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港市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与使用情况▲

2022-03-29韦柱梅黄晓亮

广西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类产品正确率学历

韦柱梅 黄晓亮 赖 玲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1404836950@qq.com)

维生素参与人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由于其无法在体内合成,所以必需从外界获取[1]。近年来,维生素被认为在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如维生素A在贫血[2]、呼吸道感染[3]、免疫系统疾病[4]中,维生素B在神经系统疾病[5]、心血管系统疾病[6]、糖尿病[7]、孕期抑郁[8]中,维生素C在Ⅱ型糖尿病[9]、乳腺癌[10]等方面,维生素D在呼吸道感染[11]、Ⅱ型糖尿病[12]、抑郁症[13]、直肠癌[14]等疾病中,维生素E在妇女乳痛症[15]、顺铂治疗癌症所引起的毒性反应治疗[16]等方面,维生素K在骨质疏松[17]、血管钙化[18]等疾病中,均可能具有防治作用。但由维生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很多,包括对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损伤,甚至中毒死亡[19]。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饮食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因此该类人群常需要通过服用维生素类产品(如药品、保健品等)额外补充维生素,但是滥用这些产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而目前尚无关于贵港市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与使用情况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贵港市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与使用情况,为促进维生素类产品的合理使用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资料,总结出常用的维生素A、B、C、D、E、K的相关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0年3月15日至30日,通过微信、QQ软件发放问卷链接和问卷星进行调查。问卷通过QQ群、微信群及朋友圈发起和转发,附加条件要求作答对象年龄18~60岁、调查时居住在贵港(IP地址均显示为广西贵港)。研究对象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后提交,回收后排除不符合纳入条件和作答不完整的问卷,共收回问卷380份,符合要求的问卷313份,问卷有效率82.40%,最终纳入研究对象313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归纳、分析。

1.2 调查内容 (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类型。(2)维生素类产品的使用情况。共5题,内容为调查对象了解的维生素产品有哪些、导致缺乏维生素的原因、对大量补充维生素的态度、在什么情况下会购买维生素类产品以及对维生素产品与药品合用的态度。(3)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情况。共25题,包括维生素的定义、维生素(A、B、C、D、E、K)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补充途径。每道题3~5个答案,选对1个得1分,选择错误选项和选择“不清楚”不得分,总分共80分。答题结果以正确率和不清楚率表示。其中,正确率=(选择正确选项人数/总人数)×100%,不清楚率=(选择不清楚选项人数/总人数)×100%。正确率高而不清楚率低时,认为认知情况较好。

1.3 统计学分析 将问卷星平台统计的答题情况导出至Excel 2019软件进行整理,进一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13名调查对象中,女性较多,为185人;年龄以18~30岁人群较多,占62.62%,31~45岁和46~60岁人群比例接近;学历为专科或本科的人群占43.45%,高中占30.99%,初中及以下人数较少,研究生及以上最少;职业为公司职员占37.78%,学生占25.88%,医疗或教育行业和自由职业人数接近,其他行业较少。调查结果与现实中使用网络的人群分布较符合,参与问卷回答的对象有一定的随机性。

2.2 维生素类使用情况

2.2.1 居民了解的维生素类产品分类情况(多选题):人们了解最多的维生素类产品是食品(59.42%)、药品(57.19%)和保健品(53.04%),其次是化妆品(40.26%),有小部分人表示不清楚或其他。见表1。

表1 居民了解的维生素类产品分类情况

2.2.2 居民认为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多选题):居民认为导致维生素缺乏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生活习惯(58.47%)和身患疾病(52.72%),其次是年龄(46.33%)、不正确使用维生素类产品或其他药物(46.01%)和性别(43.13%),也有少数人表示不清楚或其他。见表2。

表2 居民认为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2.2.3 居民对大量补充维生素类产品的态度(多选题):大部分人(64.54%)认为应当遵医嘱或按产品说明书适量补充维生素类产品,较多人(53.04%)知道人体对维生素需求量很小,较少人(25.24%)认为补充越多越有利于健康,还有少部分人表示不清楚或其他。见表3。

