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B病毒致IM患儿EBV-DNA拷贝数与淋巴细胞变化的相关关系

2022-04-04张雪梅丁超董莎

系统医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拷贝数病毒感染外周血

张雪梅,丁超,董莎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宁 272000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为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γ 疱疹病毒,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全球约90%以上人群曾感染过EB 病毒[1]。EB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大量的单个核细胞增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特征[2-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易反复,严重患儿还可出现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有效干预较为重要。

既往文献提示T 细胞在EB 病毒感染患儿机体中具有异常变化并提示EBV DNA 载量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4-5]。已有研究发现EB 病毒感染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存在相关性,EB 感染患儿的病情进展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6]。故而,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4 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EBV-IM 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EB 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EBV-DNA 拷贝数与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EBV-IM 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50 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及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EBV-DNA 阳性;②IM 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标准;③初次治疗患儿。排除标准:①近1 个月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服用史者;②合并有心肌炎、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疾病者。

1.3 方法

①所有待检儿童均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血球仪(日本希森美康)和细胞镜检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

②采用血清免疫球蛋白仪(德国西门子),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M 和IgA 水平,相关检测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

③采用实时定量PCR 仪(中国天隆)检测EBVDNA 拷贝数,将全血标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处理和提取DNA,并取20 μl 加入DNA 检测体系样品反应槽中扩增和检测:2 min 50℃预反应,5 min 94℃预变性,10 s 94℃,40 s 60℃为一个循环,共进行50个循环后检测EBV-DNA 拷贝数,检测极限为5×102copies/μl,检测的数值≥5×102copies/μl 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IgM 和lgA 差异。观察比较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和特异性免疫蛋白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秩 相 关 分 析,P<0.05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对比[M(P25,P75),%]

2.2 两组特异性免疫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外周血IgG、IgM 和Ig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特异性免疫蛋白水平对比[M(P25,P75),g/L]

2.3 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和特异性免疫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和特异性免疫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对比[M(P25,P75),%]

2.4 EBV-DNA 拷贝数与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观 察 组EBV-DNA 拷 贝 数 为0.30(0.10,0.61)copies/mL,将EBV-DNA 拷贝数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BVDNA 拷贝数与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s=0.332,P<0.05),与异型淋巴细胞、IgG、IgM、IgA 未见明显相关性(rs=0.102、0.084、0.043、0.022,P>0.05)。

续表4 观察组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特异性免疫蛋白水平比较 [(M(P25,P75),g/L]

3 讨论

EB 病毒归属于疱疹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 病毒,具有转化和潜伏特性,已证实是儿科多种疾病特别是发热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7]。EB病毒感染后多数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患儿常因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而导致迁延不愈并继发其他恶性疾病。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EBV-IM 患儿T 细胞亚群紊乱,具体发病机制可能是EB 病毒感染机体后并在细胞内大量复制,细胞发生溶解后EB 病毒逐渐释放进入血液,导致T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8-10]。故而,EB 感染患儿存在淋巴细胞紊乱现象。既往文献提示IM 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情况,这也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11-13]。

本研究中两组特异性免疫蛋白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IgG、IgM 和Ig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EBV-IM 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是因为机体由EB病毒入侵形成抗原,进而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促进补体激活免疫细胞形成强效免疫效应导致外周血IgG、IgM 和IgA 免疫蛋白水平相对较高。

临床中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逐渐用来检测EBV-DNA,且可以反映机体EBV-DNA 水平和EB 病毒感染和病毒的复制情况,临床上可以根据EBV-DNA 拷贝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14-18]。本研究结果显示,EBV-DNA 拷贝数与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其余未见相关性。该结果说明EBV-IM患儿的EBV-DNA 拷贝数与淋巴细胞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文献显示IM 患儿外周血EBC-DNA 载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EB 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缺乏和不足是诱发肿瘤的主要原因[19]。临床上PCR 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EB 病毒载量的检测,感染EBV 导致细胞缺乏免疫功能而继发淋巴瘤及恶性组织增生症等重症疾病。但也有研究发现儿童由于机体器官及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及尚未形成抗原特异性靶点等,更易引发免疫系统病变而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等恶性疾病,因而EBV-DNA 拷贝数较高,这提示临床上需要注意IM 的个体差异性[20]。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系统分析了EBV-IM 患儿经EB 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本研究的数据可以得知随着EBV-DNA 水平的升高,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更加紊乱,机体也无法有效维持抗病毒的平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导致患儿临床表现更加典型,因此EBV-DNA 的检测可以考虑作为诊断IM 和判断IM 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并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EBV-IM 患儿T 细胞亚群紊乱,其中EBV-DNA 拷贝数与淋巴细胞有一定相关性。

猜你喜欢

拷贝数病毒感染外周血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异机制及疾病预测价值分析
胎儿染色体组拷贝数变异与产前超声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DCD1基因拷贝数差异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