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

2022-03-28王成刚

新农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抚育管理造林技术

王成刚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某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概况,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半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技术的价值,并提出应用造林技术的有效步骤,如科学挑选树种、合理整地、苗木移植、套袋造林、抚育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在精准掌握了该类区域造林技术的应用过程后,有效增强半干旱地区整体的造林效果。

关键词:造林技术;半干旱地区;法库县;抚育管理

0 引言

苗木质量会给造林效果带去直接影响,在进行区域造林的过程中需严格把控苗木质量,挑选抗病能力强、长势好的树种开展栽植工作,在起用树苗时需注意其内部根系的完整度,并利用随起随运的基本原则来完成树苗运输工作,提升其在半干旱地区的种植效果。

1 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概况

为更好地掌握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应用效果,研究人员以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的造林技术改造为例,详尽阐述该区域的造林技术使用过程。

在正式开展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的造林技术改造前,研究人员需合理探究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的自然环境状态,依照其具体的自然概况来精准提出合适的造林技术步骤。具体来看,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的地理位置上,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南面与辽河相连,北面与开原市、昌图县、康平县相连,该区域为沈阳市内的重要经济区域。针对法库县内的资源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可发现该区域的资源较为丰富,由于该区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可生产多种资源,尤其是花生、辣椒等。

为更好地掌握法库县的造林情况,研究人员正全面探究该区域的土壤类型,受区域环境影响,再加上该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大,多为丘陵平原区,其水面面积、耕地面积与山丘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62、34%,中南部与西北部的山地较多,从地质构造上看,为前第四纪地层,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其面积为15.59万hm2,为总面积的67.21%,在了解该区域的土壤类型后,研究人员应依照该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展造林技术,使该技术的发展状态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改变法库县的区域造林环境。

2 半干旱地区实行造林技术的价值

2.1 生态环境价值

在遭受雨水冲刷后,土壤内的养分量正逐渐减低,若在半干旱地区带有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将会给区域环境带去些许改善,减缓土壤养分流失的速度,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若半干旱地区遭遇暴雨大风天气,其地表植被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而在实行适宜的造林技术后,其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现象将遭受适时缩减,改善整体区域环境质量。针对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而言,其多带有降雨量少、气候干旱等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该类特征会极大缩减植被覆盖率,使多种生物资源遭受灭绝风险,在半干旱地区执行合适的造林技术后,其不仅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还对生物多样性的促进起到了独有价值,提升了造林技术与该区域环境的适应性[1]。

2.2 社会价值

在半干旱地区开展造林技术除了有效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外,还会带去一定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讲,保护森林资源属国家政府的社会责任,森林资源在大自然中可有效发挥促进生态体系平衡、净化空气、完善水源涵养等作用,适时保障各个种植区域的环境质量。基于半干旱地区自身自然环境较恶劣,其多带有水分缺乏、降雨量少与温度高等气候特征,在土壤较为贫瘠的情况下多数植被都难以在该环境中生存,不但缩减了造林成活率,也给造林技术的使用带去不同程度的挑战。在半干旱地区进行了合适的造林技术后,其给区域环境带去了诸多积极影响,不但有效改善了区域自然环境,还推动了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为此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适宜基础,给整体社会带去了更大价值,全面提升了区域植被造林效果。

3 半干旱地区应用造林技术的有效步骤

3.1 科学挑选树种

为促進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效果,研究人员应采用适宜的造林技术,在应用具体的造林技术前,应率先开展树种的选择工作。为更好地加强区域造林效果,种植人员在开展造林工作前需科学选择树种,若其挑选的树种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符,则会给该类植被的保存率与成活率带去较大影响,甚至还会引发树木的大面积死亡,因而应加强对树种选择的重视度。针对半干旱地区而言,引发该地区造林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缺少水资源,在选择树种前要及时查看该区域的具体状况,如自然资源、土壤条件与水文气候等,再根据该情况来挑选出合适的树种,比如,在树种的类型上可尽量以钊叶树型为主,其原因在于该类树种的内部就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利用该项植被可缩减其对水资源的依赖,提升种植效果。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邀请当地专家仔细考量该区域的土壤、气候等要素,并挑选出质量较高的树种开展对应的种植工作。钊叶树型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水分较充足,会更加适应相关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改善该类苗木整体的存活率与成活率,在该类植被生长的后期也能较为稳定的生长,提升该类植物的保存率[2]。对于造林技术的使用来说,种植人员在应用该项技术时会对树种根系提出较高要求,其树种根系最好在萌芽阶段就带有较强质量,该类形态的树种可极大提升其整体的抗逆性,即使该区域的土壤处在较贫瘠状态,也能利用自身能力增强相关植被的成活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法库县的整体环境较干旱,在实行具体的造林技术时会采取适宜举措,而不同举措可能会造成树种生长的多种问题,如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等,基于该类树种对病虫害防治的要求较高,在选择树种时应及时观察其内部的抗病能力,也可在该类区域种植抗旱类较强的灌木树种。

