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对23个药用包装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

2022-04-06黄雅理孙会敏

癌变·畸变·突变 2022年2期
关键词:渗透压培养液氯化钠

黄雅理,孙会敏,林 飞,赵 霞,*,汤 龙,*

(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2.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北京 100013)

药用包装材料包括注射剂、输液剂、储血、输血材料及其在体内长期滞留的设备或替代品的包装等,由于药用包装材料绝大部分是不溶物质,可能对人体安全性危害的风险较大。其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如何设计,目前尚无明确的技术规范或国家标准。目前,药用包装材料的生物学评价多根据《国家药包材标准》第7部分方法类药包材标准[1]进行。但该标准只颁布了包括细胞毒性检查法等7个生物学试验项目,并未规定受试物前处理的详细方法,检测单位多参考《GB/T 16886.12-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2]的要求进行,但可变条件多、针对性不强、检测样品不能最大限度的进行加严和加速浸提,其毒理学风险性评估受到限制。

本研究参考多个国家标准(规范)对受试物前处理的要求[3-5],针对医疗器械和包装材料的特殊性,选择用于注射、体内滞留等对人体风险性较高的23个包装材料,用MEM培养液和水(氯化钠注射液和超纯去离子水)两种前处理方法,制备检测样品浸提液作为溶剂,配制加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经与培养细胞接触之后,确认各检测样品浸提液是否能引起细胞毒性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检测样品药用包装材料来自16个企业共23个样品,详见表1。将圆粒样品和橡胶样品剪切成≤25 mm×10 mm×5 mm;薄膜样品裁剪成25 mm×5 mm;如样品规格≤上述体积,不做剪切。用常温去离子水在2号标准筛中清洗2遍,置50℃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备用。

1.1.2 培养基MEM干粉培养基,每袋93.9 g,购于美国Gibco公司。

1.1.3 浸提介质氯化钠注射液,由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自制超纯去离子水和MEM培养液。

1.1.4 对照品细胞毒性阴性对照品为高密度聚乙烯膜(面积25 mm×5 mm),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阳性对照品为二甲基亚砜(DMSO),分析纯,由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生产。

1.1.5 细胞株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

1.1.6 仪器及其他本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和实验物品包括: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分度值(d)0.001 g的电子天平,超纯水制备系统,pH计,渗透压分析仪;2G砂芯抽滤漏斗,0.22μm滤膜除菌器,96孔培养板,25 mL细胞培养瓶等。

1.1.7 实验室环境在100级洁净度的超净工作台中操作。室温20~25℃,相对湿度40%~70%。

1.2 方 法

1.2.1 细胞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完全培养液),置于CO2培养箱中37℃条件下培养48~72 h,取生长旺盛的细胞用于当天试验[6]。

1.2.2 检测样品培养基浸提液制备分别称取5.0 g高压灭菌后的检测样品,按0.2 g/mL计算浸提液体积,加入无血清MEM培养液至25 mL。经37℃振荡浸提24 h,其浸提液用2G砂芯抽滤漏斗滤除浸提液粗沉淀物和检测样品后,加10%胎牛血清,经0.22 μm滤膜除菌器滤除细菌后用于试验[2]。

1.2.3 检测样品水浸提液制备分别称取5.0 g检测样品,按0.2 g/mL计算浸提液体积,加氯化钠注射液或超纯去离子水至25 mL。在高压灭菌锅中121℃(压力0.105 MPa)下浸提1 h,其浸提液用2G砂芯抽滤漏斗滤除浸提液粗沉淀物和检测样品后,作为溶剂配制MEM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经0.22μm滤膜除菌器滤除细菌后用于试验[2,7]。

1.2.4 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为不加任何物质的完全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为高密度聚乙烯膜按3 cm2/mL制备的水浸提液(方法同1.2.3)。阳性对照组是在完全培养液中加入10%的DMSO。试验组分为MEM培养基浸提液、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和超纯去离子水浸提液。

1.2.5 检测浸提液制备条件对细胞毒性反应的影响选择2个细胞毒性反应为4级的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检测样品,改变浸提温度和时间,制备121℃、20 min,121℃、30 min,121℃、1 h,70℃、24 h,50℃、72 h共5个条件下的浸提液,比较细胞毒性反应大小。

1.2.6 渗透压和p H值的测定为了解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浸提液渗透压和PH值变化,制备121℃、20 min,121℃、30 min,121℃、1 h,70℃、24 h,50℃、72 h共5个条件下的氯化钠注射液和超纯去离子水浸提液,用渗透压分析仪和pH计测定浓度和pH值,确定数值变化范围[5]。

1.2.7 细胞毒性试验用完全培养液将L929细胞配制成浓度为1×104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4个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μL。置于CO2培养箱(CO2体积分数为5%)37℃静置培养24 h,细胞贴壁生长后,弃除每孔中的上层液体。设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23个MEM培养基浸提液处理组和23个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处理组,每组各设6孔,每孔加入100μL完全培养液或由浸提液配制的完全培养液,置于CO2培养箱继续静置培养。

