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2-03-31杜维韩祥宗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

杜维 韩祥宗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所以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長放缓,行业产业发展不均衡,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慢现象日渐突出,且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需要高校、政府及整个社会协调配合解决。通过梳理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政策,分析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理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战略、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等多个维度和视角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从而为缓解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制度;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8-0074-04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74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行业发展不均衡,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慢现象日渐突出,且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使得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保障大学生就业、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关乎国家的社会秩序稳定及政权巩固等公共问题[1]。研究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制度作为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充分实现人力资源与市场供需平衡而实施的就业工作制度。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各级政府及高等院校制定的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持鼓励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各级政府、高校等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迁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毕业包分配(1977—1992年)。这段时期,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按照计划指标进行统一安排。第二个阶段是统一分配与毕业生自主择业并存(1993—1999年)。到1999 年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基本取消了毕业分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关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合理诉求。第三个阶段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2000年至今)。这个时期,全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教育。在高校扩招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已出现,但成为影响国家就业全局的问题是在2002年后。2002年全国高校在校生突破1 350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44%,由此开始演变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热点问题。为此,从2003年起,国家开始连续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积极应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2]。

(二)国家层面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我国政府通过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做好困难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支持创业等。

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基本框架,包含五个方面: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通过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鼓励政策方面,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和艰苦地区工作;高校招生改革政策方面,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求匹配;宏观调控政策方面,逐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扶持政策方面,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2005年底,中央下发指导意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重视 “点面结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普惠制”政策[3]。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就业形势都很严峻,我国政府实行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比如“五缓四减三补贴”、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缓交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向困难企业进行补贴、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等等。这些政策的执行期均延长到2010年底。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更大范围的就业。作为党的十七大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三)各地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874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新冠疫情加大了就业难度,严峻的就业形势再次摆在各地政府面前。各地政府采取放宽落户、社保补贴、提供创业贷款等多种就业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4]。

湖北省作为疫情重灾区,积极出台应对政策,通过实施“我选湖北”计划,促进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出台十方面举措,确保大学生就业大局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提供社保补贴,并出台就业工作办法,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吸纳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福建省积极拓宽渠道,出台二十条措施,组织招募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三支一扶”计划,促进毕业生多元化就业。湖南省上下联动,积极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南京、青岛等地放宽城市落户的门槛限制,保障人才安居,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纵观近几年我国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就业难”和“就业慢”两个方面。就业难是指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匹配性的岗位就业。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而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普遍不足,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就业难现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都将是难以化解的问题。与就业难相对应的是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慢就业”具体表现为: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困境或者瓶颈成为短期趋势,毕业生参加应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减弱,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暂缓待业或等待时机创业,开始不急着找工作,或在求学和工作之间徘徊选择[6]。“慢就业”现象近年来逐渐兴起,尤其是在“95 后”、“00 后”大学毕业生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5]。

大学生群体是关系国家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同时它也关系着万千家庭的未来,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慢的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总量供需矛盾和结构性不匹配。问题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涉及到高校扩招、经济发展、社会危机事件等多重因素。以下从高校扩招、自身内因、供需矛盾等几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高校扩招带来就业压力

随着1999年起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历程。高校扩招有其积极的方面,普遍提升了青年学生的学历水平,为国家建设培养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但另一方面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不断创出新高,而劳动力市场难以提供相应数量的岗位,导致供需矛盾,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大学毕业生过高期望带来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成为“天之骄子”。然而,由于过高估计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大学毕业生更希望能获得具有发展潜力的高薪体面职业。一是希望获得高薪体面的工作;二是希望获得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稳定的就职,对民企及中小企业不屑一顾,眼高手低;三是希望在東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职,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加剧了就业的压力。

(三)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带来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随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毕业生就业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诉求两者须要相互匹配。而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错位,造成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一方面,高校部分专业培养人才过剩导致大批大学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不足,面对市场需求难以匹配。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加剧了就业的困难。