3.2 合理整地

一般来讲,在完成树种选择后,种植人员应依照该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整理区域土地。在进行半干旱地区的整地前,种植人员需精准挑选整地的具体时间,比如,尽量将整地时间安排在造林的前一年,且在雨季开始的前夕执行,该类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更多树苗保存一定的水分,防止在此后的种植中相关树苗因水分的缺少而缩减苗木生长质量。

在半干旱地区开展整地工作时,相关人员需精准挑选整地方法,即反坡梯田整地法可在该项工作中取得较佳效果,该整地形式多运用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且半干旱区域要在30°坡度内,在挖掘该类梯田时,由于其内部形态为反坡梯田,其表面宽度应维持在2m左右,外部垫内部切,该梯田的内部倾斜角要维持在8°左右,台面深度需达2.5cm,上下台的间距要保持在2.8m上下,并在该区域内种植合适的树苗。此外,鱼鳞坑整地形式为另一种有效的整地方式,该类整地的坡度需超出30°,其鱼鳞坑穴的形状要保证为半月形状,根据“品”字型来完成各坑的排列工作,有效增强该坑体的内部质量,其内部埂高在20~25cm之间,完成埂高设计后还要在坑内深度挖掘25cm,并将该区域周围的表层土放回到坑内,在完成鱼鳞坑整体形态后,相关人员可适时查看该类形态的具体规格,比如,其坑距为2~3m之间,短径与长径分别为0.5~1.0、0.7~1.5m。从法库县内部土地的实际情况上看,相关人员还可采用穴状整地法,在执行此项方法时,可灵活查看该区域的实际状况,该类方式多由小坑穴、大坑穴构成,前者的深度与内径多维持在0.4m上下,适用在一般情况下的造林技术;而后者的深度与直径在1m左右,在坑内可安置各类大苗,在进行实际挖掘时,与地平面的度数相比,坑穴面的度数要更低,利用该项举措可有效保存土壤内部的水分。

3.3 苗木移植

基于法库县为半干旱地区,在完成整地工作后,种植人员需采用科学的苗木移植。一般来讲,种植人员在使用造林技术前,应采取集水造林法,即在保证土内部水分的情况下开展苗木移植工作,在实行具体的集水造林以前要合理完成坡面处理,保证土地与坡面的整洁性,并在该区域内收集更多的雨水,增强土壤内部的蓄水能力[3]。同时,为避免树苗根部的腐烂,种植人员可将植被根部浸泡在水中,在执行该项操作后约有20%的水分会进入到细黏土内,在实行充分的搅拌后,再将该植被的根部放置到泥浆中,并将其放置在深坑内进行科学的压实。在完成苗木种植后,种植人员需定期为该类植物修剪枝叶,从当前法库县的造林情况上看,该类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可适当保留其侧边枝叶,其长度要保持在3cm左右,若超出该项数值可及时剪除,利用该项举措有效增强其成活率,由于不同的树种其生长态势不同,相关人员在进行枝叶剪除时需以该树木生长的实际情况为准。此外,种植人员还可利用容器来完成相关树种的栽植,通常来讲,容器内部的苗木其生长质量较佳,由于其生长环境较好,导致其根系的完整性极高,在应用造林技术时不必采用此前的移栽技术,仅需挖置一个大坑,将细土填入,并将该容器苗底划置一个小口,让容器苗放到该具体的坑中,再实行浇水、压实与填土等步骤,当栽植的方位朝阳且地势较高时,要利用深坑的挖掘来完成栽植工作,若在干旱季节实行该类造林技术时,则要适时强调该基坑的深度,有效提升苗木种植效果。

