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与潜力研究

2022-04-01康佳亮朱坤萍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依存度成员国竞争力

康佳亮,朱坤萍

(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石家庄 050024)

由于RCEP成员国在经济体制、发展水平、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既有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印尼、老挝等发展中国家。因此,研究中国同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不仅有利于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不同层面的理论指导,避免或减少双方的贸易摩擦;也有利于推动和落实RCEP协定的具体实施、实现互利共赢新局面。并为其他区域协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经验。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RCEP相关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通过使用贸易指数来测算RCEP成员国的贸易现状。刁莉和邰婷婷(2015)通过分析了RCEP成员国的服务贸易现状,发现成员国服务贸易差距较大,新西兰和印度的服务贸易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加。林清泉、郑义和余建辉(2020)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相似性、等指数分析显示,2007-2017年间中国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仅高于韩国和日本,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关系相对较弱,各类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

第二个方面是RCEP与其他贸易协定的比较,主要集中在RCEP与TPP的比较。赵亮(2014)认为,目前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更为有利的是RCEP模式。孟猛和郑昭阳(2015)基于关税结构视角,认为与TPP相比,RCEP协议达成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个方面是分析论证印度加入对印度本身以及RCEP成员国的影响。李新兴(2020)认为,倘若印度如期加入RCEP,中、印、日等RCEP成员国收益可以实现最大化,但印度所担忧的产业遭受冲击、贸易赤字增加等情况也将发生。倘若印度不加入,此种情景下RCEP成员国整体收益有所下滑;倘若日本追随印度暂不加入,此时RCEP收益将大打折扣。对日本而言,退出RCEP对其有害而无益:退出RCEP不仅享受不到RCEP所带来的收益,相反,不得不受RCEP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上述文献综述可知,目前研究RCEP的文献主要在于RCEP成员国的农产品和服务贸易现状、经济效益预测及与其他贸易协定的比较,鲜有文献研究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潜力研究。因此研究此问题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并针对研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深入合作提供决策和参考建议。

二、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现状

(一)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贸易规模增长快速,且为贸易逆差

中国整体与RCEP成员国贸易近年来一直快速发展,从2008年的进出口总额7 321.7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15 100.76亿美元,增幅达到了一倍之多。充分说明了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潜力巨大,这也得益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RCEP成员国协议的制定,它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对RCEP国家进口规模来看,从2008-2020年进口规模不断增长,2015-2017年进口有所减少,但是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从最初的4 000多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8 000多亿美元,增长一倍之多;从中国对RCEP国家出口规模情况来看,出口一直是小于进口,多年来一直处于逆差态势。逆差在2012年达到峰值,为1 476.38亿美元。但是在2020年,中国给RCEP成员国提供了很好的贸易机遇,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市场化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增速从2008年的3 291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6 984亿美元,增长一倍之多。2020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中进出口前五位国家分别是:日本3 175.09亿美元、韩国2 852.6亿美元、越南1 922.8亿美元、澳大利亚1 683.18亿美元、新加坡1 150.79亿美元。

(二)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日趋密切,中日贸易令人瞩目

从贸易占比来看,2008-2020年在RCEP成员国范围内,中国出口的前三名分别为:日本、韩国与越南,占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的平均比重分别为:26.7%、18%和10.93%;而进口前三名来源国分别为: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平均占中国对RCEP成员国贸易进口的26.4%、26%和13.4%。其中日本是我国对RCEP成员国进口和出口的最大贸易国,并且长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 175.09亿美元,占中国对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的21.04%。虽然中日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近年来也在持续稳定发展,2020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7 218.69亿美元,占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的47.8%。2020年,中国对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顺差较大,分别达到了353.39亿美元、259.89亿美元和225.14亿美元。但是与澳大利亚、韩国与日本贸易逆差较大,分别达到了613.55亿美元、602.52亿美元和322.56亿美元。总体来看,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一直是处于稳步上升态势。

三、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竞争力研究

竞争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表1 中国与RCEP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增长率 单位:亿美元

