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旧观演空间组合再生性研究

2022-04-03李海洋

文化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观众席剧场戏剧

李海洋

伴随城市的高速发展,部分旧的厂房建筑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范围,一味地推倒重来已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废旧空间的改造,不仅能够保留旧时代建筑的风味,还能够增添新时代的烙印,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型剧院建设如火如荼,如大型戏剧、歌舞剧、歌剧、音乐会等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亦不能全然满足小型文化戏剧公司、学生阶层、工薪阶层的需求。小型观演空间以其经济性、灵活性、多功能性能够在先锋话剧、小型沙龙、展览等方面略优于部分大型剧院,与此同时还能够完善、拓宽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职能。但单一的小型观演空间能够服务的人群毕竟是有限的,未来的发展同样会受到限制,故需要新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开发。

小型观演空间概述

废旧空间的改造意义与目的在于,其小型观演空间组合模式能够继承城市记忆,记录城市风土人情,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废旧空间的再利用与改造,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社会成本。空间组合模式为新兴戏剧进行试验提供了场所,发展戏剧文化,有利于观演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丰富戏剧边沿模式,以及拓宽废旧空间的改造渠道。废旧剧场的前身为观演空间,由于整个旧厂区的废弃,或者由于人们对于观演空间提出的更高要求,而随之废弃。但因其原本的功能属性与小型观演空间相近,内部有高大空间,方便对其进行改造。小型剧院的人数限制为300—800人,这有利于对小型观演空间的观演关系以及对其组合模式的进一步研究。

观演空间的基本要素包括舞台(表演区域、乐池)、观众席(座椅区域、走道区域)、前台(观众的空间)、后台(舞台工作者的空间)。

小型观演空间的核心空间即舞台部分,以观演关系区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镜框式舞台(单向舞台)[ 1 ],镜框式舞台是指观众席位于舞台的一侧,舞台是内嵌式的,一面朝向观众,舞台的其余侧面被遮挡,一般都是演员候场室或者技术人员的设备工作室。镜框式舞台分割了观众与演员,使得互动性较弱,在舞美呈现方面营造了宏大的舞台场景。第二,双向舞台,双向舞台多应用于T台走秀,能够双向与观众交流,其对于戏剧要求严格,且形式新颖。第三,三面式舞台,三面式舞台也被称为伸出式舞台,形式多种多样,能够与观众在三个方向产生互动。第四,环型舞台(四面式舞台、圆形舞台),环绕式舞台即“四面台”位于场馆正中央的位置,没有视线上的死角,与观众互动性极强,观众可以看清楚台上的每一个细节以及演员的面部表情等,体验感极强。这种形式是没有工作人员辅助的,对于演员的要求更高,演员要有控场能力[ 2 ]。

小型观演空间附属空间包含前厅空间和后台空间以及其他辅助空间。前厅空间包括门厅、休息厅、售票厅、观众卫生间、办公空间等。作为观众第一感受空间,应营造一种与戏剧风格统一的氛围,以加深观众的体验感,小型观演空间应更注重多种功能的混合,与观演空间功能互补,提高空间利用率。后台空间包括化妆间、排练室、候场室等。由于小型观演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妆间同时也可能是排练室或候场室,后台空间功能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他辅助空间,则包括设备仪器室、控制室、储藏室等[ 3 ]。

西安风雷六一八厂工人剧场改造设计研究

场地现状

西安风雷六一八厂具体位置在西安市长安区东水寨村,位于西安市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8公里,可从市中心由长安大道向南抵达,其背靠秦岭石砭峪。西安风雷六一八厂又名风雷仪表厂、子午钟表厂,1965年上海金属表带厂联合南京钟表厂迁到西安联合办厂,生产军工仪表,后来一部分改为生产民用熊猫牌手表。熊猫牌手表机芯质量优秀,造型时尚,风靡一时。遗憾的是后来市场份额逐年减少,最终于2008年进行破产清算[ 4 ]。

工人剧场位于整个场地西北角,是礼堂、俱乐部、电影院等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建筑所运用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建造手法、施工表现技法,其有着历史遗留下来的独特风味,这里是工厂中职工及家属集会、娱乐的中心地,主要分为两部分,中间区域的剧场有传统镜框式舞台与观众席和观众席后方的放映设备房,以及剧场南北两侧的两栋二层附属建筑。

整个剧场的顶棚部分已被完全损毁,只遗留下舞台、墙壁、观众席(没有座位的坡地),角落的墙壁边以及旁边的两栋附属建筑生长了许多植物,营造了一种别有风味的废墟感。舞台两边的框景墙遗留着时代建造手法的痕迹,坡地部分有着座椅被拆除后的螺栓痕迹,别具特色。两栋附属建筑整体结构保存完好,但门窗破损严重,楼顶生长了许多植物,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集群式观演空间

在同一场地营造多个不同的观演空间,并通过不同的观演关系、声光环境关系的舞台组合形成新的小型观演空间的集聚,其有着或独立或连贯的戏剧群,能够使人们在同一场地有选择地观看戏剧、电影,让观众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感,以提升这一组合形式对于不同戏剧以及活动的应对能力,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完美、更加具有沉浸体验感的剧场空间。

在工人剧场中,选择地上与地下形式的舞台。地上部分以中心露天剧场为核心,将南边的附属建筑的部分二层作为观演空间,舞台形式则为环绕式,再将北边的附属建筑的顶部改造为小型的观演空间,舞台形式为双向式舞台,以白色半透明玻璃覆蓋,保留墙体斑驳的肌理,使得新旧材料形成落差,从而为观者提供时光倒置的惊喜感,形成与周围废旧厂房空间不同的氛围,其可以接纳自然的风与光,形成半露天的模式。

