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2022-03-30台继荣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摘 要: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在这一大背景下,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武昌区研发的《值得一讲的故事》为文本载体,在八年级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本课例以其中的“Three Visits to the Thatched Cottage” (《三顾茅庐》)为文本材料,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形式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台继荣,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一、文本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武汉市武昌区研发的《英语阅读系列:值得一讲的故事》。该文本由武昌区一线教师团队编写,旨在追溯荆楚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英语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初步掌握了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本次课将全班学生(48人)分成十个组,每个组五个阅读角色。

三、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提升其归纳概括文章大意和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思维品质: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锻炼预测和预判的能力,培养学生独到的见解。

3.文化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传统文化,体会分析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4.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加强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对文本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感知,如何在文本中弘扬传统文化。

2.学生和文本的深度交流,和自身生活的结合。

五、教学方法

1. Story Mountain梳理文本。

2. Problem-Solution 深度解读文本。

3.以 “文学圈”的形式演示文本(用elements 引导学生思考、做事)。

4.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5.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CSR).

六、“文学圈”课前准备

“文学圈”是由哈维丹尼尔斯在1994年提出的,是指读者基于不同角色组成小组,深入研读同一篇文本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根据不同分工完成各自任务后,小组再进行集中式、分享式交流,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由此达到较好地理解阅读学习的学习效果。

根据阅读文本,“文学圈”角色设置比较灵活。根据《三顾茅庐》将角色设置为:

1.阅读组长(leader): 负责本组角色分配,任务协调,统筹安排本组工作,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规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负责对本组活动进行概况总结,进行自评。

2.词汇大师(word master):负责解决文本中重难点或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并阐述原因;解析文本中描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或者情景等的词语。

3.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使用“story mountain”对文本的情节进行归纳整理,将文本情节分为Background, Beginning、the Build-Up、the dilemma、the resolution、the ending。分析每个情节、每个词语所体现的人物特点,挖掘其中的theme和moral,文本所反映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文本背后政治礼仪、生活礼仪、道德礼仪、社交礼仪等。

4.问题引领者(questioner):利用Problem-Question的阅读策略, 深度研究文本内容,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辨能力,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达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对文本的内容、人物等提出质疑,引发学生一起探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5.实际生活连接者(connector):负责从阅读材料中找出与生活相关的现象,回归生活,将文本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发现人生哲理,特别注意联系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弘扬正能量。

“文学圈”实行组内交流,组内,组组,师生互评的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大组,每组五名成员,学生在交流、分享、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和细节感知,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让学生体验思想碰撞的快乐,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思辨力得到激发和升华。

七、教学过程

(一)Step 1: 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唤醒记忆,调动学习兴趣和氛圍)

教师首先充当“文学圈”的questioner角色进行导入。

从“三国”引入,问学生: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展示古隆中的图片,问学生:古隆中在哪里?想到了谁?为什么?想到了历史中哪个著名的故事?

(二)Step 2: 标题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性思考,没有固定的答案)

1.从标题可以解读到什么信息?

2.推测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3.读标题,问学生:希望文本提供什么信息?

学生提供的答案:为什么要三顾;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为何隐居古隆中;隐居时,诸葛亮做了些什么;茅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诸葛亮吗;诸葛亮为什么最终答应出山,帮助刘备。

(三)Step 3: 学生和文本的深度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1.Skimming(5 elements)(由passage person概况总结)

时间: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人物: 关羽、张飞、诸葛亮、刘备。

地点:湖北襄阳古隆中。

事件:刘备建功立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结局:诸葛亮答应辅助刘备,成为三国传奇人物。

2.根据Story Mountain的形式, 梳理文本(由passage person 归纳梳理)

学生Scanning文本,根据story mountain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归纳和概括,涉及六个要素:Background、Beginning、the Build-Up、the Problem or Dilemma、the Resolution、the Ending。让学生按照Story Mountain 的形式在便利贴上写出六要素。(每个组发不同颜色的便利贴),选取每组中概括得最好的plot person的便利贴,贴在Story Mountain上。所有的plot person进行故事的串联。

3.深度解读文本,贯穿礼仪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文本解读中,利用“Problem-Solutio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简称CSR)”教学策略,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品格的提升。

(1)背景知识的解读(了解故事背景,融合礼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提出问题:为什么刘备要恢复汉业?(questioner进行提问)

学生1:He wants to be the Emperor. 他想当皇帝,野心勃勃;学生2:他有能力,觉得自己可以统一天下,自信,自大;学生3: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人夺取了国家政权,刘备想在天下声张正义,以天下为己任。(本环节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历史知识)

Connector总结(要传递正能量):刘备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越挫越勇的一生。至少他从不放弃复兴汉室的理想(坚持、努力、奋斗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优良品质)。刘备把救国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当时,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刘备却愿意以一己之力扶助天下苍生(爱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2) The Beginning的解读(Questioner提问,其他学生发散思维,自由作答。)

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学生自由表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学生1:乱世之中,诸葛亮求自保。

学生2:诸葛亮厌倦了尘世,想过田园生活。

学生3:当时的襄阳,社会更安定,比较适合避难。

问题2: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庐?(建议学生先从文本中找到答案,再补充自己的理解)

(3) The Build-Up(word master、Connector、questioner交替进行)。

第一次拜访:

文本细節的解读(找关键词,名词的,动词,形容词等等)。

找出以下关键词: a great distance、gift、knock on the door、waited、did not give up。

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诚心、礼貌、坚定……(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文本,体会中华文化魅力,每组的梳理各有特色)

(4) Dilemma(questioner、word master、connector交替进行)。

第二次拜访:张飞、关羽和刘备、诸葛亮的冲突。

问题1:张飞、关羽如何看待诸葛亮?

问题2:张飞、关羽为何不耐烦?(引导学生分析张飞、关羽的人物性格特征)

情景分析:天气、人物心情、对话(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看法、天气的衬托作用;人物对话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刘备的行为举止的分析)

第三次拜访:张飞、关羽和刘备、诸葛亮的冲突(文本的高潮部分)。

学生再次使用story mountain的形式对第三次拜访进行归纳。去之前、到达时、到之后、结局。分析故事发展的脉络,分析人物情感和性格特征,家国情仇……

(5)Resolution 和 Ending部分的解读(Connector进行文本文化信息的分析,融入政治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爱国情怀等)。

采取合作探究的模式,分析文本语言、动作、场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满怀抱负、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礼贤下士、气度宽宏的性格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审时度势的特点。

问题1:诸葛亮为何可以成为著名的军事家?

引导学生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唯有平时积累,用心读书,才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同时,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问题2:刘备给了你什么启示?

诚心诚意对待他人,礼贤下士,气度宽宏,有耐心,真诚待人,一定会获得真心和回报!

永不放弃!人生的路,多一份执着,多一份坚持,定会风采无限!

志向远大,忧国忧民,有爱国情怀!

(6)Connector带领大家回归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节,我们应该怎么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做一个有理想、有准备、爱国的人士)。 Summarizer对本组进行总结、自评。应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不断促进阅读模式的改进和提升。

(7)作业。

读后续写:结合生活实际,回归社会,谈论理想。目的在于推广中国文化,坚定学生“四个自信”,落实五育并举。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不同语篇时,提炼不同语篇的关联,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价值观念,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来解决问题。

以“Three Visits to the Thatched Cottage”中的人物为基础,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论如何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八、教学反思

“文学圈”运用于阅读教学,教师是指导者,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启发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将语言、文化、思维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生活礼仪、社交礼仪、政治礼仪、文化礼仪、爱国情怀的培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此次阅读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需要调动,教师要积极培育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理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