细胞接触检测样品48 h,取出96孔培养板,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每孔加入20μL质量浓度为0.5%的MTT溶液,混合均匀后,继续培养4 h,弃除每孔中的上层液体。加入150μL DMSO,于振荡器上振荡10 min,用酶标仪在570和63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1.2.8 统计学分析用各试验组(包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测出的吸光度平均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不进行组间数值差异性分析。

1.2.9 结果判定与评价细胞毒性反应分级标准[6]按:RGR≥100%为0级;RGR在80%(含)~100%为1级;RGR在50%(含)~80%为2级;RGR在30%(含)~50%为3级;RGR在0(含)~30%为4级。≤1级为阴性,2级为可疑阳性,≥3级为阳性。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组的RGR>80%,阳性对照组的RGR<30%,本次试验结果成立。如果RGR不在此范围,则应重新进行试验。

2 结果

2.1 3种浸提液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阴性对照组的RGR>91%,细胞毒性反应为0~1级;阳性对照组的RGR<16%,细胞毒性反应均为4级。检测样品MEM培养基浸提液的RGR为86%~109%,细胞毒性反应为0~1级;检测样品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的RGR为6%~92%,细胞毒性反应为1~4级;其中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2级的9个检测样品用超纯去离子水浸提液复试其RGR为45%~105%,细胞毒性反应为1~3级。见表2。

2.2 改变浸提温度和时间对细胞毒性试验的影响

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细胞毒性反应为4级的2个检测样品,在低于121℃、30 min条件的浸提液,其RGR为72%~94%,细胞毒性反应为1~2级;而121℃、60 min浸提液RGR为15%~40%,细胞毒性反应为3~4级。见表3。

表3 氯化钠注射液不同浸提条件对细胞毒性试验的影响

2.3 改变浸提条件对浸提液渗透压和p H值的影响

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浸提液的渗透压有一定升高。在121℃、60 min条件下,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配制的培养液溶出值最高为534.00 mol/L,超纯去离子水浸提液配制的培养液次之为352.33 mol/L;用两种浸提介质配制的完全培养液其浓度相差181.67 mol/L。其渗透压数值增加对表2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影响,而上述条件的改变对pH值影响不大,其范围在0.25~0.37之间波动。见表4、5。

表2 3种浸提液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表4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不同浸提条件对渗透压的影响

3 讨论

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试验是一种体外检测方法,与体内试验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干扰少、敏感性高、可避免伦理问题等优点[7],已纳入国内、外生物材料临床前常规检测项目,在评价生物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8],用于临床的药用包装材料的风险性在提高[9]。由于绝大多数药用包装材料不易溶解,用前处理方法制备浸提液,在相关标准中均未明确说明。实际工作中,同样材料进行的细胞毒性试验,由于前处理方法不得当[10],很可能出现不同的试验结果。所用浸提介质和浸提条件应结合受试样品的特性和临床应用情况,在不改变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同时,在标准规定范围,使用能溶出物质更多的高浓度、高温度、长时间、搅拌等加严和加速浸提条件[2],能准确评估受试样品的风险。

表5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不同浸提条件对p H值的影响*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样品浸提方式及浸提介质的合理性,浸提液中浸提物质粒子大小、数量、pH值、渗透压、无菌性、稳定性、储存时间和温度的变化等存在多项不确定性,建议上述理化指标经预试验满足基本要求[11]后,再开始进行正式试验。

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小鼠成纤维细胞对23个原料样品用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浸提介质在121℃、60 min浸提后进行检测,发现细胞毒性反应1级的14个;2级的6个;3级的1个;4级的2个。显示药品包装材料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能够发现存在毒性反应的受试样品。

用培养基浸提液作为浸提介质经37℃、24 h浸提后进行检测,发现细胞毒性反应全部是0级和1级;50℃和70℃所制备出的浸提液虽然延长了浸提时间,但溶出物质仍然有限,对浓度、渗透压比值、pH值等影响很小。证实该浸提条件不能最大限度的浸提出受试样品中的物质,容易漏判可检出阳性的医用材料,如不是对高温有影响的受试样品建议不作为首选。

用超纯去离子水作为浸提介质在121℃、60 min浸提后进行细胞毒性检测,是对溶出度较高、渗透压值增加,对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影响的补充试验,前期需经过对浓度、渗透压比值、pH值以及粒子数量、大小等检测,如能符合试验要求,其结果能排除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准确发现存在毒性反应的物质。

综合以上结果,本实验在不改变检测样品物理和化学性能同时,使用最大可溶出物质的检测样品浸提液作为溶剂配制MEM培养基,发现3个检测样品的细胞毒性反应结果阳性。因此,临床如在高温、高湿、高压下灭菌使用这些样品,须进行毒理学安全性风险评估。

猜你喜欢

渗透压培养液氯化钠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几种培养液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探究
C50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不同渗透压营养液对肠内营养患者的耐受性影响和护理策略研究进展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刍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教学建议
超级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