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

2022-04-01璐,赵维,周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控制组省市季度

张 璐,赵 维,周 炫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近年来,全球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设立自贸区是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我国根据各地区发展需求,先后在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了顺应变化的国际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结合实际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在自贸区规则议题谈判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截至2017年,中国已签署15个自贸协定,其中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已取得显著成果。

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北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刺激经济活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首批内陆型自贸区于2017年成立,涵盖三个片区总覆盖面积达119.95平方公里。但对于陕西自贸区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数研究只是定性的理论研究,如路径选择、机制的完善、技术的融合等,其中少数研究分析了我国中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增长动态效应,但是缺乏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证研究。对此,本文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共40期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进口额、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额、GDP、进出口总额经济数据,借助Stata、Eviews等相关统计软件,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陕西自贸区的设立对当地总体经济效应的影响,旨在为内陆型自贸区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文献综述

本文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实证研究,相应地,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包括对有关自贸区经济效应的研究,由于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分析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因此也对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一)有关自贸区的研究

自贸区战略对推进地区乃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加快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部分学者对自贸区设立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如下研究:谭娜等(2015)基于合成控制法,表明上海自贸区成立对上海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叶修群(2016)研究表明,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显著,且呈明显的强化趋势;王利辉和刘志红(2017)研究表明,自贸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效应为正,并且对人均GDP的影响较大;张军等(2018)基于双重差分法,表明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且研究证明内陆型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明显高于沿海型自贸区;刘秉镰、吕程(2018)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省设立自贸区均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

(二)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目前,在国外合成控制法的应用上,新发展的合成控制法Hsiao et al.(2012)在自贸区经济效应测度方面具有优越性。该方法可以消除评价宏观政策中的因果关系不明确、理论模型复杂、变量遗漏、时间序列数据缺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证结果稳健性;Christopher Hartwell(2021)考察了自然资源发现对收入不平等的因果效应;Horvath Roman(2021)估计自然灾害对金融深度的因果效应;Rok Spruk和Mitja Kovac(2020)考察反式脂肪禁令对多种公共卫生结局的影响。在国内合成控制法的应用上,余静文(2013)发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了明显缩小;刘甲炎、范子英(2013)基于合成控制法,表明房产税政策的实施对抑制房产价格上涨有着显著的作用;杨经国等(2017)研究表明,设立经济特区可以明显地推进经济增长。

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当前大多数研究对象是第一、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第三批自贸区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利用2010-2019年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合成控制法分析陕西自贸区建设对经济效应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

(一)合成控制法

本文基于“反事实估计框架”之下的合成控制法来对陕西设立自贸区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效应进行评估。其基本思路为:将陕西作为处理组,通过对未设置自贸区的省市进行组合,构造一个“合成陕西”作为控制组,此控制组与陕西在各个方面都接近。从而预测出自贸区成立时间点后处理组的反事实预测值,进而通过比较未受到政策干预与受到政策干预的数据来评估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

(二)模型的设定

假设有N+1个省市,并且能够观测到这些地区T期的经济情况,其中一个省市作为处理组,其余N个省市作为控制组。用i表示各个省市,T表示建立自贸区的时间点,1≤T≤T。用Y表示i省市在t期的经济情况,其中,t=1,....,T=1,....,j+1,则建立自贸区的政策效应就可以表示为:

其中Y(1)表示受到自贸区影响的观测值,Y(0)表示未受到自贸区影响的观测值。对于建立自贸区的省市而言,当t满足1≤t≤T时,Y(1)才能被观测到,并且Y(1)与Y(0)不能同时被观测到。对于其余的N个控制组省市来说,在整个实验期T期内Y(0)都是可以被观测到的,所以可以通过引入控制组数据来对处理组的数据进行估算。

Abadie(2010)引入哑变量D,使得对于所有Y(1)都满足:

其中D表示省市是否受到自贸区影响的虚拟变量,即省市i在t时设立自贸区,则变量等于1,否则等于0。当t满足1≤t≤T时有:

令Y(0)由以下模型决定:

上式中,δ表示时间固定相量,θ是1×r维未知向量参数,Z是r×1维向量,表示地区i不受自贸区的影响并且是可被观测的,λ是1×F维不可观测的共同因子,μ是F×1维向量,表示i不可被观测的地区固定效应,ε表示的是均值为0的误差项。

其中V是一个对称半正定矩阵,V的选择会影响估计值的均方误差。

(三)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自2013年起,我国已分四批在18个省市建立了自贸区,本文基于数据的稳健性和可获取性,选取2010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共40期季度数据,由于陕西自贸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因此,本文将2017年第1季度作为政策实施的时间点即为实验期的第29期,2017年第二季度即为实验的第30期以此作为政策开始影响的第一期。

本文将陕西省作为处理组,控制组剔除了上海、广东、福建、天津、海南、辽宁、浙江、重庆、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在2019年第1季度前已经建立的自贸区的省市,以及数据不完整的西藏外,本文选取剩余18个省市(除去港、澳、台地区)作为控制组地区。

