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时代会奖旅游创新变革

2022-04-03王美云苏永华

中国会展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奖双碳旅游业

王美云 苏永华

“双碳”目标对于每座城市、每个产业而言,都将是一种规则倒逼的发展转型挑战。包括会展业、旅游业等在内的非能源行业的碳减排作用将日益凸显,其很可能成为中国碳达峰之后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力。活动业、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交织构成了会奖旅游业,二十年来,我国的会奖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突飞猛进式成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员自由流动的限制和碳达峰碳中和对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影响,“双碳”时代会奖旅游业将呈现“长程市场追逐向长短程市场并重的转变、会奖旅游与科技和产业的双线融合、从产品内容到组织流程的低碳化转型”三大趋势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重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下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负责任大国担当,“双碳”时代也正式到来。2021年9月22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双碳”目标对于每座城市、每个产业而言,都将是一种规则倒逼的发展转型挑战,如何准确理解和有效落实国家“双碳”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创新转型发展,如何加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当下决策者都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1]

中国的碳达峰主要是工业、能源行业、建筑业、发电行业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碳达峰之后上述这些行业的碳减排贡献必然会逐渐减少,此时包括会展业、旅游业等在内的非能源行业的碳减排作用便将凸显,其很可能成为中国碳达峰之后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力。作为全球第一会展大国和世界旅游大国,中国会展业和旅游业将会在未来世界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气候治理上要坚持绿色复苏的创新思路,在生产生活上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方式,从绿色发展中谋求发展机遇与动力。“双碳”发展时代,必须着力探索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践行精致化、生态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会奖旅游及其历史沿革

作为高端旅游市场中最富含金量的部分,会奖旅游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旅游业皇冠上的明珠,其以停留时间长、消费档次高、组团规模大、经济带动性强等特点得到业界的普遍重视,并日渐成为世界发达城市争相发展的高端服务产业。广义上看,国际上会奖旅游通用的提法主要为“会展及奖励旅游”、“会奖商旅”或“会展旅游”,其被视为是一种以展览、会议、节庆、奖励旅游等活动为依托、以商务为主要目的而兴起的商务旅游产品[2];狭义来说,为与商务系统所管辖的会展活动(尤其是展览活动)区分开来,国内不少旅游部门将会奖旅游界定为会议与奖励旅游活动,其对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这两个细分产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3]。但实际上,要泾渭分明对会奖旅游活动的边界进行厘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如今大型活动的发展趋势早已不再是“会中有展、展中有会”那么简单,而是不同类型活动相互交叉、重叠和融合,从这点上说,活动业、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交织构成了会奖旅游业。[4]

2002年会奖业概念在国内正式提出,作为现代旅游业中最为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中国的会奖旅游规模以年均逾2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入境旅游市场中,会奖旅游客户已占据了游客总量的近四成,业已成为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5]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会奖旅游近些年来正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产业新的重要利润增长点。[6]城市国际化对会奖旅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会奖旅游活动的举办也日益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正致力于搭建国际化背景下会奖旅游的商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以杭州为例,其通过实施杭州会奖旅游特惠年(季)活动、成立国际会议竞标服务中心、聘任“杭州会议大使”、制定并推行地方会奖服务标准、策划开展“新经济会议目的地”和“会在风景中”等一系列公关营销活动以及打造“峰会杭州”会奖品牌形象等多项创新举措,2019年12月成功荣膺“中国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奖目的地”称号[7]。

二十年来,中国会奖旅游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和中西部五大产业带,并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8]国际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SITE)中国分会、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中国委员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会奖专业委员会、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等一系列会奖组织的成立,以及一大批對标国际标准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的壮大,见证了我国会奖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突飞猛进式成长。从世界范围来看,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会奖旅游业增长的引擎,而作为中国会议产业板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会奖旅游业更是在近些年风生水起。[9]虽然我国会奖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历年来的增长势头均远高于GDP的增长,在政策逐步放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及买方市场爆炸式增长等预期性利好下,中国会奖旅游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成为世界会奖旅游业的新贵可谓是众望所归。

二、新时期会奖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员自由流动的限制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根据世卫组织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1月27日0时30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56955803例,累计死亡病例5610291例。从国际上看,严格的边境管制和检疫要求使得国际旅行困难重重,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第11次旅行限制报告显示,在旅行限制措施上采取“取消旅行限制”的国家寥寥无几,全球大部分国家均采取“完全关闭边界”、“部分关闭边界”或“放开边境但入境需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证明”的限制策略,极大束缚甚至阻断了国际会奖活动的人员流动,这对全球会奖旅游业的开展影响最为致命——全球71%的受访公司将“取消当前的旅行限制”视为最有利于展会“反弹”的首要因素[10]。反观国内,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自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先后发生了40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会奖旅游恢复也可谓是步履维艰——“动态清零”的严格防疫政策常常使跨省或本地会奖旅游活动完全停滞。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减少人員流动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线上会奖活动。如果说早期使用线上形式来替代线下活动的安排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历经两年持久的摸索与实践,不少客户已将线上消费变成习惯[11],而线下活动或将全面转向为互动体验,这意味着即便未来疫情过去,传统的会奖旅游形式也将面临“双线整合”的挑战。对消费者而言,线上活动不受时空限制、高效率和低成本[12],对商家而言,线上活动在精准到达和增强用户粘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13],疫后的会奖旅游业或迎来未知到有知、自为到自觉的加速转型与深刻变革。

