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熔·融:项目化学习评价的优化路径

2022-03-28□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能力

□吕 虹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之一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要持续解决问题。因此,过程性评价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视野要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领域。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这样才能多方面促进学生多重能力的提升。但是,当下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评价主体偏离,缺乏学生主体视角;其二,评价形式单一,都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模式呈现;其三,评价目的表面化,缺少复盘、反馈、导向等作用。下面笔者将从“评价内容须兼容、评价过程须熔炼、评价方式须融合”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理解和优化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

一、评价重过程——内容须“容”

项目化学习是当下热门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学习过程真实展现。项目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构建和自我发展的过程。项目化学习最后的成果不是评价的唯一内容,教师必须关注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输出,起到提示、建议的作用,提高评价内容的“兼容性”,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态度、思维、行为等,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在“狐狸的万千形象”项目化学习案例中,教师通过数据前测、小组讨论等方式,设置驱动性任务“狐狸究竟是好还是坏”。整个活动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学习目标不同,评价的内容也各异(如表1)。

表1

续表

三个阶段评价内容丰富多样,有多个评价点,从一篇到一类,从一个到整体,从一班到学校,从读到写、说、演等,极具“兼容性”。从中不仅看到了从想法到实践,逐渐完善的过程,还看到了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如何思考、感悟,一步步转变观念,更看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书本、与角色、与自己对话的能力。这样观照整个学习过程,兼容项目整体的评价内容真正体现了“评价重过程”的理念。

二、评价促成长——过程须“熔”

综观项目化学习,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诊断和反馈外,还要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教师要用评价“熔炼”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力、高质的学习力。

在“用绘本传播红色精神”项目化学习案例中,项目组围绕“浙江的江姐”林维雁,依托校本教材中的绘本展开系列活动,依据主题设置核心任务“寻找英雄——‘林维雁’在哪里”,引导学生着眼“在历史里、在书本里、在校园里、在我心里”四个不同维度进行寻找,使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培育家国情怀。根据学习目标和活动安排,其实施过程和评价指向如表2。

表2

本项目使学生对革命烈士的认识逐步深化:通过听故事、看电影、访英雄等活动,培养倾听、感知、交流等能力;围绕绘本,通过读、写、讲故事,提升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与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做讲解员的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及坚毅的品质。评价结果体现了学生对历史、对英雄、对人生的思考。这样真正实现了用评价提升综合素养,用语文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交流促成长,探究促成长,评价促成长。学习过程转化为“熔炼”精神品质的过程,评价的意义在“人”的成长中不断延伸。

三、评价即研究——方式须“融”

评价是伴随着学习过程、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对师生的教与学起到激励作用的重要手段。评价即研究,它让完成项目的过程体现学习的本质。在项目化学习中,要融合丰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交融作用,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表达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为了较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师策划了学习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校的运动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形式不限。从最后的作业成效来看,借助运动会这个真实情境,学生完成小报创意制作,行使了学习自主权。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来看,采编和版面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审美能力等,还训练了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而且涉及沟通协作、多向互动能力,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意义。在项目化学习评价方式的设置上,更多指向研究元素,寻求优化评价的可能性。项目缘起阶段,制定评价标准;主题选取阶段,小组讨论评价量表细目;小报撰写阶段,依据评价标准,聚焦问题解决;展示汇报阶段,依托评价导向,自主设计成果展示形式。

从学生的视角可以看到什么?从作业完成的过程来看,新闻小报的制作具备了项目化学习元素,教师前后设置了一系列研究性活动:主题选择说明会(高年级学生无记名投票评价,落实对场面中“面”的感知力)、“超燃一幕”照片分享会(学生互评,落实对场面中“点”的捕捉能力)、学写新闻稿(小组互相跟踪评价)、版面美术设计PPT展示会(教师团打分评价)、每日一则新闻播报(学生互相打星累计评价)、录制运动场上的语音制作“炸燃”音频(小组互评)、撰写一则“炸燃”广播小新闻(学生互评)、小报成果展示会(家长团打星评价)……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合,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度、探究问题的投入度,充分呈现学生能力发展的动态过程。

从教师的角度可以思考些什么?其一,努力让评价来支持和促进学习,特别要凸显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作用。在上面的案例中,小组协作评价量表很有价值,该量表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从始至终贯穿整个项目,由学生自主制定。量表对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讨论的过程、成员的交流情况等做出评价,很好地引导学生聚焦学习过程,走向深度学习。其二,评价方式多样融合。将吸引视觉的小报、黑板报、课本剧等和吸引听觉的儿歌、故事会、读书会等相融合,创新评价“花样”。要坚持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总之,优质的项目化学习评价需要关注项目开展的“整个过程”,需要聚焦“整个人”的多向发展,需要以“交融”的方式呈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评价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让学习在评价中持续发生,让素养在评价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