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为GDP、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其中各省市的GDP、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局、海关及国研网数据库。本文所用的变量为省级面板季度数据,为消除季度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借助Eviews16软件,采用X-12半对数方法,对所选季度数据作对数处理,更加准确地反映样本的整体趋势、降低异方差性。

(四)实证结果

表1得出基于合成控制法合成陕西的各省市的权重向量。其中湖南省的权重最大,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最小,依次为湖南省(0.396)、广西壮族自治区(0.199)、山西省(0.193)、河北省(0.12)、云南省(0.088)、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0.055),且表中6个省份权重之和为1。此外,当更换处理组或控制组重新进行合成控制运算时,会导致控制组内各个省市的权重发生变化。

表1 合成陕西的省份权重

图1反映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GDP的真实值,以及利用合成控制法得到的陕西省的GDP合成值的变化趋势及拟合情况,以及真实陕西省GDP与合成陕西GDP之差。其中垂直虚线为2017年4月,即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的月份。可以观测到,自贸区成立之前,陕西与合成陕西的GDP十分接近,两者变化路径基本一致,拟合程度较高,由此表明所选择的对照组能够很好拟合政策实施前陕西的GDP,并且能够较好地作为控制组检验自贸区成立的政策效应。2017年4月1日,陕西省自贸区挂牌成立后,真实值与合成值的曲线开始呈现不同的变动轨迹,且真实值总体上大于合成值,这说明自贸区建设对陕西省经济增长效应有着显著的提升。

图1 陕西设立自贸区前后GDP真实值与预测值的比较

图2对陕西真实GDP与预测GDP的差值作出处理效应图,描绘了陕西GDP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距,更直观地表明自贸区设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图2的变化趋势可以明显地观测到,陕西在设立自贸区之前,两者的差值在0值上下波动,自贸区建设之后二者的差值明显变化,且差值均在0值上方,真实值始终大于预测值。

图2 陕西设立自贸区前后GDP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距

(五)稳健性检验

从上述实证结果来看,陕西自贸区的设立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有着显著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究自贸区的设立对陕西经济增长影响是否存在偶然性,本文通过改变事件节点(Placebo Test)对上述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将陕西自贸区的设立时间提前至21期(2015年第1季),继续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如果自贸区的设立对陕西经济效应的作用时点依然在其真实设立时间点(2017年第1季度)上,则表明该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的确是由于自贸区设立的净政策效应引起,反之则表明2017年以后陕西经济增长的提升与陕西自贸区的设立并无直接的相关性,仅为偶然现象。

图3表明,即使改变了政策实施的节点,陕西真实GDP与预测GDP之间仍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说明预测能力较强。从2010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陕西GDP的真实值和反事实两者变化路径基本一致,表明没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2015年第1季度到2017年第1季度GDP的真实值略低于“反事实”值,陕西自贸区的政策处理效应尚未凸显。但是从2018年开始,陕西GDP的真实值稳定位于“反事实”值的上方。这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随机设定的时点并不会为陕西设立自贸区对经济影响的效应带来显著的提升,陕西自贸区政策是在2017年4月开始颁布的,且存在一定的政策滞后期。综上所述,表明基于合成控制法得到了陕西自贸区的设立对该地区经济带来正效应的结果是稳健的。

图3 陕西提前2年设立自贸区前后GDP的真实值与预测值比较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31个省市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0期的样本数据,探究了陕西自贸区的设立对GDP指标的影响效应,对比分析建设自贸区前后陕西经济效应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陕西自贸区的设立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陕西自贸区进一步建设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陕西省自贸区建立较晚,第一、二批建立的自贸区及国外自贸区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宜的道路,可以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并且根据陕西自贸区的实际特点,积极自主创新,不断改善发展规划,探索适宜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来保障自贸区的发展。例如,陕西自由贸易区可以借鉴和参考其他自贸区的有效做法,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政府监管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保障行政透明度,来降低成本、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在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逆风”又起的背景下,自贸区更应加强调协调发展。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川陕渝渐渐开始合并为“西三角”经济圈。陕西自贸区应积极与重庆、四川等内陆型自贸区合作对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推进地区多层次开放。自贸区之间可以在投资、服务、贸易、技术等领域互相支持,实现资源信息的高效互换以及中西部内陆型自贸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第三,大量企业的入驻对促进自贸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陕西省位于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因此,目前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加强陆、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便捷的物流服务,减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创建公平透明的商业环境,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的入驻。

第四,加大对人才的重视和引进力度。当前,很多地区都已经加入了“抢人大战”之中,希望通过多种政策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陕西自贸区片区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主要集中在物质奖励、税收优惠、落户及子女入学等方面,但是比对其他地区,政策的吸引力还不够。陕西自贸区应继续实施“百人计划”“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计划”和“三秦工匠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地区经济情况、人才缺失情况及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把重点放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比如进行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加强海内外信息沟通等。

猜你喜欢

控制组省市季度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德国的OSB进出口涨跌互现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中国省市名称重新设计(二)
2016年1季度A股各板块涨跌幅前50名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