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融入高校“概论”课教学研究

2022-03-28季琼雨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概论脱贫攻坚课堂教学

摘  要: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与高校“概论”课有机融合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励青年学生奋发有为。文章在提炼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与教材结合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将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融入高校“概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即:结合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丰富教学内容;根据脱贫攻坚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脱贫攻坚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教学。

关键词:脱贫攻坚;“概论”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141-04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无疑鼓舞了14亿中国人,也为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资源,而如何将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则是每位“概论”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融入高校“概论”课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升“概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既需要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证明真理,也需要依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显示真理”[1]。因此,除理论讲授外,教师还需用生动鲜活、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最波澜壮阔的画卷,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成果更是惠及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亿万人民。将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与“概论”课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能以情动人,还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是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必须积极承担起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工作,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展现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利用脱贫攻坚这本典型而生动的实践教材来展示我国的政治优势,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丰富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

(三)有助于激励青年学生奋发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樊贞子、吴应谱等扶贫干部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融入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展示青年榜样的蓬勃力量,阐明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可以引领大学生感悟家国情怀、传承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与“概论”课教材的结合点

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与高校“概论”课教学有机结合,教师需精心提炼其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一,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彰显制度优势。在高教出版社2021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教师可结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有力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第五章第二节第一目“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中可结合“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等故事来生动诠释社会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第二,“精准脱贫”践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精准脱贫”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激励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因此,可将“精准脱贫”相关内容与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相结合。第三,脱贫攻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教材第九章第一节第三目“奋力实现中国梦”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伟大的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是中国人民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神动力,因此可与该目教学有机结合。第四,“两不愁三保障”描绘民生福祉新画卷。“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3]。“两不愁三保障”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可为教材第十章第四节第一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佐证材料。第五,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在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一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强调打赢脱贫攻堅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在详细介绍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的基础上讲清其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第六,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贡献。在教材第十三章第三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中国主动与世界分享减贫经验、不断用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发展的故事来证明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贡献。

三、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融入高校“概论”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结合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根本所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相关素材丰富“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既能关照现实,又有助于展现新时代我国国家形象。

1. 找准数据,突出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

列宁曾说过,“在解释社会主义问题和目前俄国革命问题时,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4]因此要找准用好数据来凸显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从纵向上看,从2012年到2020年,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从横向上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从1.19亿增加到1.24亿人,而中国顶住疫情压力,2020年底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退出的目标。这些极具典型性的数据给予学生真切的感受、巨大的震撼、隐性的引导,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认可度。

2. 找好案例,展现脱贫攻坚中的动人故事

在脱贫攻坚中有大量动人故事可挖掘,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就必须进行取舍,精挑细选经典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只为脱贫攻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数百万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呕心沥血,黄文秀等干部甚至献出年轻生命,田应志等贫困学子则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秉持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斗精神,向命运宣战。这些故事荡气回肠,发人深省,讲好这些典型案例,可告慰逝者、激励来者,可凸显我国制度优势、弘扬社会正能量,为民族复兴凝聚伟力。

3. 开阔视野,讲透脱贫攻坚蕴含的时代价值

“概论”课教师视野要广,要从不同视野分析脱贫攻坚蕴含的时代价值。在国内,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并培育大批优秀干部和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蓄磅礴力量。在国际上,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了主要力量,并为世界消除贫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既提高了我国的制度吸引力、影响力,又推动构建人类减贫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我国根据特殊国情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创建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实践上,绝对贫困的消除有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奏响了我国向现代化进军和共同富裕的前奏,也为其他国家人民的减贫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二)根据脱贫攻坚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

一堂好课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教学内容必须依托一定的教学形式加以呈现。要让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相关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

