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

2022-03-28高雨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

高雨

摘  要:新时代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足新时代,文章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149-04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学生群体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育全过程和全方面。

一、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1],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发挥学校的主阵地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校思政课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内蒙古地区民族团结,加快建设地区现代化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北方民族活动的中心地域。全区境内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2020年11月1日,全区常住人口为24049155人,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26%[2]。可见,无论是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看,还是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看,内蒙古地区始终都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中之重。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而青年人是未来的主体力量,因此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特别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各民族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民族关系,才能不断为地区发展接续培养具有共同体意识的家国人才,才能不断推动本地区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二)有利于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2020年11月1日,内蒙古全区常住人口为24049155人,截至2020年末全区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共有311.2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5万人,普通高中40.6万人,初中66.2万人,小学138.2万人,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3%[3]。可见,内蒙古地区大中小学在校生人数较多,这就需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全方面,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不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和群体环境,这有利于教育学生在统一多元的文化氛围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促进校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衔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实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动态培育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而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是一项“跨学段”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内蒙古大中小学肩负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责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不同学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任务,把握不同学段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关联,这有利于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衔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地区大中小学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体系,有利于大中小学接续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困境

長期以来,内蒙古坚持党的领导,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富裕、边疆稳定等各项事业中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从1983年至今,每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加强宣传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聚多方合力,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育联盟,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专项内容人员培训,特别是开展大中小学教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体教学科研活动和大中小学学生同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课”的教育活动,构建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境:

(一)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衔接性不够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中思想政治课都已逐步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且小学、初中、高中政治课都有相应配套的课程标准;2020年高校思政课新教材也作了相应调整。此外,2021年,全区高校将“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调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可见,相关政策和文件都成为各学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指挥棒,也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小学各学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但关于各学段如何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一体化还缺少系统的实施方案,对一体化的主体、内容、实施、保障条件等具体问题缺少系统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各学段“单打独斗”的情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更多依托于学校的自觉落实和教师的经验性探索,这就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等有所重复或有所欠缺,不能有效衔接。

(二)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教师以教为主和学生以学为主,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學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是把这一内容当成一个固定的知识点,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填鸭式”地让学生接受,而不能真正地消化吸收。此外,在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需要,所讲内容也就很难在学生心里埋下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很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又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但目前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仍存在应试主义和唯分数论的现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常被设计为量化的、可考核的 “知识点”。这使得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活动时,常常出现教师“为了教而教”和学生“为了学而学”的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很难做到真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很难真正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不容易走进学生心里。这也就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的路径

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重要工程,在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指示下,在坚持系统性、递进性、协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一体化教育的路径,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取得实效。

(一)从顶层设计上看:实现育人目标递进性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所承担的立德树人的阶段性任务,这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明确指南。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初中阶段通过讲解“民族政策”等内容,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中;高中阶段通过讲解“公民的权利、义务、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内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形成“五个认同”;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通过几门公共必修思政课,特别是内蒙古开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国家观和民族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因此,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在根本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大中小学阶段性目标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层次性。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分解和设计各学段、各章节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更具体和更具有操作性,这样,也能使思政课教师更加清楚准确地掌握不同学段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使得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

(二)从师资队伍上看:构建教师队伍协同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同一批学生,要让他们感受到学生时代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所教内容是一脉相承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主题主线是始终如一的,内容深度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讲述在中学思政课堂出现,又在大学课堂出现。”[5]这就需要努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一体化,构建教师队伍协同性,打通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内在沟通体系。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其一,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一体化。利用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和平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展开专项培训。其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备课机制一体化。“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鼓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小学开展结对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6]。开展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备课机制,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教育主题,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进行不同学段的教师集体备课。既采取学科带头人在不同区域的线下备课方式,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全员线上备课。这样就可以加强各学段的沟通联系,打破沟通壁垒,实现循序渐进的接力式的授课。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

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体化和多元化,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小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小学阶段适合开展启蒙性学习。初、高中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稳定性和自控力不断加强,初中和高中阶段分别适合开展体验性和常识性学习。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形成,情绪情感更加丰富,自控能力也显著增强,大学阶段适合开展理论性学习。因此,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要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元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学方式的方法也需要连续贯通。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依托网络开展,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从教学载体上看:打造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是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和重要力量。大中小学的学生主体是“00后”“10后”,他们接收信息和开展社交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因此,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内蒙古大中小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新技术媒介,建立相关的共商、共研、共享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共享平台建设需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优质课程和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互联互通。其二,建立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搭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学生可听、可看、可学的学习资源平台。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版块,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教育,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只有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多元化,才能更好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从评价体系上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育事业,百年树人。教育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跨学段、全周期的动态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教学评价不是知识点和技能的检测,而是要评价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形成过程和形成结果。因此,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有效性不仅是在当前学段的可感检测,更是需要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去评价和检验,这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需要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制定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聚焦于学习者相对完整的成长周期和学习周期,总体评价其道德认知、情感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长过程。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7]。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不仅关乎自身前途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时代,内蒙古地区要围绕本地发展实际,采取有效路径,实现本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一体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持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OL]. 光明日报,2021-08-29.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印象内蒙古:民族人口[EB/OL]. (2021-05-07). https://www.nmg.gov.cn/asnmg/yxnmg/mzrk/.

[3]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印象内蒙古:区情概况[EB/OL]. (2021-05-07). https://www.nmg.gov.cn/asnmg/yxnmg/qqgk/.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2019-03-18). 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5] 贺文华.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

课一体化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78-8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19-09-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10/t20191012_403012.html.

[7] 習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荐稿人:张国艳,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