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分析

2022-03-3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

叶 宇

(茅台学院 旅游管理系,贵州 仁怀 564500)

红色旅游起源于1960~1970年人们对于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蓬勃发展。红色旅游要依赖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战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精神财富[2]。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红军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2000年贵州省提出将红色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贵州省红色旅游点达160余处,北至赤水,南到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形成三线三区[3]的旅游格局。国内研究自2004年以来主要集中在红色旅游概念界定[4]、红色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5,6]、红色旅游市场与营销[7,8]、红色旅游开发与规划[9,10]、红色旅游发展模式[11]等方面。针对贵州省红色旅游,石培华[12]分析了贵州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潜在优势;禹玉环[13]对贵州红色旅游创新开发相应策略进行了探讨;覃爱华[14]针对贵州省革命遗址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闲置状态等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及建议。总体来看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但对红色旅游空间结构及可达性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笔者对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进行分析,希望为贵州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研究方法

1.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1)最邻近指数分析

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均匀、随机和集群三种。通常采用最邻近指数对景点的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其公式为[15]:

R为最邻近指数,rp为各景点最邻近距离总和的平均值(单位:km),n为红色旅游景点数,A为区域面积(单位:km2)。当R>1时,点状目标趋于均匀分布;当R=1时,点状目标呈随机型分布;当R<1时,点状目标趋于集群分布。

(2)核密度分析

Kernel空间密度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地表达红色旅游景点分布特征中的核心地带,识别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的地区[16]。其公式为:

其中,N为研究的旅游景区个数,h为带宽,i=1,2,...,N,K(xi-x)是随机核估计的核函数。密度值越大,核心度越高。

(3)景区分布集中程度分析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景区分布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景区在全省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其公式[17]为:

式中,G为景区地理集中指数,X为第i个区域景区数,S为景区点总数,n为市州个数。G取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景区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景区分布越分散。

2.可达性系数

可达性可以反映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难易程度[18]。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目的,以贵州省某一红色旅游景点到其他各景点的平均通行时间来衡量网络可达性,其公式为:

式中,Tij为某一红色旅游景点i通过交通网络到达另一个红色旅游景点j的最短通行时间;n为景点个数,Ai为某一红色旅游景点i的平均通行时间,其值越小,表明该景点的可达性越好。

为了更好比较各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对水平,采用可达性系数对景点平均通行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可达性系数为红色旅游景点平均通行时间与网络内所有景点平均通行时间的平均值之比,其公式[19]为:

式中:A'i为i景点的可达性系数,Ai为红色旅游景点i的平均通行时间(单位:h),n为景点的个数。其中A'i值越大,表示景点i可达性越差;A'i>1说明该红色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低于贵州省所有景点的平均水平;A'i<1说明该红色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优于贵州省所有景点的平均水平。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48处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为代表,研究所用矢量基础地图来源于贵州省1:25万基础地图数据,其中景点数据来源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贵州省矢量地图为基础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空间分析(图1)。

图1 贵州省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

三、结果与分析

(一)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

1.邻近度分析

利用GIS10.0求得平均值 =2158.88km;=30.28km;=7.1411。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48处红色旅游景点在空间上表现为均匀分布的特征。

2.核密度分析

运用Arc GIS软件进行核密度分析,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图2)。高密度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市、贵阳市;这些区域红色景点数量多,且景区级别较高;中密度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毕节、铜仁、黔南州等区域;低密度区域主要在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该区域红色旅游景区分布密度稀疏,旅游景区质量级别相对较低。

图2 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分布核密度图

3.集中度分析

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计算得出G1=41.19,为了对比研究,设定48个红色旅游景点均匀分布于贵州省9个州市,可得集中指数值G2=33,对比得到:均匀分布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小于实际中的集中度指数,即G1>G2;因此,说明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在整体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呈现聚集性特征。

4.可达性空间差异分析

通过百度地图测算工具对48处红色旅游景点通行方式(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道)进行计算,得到平均通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表1),贵州省各红色旅游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在2.934~6.626h之间;其中时间成本最短的红色旅游景点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该景点到其他红色景点平均通行时间为2.934h,可达性最高;其次是遵义会议会址,通行时间为2.958h;最长的是荔波县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6.626h),可达性最低。可见,从平均通行时间可达性水平的差异来看,可达性水平最高的红色旅游景点平均通行时间是最低的2.258倍,差距较为显著。

表1 贵州省48处红色旅游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

可达性系数可以反映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可达性的相对水平(式5),可获悉可达性系数极差为0.924;平均通行时间为3.996h。其中,高于可达性平均值的景点有22个,占46%;低于平均值的景点有26个,占54%。这表明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呈现不均衡分布特征,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的可达性均低于平均水平。

利用百度地图测算工具获得贵州省48处红色旅游景点的平均通行时间,在ArcGIS中进行克里金插值模拟,得到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分布图(图3)。由图可知,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以遵义、贵阳片区为核心向周边递减的”核心―外围”圈层结构模式,且同一值域内的红色旅游景点显现出不规则的环状格局;可达性高值区位于黔北、黔中地区,是可达性最高的地区,该区域内分布有17个红色旅游景点,占总数量的35%,到其他红色景点的平均通行时间为2.938~3.516h。可达性低值区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外围区域。可达性最低的地区与高值区相比较,景点数量稀少,分布有7个红色旅游景点,占总数的14%,距其他红色旅游景点平均距离较长,可达性低。

图3 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空间格局

(二)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从高值区和低值区空间格局,分析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有:红色旅游景点分布、政府行为决策和社会经济环境、景点的知名度等。

可达性受(1)红色旅游景点数量和分布的均衡性影响。景点越多,其景点之间的距离就越短,可达性就较好;黔北、黔中地区红色旅游景点多且集中,可达性好;而黔东南、黔西南外围区域红色旅游景点分散,景点之间距离较远,从而影响可达性。(2)受政府行为决策影响。以遵义为中心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保护、利用情况较好。而红三军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群和红二、红六军团遗址群的保护、建设由于政策性投入上的倾斜和失衡,可达性较弱。(3)与社会经济环境、景点知名度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必然使各个红色旅游景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特征、发展程度、依托城市等因素都明显反映出这些差异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同时,可达性在知名度、需求量的影响下,也随之偏高。景点知名度是一块无形的招牌,从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来看,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所在地、息烽集中营全国知名度较高,可达性也随之偏高。

四、建议

总之,贵州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局部集中、分布密度不均衡”的特点。在今后发展中,需要整合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突破“红色”限制,构建“红+绿”“红+古”“红+彩”等多种旅游业态模式,按照红色革命活动在贵州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将这些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系列产品,既从时空上让旅游者感受这些红色旅游产品的历史关系,又能给游客构建一个旅游形象突出的旅游空间[20]。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美人鱼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