表3 居民对大量补充维生素类产品的态度

2.2.4 促使居民购买和使用维生素类产品的情况(多选题):大多数人是在感觉身体缺乏维生素的情况下自行购买维生素类产品服用(52.40%)或通过医生开处方或建议下使用(48.56%),其次是在广告宣传或药店推销的情况下购买使用(38.34%),还有少部分人不清楚是否服用过或其他情况。见表4。

表4 促使居民购买和使用维生素类产品的情况

2.2.5 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与药品合用的态度(多选题):对于“维生素类产品与药品是否可以合用”,大多数人(59.74%)认为在医生建议或按说明书指导的情况下可以合用,而认为“可以,能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或促进药物吸收”(39.30%)与“不可以,药品之间会相互反应产生副作用”(38.98%)的人数相当,还有少部分人表示不清楚维生素类产品与药品是否可以合用。见表5。

表5 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与药品合用的态度

2.3 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情况

2.3.1 居民对6种维生素的整体认知程度:对于6种维生素(维生素A、B、C、D、E、K)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补充途径,313名研究对象的得分为1~55(26.19±10.09)分,居民对6种维生素整体认知情况的答题正确率为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K,不清楚率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因此居民对6种维生素的整体认知程度为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K。见表6、表7。

2.3.2 居民对6种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程度:居民对6种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答题正确率为中毒(过量)症状>作用>缺乏症状>补充途径,不清楚率为补充途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综合答题正确率和不清楚率,居民对6种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程度为作用>中毒(过量)症状>补充途径>缺乏症状。见表6、表7。其中,在补充途径中,每种维生素均有部分人选择保健品或药品作为补充剂,各类维生素保健品或药物选择率为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A。

表6 居民对6种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答题正确率(%)

表7 居民对6种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不清楚率(%)

2.4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维生素相关知识认知的差异

2.4.1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维生素基本知识认知的差异:关于维生素的基本知识,不同性别居民对补充量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对其他维生素基本知识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居民对维生素基本知识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8。

表8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维生素基本知识认知的差异

指标n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年龄性别身患疾病不良生活习惯不正确使用维生素类产品或其他药物不清楚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128185628361746510063120529211135.5390.354年龄 18~30岁 31~45岁 46~60岁1966750873226813123127201813331191092114231025.4620.005学历 初中以下 初中 高中 专科/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413797136217105066224184942220224180217224597214133184210545050.025<0.001职业 学生 公司职员 医疗/教育工作者 自由职业 其他811175753542433425116652429161572422176542030365412511241413265.265<0.001

指标n维生素类是不是补充越多越好?是的,补充越多越有利于健康不是,人体对维生素需求量很小应当遵医嘱或按产品说明书适量补充不清楚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1281853544611057812421138.1200.044年龄 18~30岁 31~45岁 46~60岁19667506586133211216223172171588.118<0.001学历 初中以下 初中 高中 专科/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4137971362201242780321742732383150812101518048.362<0.001职业 学生 公司职员 医疗/教育工作者 自由职业 其他811175753534814140586022251638128255113109142.583<0.001

续表8

指标n维生素类产品可以相互合用或与其他药品合用吗?可以,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或促进药物吸收不可以,药品之间会相互反应产生副作用在医生建议或按说明书指导情况下可以合用不清楚χ2值P值性别 男性 女性128185517259636911817204.2730.233年龄 18~30岁 31~45岁 46~60岁196675094141592161415818117201075.459<0.001学历 初中以下 初中 高中 专科/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4137971362302035380262546250333338812101719038.435<0.001职业 学生 公司职员 医疗/教育工作者 自由职业 其他8111757535552319026681822014732620563137111531.779<0.001

2.4.2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的差异:不同性别居民对维生素4个相关知识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职业居民的4个相关知识得分差异,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居民的4个相关知识不清楚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9。

表9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维生素的作用、症状、补充途径的整体认知情况的比较(x±s)

