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思政视角下“运输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4-03陈月明

物流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运输管理课程思政课程

[摘要]在精准思政视角下,通过企业调研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结合“运输管理”课程知识图谱,寻求“思政”与“运输管理”的价值契合,提出了“2345”的“运输管理”精准思政方案,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切入、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等。该方案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输管理”课程;课程思政;精准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2-0133-05

[收稿日期]2021-09-28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级重点教改项目(JGZD201707)

[作者简介]陈月明(1984-),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产业经济等。

0引言

2014年,上海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首次提出“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全国性教育文件首次用到“课程思政”一词。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面“三全”的育人大格局[2]。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契合思政内容,是高校从单一化的“思政教学之路”向多元化的“课程思政之路”转变,防止“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的出现,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运输管理”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工作阵地。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保证人员、物质流通,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将运输管理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效精准融合,探究“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方案,既可以传承大商之道,也可以充分展现专业课多元化的育人功能。

1精准思政下的课程思政

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实践与创新。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精准思维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并延展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方面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响应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新要求和新挑战的精准思政应运而生。目前,对于精准思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冯玲艳认为精准思政是由“线下教育”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大水漫灌”转向“漫灌+滴灌”相结合,由“群体教育”转向“群体+个体”相结合,由“理论教育”转向“理论+实践”相结合[3]。袁芳指出思政教育正经历数字化重塑,精准思政应确立思政教育的精准理念、科学区分思政教育对象、精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建立动态多元的思政教育方法[4]。精准思政教育模式是基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的介入,在精准思维和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准育人[5]。电子科技大学“精准思政”教学团队从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施教和精准评价来展开精准思政[6]。结合众多学者的定义,本文认为精准思政是指开始于对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和思政特点精准识别,然后精准推送思政教育素材,精准选择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最后精准评价思政教育的成果。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广泛应用,精准思政对供给内容、方式和场所等环节进行创新,将精彩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微课抖音等新媒体新技术形式来承载,精准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思政理念下,课程思政老师可以利用雨课堂、企业微信等信息技术给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课程思政师生提供了实时相互沟通的机会,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过程。

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清醒看到,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方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育人效果还有待提升。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足,集中表现为专业内容和思政切入點生硬、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匹配度不高、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以及评价方式不全面等。特别是部分专业课程思政仍然采用大水漫灌式的课堂教学为主,难以精准区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难以保障“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因此,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具有针对性和全过程性的精准思政提供了有效地途径。

2“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路径设计

“运输管理”课程开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三学期。根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定位,“运输管理”教学内容设计从详细的企业调研入手,通过企业调研确定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要求。同时,结合精准思政的理念,“运输管理”的课程思政要基于教育对象00后的身心特征,通过“大象无形”的浸润式思政教育,以“运输管理”课程为本,寻求“思政”与“运输管理”的价值契合,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因此,“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应该遵循“2345”的建设思路。“2345”的“运输管理”精准思政是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延长课程教学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面联动嵌入思政元素的教学体系;“专业、行业、国家、国际、历史文化”五个维度的思政元素全覆盖。在“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2345”建设思路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精准育人,设定“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路径,如图1所示。

3“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的实施

3.1课程目标

“运输管理”课程以物流运输作为载体,系统介绍物流运输的基本原理和运作实务,包含物流运输管理概论,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货物运输,集装箱货物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运输合同和保险,运输决策和绿色物流运输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先进的运输管理理念分析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和线路,科学地计算运输成本和费用,实施最优物流运输策略;为学生日后从事物流运输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根据企业调研,该课程一般对应岗位有物流企业货运主管和运输调度等岗位,结合岗位要求和课程知识图谱特点,“运输管理”课程思政采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维一体的总体教学目标,实现课程目标从专业导向向价值导向的提升,见表1。

3.2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映射融入

根据《运输管理》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按照课程自身的知识图谱和逻辑体系,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社会时事的热点问题,如表2所示。

