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编辑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研讨

2022-04-03尹丽蓉

文化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编校选题图书

尹丽蓉

从文化的内涵来看,其不仅包括知识、艺术、法律,也承载着社会成员的信仰、习惯、能力、道德,是精神与生活方式的共同体,对于民族延续、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而图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面对全社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图书编辑应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的价值,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支持,为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出色完成国家与社会赋予的使命。

图书编辑简述

工作内涵

以图书为载体进行的文化传播中,图书编辑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每本图书在出版前,其内容均要经过图书编辑的审核、修改,并对图书所传递的情感、道德观念、思想意识进行把控,亦称之为“图书把关人”。因此,现代图书编辑仍以生产、传播文化知识为主,将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根本任务,图书编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职责角色

在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图书编辑的角色多变,但每种角色都以服务文化传承、传播为目标。

其一,扮演文化的整理者。图书编辑需对图书的内容进行整理、完善、校对,保留精华、去除糟粕,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有效融合。图书编辑对时代发展、民众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指引作用。因此,图书编辑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兼具内容整合、专业知识、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其二,扮演社会发展的记录者。关于图书出版的选题环节,图书编辑需要经过图书内容的整理、修改、分析,保障选题的合理性,使读者阅读后对历史发展、时代变迁产生深刻感受。图书编辑所承担的文化责任是既要保障图书内容和语言的准确性,对作者与读者负责,也要做到對社会与历史事实负责。

其三,扮演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优秀的文化只有经过传承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价值,而历史上能够广泛传播并被世人所熟知的文化著作,是无数图书编辑努力与付出的结果。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以图书为载体凝聚现代力量,及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文化内容加工成图书,在社会上进行传播,让图书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图书编辑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传承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经典古籍凝结着先辈的智慧,铸就了一个拥有完整历史的民族,从古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论语》、刘向的《战国策》、司马迁的《史记》,到现代各大文学家以史实为主要内容进行创作的经典作品不断流传,但由于不同时期,语言的进化及语境的差异,部分经典作品被后人反复解读与定义,已与作品原来的具体含义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编辑在经典传承中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专业编校者,必须利用自身丰富学识,为经典作品添加正确的注释,表明文章的历史演变、原始意义,这样既能帮助读者将作品放在现代语境下进行理解,也避免经典作品的内容和含义在传承过程中失真,真正发挥文化传承的价值,使经典作品、传统文化在现代仍熠熠生辉。

消除隔阂,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手段,但受时空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背景、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容易导致出现文化隔阂,不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便无法真正实现“求同存异”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图书作为跨越时间、空间、民族、宗教等诸多限制的文化载体,不仅是传播文化的桥梁,也是宣传国家形象、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因此,图书编辑对图书内容的科学编校可以消除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例如,在2019年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联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听我说》图书畅销海内外,书中广泛收录了世界各地优秀华人的真实经历、故事,向全世界展现出华人在各国努力奋斗的风采,表现了中华儿女努力奋斗、不惧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把握出版,坚守主流价值

主流价值是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认知等方面的集中表现,是否与主流价值相符是衡量图书价值的重要指标。随着融合媒体的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缺少集中、大块的阅读时间,阅读多以碎片化形式为主,这也使得近些年来国民阅读率持续下降。为解决图书出版面临的生存困境,部分出版社在选题上迎合社会大众,使选题风格完全偏向趣味性,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作为一个图书编辑的失职。

图书编辑作为图书的把关人,要严格把握主流价值取向,从策划选题开始,就要以“真善美”作为标准,剔除不符合主流价值的内容,保障图书内容的质量;编辑过程中通过对书籍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语言的订正来确保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在出版过程中利用封面、腰封、封底等多个部分的内容设计,宣传主流价值观,杜绝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吸引读者,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承图书典范。

图书编辑在文化传承中暴露的问题

把控不利,出现图书导向偏差

在国家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传承始终以优秀文化为基本点与落脚点。从文化传承的内容来看,因其内容复杂、产生时间久远,不可避免地存在与现代社会相冲突的内容,例如,有些人会把封建社会的一些纲常伦理理解为传统民族道德,将部分封建迷信当作民间传统文化,而在图书编校、出版过程中,此类内容均需图书编辑认真把控、仔细甄别。但图书编辑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责任心不足、业务素质偏低的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忽视了对内容的把控,不能及时识别与处理具有不良导向的表达或传递出的错误思想,从而影响履责效果,背离出版图书的初衷。

盲目跟风,同质化现象较普遍

同质化问题在热点图书市场中无法规避,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还是现代文化类图书,同质化现象均较为普遍,尤其是普及文化知识的图书,由于准入门槛低,对内容的要求较为宽泛,导致同质化情况更加严重,其中选题、内容的重复最为突出。

