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中国坞”:马耳他30万吨级干船坞

2022-03-31

华声文萃 2022年3期
关键词:船坞马耳他裂隙

1972年,由我国援建的马耳他干船坞及修船码头工程是新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的首个大型水工项目。

30万吨级干船坞,当时在国际上属于巨型船坞,国内还没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干船坞建在裂隙溶洞发育的泥质石灰岩基上,坞面以上及坞室岩石爆破開挖总量达68.16万立方米。起初,对我国能否顺利建成这个项目,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一航局)接到干船坞建设任务后,于当年年底成立援外办公室,调集专业技术力量进行项目筹备,最终选定第三工程处(今一航局三公司)为主派遣建设队伍。

1975年,工程正式开工。这座30万吨级干船坞长360米、宽62米、深12米,坞室为分离式,坞口为整体式,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开挖坞室过程中,曾遇到3条大裂隙和串球状溶洞,日涌水量高达3.5万吨。面对施工遇到的巨大困难,西方一些国家的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到船坞工地考察后断言:中国人“肯定失败”。

面对大量涌水,建设者摸索出机械、手工等多种填堵方式,成功实现止水堵漏;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无裂缝,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混凝土骨料特点,严格执行选料、加工等技术措施;在安装970吨重的卧倒式坞门时,设计者提出了“内空外水”的浮沉安装法,未用大型起重设备,一次安装成功,确保了船坞不渗不漏。

1980年10月,马耳他30万吨级干船坞交付使用。次年10月,中马两国政府正式办理移交,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时任马耳他总理明托夫把这座象征两国人民友谊的干船坞命名为“红色中国坞”。

2015年,时任马耳他总理穆斯卡特访华期间专程到大连访问一航局三公司,盛赞40年后“红色中国坞”仍是马耳他全国唯一一座不漏水的船坞。

(摘自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船坞马耳他裂隙
基于CT扫描的不同围压下煤岩裂隙损伤特性研究
Noordhoff手术联合PNAM正畸对唇腭裂患儿发音准确性及腭部裂隙情况的影响
马耳他想让英国还化石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落水洞对裂隙—管道介质泉流量衰减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中国海军“井冈山”号船坞登陆舰进行抢滩登陆训练
海运需求推动船坞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