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状况调研与对策研究

2022-04-03吴茜茜卢琳

文化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室内设计劳动

吴茜茜 卢琳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劳动教育,结合专业特性提高劳动教育成效,从本专业劳动教育现状调研着手,通过分析有利因素、现存问题,探究出创新、科学的教育提升路径。

调研方法与目的

本次调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面向本校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问卷依托线上“问卷星”平台,于2021年12月发放给本校室内设计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共20个问卷题目,分别涉及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在校期间的劳动情况、个人劳动意愿、室内设计专业与劳动教育四部分内容。该问卷旨在了解目前本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发现现存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部分是面向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调研。针对校内老师,主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围绕“劳动教育”的主题,进行多次面对面的探讨,针对兄弟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则以线上会议、微信等形式展开访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了解本专业的一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了解情况、重视程度以及教育思路等,以便有计划地进行对策方法研究,以提高专业教育成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因素

家庭劳动基础良好

从调查问卷来看,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渗透情况还比较乐观。数据显示,其中98.67%的学生认为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价值。可见大部分家庭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摒弃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家长及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61%的学生表示在家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81%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支持学生在校参加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家庭的劳动教育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参与劳动的意愿较高

不管是集体劳动还是个人劳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其中76%的学生认为参与劳动实践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理应参加。94%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的日常劳动,7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的志愿者劳动服务,并且有95.33%的学生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无高低之分。

教师对劳动教育研究积极性较高

通过进一步探讨,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开展本着积极的态度,希望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在高职教育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实践能力。其中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劳动内涵”“如何建立有效的劳动考评机制”“是否开设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等问题的探讨积极性较高。

现存问题

对劳动教育認知存在偏差,重视度不足

问卷中关于“学校有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一问题的回答,其中44%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这一选项,8.67%的学生选择“没有开设”这一选项,另外还有47.33%的学生选择“开设”这一选项。但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其中选择“开设相关课程”这一选项的近一半学生坦言不清楚如何界定劳动教育,只是凭感觉大概进行了选择,可见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容等普遍缺少准确的认识。通过与教师访谈,发现本专业教师普遍对劳动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存在疑惑,在紧凑的专业课程安排下,几乎没有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内容,在安排课程时忽略了劳动教育的嵌入,重视程度较低。

劳动实践形式单一

在针对学生的问卷调研中,涉及参与劳动实践内容有多项选择,其中98.67%的学生表示参与“教学区、包干区的卫生清洁”,74%的学生参加“校内义务劳动”,劳动内容基本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同时缺乏技术含量,缺少创新的劳动教育形式。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老师要求下或社团活动中,参与完成简单的劳动,并没有在这其中感受到真正的劳动教育,也少有快乐的劳动体验。与教师的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在校参与劳动教育的形式基本是配合学校辅导员,组织学生完成指定地区的劳动打扫。进行劳动实践时,也只是任务性地传达劳动时间、地点及具体任务,并没有进行劳动意识的教育、劳动态度的引导,抑或是劳动精神的传达,更加没有结合专业内容给学生创造劳动机会。

劳动教育未体现专业特征

无论是面向学生的问卷调研还是与教师的访谈,提及劳动教育时基本还是停留在由系部辅导员或宿舍管理员牵头的体力劳动相关内容上,专业课程中并没有涉及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问卷中关于“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建议”的一个多选题,选项呼声最高的是“结合专业,多一些实践劳动机会”,占比82%。另外,“劳动教育可以和专业课程多融合”这一建议的支持率达到51.33%。可见学生更希望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能够结合在一起,相比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宣传,他们也更加希望参与劳动,能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提升有所帮助。

提升举措

利用现有积极因素,积极倡导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获得创新灵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前期调研与访谈得知,学生和教师对于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积极因素,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利用积极因素,大力宣传和倡导劳动教育。

1.家校联动,协同劳动教育

调研显示,家庭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是比较支持的,但是家长对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仍旧停留在中小学时期普遍的卫生打扫上,因此可以向家长普及大学生劳动的内容:除了基础的打扫劳动外,还有专业实践劳动、校园劳动知识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让家长对校园劳动教育有新的认知;普及参与劳动的积极作用,让家长鼓励学生寒暑假期间多参与家庭日常劳动,积极参与外出实践活动,增加劳动机会,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实践劳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工作的不易。家校联合帮助学生树立并保持积极参与劳动的心态。

