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德育与思政课借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再思考

2022-03-28李瑞清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2期

李瑞清

摘  要:理论研究和政治研究是实现德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和渗透思政知识和理论,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明确性,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指引,确保学生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成长起来。此外,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开展教学活动,为教师在道德科学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不当易产生不良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思想,是德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高校上好思政课的重要遵循。在德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研究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及学习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要遵循“八个相统一”要求,做到合理利用、正确取舍。

关键词:“八个相统一”;德育与思政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089-04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人类学习的理论源于人类的思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快速变化,科学创新逐渐成为大众心目中时代精神的核心,但长此以往,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自身的情感、价值观及欲望。因此,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立足实际情况,对美国传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用于教育学,经过长期实践,最终形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后续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一)自我实现人格观与内在学习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是基于自我认识的需要,这种需要对人的发展、扩张和成熟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外部学习是依赖于验证和准备的学习,侧重于教学,而不是理解。他认为,最好的学校就是反对外教,干预内学,依靠学生的内在本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使其完成自主学习。

(二)情感和认知统一的教学目标

罗杰斯的相关研究表明,情感和认知是构成人类精神世界的两大元素,缺一不可。在他看来,教育的理想状态就是,既要运用情感方式,又要兼顾认知方式,做到知行合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教育应当将学生视为主体,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其适应变化,掌握学习方法。他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其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2]。

(三)有意义自由学习观

罗杰斯对学习类型进行研究,最终将其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心理学习,另一种是体验式学习。还有两种次要类型,即有意义和无意义学习,并与前者相互对应。大多数心理学课程对学生本身并不重视,只包含思想,没有情感,也没有自我意义。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教学。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体验,将学生的灵活性、积极性作为着手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学生的需求、愿望连接到一起,赋予学习更多的现实意义。罗杰斯认为,就学生而言,有意义的学习等同于有效学习,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这种学习的有效实现。在教学中,他认为学习原则核心应当是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在其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着重强调从做中学。学生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学会适应变化,才具备主动意识,即便在缺少可靠知识的支持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寻求、探索等方式成为可靠的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

(四)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凡是能够传授给别人的知识,相比之下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都是需要个体自我探索并同化到自身知识体系中的,因此传统教学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有效的、有用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是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甚至是学生的伙伴。人本主义者强调,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作为主体,在特定情况下对自我潜能进行挖掘,实现自我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将每个正常人比作种子,只能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下生长、开花、结果。每个人内部都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要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挖掘自我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德育与思政课程借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坚持“八个相统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为深刻阐述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创新思政课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的重要性,要将“八个相统一”作为核心原则。这一核心原则不仅是德育必须遵循的工作规律,也是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选择[3]。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侧重以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确保教学内容更具说服性,运用真理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用学术讲政治,同时从学术上讲清相关道理,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就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体现了将核心价值观引导作为根本取向。这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把价值观讲得更鲜明,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实质意义是,将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学生,使其直面各类错误观点和思潮。教师坚持这一原则,能够让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方法来直面错误思潮,面对现实情况进行理性思考,明确错误思想的本质、目的及其危害,从而避免被迷惑或者被欺骗。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运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开展学习活动,而是让课程与实践有机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能够运用思政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这种方式,不但能缩小理论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还能增强思政课堂的时代感[5]。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落实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最理想的效果。其中统一性明确的共同准则、基本要求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思政课成为一个独立、整体,且具有指向性的教学课程体系。而多样性要求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多样施教[6]。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稍有疏忽,极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思政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师生各自发挥作用,实现教学相长[7]。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无论是灌输还是启发,都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正面理论传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头脑、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培养,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等解决问题。

坚持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单纯依靠思政课程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强其在其他课程中的渗透,通过对其他课程内容的深入挖掘,找到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无死角育人。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含糊的。但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思政课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利用各类隐性教学资源,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形成育人合力[8]。

三、坚持“八个相统一”,德育与思政课程借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取舍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研究性学习,强调从做中学,值得借鉴

罗杰斯认为,就学生而言,有意义的学习等同于有效学习,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这种学习的实现。在教学中,他认为学习原则的核心,应当是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强调从做中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学习理论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因为定位是理论课就为理论而理论,故作高深,脱离实际”。

众所周知,传统思政教学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往往不理解、不明白,不能全面发展,且限制了方法论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但不理解。另外,如若学生对方法论的运用无法有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会阻碍正确思想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形成,且时间越长,极易导致学生现有的世界观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根本性动摇。当前,社会提倡研究性学习,强调从做中学,学生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且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其长期而有效地巩固世界观的地位和正确性。由此可见,教师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以科学理论培养人才,并将思政课程引入实践当中,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奋斗者[9]。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有可取之处

罗杰斯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本主义者认为,学习是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发掘自己的长处、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普通人就像一粒种子,在适宜的阳光、湿度、温度等条件下,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潜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开创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就是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此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和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亲近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提倡民主的学习方式,尊重示范权威,让学生民主、均衡、公平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主体,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相得益彰。学好思政课关键在于学生,学生价值建构、知识掌握、能力养成、素质提升,需要亲身实践来完成。思政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各自作用,教学相长。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否定教师在德育与思政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取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过于极端,不可取。事实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够变得更加有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伸出援手予以点拨,为学生提供灵感,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培养符合社会运动和中国特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公共教育的主题,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引导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认清罪恶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内容教学”和“信息来源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在知识和政治科学中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学生的尊重要注意度的问题,尊重不等于放任自流,指導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是思政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灌输”与“启发”也离不开教师,但坚持灌输性并不强调硬灌漫灌,也不是“填鸭”,更不是被有些人所歪曲的“控制论”或“洗脑论”。同时,“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协同作用。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注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显性教育。教师应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必然会促进教与学理论的进步,促进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愿望,关注个人选择、个人差异和自尊,更加尊重、理解学生,重视创造舒适、轻松和愉快的学习体验,强调团结、善良、理解在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对道德意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更新至关重要,但人权强调学生的技能强度,不注意学生生活的社会性,不重视教师和教学的有效性,不重视教学计划的系统逻辑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育和教学的质量[11]。

人本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运用不当,易导致学生出现个性扭曲、道德滑坡、学习荒芜、欲念横流的严重后果,“八个相统一”是对长期以来德育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一系列规律的认识,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整个德育过程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重要遵循。

参考文献:

[1] 莫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0-154.

[2] 夏风琴,姜淑梅. 教育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75-76.

[3]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4] 吴潜涛,陈越.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19(10):7-9.

[5] 黄昭彦. “八个统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2020(31):185-187.

[6] 张立保,吕康清. 以“八个统一”为遵循推进高职高专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19(36):58-61.

[7] 马丽萍. 以“八个相统一”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09):72-73.

[8] 白文丽. “八个相统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2020(05):21-26.

[9] 沈昊驹. “八个相统一”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76-78.

[10] 陈丽琼,孙勇. 人本主义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综合性成绩评价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教育界,2015(36):146-147.

[11] 严玥. “八个相统一”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新形态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 科教文汇,2021(29):155-157.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