式中,N100为百株蜘蛛数量,Nm为每次调查全部取样点的蜘蛛总数(植株调查的蜘蛛数量和地面调查面积内的蜘蛛数量之和),n为试验点数量。

根据蜘蛛种群调查数据计算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d)。公式如下:d=Ni/N。式中,N为调查到的全部种类个体数,Ni为物种i的个体数[9]。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田牧草盲蝽成虫消长动态

由图1可知,牧草盲蝽在6月上旬开始进入棉田,此后棉田牧草盲蝽数量变化呈双峰曲线,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下旬(7月24日,平均每板诱捕量为3.8头)和8月下旬(8月28日,平均每板诱捕量为2.2头)。

图1 棉田牧草盲蝽消长动态及试验区日平均相对湿度

调查期间日平均相对湿度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是在6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上旬。牧草盲蝽种群消长动态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关系密切。6月中旬,平均相对湿度小幅升高,牧草盲蝽开始进入棉田,此时数量较少;7月份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渐升高,牧草盲蝽种群数量随之增加,7月下旬达到全年最大值;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内,牧草盲蝽数量伴随棉田湿度的降低和升高也出现相似的变化趋势;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日平均相对湿度对牧草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变小,这可能是由于天敌种群数量增多,且棉花进入花铃期后期,棉田环境不适合牧草盲蝽生长繁殖,牧草盲蝽陆续迁出棉田,向棉田周围其他寄主转移。

2.2 棉田蜘蛛种类和消长动态

2.2.1棉田蜘蛛种类。在棉株上调查到蜘蛛1981头,隶 属 于12科24属31种,分 别 为 园 蛛 科(Araneidae)6种,蟹蛛科(Thomisidae)5种,狼蛛科(Lycosidae)4种,皿 蛛 科(Linyphiidae)、跳 蛛 科(Salticidae)、平腹蛛科(Gnaphosidae)各3种,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2种,管巢蛛科(Clubionidae)、肖蛸科(Tetragnathidae)、球蛛科(Theridiidae)、卷叶蛛科(Dictynidae)、猫蛛科(Oxyopidae)各1种(表1)。从个体数量占比上分析,蟹蛛科(28.82%)>园蛛科(19.63%)>皿蛛科(16.81%)>跳蛛科(8.64%)>逍遥蛛科(5.14%)>狼蛛科(4.59%)>卷叶蛛科(3.48%)>管巢蛛科(3.33%)>肖蛸科(3.08%)>平腹蛛科(2.53%)>球蛛科(2.12%)>猫蛛科(1.82%);数量较多的有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占比16.66%)、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占比10.55%)、黄褐新园蛛(Neoscona doenitzi,占比8.38%)、斜纹花蟹蛛(Xysticus saganus,占比4.09%)、灌木新园蛛(Neoscona adianta,占比3.84%)等。

表1 棉株上蜘蛛种类及其数量所占比例

2.2.2棉田蜘蛛消长动态。由图2可知,棉田蜘蛛种群数量总体趋势呈3峰曲线,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出现发生高峰期。6月上旬棉花植株矮小,蜘蛛的数量少,以游猎型蜘蛛为主。蜘蛛与猎物的消长存在明显的跟随现象。本研究中,随着棉田害虫种群的发生发展,蜘蛛种群数量在7月上旬达到第1个高峰期(百株蜘蛛数量为15.1头);随着7月中下旬牧草盲蝽虫量的激增,棉田蜘蛛数量在其发生高峰后7~14d也达到高峰(百株蜘蛛数量为19.2头);随着牧草盲蝽第3代的发生,棉田蜘蛛种群数量在9月上旬出现第3个高峰期,至9月中旬随着棉花逐渐成熟、害虫减少而下降。

图2 蜘蛛与牧草盲蝽在棉田的消长动态

种群数量前3位的蜘蛛种类(三突花蛛、草间钻头蛛、黄褐新园蛛)在棉田的消长动态与蜘蛛总体发生趋势相似,见图3。

图3 种群数量前3位的蜘蛛种类在棉田的消长动态

2.3棉田蜘蛛优势种及其与牧草盲蝽相关性分析2.3.1棉田蜘蛛群落主要优势种。计算出种群数量为前3位的蜘蛛种类的优势度指数d(以日为单位进行处理),见表2。6月12日到7月10日的优势种是草间钻头蛛,d值在0.1216~0.2520。7月10日以后:三突花蛛因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图3)成为棉田优势种,在棉花生长发育中后期占绝对优势,d值在0.1301~0.3333;黄褐新园蛛次之(仅7月17日和9月11日的d值低于草间钻头蛛),d值在0.0504~0.1232。综合d值以及个体数量分析可以确定,棉田蜘蛛群落的优势种为三突花蛛、草间钻头蛛、黄褐新园蛛。

表2 棉田蜘蛛群落不同时期主要优势种及其优势度指数

2.3.2蜘蛛优势种与牧草盲蝽相关性分析。三突花蛛、黄褐新园蛛和草间钻头蛛的数量随牧草盲蝽数量的增加而上升,高峰略迟于牧草盲蝽的虫口高峰,在牧草盲蝽的种群数量达到高峰并下降时3种蜘蛛的种群数量仍增加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图2、图3);蜘蛛与牧草盲蝽数量消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按相关系数排序为三突花蛛(r=0.856,P=0.0002)、黄褐新园蛛(r=0.738,P=0.04)、草间钻头蛛(r=0.502,P=0.205)。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阿拉尔垦区棉田牧草盲蝽发生有2个高峰期,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0-11]相似;但是本研究中的牧草盲蝽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晚于前人研究[10-11],推测这是由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牧草盲蝽发生时间和发生量并不相同。伴随田间相对湿度的降低和升高,牧草盲蝽数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显示相对湿度对牧草盲蝽种群数量影响较大。

本研究在棉田中调查到的蜘蛛隶属于12科24属31种,全年棉田蜘蛛种群数量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蜘蛛与牧草盲蝽数量消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认为牧草盲蝽种群消长影响蜘蛛种群动态消长,尤其对三突花蛛、草间钻头蛛、黄褐新园蛛等在棉田中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不同空间分布的蜘蛛在棉田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对棉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在地下或地面活动的蜘蛛(狼蛛科等)可以捕食棉花的地下和地面害虫;在棉株之间结大网或小网的蜘蛛(园蛛科、皿蛛科等)可以捕食半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害虫的成虫;在棉株和棉叶上游猎的蜘蛛(蟹蛛科、跳蛛科等)可以捕食多种害虫的卵和幼虫。建议棉花生产中尽量避免破坏有益蜘蛛的生存栖息环境,减少对蜘蛛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这对棉田有益种类蜘蛛的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对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害虫综合治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可起到积极作用。

农田蜘蛛是极为重要的棉田天敌,其种群消长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气候因素、食物源、农药及农事操作[12-14]。本研究仅分析了棉田蜘蛛和牧草盲蝽种群消长动态的相关性,而对蜘蛛控制牧草盲蝽的效能尚不清楚。后续研究中,应重点探明蜘蛛对牧草盲蝽的控制效能,并加强蜘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棉田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棉田牧草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人工助迁多异瓢虫和化防2种模式对棉蚜的防效及天敌种群动态影响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走失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