2.班主任引领,宣传劳动教育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班级主题日活动等机会,进行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劳动模范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分组劳动实践,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通过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引导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师生共同劳动,探讨劳动感受,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习惯;通过利用专业技能,在班级举行相关的劳动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学生逐渐认识到主动劳动、创造劳动的积极作用。

3.集体备课,研学劳动教育

发展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專业老师可以进行一月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众人智慧,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劳动教育的融入点。以“美育”为抓手,提升教师美育、劳育相结合意识,提高专业实践劳动的课程比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劳动观。引用企业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非遗工作者等典型案例,有机会还可以邀请他们来到学校,共同参与课程研究,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劳动教育能力。

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拓展劳动教育维度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面对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形式比较有限,以体力劳动为主,缺乏创造性劳动内容,同时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需要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加大劳动教育宣传力度。

校园内,相关负责人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劳动氛围。从学校层面举办劳动周,从系部层面举办劳动主题活动,在本专业内开展专业劳动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提优培训等。在所有活动举办完成后及时进行复盘,将劳动活动上升为劳动教育,择优选择有成效的活动进行普及,增加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校园外,相关人员应努力推动校企合作,多维度进行岗位劳动教育。企业劳动模范进校园,开展主题教育讲座,分享劳动心得;企业提供不同的岗位给学生进行劳动实践,让学生体会不同岗位的职责与劳动内容;企业导师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能力考评,包括劳动态度、技能水平、劳动时长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及专业素养。

同时,需要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水平,丰富教师的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比如联合思政专业教师,共同分析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结合职业素养,梳理劳动教学主线,规划劳动教学内容,保障每门专业课程有固定的时间了解劳动教育。比如定期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就实施劳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相互交流,探讨共性问题,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比如引进企业、行业中的精英,设立荣誉导师,为专业教师上课,及时补充前沿技能与信息,示范专业劳动操作,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补充课堂劳动教学内容。

挖掘专业特性,鼓励创造性劳动

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训,提高学生劳动兴致及动手实践能力。实习实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针对有实践课时的专业课程,一方面,适时调整实训部分的内容与课程比例,动手劳作替代观摩学习,努力创造劳动场地和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体验“工匠型劳动”,在实训中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结合艺术类特性,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劳动,教师不以统一标准评判学生的实践劳动成果。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敢于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劳动的独特魅力以及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联合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所学在工作岗位中有所展示,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复盘与总结,使学生体会岗位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自发学习、自主劳动的内驱力。

以劳动教育为支点,鼓励创业,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艺术类专业对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从制订创业计划到具体实践,通过整个过程的体验,学生需要真正付出劳动,体验其中各个环节,体会创业劳动中的艰辛。通过专业课程中的劳动实践,积累经验,围绕专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指导老师将务实的劳动态度、正面的劳动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捕捉专业与创业的交叉融合点,和学生共同探讨创业内容、劳动步骤及方法。创新本是室内设计师的一个重要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劳动技能等综合素养,提升整体创业能力。

用专业劳动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职业成就感。通过开展职业实践和社会研学等一系列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浓厚的社会劳动氛围中,感受职业价值,感知民俗文化、人文精神内涵,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目前学生参与较多的校外志愿者活动,多以体力劳动为主,让他们以专业特长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较少。室内设计专业本来就具备非常强的社会服务性,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可以与公益组织合作,借鉴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的形式,为需要装修的困难家庭提供免费设计服务。学生组团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从图纸的绘制、跟踪到后期项目落地中材料的选购、工地的施工等多项围绕专业的劳动内容。通过参与整个项目进程,学生会体验到作为设计师的职业要求,同时也会增强职业成就感,切实感受到通过劳动帮助别人改善生活的过程。

劳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活动,它可以揭示人的思想、情感、智力、美感、心理状态以及创造精神,揭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意义。人生育人,而劳动则把人造就成真正的人。高职院校是向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学生的劳动素质直接影响了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加强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根据调研的数据反馈、发现问题,联合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室内设计专业的试点,研究可参考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73-77.

[2]梅纪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涵特质与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30-33+40.

[3]金钰.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劳动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0):84-85.

[4]郭婧,赵健杰.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融入高校劳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21-23.

[5]安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J].江苏教育,2002(07):47.

【基金项目】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 (思政专项)“产教融合下的高校职业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21SJB0468)。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室内设计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