(二)碳达峰碳中和对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康奈尔大学学者实施的一项研究显示,从面对面会议过渡到虚拟会议可以大幅减少94%的碳足迹和90%的能源使用,若只将半数线下会议参与者转至线上,精心挑选的混合会议中心有可能将碳足迹和能源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实际上,仅2017年就有来自180多个国家/地区的超过15亿参与者参与了包括会奖旅游在内的各类商务活动,而定期举办的5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活动的数量几乎呈现出每十年翻一番的增长态势,根据之前生命周期评估(LCA)得出的每位会议参与者的碳足迹或最多可达3000千克的二氧化碳当量结果,可以预见未来全球会奖旅游活动的增长所导致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并非小题大作。[14]

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不仅仅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约束破解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的迫切需要,亦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迫切需要。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双碳”目标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各行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强外部约束条件。[15]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会奖业,理所当然地亦应承担碳排放约束,从自身化改造、产业生态化发展体系打造等方面助力全社会低碳理念到实践的变革。[16]处理好复业复展与疫情防控、双碳目标的关系,把握绿色会奖发展机遇,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这将是“十四五”期间会奖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要求。

三、“双碳”时代会奖旅游业创新趋势

(一)长程市场追逐向长短程市场并重的转变

国际会议日益成为会奖市场上最受追捧的会议类型,一是由于国际会议在该行业与领域内所具有的全球影响力,其在助推产业、扩大开放和营销城市上具有独特作用,二是相较于国内会议而言,其在消费水平、参与层面、产业带动上更具优势,能给目的地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争取更多国际会奖活动来到本地成为国内诸多城市普遍努力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前,国内城市如杭州、成都、西安等在ICCA国际会议城市排行榜中成绩不断刷新,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但新冠肺炎疫情让入境会奖旅游活动几乎一夜“速冻”,至今仍难言恢复。即便疫情状况好转,未来有两点变化值得关注:一是从会展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线上会议和研讨、线上推送项目、线上洽谈和签约、线上企业实训和专题培训等已被世界500强企业认可和内化;二是从旅游活动发展趋势来看,以本地、近郊及周边为主要游览区域的短停留、高频度、高关注和多玩法的旅游活动成为新的热点[17]。

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双碳”目标来看,未来中国会奖旅游业或将发生从长程市场追逐到长短程市场并重的转变。从融入国际经济、减少贸易阻力、助力技术引进和推动国内竞争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未来仍需坚持走向国际化[18],RCEP生效也将为会奖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疫后继续抢占国际会奖旅游市场仍将是延续性热点。但与此同时,已有研究发现,每次会议的旅行排放量为722-955吨二氧化碳当量,每位与会者平均排放1.3-1.8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碳排放的方案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会议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是否取消了最长的航班。[19]减少国际性会奖活动和长程与会者参与成为会奖业碳减排的一大关键。此外,当前旅游活动的“短途”和“国内”特征明显,从国内会奖旅游发展变化来看,其形式也更多聚焦于内循环[20],这也正是《世界旅游创新发展报告(2021-2022)》所揭示的当下世界旅游产品创新方向:新冠疫情加快了旅游产品创新进程,其中一个突出体现就是消费者更偏向于小规模团体旅游和近程旅游,对小团体旅游产品和本地/周边旅游产品需求明显增加。因此,无论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内生需求变化还是从“双碳”目标实现、数字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转变趋势来看,未来中国会奖旅游亦有近程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并最终呈现出长程市场追逐向长短程市场并重的显著转变。

(二)会奖旅游与科技和产业的双线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员和物资流动造成了十分的严重影响,这进一步引发了技术、资金和信息流动的不畅,并导致了全球贸易成交量下滑,令包括会奖旅游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蒙受巨大损失。疫情的催生效应使会奖旅游业的数字应用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缓解疫情冲击、减少行业损失的重要手段,而更进一步来看,会奖旅游从内容到组织上与数字科技的融合或将演化成为未来产业不可或缺的新形态。以生态环境部为主要代表的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当下也正在加快开展科技赋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设计和政策组合体系建设,这也预示着未来会奖旅游业将呈现更多科技成色。此外,越来越多的会奖旅游活动与文化产业、新经济相融合,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独特魅力的产品形式。如杭州市在会奖旅游产品设计上推出了富含杭州韵味的5大类150项会议奖励旅游产品,分别为温润尔雅·如诗传统文化旅游(包含了茶文化、丝织文化、佛学禅修、中医养生、金石篆刻、打说戏曲、王星画扇、儒学经典等八项主题旅游)、热血朝天·如火团队建设旅游(包含了龙舟竞速、绿道骑行、城市定向、古村探秘、高山滑翔、西湖跑山、动感滑雪、疯狂卡丁、户外集训、浪漫露营、水上奇观、公益之行12项主题旅游)、温情洋溢·如歌市民生活(包含市井杭州、农贸市场、杭帮经典、文艺情怀4项主题旅游)、炙热情怀·如梦夜下休闲(包含主题晚宴、灯光秀、夜游、夜景、慢娱乐5项主题旅游)、浓烈激情·如荼商务考察(包含数十项与名企对话、探访特色小镇的主题旅游)。近年来,杭州会奖业又谋划了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型,瞄准数字经济、文化创意、金融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新零售等优势产业,攻克会奖行业细分领域,提出了新经济会议目的地打造方向,推出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到萧山信息港小镇、大创小镇等十个新经济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在内的数字经济旅游十景,并实现了企业和园区“机密”常态化、市场化地向商务游客开放预约参观,极大地增强了杭州会奖业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从产品内容到组织流程的低碳化转型