1. 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正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方方面面。有鉴于此,“概论”课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当前,新媒体上出现了诸多脱贫攻坚主题的素材,比如纪录片《摆脱贫困》、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公益短片《上山》,这些新媒体素材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声像交融,是语言授课的有益补充。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掌握新媒体技术,精挑细选相关新媒体素材,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 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因课时有限及普遍存在的大班授课模式,“概论”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非常有限,而诸如超星学习通、希沃白板、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问世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这些平台向学生发送学习任务,比如发送讨论题:“精准脱贫”是如何体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在收到任务后,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平台在手机上完成讨论。此外,平台还支持抢答、投票、问卷填写等活动,这些充满趣味的功能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3. 鼓励学生现身说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生活即教育,“概论”课要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现身说法,讲述自身或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说服力。首先,教师要在自愿的原则上邀请脱贫摘帽的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家的脱贫经历,介绍当地政府的扶贫政策,分享其中的感人故事。其次,邀请学生讲述身边的贫困家庭是如何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摆脱贫困的,并請他们分享对此的感想体会。最后,鼓励学生借用道具以增强现身说法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现场展示家乡土特产以引出产业脱贫故事、展示与扶贫干部的合影以歌颂脱贫攻坚中的党群关系。

(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布置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呼应,是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情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 引导学生品读驻村扶贫日记,撰写读后感

扶贫干部的驻村扶贫日记文笔朴实、诠释初心、承载追思,是“概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资源。首先,教师应对日记加以挑选,引导学生品读诸如《黄文秀扶贫日记》《“石头山寨”扶贫队长的日记》等具有重大教育意义、能体现一代人责任担当的优秀日记。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教师要详细说明撰写要求,除写作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请学生由彼度己,思考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最后,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读后感,这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思维误区,进而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2. 鼓励学生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弘扬正能量

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大学生会增强主动学习意识,会对这一伟大事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无疑会成为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精神力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创作的正确方向。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要以弘扬主旋律为创作根本目的,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人、教育人,这是创作大方向。其次,要鼓励学生创作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承载“脱贫攻坚”内容的文艺作品形式多样,比如朗诵、歌剧、微电影、小品、小说,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最后,要联合学工部门建设校园传播平台。教师可联合学工部门举办比赛,让优秀的“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学工部门可定期在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优秀作品,从而让主旋律更高昂,让正能量更强劲,让大学生更坚定“四个自信”。

(四)结合脱贫攻坚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是“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及时把脱贫攻坚资源融入“概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生动表现,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举措。

1. 带领学生参观脱贫攻坚纪念馆,加深其对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认知

学生在脱贫攻坚纪念馆亲眼见证基层乡村面临的复杂贫困情况和贫困群众所经历的巨大历史性变化,这样的经历会让大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首先,要在就近原则下选择合适的纪念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要就近选择具有以下特征的脱贫攻坚纪念馆:要重点突出当地的脱贫政策、成效、经验和典型人物事迹;要引入新技术,采用新形式,用体验式教学使大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要有优秀的讲解员,熟知当地脱贫攻坚历史并能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解。其次,要布置恰当的参观任务。在参观完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撰写调研报告或小论文以巩固参观成效。最后,要以参观纪念馆为跳板开展后续活动。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应聘纪念馆的临时讲解员,这样既可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又可拓展其对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价值观塑造。

2. 鼓励学生传承脱贫攻坚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其传承脱贫攻坚精神的具体写照,是其将脱贫攻坚精神从“知”转化为“行”的生动表现。首先,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联合高校学工部门、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的校地协作平台并制订翔实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目标,确定实践任务,策划具体活动;要做好动员工作,鼓励学生见贤思齐,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号召他们以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带薪实习等形式为乡村振兴助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可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可结合当地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可向村民宣讲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最后,教师要以校外实践教学为契机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需吸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才队伍深入基层,发挥其专业优势。乡村振兴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乡村改革发展的历程、增强融入乡村的动力和强化服务乡村的担当,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号召他们在毕业后以“强国有我”的志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乡村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32.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0(10):4.

[3] 郭慧岩. “两不愁三保障”,为贫困人口撑起“保障网”[N]. 河北经济日报,2019-04-20(02).

[4] 列宁. 列宁全集:第1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74-275.

[5] 傅冬梅.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现身说法”的教学魅力[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2):59.

(荐稿人:陈雪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脱贫攻坚故事融入高职‘概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WZYzd202108)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受到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李华忠名师工作室专项支持。

作者簡介:季琼雨(1989—),女,硕士,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概论脱贫攻坚课堂教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