式中,X和M代表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和进口的某种产品总值。根据竞争力指数的结果,我们将产品的竞争力分为四个等级:TC≥0.5时,表示中国产品在RCEP成员国的市场上被取代的可能性较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0≤TC≤0.5时,表示中国产品和RCEP成员国的很多产品相似,容易被外国产品所替代,竞争力一般;当-0.5≤TC≤0和-0.5≤TC≤-1时,表示中国产品在RCEP成员国市场上特别容易被取代,缺乏竞争力。本文计算2008—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指数,得出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以便观察双边贸易情况(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资本、劳动和技术型产品上,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一系列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基础工业制品。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国出口仍然有很强的竞争性,包括车辆及其零件、药品等。初级制成品的份额较小,主要是出口工业制成品。主要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矿产资源和能源,但是近年来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矿产资源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生贸易摩擦。中国对东盟出口产品与澳大利亚大体一致,出口的机电产品和农产品较多。在这类产品上竞争性很强。而中国主要是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和矿产原料,近年来中国加大了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对于各类产品进出口都有政策上的支持。而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新西兰的出口大部分产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尤其是工业制成品逐年增加,SITC2类产品近年来竞争力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新西兰的双边贸易在RCEP中并不是排在前列,而且两国相距较远,因此贸易量相对较少。

表2 2008-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指数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优势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在技术密集型中中国的产品竞争力较小,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属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发展较快,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主要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包括家电、车辆等。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优势产品集中在初级制成品和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机械、钢铁和集成电路等。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且中国一直保持与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关系,因此双边贸易往来比较频繁。

四、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结合度研究

贸易结合度是指国家之间彼此经贸往来的相互依存度,可以运用相关指数进行测算,其公式如下:

式中,TCD代表x国家与y国家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W代表x国家对y国家的出口额,代表x国家的出口总额;Z是y国家的进口总额,Z代表全球进口总额。如果TCD>1,则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贸易关系也比较密切;如果TCD<1,则与之相反。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比较密切,从2008-2020年双方贸易依存度都超过了1。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加快了贸易合作,东盟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好能够填补中国的空缺,同时东盟国家的农产品也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整体贸易依存度低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中国长期处于逆差,原因在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中国大量进口,而中国优势产业出口澳大利亚较少,RCEP协定的签约,有利于中澳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中国与新西兰的贸易关系相对于其他几个国家来说是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西兰地处太平洋西南,距离中国较远,给双边贸易带来了很多的不便,2010年贸易依存度达到了峰值1.3,之后有明显的下降,从2012年开始有了缓慢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2015年建成了中新自由贸易区后,双边贸易开始有了紧密合作,贸易额增长较快。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一直很密切,历年来贸易依存度指数均超过1,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要低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说明日本常年对中国的出口要多于进口。中国与韩国的贸易依存度指数一直在稳步上升,从2008年起中国一直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发展迅猛,充分说明了中国与韩国的贸易重要性,也得益于RCEP协议的签订,中韩贸易必将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图1 2008-2020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结合度指数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而得。

综上所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依存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中国正在加速与这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规模发展迅速,并且贸易潜力巨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国2020年与RCEP成员国的双边贸易总量远超了2008年的一倍之多,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在RCEP成员国贸易中占据首位。主要原因在于中日贸易发展迅速,双方地理位置较近,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占有很大的市场,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日本占据的市场也很大。

第二,通过使用TC指数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性,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资本、劳动和技术型产品上,而进口的能源和高新技术产品较多。因此SITC6、SITC7和SITC8产品中国的竞争性非常大,在国外占据的市场不容易被替代。但高新产品处于竞争劣势,因此中国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第三,通过使用TCD指数分析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越来越密切,贸易指数越来越高,说明RCEP协议的签订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巨大,并且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应该趁此机会继续与其他国家加深贸易往来,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全面发展。

(二)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进口我国不具备竞争性的产品。积极地鼓励我国企业“因国制宜”的“走出去”,进口如SITC0和SITC3等类产品,释放我国与RCEP成员国的双边贸易潜力。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企业加大产业出口,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这也是提升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潜力最重要的载体。中国要充分地利用好RCEP地区积累的原产地规则,鼓励国内优势产业加大出口力度,与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当地的资源。不仅能为中国提供坚实可靠的原材料的流入渠道,也为双方贸易潜力的挖掘提供可靠的载体。

第二,要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谈判工作。经过上述数据分析得知,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额一直在RCEP成员国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双方的贸易潜力巨大。而且日本和韩国在RCEP成员国中属于发达国家,其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十分发达,由于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其中的非核心研发业务等正在向外转移,中国应与其加强彼此的政治互信,进一步消除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日韩要放开电子通信高新材料等重要产业的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产业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同时中国也要利用RCEP协定中关于下降关税的措施,加大我国优势产业出口,比如纺织业、机电产品等等。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研发制造,以便于更好地占据RCEP成员国的市场。

综上所述,加入RCEP,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并且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理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加大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提升,以期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依存度成员国竞争力
中澳自贸协议下中国乳制品进口的预测分析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什么是IMF份额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史料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效益依存度的研究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韩媒担忧对华贸易依存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