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22-04-02张栋明

学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模式研究核心素养

张栋明

摘 要:文章首先探讨了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研究了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实践策略,重点提出了打造文化班级、营造探究风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自主环境等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的自主化班级管理实践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17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58

对小学教育工作来说,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活动,其有效性往往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建立。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提出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之后,教师更应该重视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落实对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简称,其提出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班级生活支持下的自主发展,使其获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这奠定了其“自主性”基础[1]。也就是说,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尊重并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在小学班级中构建自主化管理模式并加以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正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满足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基本需要的手段,将班级打造成民主、平等且以学生为主的班级。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自主进行日常学习、交流并参与实践活动,必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主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二、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实践策略

(一)打造文化班级,积淀人文底蕴

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培养其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等品质,使其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因此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将积淀人文底蕴作为首要职责,积极打造文化班级,根据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选择与小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和现实生活经验相契合的人文教育内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等多种形式,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要让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益的文化充满班级各个角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文化环境中。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需要了解哪些文化、怎样的人文精神适合被渗透在班级中的认知不够清晰,往往在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选择了错误的班级文化打造方法,导致学生难以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怀,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了其人文底蕴的积淀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先对“优秀的文化有什么”“适合小学生的文化是什么”展开分析,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和知识储备等多个角度,分析和解读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将其作为开展人文教育活动、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点。小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尚不丰富,认知思维处于较低层级,更喜欢以简单、有趣的形态呈现出来的文化,因此教师要选择以图文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资源和素材。同时,为了强化自主管理的效果、建设文化环境,教师也要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而经典名著、传统文化中的大多数内容,都属于优秀文化,適合学生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在适当调整后以趣味形态呈现,如《三国演义》漫画、《三字经》标语等,以此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文化环境中,以自主形式对不同文化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展开探究,从而不断加强对文化底蕴的积淀,发展核心素养,进而增强小学班级内的自主管理效果。

(二)营造探究风气,发展科学精神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探究中发展,只有对科学文化等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充分激活其探究思维,学生才能不断提升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深化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而学生能否在班级活动中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取决于教师有没有在管理中进行引导。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探究风气尤为重要,教师应对此多加重视,依据本班级的教学安排,合理地穿插科学探究活动,细致规划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增强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以此为根据,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技能得以不断加强,核心素养以及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然而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风气,没有鼓励学生在班级中探究科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对各学科知识的简单学习中,自然难以深化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发展受到阻碍[2]。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强化管理效果为目的,将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将科学实验带到班级,将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兼具信息化和探究化的科学实验中增强科学意识和自主探究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科学实验视频,鼓励他们用简单材料在班级中做实验等。在此背景下,班级风气越发积极向上,既体现了科学精神的严谨,也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无论做实验还是看视频,学生的思维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也就逐渐形成,科学精神也就得以深化,,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也就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

(三)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生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也影响着自主化班级管理活动的展开。教师要想在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状态下构建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模式,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其健康生活的习惯和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引路人,教师可以在自主化的班级管理中,利用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活动等不同阶段的真实表现,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心理教育活动。但是在当前小学班级主体化管理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向学生提出“要参与健康的生活、关注自己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是否健康”等要求,学生对“健康班级生活”的参与略显盲目,这对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无益处。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在管理班级时,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无法及时被发现,他们没有在教师的提醒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反思或调整,同样限制了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完善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观察表,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自学”等活动,向学生提供介绍健康生活习惯、讲解心理知识的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诊断心理状态的技能,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久而久之,学生必然能够掌握更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身心,学会以健康的方式参与班级生活,这样他们的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得以深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应对生活难题、渡过学习难关的能力也能得到明显增强,在学生的人生态度越发积极的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性也能逐渐得到提高。

(四)构建自主环境,学会独立学习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构建自主化的班级管理环境时,应在班级内设置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板块,以阅读角、科学探究角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兼具开放性和自由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该环境下独立学习各学科知识。如此,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锻炼,从而不断在独立学习中深化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核心素养。然而观察现阶段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可以发现,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思想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习惯于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没有主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的独立学习受到限制,对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对此,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主环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班级自主化管理之间的联系,在合理安排班级学习任务的同时,给予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的机会,时刻提醒他们调动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3]。同时,教师也要不定时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引导学生以符合学科特点及个性特征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独立学习成果。这样一来,自主环境就会不断被优化。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准,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其核心素养必然能够提升至新的层次。

(五)渗透社会生活,培养责任担当

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也影响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构建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并进行实践时,还应该将社会生活渗透进来,引入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并据此创设生活化的社会教学情境,在此模式下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班级在该模式下会变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以管理班级活动的方式参与到“小型社会生活”中,从而实现对社会活动的正向参与,其社会责任意识会逐步得到增强,责任担当核心素养也必然能够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担心小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形式的活动会变得过于成熟,一些教师在构建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时有意识地规避了这一内容,只是围绕基础的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化管理,并未积极渗透社会内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无法更好地激发出社会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随之受到了影响。解决该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根据社会规则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将自己视为社会中的一员,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国家公民应尽的义务,并让他们以国家要求、社会规范为约束,从而有效构建班级管理模式。在规章和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下,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整治、自我管理,通过小范围的自主管理掌握社会参与的基本规律,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从而对社会产生更清晰的认知,并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六)合作解决问题,实践助力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备的素养,无论在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中,还是在班级自主化管理实践活动中,师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若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会对教育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如果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集思广益”中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意识、创新实践意识,对提升其核心素养大有帮助[4]。因此,在以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班级自主化管理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解决常见的学习、管理问题,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就“如何自主化管理班级”发表自己的建议,引导他们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并在多元思维的启发和引领下,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

然而,就现阶段的班级管理现状来说,一些教师过于看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不仅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自主化管理活动,合作解决问题,甚至还在学生围绕实践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想法时忽视了他们的建议。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创新解决实践问题的积极性被打压,对其核心素养的發展大为不利。对此,教师同样需要作出改变。在班级活动、自主化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班级主人翁”的立场出发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大胆提出创新性想法和建议,并在组内进行探讨和验证,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教师要及时采纳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鼓励他们运用所提出的想法解决问题。通过该过程,学生能够加强对自主化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并且能够有效应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样其实践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指日可待。同时,在学习和掌握合作技能时,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总之,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使其在参与班级活动中提高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利用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强化对班级文化的打造、对探究风气的营造,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解决班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必然能够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养,提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便能够早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原静.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8.

[2] 林颖.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208.

[3] 王文娟.我的班级我做主——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中年级班级自主管理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1):74.

[4] 齐秀婷.班级自主管理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72.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模式研究核心素养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