(四)新冠疫情加剧就业压力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劳动者就业更是面临严重考验。毕业季来临时,南京大学化工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等名牌院校在网上纷纷写信求助,请求各用人单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疫情导致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旅游服务、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都受到强烈冲击。基于成本考虑,这些产业普遍都减少了招聘计划,甚至还有缩减员工的计划,同时求职者的就业预期也出现了相应的悲观预期。事实证明,非典疫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等社会危机下的就业环境都会令人担忧,同时也会加剧劳动力市场明显存在的经历歧视现象。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企业的人员需求下降,就业市场低迷,劳动力市场很难接纳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这也使得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内心产生较差的心理预期[6,7]。

(五)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就业压力

1.产业结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人口在农牧业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工业、服务业逐渐吸纳了我国大部分劳动力,成为解决就业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转弱,吸纳能力较强的服务业慢慢崛起。但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这种结构上的不平衡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8]。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域、人才等各方面优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积累了较大的经济发展优势,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高校毕业生更希望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职,而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智力人力资源的不平衡,加剧了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加剧了就业压力。同时,留不住宝贵的人才资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也很难建设好。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普遍的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加重了毕业生生活负担,加剧了这些地区就业竞争的压力。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更是关乎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稳定及政权巩固等公共问题。新形势下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对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力资本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需要高校、政府及整个社会协调配合,一起努力解决。

(一)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在提升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将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分开来,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就业应是各级政府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对政府业绩的考核和政策效果的评价,应该把就业问题的解决作为衡量标准。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及第三产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压力均相对较小[9]。

(二)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

各级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出台更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2.创造提供更多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针对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

3.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把目光由原来的稳定的机关单位、国企转向那些民企和小微企业,就业地区的选择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

4.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指导、减免办公场地租金等形式支持大学生创业,并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优惠和补贴。通过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及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来替代就业。

(三)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教育同就业相结合

在当今形势下,高校要主动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实现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把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培养适合市场的实用性人才。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高校要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培养部分精尖人才,更要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设置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的专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对于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应该减少招生规模或者停招。另外,除了培养专业能力还要加强毕业生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科学的人才观念

首先,用人单位要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不要一味追求名校、高学历,要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其次,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要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培养毕业生的潜力,为人才储备做好准备。

(五)大学生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1.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要依靠国家改革、依靠高校改革,更要靠大学生自身努力。大学生必须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认清就业形势,不要高估自己盲目自信,及时调整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老旧就业观念。要改变“专业对口”的观念,要主动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能力,善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10]。

2.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要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创新、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要保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以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做准备。

3.树立服务基层,发展基础的观念。明确机会不是只有经济发达地区才有的,并不是只有到北上广深以及东部发达地区才能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中西部地区,也一样有发展机会,一样能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端.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0):46-52.

[2]   柳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3]   曾骊.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评价[J].教育评论,2013,(4):57-59.

[4]   教育部新闻办.大学生就业政策:多地更新大学生就业政策[EB/OL]http://tj.xdf.cn/zixun/daxue/202004/208577599.html,2020-04-20.

[5]   蒋利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解读及治理[J].当代青年研究,2020,(6):70-76.

[6]   王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就业保护与社会保障[J].经济纵横,2020,(3):2,7-15.

[7]   陈有华,张壮.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对就业预期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5-119.

[8]   张明广,茹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供需匹配研究[J].高教探索,2020,(9):114-122.

[9]   李付俊,孟续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人口与经济,2014,(6):91-101.

[10]   吴海江.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突围就业阴影[J].人民论坛,2020,(24):80-81.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DU Wei1, HAN Xiang-zong2

(1.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Suzhou 215123, China;

2.Soochow Colleg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biggest livelihood, so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slowed dow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uneven, the phenomenon of difficult and slow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re is a problem of structural imbalance. Alleviat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requires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By combing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ystem and polic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domestic college graduates, clarifi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probes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dimens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government, socie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alleviat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domestic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ystem; policy

[責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