3 讨 论

3.1 维生素类产品的使用情况

3.1.1 产品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人们使用维生素类产品的情况较普遍,超过一半人使用过相关产品,而且了解最多的产品为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这提示人们平时比较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使用维生素的情况多为自行购买和听从医生建议,但广告和推销人员在维生素类产品的销售中也有较大作用。

3.1.2 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多数人对缺乏维生素的原因和补充剂量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全面,仍有部分人认为维生素是可以大量补充的补品。多数人也表示愿意遵医嘱或看说明书适量补充,可见大部分居民有一定的健康意识。少部分人对所有问题都表示不清楚,或认为不同种类维生素之间和维生素与药物之间可以合用,这提示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维生素与药物合用的相关认识,否则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

3.1.3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维生素使用情况:较多女性认为需要补充的维生素量很小。这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维生素产品的使用者以女性居多,因此女性对维生素的补充量有一定的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对维生素产品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或者用药意识有差别有关。

3.2 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情况

3.2.1 对六种维生素的认知情况:通过整体比较答题正确率和不清楚率,发现六种维生素中人们了解最少的是维生素K,了解较多的是维生素A,其次是维生素E、B、D、C,了解程度可能与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有关。接近1/3的人会选择保健品或药品作为补充维生素的途径,但少于食物的选择人数,说明多数人比较倾向于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但是通过药品和保健品补充者也占较大比例。

3.2.2 对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和补充途径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关于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和补充途径,不清楚率最高的中毒(过量)症状,其次是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状,对补充途径表示不清楚的人较少。导致居民对上述维生素的相关知识不清楚的原因可能是一些种类的维生素缺乏症状、过量和中毒症状发生率较低,或者维生素在人们观念中被认为比较安全。

3.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维生素相关知识认知的差异:不同性别居民对维生素补充量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居民对其他维生素基本知识的认知差异,以及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补充途径等相关知识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居民对维生素的基本知识的认知差异,对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状、中毒(过量)症状、补充途径的得分差异和不清楚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提示,性别对居民认识维生素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整体正确率没有影响,而对不清楚率有影响,其中选择不清楚的女性更多,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关心维生素的知识,对不确定的答案更倾向于选择不清楚。对维生素相关知识的认知得分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同时18~30岁组的不清楚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接触的知识较丰富但了解程度不够,而年龄较大的人群使用维生素类产品较多但认识不全面。得分与学历高低不成正比,其中研究生及以上组的得分最高,虽然初中以下组和初中组的得分比高中组和专科/本科组更高,但是专科/本科组不清楚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分组后每组的调查对象较少导致结果不准确,而且学历越高,盲目选择答案的行为越少。公司职员组的得分较高,可能与公司职员工作条件、健康状况和保健意识良好有关。其他职业组虽然得分最高,但例数较少,同时不清楚率也最高,其他职业中有的人备注为农民,知识储备相对来说可能不高,认知差异较大。

3.3 建议

3.3.1 加强健康常识科普宣传工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有较好的健康保健意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人的行为和态度存在不合理使用维生素产品的潜在可能。人们在生活中对维生素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偏低,而且生活中的维生素类产品基本都是非处方药,很容易获得,认知程度低可能会导致滥用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如今维生素缺乏与滥用问题普遍存在的状况下[20-21],有必要通过网络媒体推送、社区张贴宣传、医务人员宣教等形式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合理的用药行为。

3.3.2 加强有关医药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本调查中大部分人使用维生素产品时会遵医嘱或者会在药店工作人员的推销下购买产品,可见医药工作人员对人们的合理用药有重要责任。但是在认知程度上,医疗工作者并没有表现十分突出,这与齐娜娜等[22]调查得出基层医护人员对维生素D大多数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的结果相似。作为医务人员,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对人们进行科普宣教,促进维生素类产品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维生素类产品较普遍,但对维生素类产品相关知识的认知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健康常识科普宣传工作和有关医药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居民对维生素类产品的认知,促进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类产品正确率学历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组合类产品筛选试验通用工装设计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消费者报告!玩具童车类产品3C认证新规发布,7月1日起实施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融媒体环境下H5新闻类产品传播优势分析
膨胀学历
生意
生意
印尼渔类产品向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