3.4 套袋造林

在半干旱地区采用造林技术后,相关人员应利用有效性措施强化林业种植质量。一般来讲,可利用适宜的套袋与覆膜来保障造林效果,比如,在实行覆膜时该项举措可有效缩减土壤内部其水分流失的速度,使土壤拥有一定水分的情况下保障内部温度。种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在开展覆膜工作前就设置适宜缝隙,在将对应的树木栽下后,会适时挑选浅锅底形状的树坑,其坑顶部的覆土需达到5~8cm,该类形态中的薄膜在用土压实后可保证其内部的紧实度。在使用套袋造林技术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依照该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完成该类林区业务的推广,比如,当前该项技术多应用在经济苗木或钊叶苗中,在使用期间该技术的主要优势为半干旱地区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而在应用该项技术后可适时缩减其缺水状态,预防半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有效维持幼苗生长的稳定,在其生长过程中可有效缩减蒸发速度,给树苗生长带去适宜的湿度与温度,有助于改善造林区域的成活率[4]。在各项造林技术的研究中,相关人员可依照半干旱地区的具体状态来调整造林技术,比如,可全面比较未使用套袋技术的苗木与使用套袋技术的苗木,合理观察两项数据的具体变化,利用该项数值变化来精准掌握该类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继而找出更为有效的苗木处理技术。在当前半干旱区域内,种植人员可合理使用套袋造林技术,将该技术与半干旱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巧妙融合,有效提升该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5 抚育管理

针对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来说,相关人员可对其种植的苗木实行抚育管理。具体来看,若想全面增强造林效果,种植人员需合理完善抗旱造林的各项环节,在各项环节中,良好的抚育管理则占据着重要位置,也就是此前人们常说的“七分管、三分栽”。当半干旱区域的苗木完成适宜的定植后,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相关环境,也就是缓苗期,在该阶段人们需对其开展必要的抚育管理。

一般来讲,当苗木处在抚育管理期间,种植人员需合理管控地下枝叶与根系的生长速度,即环境条件、水分与养分等数值指标会给其生长速度带去较大影响,在该类阶段若不能采取适宜的抚育管理,则会降低该类苗木的生长速度,甚至会影响其生长质量。比如,在实行抚育管理时,其主要内容为灌溉、施肥、修剪枝条、除草与松土等,在执行该类举措时,种植人员应合理安排抚育内容,严格遵照正常的抚育管理时间,合理调整抚育管理的各项步骤,从而有效增强半干旱地区苗木的抚育管理水平。在实行苗木抚育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可适时挑选造林技术中的蓄水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可帮助种植人員储备更多水量,有效满足苗木造林对水资源的具体需求,提升该类苗木的整体生长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建造蓄水池时,种植人员需适时了解蓄水规模,即在保证水资源使用量较为合理即可,该类蓄水池的规模既不可过小又不可太大,在完成蓄水池施工后要对其周边实行不同程度的硬化处理,高效满足抚育管理期间各类苗木的用水量[5]。

3.6 防治病虫害

半干旱地区在开展造林技术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采用适宜方式来完善苗木造林过程,而在各类苗木生长期间需注意对其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来讲,在应用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时,要合理遵循科学防治、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在造林技术的运用途中其苗木会产生腐烂病与褐斑病等,在遭遇此类病害时需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来完成防治工作,其防治过程多使用75%的甲基托布津与50%的多菌灵400~600倍业的喷雾,而在防治过程中需及时控制相关药剂的使用范围,缩减相关苗木遭受侵蚀的面积。半干旱地区的苗木在生长期间,除了会遭遇不同程度的病害外,还会遇到多种类型的虫害,其虫害类型主要为食叶害虫与蛾虫等,在防治此类害虫以前,需精准掌握该类害虫的行为特征与活动范围,再根据该项数值划定出具体的防治范围,在诸多防治手段中挑选出适宜的防治方法,当该害虫的身体状态为幼虫时就要进行合理防治,该类理念可适时缩减相关林业遭受的经济损失,更为高效地保障树木生长质量,有效提升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值得一提的是,在防治半干旱区域的造林苗木病虫害时,相关人员应依照该类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应用药效较佳的药剂来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如,针对造林苗木内带有的食叶害虫与蛾虫等病虫害而言,可采用5%的氯氰菊酯1000~2000倍叶的乳油来完成药物喷杀工作,在正式使用时需科学参考该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其剂量也应依照说明书中的内容来定,利用适宜举措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促进半干旱区域林业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半干旱地区在应用造林技术时,需注重树苗的合理选择,利用对森林覆盖面积的改进来提升相关苗木的成活率,改善区域性自然环境,为苗木的生存与发展奠定较好基础,在增强林业发展的同时,给人们生活带去更佳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旭.辽西干旱地区林业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71-72,119.

[2] 刘晓荣.辽西半干旱地区难利用林地造林技术[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3):4-6,18.

[3] 刘云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科学管护[J].基层农技推广,2021,9(1):109-111.

[4] 范志明.关于北方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技术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20(4):59-62.

[5] 陈晓英.辽西干旱地区油松育苗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20(15):135-136.

猜你喜欢

抚育管理造林技术
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