3.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精准思政不仅是将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相融合精准推送给受教育者,还应该包括教学模式的精准。抓住00后乐于接收新鲜事物的特点,遵循大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向前后两端延伸教学链,扩展至课前、课中和课后。《运输管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如图2所示。

课前,教师编写好课程资源,将教学大纲、授课PPT、课程思政案例、音频和学习任务单等资源上传到学习通等线上平台并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线上平台自主预习。课中,教师针对课程的难点、重点和学生预习反馈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理论知识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和德育滋养。课后,利用线上平台的资料、讨论、投票和问卷调查等让学生复习巩固、自主学习和反馈,利用PDCA法继续优化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一个教学闭环链。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延长了课程教学链,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既符合知识习得规律,又可以将思政元素溶盐于汤,润物细无声,从而实现对学生价值引导和品质塑造。

3.4课程思政考核

体现全方位评价的课程考核不只是对专业水平的考核,而是尽量客观公平地、综合立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品德和专业水平。有别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运输管理”课程考核融入思政水平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逐步扩大过程考核比例的多元化立体考核方式[8]。在课堂考核、实践考核、作业考核以及竞赛参与考核中均加入思政考核,突出过程考核中的思政考核,在实践过程中凸显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运输管理”课程思政考核见表3。

3.5课程思政成效

“運输管理”课程思政结合自身课程特点,按照上述课程思政路径展开“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活动,初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在与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普遍反映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技能,而且在课程学习中一次次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切切实实地为人民谋幸福”,“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行业不分贵贱,各行各业组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老师用自己的职业精神感染了我,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好老师,爱学生,和学生做朋友”,“物流专业出来不只是送快递,开卡车的,运输服务也需要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担当”......一条条学生的交流反馈实力验证了“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取得的巨大成效。

为了推动“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更上一层楼,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还需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推动保障。4.1宏观层面: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库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是高校学生的价值引导者和品质塑造者。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师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的培训力度,助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层面推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良部门的融合,共同研讨,共同制定思政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思政教学方案,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最后,学校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库,加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的推广,从而实现两者教育的同向同行。

4.2微观层面:专业教师挖好

自己的“专业渠”,种好自己的“特色田”(1)专业教师必须牢记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参与思政学习,拓宽自己的思政视野和创新自己的思政思维。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思想影响,专业教师要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标杆。

(2)专业教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课程知识图谱,凝练课程思政目标和课程思政切入元素,将学生关注的热点时事和历史故事等导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覆盖专业、行业、国家、国际、历史和文化发挥等五个维度的思政元素,体现专业课育人功能。

(3)以三维一体的总体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面联动嵌入思政元素的教学体系设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精准思政,用工匠精神挖好自己的“专业渠”,种好自己的“特色田”。

5结语

课程思政绝不是将思政教育生搬硬套,不是让专业课变成思政课,而应该是精准思政。本文在精准思政理念下,抓住精准思政的针对性和全过程性,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运输管理”课程知识图谱,提出“2345”的“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方案。“运输管理”课程精准思政方案的实施,深入推动了“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精准思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运输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时刻关注企业行业国家乃至国际发展动态,深挖课程思政要点,更新思政元素,动态调整思政方案,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过强,信仰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的新时代社会化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冯玲艳.精准思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0,9(10):1636-1641.

[4]袁芳.数字经济背景下精准思政的特点、动因和发展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12):102-106.

[5]吴满意,景星维.精准思政: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J].学术论坛,2019(5):133-139.

[6]电子科技大学“精准思政”教学科研团队.把握时代脉搏,发思想政治教育之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11.

[7]丁艳.课程思政视角下《运输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储运,2020(12):152-153.

[8]李文慧,王旭,等.中医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的探索[J]中国储运,2020(12):150-152.

[9]杨洁颖,潘新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以运输管理课程思政为例[J]中国商论,2021(5):181-183.

猜你喜欢

运输管理课程思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个问题研究
广西烟花爆竹安全运输环节发展战略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