地下部分则为三个舞台,可分可合,中间的环绕式舞台在顶部开天井,将露天剧场的光引入地下,地下迎来了光,地上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戏剧。剩余两个舞台为伸出式的三面台,三个舞台位于地下,可以为实验戏剧提供良好的场地,黑暗更能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戏剧本身,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其为戏剧剧情、场景的设置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观众席设置位置形成随机数量的座位集聚与分散,在保证观看的前提下还可以满足不同的社交需求。

戏剧、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连带两栋附属建筑将剧场营造为集群式的小型观演空间,将不同观演关系的舞台形式进行组合,形成以露天剧场为核心的集群式观演空间,丰富社交属性,营造实验、戏剧、舞蹈、电影、时尚、沙龙等具有多功能性、高利用率的空间场所。场地共设置五处观演空间,并相互连接,不同的观演关系能够丰富观众的体验感,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将传统戏剧、实验话剧与新的戏剧形式和互动戏剧相结合,组合成为新的剧场模式,灵活又稳重。舞台既能够分成一个个独立舞台,又能串联在一起形成连续的具有故事性的舞台,满足观众的体验感。

改造设计

由于场地本身特有的观演空间属性,保留了剧院部分原貌。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对此区域深有感触,厂区的俱乐部、电影院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形成了没有屋顶的坡地,能看到阳光,能听到风。这一区域保留了工厂时期的风貌,有着明确清晰的肌理,更在之后废弃的时间中积累了大自然静穆的力量,让人深有感触。

保留下这一坡地建筑,形成一个露天的小型观演空间,以继承原有的功能。通过在观众席中设置可移动的、软质的纱帐,将风这一意向具象化,营造有电影故事感的空间氛围,并以一种弱隔离的形式使其形成三处空间,这种隔断的形式能够随不同的使用情况而变化,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在屋顶设置树池草地,保留剧场废墟时期房顶野生植物的景象,两栋附属建筑的小型观演空间的部分以半透明白色玻璃覆盖,形成围合但又不失通透感,模糊剧场与外界的界限,打破了剧场部分的封闭感。打通两栋附属建筑与中心露天剧场流线,以观众席后方的设备放映空间连接,梳理工作人员、演员、观众的流线,将各个观演空间串联,赋予空间故事感,让演员与观众在剧场中自由流动,或站、或走、或跑、或坐、或聊天、或表演;剧场本身与人融入戏剧之中,徜徉于场地之中。突破常规的观演关系,模糊观众形象,使观众不仅是在观看表演,同时自身也在表演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互动突破了原有的戏剧模式。

发展与回顾

总结废旧观演场所空间组合模式的空间设计原则:在功能性方面,必须满足功能性完整,结合戏剧形式做出相应的改变,尊重场地历史性,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小型观演空间对于后台的要求较低,但也应尽可能满足需求。在互动性方面,由于小型观演空间的观演关系决定了它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形式,其主要表现在观演关系方面,即舞台与观众席的关系,应合理利用场地设置舞台与观众席。观众席于舞台之间的乐池在大剧場中常见,在小型观演空间中,则一般不予以设置,这样还可以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经济性方面,小型观演空间自身以反大剧院的形式出现,成本低廉,经济实惠。在废旧空间的改造中,由于小型观演空间自身的特性,应适当改造,不大兴土木、大拆大建,保留原有的风味。在联动与封闭性方面,将不同观演关系的空间结合不同需求进行线性组合,以形成流畅串联的流线,或形成封闭独立的小型观演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丰富小型观演空间的表现模式。

废旧空间改造下的小型观演空间组合模式不仅提供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多重关系,拉近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其或近或远的灯光、声音等元素也更加自然纯粹,使得观众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于戏剧本身,以充分提高观演空间的利用效率,这为探索戏剧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提供了帮助。此类组合模式丰富了观演空间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于实验、舞蹈、电影、时尚、沙龙、访谈、会议、展览等方面。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戏剧本身,这种组合模式皆提供了较高的自由性。

本文以再生性理念引导废旧观演场所的改造更新,为关于废旧厂区空间内部的改造提供相关策略,其是城市更新大背景下存量优化整合的应对方法之一。对废旧厂区内部的观演场所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可以使废旧厂区在时间维度上跨越式再生,在空间维度上激活式再利用。

集群式的小型观演空间组合是为戏剧艺术服务的,能够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各种类型的戏剧,其专业的设备空间升级改造以适应与高科技融合的戏剧形式,保持了自身的进步性,亦会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1]徐啸龙.浅析黑匣子剧场舞台空间设计[J].戏剧之家,2017(01):180.

[2]魏文倩.北京地区“黑匣子”剧场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

[3]林郁郁.基于旧改的小型剧场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鲁湘伯.西安钟表工业“三线建设”历史寻迹(上)图说历史上的风雷仪表厂[J].钟表(最时间),2020(02):94-101.

[5]郑悦.大文化缺失与小剧场尴尬:小剧场戏剧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新世纪剧坛,2014(05):11-18.

[6]吕学军.观演建筑空间特性及空间组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1.

[7]董云帆.多元·整合·适应——现代西方剧场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研究[D].重庆大学,2001.

猜你喜欢

观众席剧场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赛场成考场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看电影
小心“飞人”
开心剧场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开心剧场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