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对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2-03-29张海滨翟俊辉毕韡玮

广西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牙周袋菌斑牙周组织

张海滨 翟俊辉 毕韡玮

(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大连市 116021,电子邮箱:qpzqu58@163.com)

牙周炎是由牙结石及不良修复体等多种因素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牙周组织炎症疾病[1]。牙周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牙周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研究显示,慢性牙周炎是老年人群牙齿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5]。正畸治疗是通过纠正牙齿错位,使牙周组织及牙齿支持力得到加强,有效地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功能,并改善面部美观情况的一种治疗[6]。应用正畸治疗的前提是将牙龈表面清理干净,以防止后续病变的发生,而采用龈下超声刮治清理患者牙龈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探讨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对牙周炎患者的咀嚼功能、牙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牙周病防治指南》[7]对牙周炎的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证实及X线检查显示为牙槽骨吸收,且近1年内未服用抗生素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受损者;(2)合并血液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者;(3)合并过敏性疾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者;(5)对本研究治疗不耐受或抵抗者;(6)资料不齐全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龈下超声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3例。龈下超声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54~70(62.1±6.4)岁;联合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8例,年龄52~71(61.5±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龈下超声组采用龈下超声刮治治疗:由高资历技术人员使用P5 Newtron多功能超声治疗仪(赛特力公司)进行操作,将仪器设定为中低功率,水流为雾状,使用改良握笔法握持Gracey刮治器将根面整平至光滑,并将牙周袋内的肉芽组织刮除,以3% H2O2溶液冲洗根面与牙周袋。告知患者1周后来院复诊。(2)联合治疗组在龈下超声刮治治疗(方法同龈下超声组)1周后进行正畸治疗:采用方丝弓矫正方法将患者上下牙齿排齐后固定,并选择直径为0.014 mm的镍钛丝将牙齿排齐后通过牵引的方式对牙齿进行调整,以保持牙齿的稳定性。采用0.098~0.147 N的力来压低、重排牙列并将牙间隙关闭。告知患者1周后来院复诊。正畸时间为11~12个月,其间每季度对患者进行一次口腔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置于-8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6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JK-00018、JK-SJ-36481、JK-SJ-36472),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2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1)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患者疼痛情况[8],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2)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用视诊结合探诊的方法检测患者菌斑指数。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以及舌面。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计分之和除以4,个人记分为每颗牙计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可刮出菌斑为1分;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即邻面有大量软垢为3分。(3)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检测患者出血指数。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不出血为0分;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不出血为1分;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水肿,探诊后点状出血为2分;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为3分;牙龈呈重度炎症,不但有颜色改变,并且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为4分;牙龈有颜色改变,明显肿胀,或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为5分。

1.3.3 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采用T-Scan Ⅲ 7.01数字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

1.3.4 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查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牙周附着水平指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是反映牙周组织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1.3.5 疗效评价:治疗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疼痛VAS评分<1分,患者牙周疼痛、红肿、出血等症状全部消失,检查牙周组织正常;显效:疼痛VAS评分1~3分,患者牙周疼痛、红肿、出血等症状显著改善,牙周组织显著好转;有效:疼痛VAS评分4~6分,患者牙周疼痛、红肿、出血等症状明显改善,牙周组织明显好转;无效:疼痛VAS评分≥7分,患者牙周疼痛、红肿、出血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牙周组织未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3、TNF-α、IL-6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33、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33、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3、TNF-α、IL-6水平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的比较(x±s,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的比较(x±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周附着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龈下超声组,牙周袋探诊深度大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大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的比较(x±s,mm)

2.5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龈下超声组(χ2=7.102,P=0.008)。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n(%)]

3 讨 论

牙周炎作为患病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口腔疾病,临床上分为慢性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炎及侵袭性牙周炎等[9],常表现为牙齿松动移位、牙龈局部出血、咀嚼无力、牙槽骨吸收及牙槽骨高度降低等,病情较重者可出现牙齿脱落[10]。口腔正畸与龈下超声刮治治疗为临床上治疗牙周炎的常用手段。口腔正畸能够对牙齿移位进行矫正,恢复牙齿咬合关系,增强牙周组织稳定性,促进牙周组织血液循环,同时提升牙齿美观性[11-12]。龈下超声刮治治疗是通过超声震碎牙齿上的菌斑、牙石,使龈下微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3]。然而龈下超声对根面牙石及菌斑无法进行彻底清除,且对牙周袋深度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正畸治疗可增加患龋齿的风险,也可导致牙齿咬合能力减弱。故本研究探讨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对牙周炎患者的疗效。

研究显示,牙周炎是因牙周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14]。若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牙周组织将遭到破坏,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TNF-α由免疫系统的T细胞、吞噬细胞等分泌,随着牙周炎患者病情加重,其水平不断上升[15]。IL-6是由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的多功能因子;在牙周炎患者中,IL-6能够抑制胶原降解,导致牙周组织局部炎症的发生;IL-33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在感染、炎症及免疫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33、TNF-α、IL-6水平低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说明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治疗能够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炎症反应。

微生物感染易导致牙齿出现菌斑,进而引发牙周炎。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的始动因子,若不及时清除易不断矿化形成牙石,而牙石可造成牙龈出血,导致牙周炎的发生[17]。当牙周组织出现溃烂,患者疼痛感明显,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治疗效果。破除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龈下牙石,以及破坏菌斑微生物膜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龈下微生物数目,改善患者牙齿菌斑情况[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均低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说明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能够缓解疼痛,清除菌斑,减轻菌斑微生物造成的破坏,改善患者牙龈出血。

牙周炎患者存在牙齿松动及咀嚼无力等情况,易导致食物难以下咽或咀嚼不充分[19]。相关研究显示,牙周组织受损后,牙齿出现咬合创伤,引起牙齿移位、伸长,造成牙齿畸形[20]。牙周健康的人群其咬合时间大约为0.2 s,而牙周炎患者咬合时间长达0.9 s,咀嚼功能明显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咬合力平衡度、咬合时间均低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说明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治疗能够提升牙周炎患者的咀嚼功能。

研究显示,牙周基础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牙龈炎症及消除致病因素,其在牙周疾病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22]。临床上常通过观察牙周组织指标来判断牙周组织改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牙周附着均低于龈下超声组,牙周袋探诊深度大于龈下超声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龈下超声组(均P<0.05),说明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能够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功能,提高患者治愈率,使患者恢复速度加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与单纯龈下超声刮治相比,采用牙周正畸联合龈下超声刮治治疗牙周炎患者,能够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咀嚼功能、牙周功能及牙龈出血情况,减轻菌斑微生物对牙周组织造成的破坏,缓解疼痛,治疗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牙周袋菌斑牙周组织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牙周组织的疗效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