由于綠色低碳领域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的相对弱势产业,对标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绿色低碳产业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仍有差距。[21]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可预见各类生产要素将越来越多地投向绿色低碳产业,因此,会奖旅游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持平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低碳内容的会奖旅游产品,以促进低碳资本、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的紧密融合。绿色低碳将成为会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未来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会奖创新题材也将逐步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等诸多领域延伸。[22]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伴随数字技术、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会奖旅游将在订购、交易、结算、支付以及营销、服务、体验等多环节付诸数字平台,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对传统会奖旅游活动的流程再造和“组织革命”,进而实现组织流程的低碳化。为响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绿色技术、绿色服务、绿色发展将成为会奖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绿色低碳理念也必然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到活动组织的全流程管控中,在会奖营销、展台搭建、现场展示和项目管理等不同场景实现低碳减碳,从而推动会奖旅游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当下,中国正在面临着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抑制环境污染、实现“双碳”目标的多重任务。[23]作为新兴生产性服务行业,会奖旅游业虽然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以及较少的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特征,但鉴于其与碳排放高度关联性以及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性,这一领域的节能减排也受到了持续关注,也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2003年全球首届旅游与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杰尔巴宣言》所指出的,不能忽视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等所产生的排放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双碳”时代,推动会奖旅游业从产品、设施到运营、管理上的绿色低碳发展,就是对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持,其不仅促进了会奖旅游业自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有利于深度引导全社会各领域实现生态、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旅游助力浙江省“双碳”目标实现的驱动机制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KYY060)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NDJC354YBM)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少帅.“双碳”时代,见证城市发展新脉动[N].烟台日报,2021-10-27(001).[2]陈颐.全球会奖旅游业日益红火[N].经济日报,2010-12-01(012).

[3]赵园.会奖旅游释义[J].中国会展,2008,(03):65.

[4]赵伯艳.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8.

[5]赵灵芝.宜兴市发展会奖旅游的可行性研究[J].旅游纵览,2020(18):111-113.

[6]裴超.攀登利润制高点,解读会奖新思维[J].中国会展,2016(22):22-31+8.

[7]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力国际会奖目的地奖[EB/OL].https://wgly.hangzhou.gov.cn/art/2019/12/9/art_1692916_58924845.html,2019-12-09/2022-01-25

[8]赵垒.中国会奖旅游这十年[N].中国旅游报,2013-01-07(009).[9]裴超.迈向全球化——如何看待中国会议经济发展趋势[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8(04):30-37+8.

[10]UFI.The Global Exhibition Barometer(July 2021)[EB/OL].https://www.ufi.org/archive-research/the-global-exhibition-barometer-july-2021/,2021-08-27/2022-01-25.

[11]吴立元,刘研召.结构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论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J].当代财经,2021(11):3-15.

[12]赵光辉.农业“地域营销”为什么吃不开?[J].中国农资,2021(10):13.

[13]李夏婷.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二次元垂直社区的互动传播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14]Tao Y,Steckel D,Kleme? JJ,et al.Trend towards virtual and hybrid conferences may be an effective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trategy[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1):1-14.

[15]刘晓光.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双碳”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J].中国发展,2021,21(S1):67-71.

[16]裴超.穹顶之上——“双碳”经济对会展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会展,2021,(11):26-33+10.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旅游十大热点[EB/OL].http://trcchina.cssn.cn/zdgz/202112/t20211230_5386188.shtml,2021-12-30/2022-01-25.[18]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07):3-15+79.

[19]van Ewijk S,Hoekman P.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s for academic conference travel[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20.

[20]北海.后疫情时代,会展旅游该如何发展——会展旅游对城市会展及产业升级的影响[J].中国会展,2021(19):36-41.

[21]袁怀宇,李风琦.“双碳”目标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制与应对策略[J].理论探讨,2022(01):140-145.

[22]胡心媛.今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将呈现五个趋势[N].中国贸易报,2022-01-18(008).

[23]刘伯凡,刘金辉.地方政府为何会对企业执行不同的环境规制[J].财经科学,2021(09):110-120.

猜你喜欢

会奖双碳旅游业
蓝月亮重庆基地二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绿色运营助力“双碳”目标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会奖信息
会奖信息
会奖信息
会奖信息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