以某图书网为例,搜索某类型图书,可以出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件产品,其主题普遍重复,经过仔细阅读图书也可发现,在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而另一同质化现象则表现为图书策划形式基本雷同,在儿童图书市场上,以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内容为主的书籍,多采用注音、注释、套用故事等方式进行策划,缺少创新性。同质化现象在图书市场上存在隐性规律,但由于图书编辑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情况复杂,在传统古典书籍的编辑上缺少专业经验与深度思考,从而采用短、平、快的方式策划选题、内容,利用行业热度盲目跟风出版、售卖,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同时错误地引导读者阅读,未能真正发挥出图书本身的价值,也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

编校粗疏,图书质量有待提升

编校粗疏、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当前图书出版业的普遍现象,主要质量问题有:不符合原文,尤其是传统古文的编校上,解释内容与古文原意不符,并且编辑人员在核对中也未能及时发现,或直接忽略编校过程中的点校环节,导致图书中出现谬论;注释错误,部分图书编辑在编、校、审的过程中,对古文意义、专业名词的注释缺少了解,并且没有展开深入探究,而只是运用网络检索中采集的结果给出一些浅显的解释,无法保证注释的准确性;注音不准,在古文发音上,忽视与现代发音之间的差异,未能准确寻找字词的原文出处与含义,导致注音错误。以上情况均为图书编辑在工作上的失误,部分编辑在工作中为减少麻烦任意省略编校程序,不严格校正、细致考究,未能发现图书内容存在的错误,或因专业水平不足、缺乏责任心,对诸多错误无法解决,任其存在。

创新图书编辑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

图书编辑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功效不可替代,但编辑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与困难,加之社会的进步、媒介技术的革新,使图书编辑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結合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传承策略的创新十分必要。

严格把控出版,弘扬先进文化,正确引领文化方向

严格把控出版,发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利用图书这个文化载体来转变民众思想、提高民众凝聚力,因此,图书编辑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严格把控图书的意识形态导向,禁止出版不符合国家出版规定的选题,在国家发展政策、民族振兴、宗教、地图等内容上要严格把关,拒绝将错误的文化导向选题进行申报论证,涉及不健康内容的图书资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作者删改,针对历史题材的选题必须进行重大选题备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着的弘扬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历史使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维护文化自尊,提升文化自信,使图书真正传递出正能量,发挥出鼓舞与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巧用先进技术,打造传世精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进入融合媒体时代,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出版过程、文化产品形式、民众阅读方式、文化传播方式等,因此,在融合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借助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出版业与先进技术的融合,顺利完成出版业的发展转型,使数字出版朝着“智能出版”方向发展,图书的载体由纸质版转变为线上阅读平台或更高科技的终端平台,使文化以更多样的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满足民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图书编辑要对新的媒介形式、技术手段、运用模式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能够深度开发、多元化利用图书,使其与新媒体、技术之间可以有效融合,提升图书产品的创意性、创新性,推动文化积累与传承方式的转变。同时,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各个出版环节当中,如实现编校智能化、选题管理网络化、建立手工编辑加工平台等,并延伸至图书营销领域,将其纳入数字媒体、移动终端等营销渠道,提高图书的传播效率,从而通过更多的传承方式提高文化传承效果。

推动图书贸易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播使者

如今全球化趋势已势不可挡,世界范围内国家间的联系愈发密切,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我国也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格局,提升文化的融合、交流能力,积极地融入全球化,努力发展为文化强国。因此,文化传承过程中图书编辑应具备国际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跨文化传播技能,并利用图书贸易与各国展开文化交流,将“中国出版”推向国际;加强图书策划、选题、内容编校工作,传播更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价值观、文化理念、发展成就对更多的国家产生积极影响;而在走出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引进来,对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兼收并蓄,不断丰富我国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深度,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提升职业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文化传承质量

目前,从图书编辑反馈的情况来看,古文、古籍编译过程中的错误频繁出现,主要为词不达意,与原文表达不符,无法保障内容的准确性,这类情况与编辑人员的图书编辑能力较低和素质较差密切相关;同时,有一部分图书编辑认为自身的工作仅仅是文字加工,认为图书内容应由作者负责,存疑之处应由专家去解决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认知影响着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图书质量下降。

在新时期,应结合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图书编辑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理论,强化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把控图书出版前各个环节的工作,规避图书内容错误、图书质量问题,始终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及图书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调整工作理念,坚决抵制为获取个人利益而为平庸、低劣图书开绿灯的行为,要策划、编辑、出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民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优秀图书,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生产者,有效提升文化传承的质量。

综上所述,新时期文化传承面对复杂的形式和严峻的挑战,图书编辑应自觉的承担起职业责任,在工作中守规矩、守底线,坚持改革创新,为社会与读者呈现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图书,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成果更好地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论新时代优秀图书编辑的人才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1):207-208.

[2]钟菱.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J].新闻传播,2016(11):37-38.

[3]梁凤华.新时代如何做好图书编辑工作[J].出版广角,2018(16):45-47.

猜你喜欢

编校选题图书
新年刊
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发布
班里有个图书角
选题有误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短文改错练习题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